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次我们是专程来观摩、学习以探讨韩学年先生山松盆景艺术为主的岭南山松盆景研讨会。山松盆景的成功,让我们为之震撼、为之喜悦,韩先生不愧为岭南山松盆景开拓创新的带头人。  相似文献   

2.
盆景是一门既劳力又劳心的视觉欣赏艺术,其中树桩是盆景构成的主要材料。由于树桩生长在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从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个性形态,这种个性形态远远满足不了树桩盆景艺术的欣赏要求,使之在盆景创作中留下了许多遗憾。  相似文献   

3.
梅花写意盆景是以梅桩为主,有一定的意境,其构图优美、意境深远、内涵丰厚。它融合了我国传统的文化艺术和盆景技艺于一体,把梅花盆景推向更高层次和更高品味,使之成为再现梅之神韵的珍贵艺术品。  相似文献   

4.
陈文朝 《花木盆景》2007,(10):18-19
中国盆景艺术源远流长,流派纷呈,各具特色。与树木盆景相比,山石盆景(俗称山水盆景)的发展较为缓慢,制作技艺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年来,各地盆景展示活动频繁,但仍以树木盆景居多,山石盆景所占份额较少。作为中国盆景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山石盆景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广大盆景艺术爱好者所喜爱,因此,发展山石盆景艺术、研究山石盆景制作技艺就成为当前我们广大盆景爱好者的迫切任务。数年前,  相似文献   

5.
树石盆景在中国盆景的历史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表现,从唐朝章怀太子墓中的壁画侍女手捧有树有石的盆景,经过历代艺术家创造和发展,成为今天我们民族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盆景艺术形式。树石盆景最能表现大自然的丰姿神采,突出中国盆景诗情画意的艺术特色,充分展示自然美,创造艺术美和意境美,体现作品的思想性,传自然之神和作者之神,代表着中国盆景艺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喻荣品 《花木盆景》2003,(9):18-18,4
王宜泉同志系安徽含山县人,他在盆景界名不见经传,是一位新人。但他制作的盆景作品在艺术上有一定特点,清秀、自然,寓艺术美于自然之中,在当地已受到盆景爱好者的广泛认可和赞同。现品读他的一组盆景,意在抛砖引玉,希望盆景界关注新人的作品,注重对新人的培养,使盆景界新人辈出,百花齐放。  相似文献   

7.
丘大军 《花木盆景》2007,(12):71-71
由海南省委宣传部主办、海南省盆景艺术专业委员会承办的“胡庆魁海南乡土树种盆景展”于10月9日至11日在海南省书画院举行。 胡庆魁,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会员、海南省盆景艺术委员会高级顾问。二十余年来业余痴迷于盆景,为寻访适合盆景制作的材料,  相似文献   

8.
《花木盆景》2014,(5):18-18
朱宝祥,中国盆景艺术大师,通派盆景代表人物,江苏南通人,生于1914年,因病于1994年9月13日在南通逝世。享年81岁。朱宝祥自12岁开始学艺,在盆景艺术领域辛勤耕耘近70个春秋,一生致力于通派盆景艺术发展,并在传统“两弯半”造型上,总结出“满、残、清、奇、古、怪”的选材六字诀,推出独树一帜的“贴骨棕”棕法。在盆景创作中,他继承传统,博采众长,敢于创新,创作出《源远流长》、《听涛》、《金蛇狂舞》、《五本同源》、《峰峦叠翠》等盆景精品。他还十分注重通派盆景艺术理论研究,对通派盆景艺术特色与剪扎技艺作了较为系统的总结。1989年,建设部城建司、中国园林学会、中国花卉盆景协会联合授予朱宝祥先生“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9.
《花木盆景》2014,(6):20-20
随着经济的发展。被现代城市的喧嚣困扰的人们,越来越崇尚于追求自然的美,想重返大自然的怀抱之中,享受那一份宁静与随和。盆景这一门贴近大自然的艺术更是受到大家的热爱,特别是小品盆景。虽为掌上之物,却能方寸之间显天地。缩龙成寸露真章。这些小中见大、苍古典雅的小型、微型盆景经过艺术的组合,陈设于博古架上。更具诗情画意。同时,因为小。摆脱了空间、时间、人力、经济等限制因素。受众面将更加广泛。为顺应盆景艺术的发展。响应广大盆景爱好者的号召,本刊特开辟小品盆景这一专栏,为小品盆景爱好者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进来,展示你们的作品。传授你们的技术。分享你们的经验。(投稿邮箱hmpj006@163.com)  相似文献   

10.
朱宝祥一生致力于通派盆景艺术的发展。在长期的艺术生涯中,深思传统盆景存在着造型呆板、姿态单调、千篇一律的格局,已不能满足于人们的审美观念,现有的盆景也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他决心在通派盆景“两弯半”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另辟蹊径。  相似文献   

11.
对于我国从事盆景艺术的工作者而言,2008年称得上是一个空前的盛年,仅国庆期间就同时迎来了在南京举办的有“中国盆景界奥运会”之称的“第七届中国盆景展览会”,在西安举办的“首届中国唐风盆景展”及在常州举办的“海峡两岸盆景业峰会暨盆景精品展”。三大展览中涌现出的众多精品盆景,让人眼前一亮,新人、新技术、新工艺、新艺术形式层出不穷,较集中反映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盆景艺术从衰微走向繁荣的现状,  相似文献   

12.
《花木盆景》2007,(8):3-3
“唐风展”是由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陕西省盆景艺术协会、陕西唐苑园林观光有限公司暨中国唐苑盆景园等单位、部门联合推出的代表国家级别的盆景艺术作品展览盛会专用名称。为了使之成为行业展览会专用品牌,每年将举办一届国际唐风盆景展览会,传承具有真正盆景艺术特色的中国唐代古长安盆景艺术文化发祥地的历史地位和艺术原本,开创我国盆景事业新局面,现公开在全国范围(包括祖国边陲地带的港、澳、台地区)内发布“唐风展”会徽图案设计作品征集启示。有关要求内容和事宜如下:  相似文献   

13.
咸宁市位于湖北省南部,故称之鄂南。上世纪80年代,一大批鄂南地区的盆景创作者,在咸宁肯地区花协的领导及冯连生大师的倡导下,成立了鄂南盆景艺术研究会。会员遍布所辖6个县市,引导鄂南盆景地走上了健康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中国盆景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古朴清秀,典雅多姿,是植物栽培和园林艺术的巧妙结合,融合山石、盆栽、园林和书画等多项艺术于一身,是高雅别致的家庭和办公装饰用品。尤其是微型盆景,以其玲珑秀美、小巧别致的突出特点,赢得人们的青睐。它着重于形态小巧,造型别致,更注重整体艺术美的内涵。如房屋居室一隅放一红木、紫檀或紫竹、树根制作的博古架或几架,上面组合放置各种式样的微型树桩或山水盆景或一些其它摆件组合,不仅雅室生辉,情趣万千,而且给人清新典雅之美感,令人心旷神恰,轻松愉悦。  相似文献   

15.
李建 《花木盆景》2021,(1):26-33
2020年9月29日至10月6日,在顺德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支持下,顺德区盆景协会在大良顺峰山公园举办"中国盆景名城"顺德区盆景协会成立四十周年暨第四届岭南盆景精品邀请展,展出盆景汇聚优秀作品260余件,既有树龄达到百年以上的珍贵盆景,还有数拾盆在国际级、全国、省市大展中获奖之作,特别是有许多是后起之秀的新力作,高于自然而巧夺天工,展现盆景艺术的清雅或娇媚或苍劲或雄奇,为顺德盆景艺术的传承提供一次观摩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东汉时就有了盆景,可说是历史悠久。经过漫长时间的发展,至今出现了树木盆景、山水盆景、水旱盆景、动式盆景等各类盆景。各类盆景又有许多艺术形式,而又以树木盆景出现的艺术形式最多,诸如云片式、游龙式、三台式、掉拐式、六台三托一顶式、风吹式……以上诸式,现在称为“规则式”。另有不可名状的“自然式”。  相似文献   

17.
盆景,是中华民族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现代社会,世界范转围内有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了盆景爱好的行列。很多爱好已不满足于停留在盆栽的水平,而投入到了更高层次的探索盆景艺术创作之中。作为盆景艺术发源地的中国,有必要在理论上探讨与弄清现代盆景艺术特征,以指导我们的盆景艺术创作实践。拟小结以下盆景艺术特征,求教于各位方家。  相似文献   

18.
陈茂良 《花木盆景》2000,(1A):67-67
要使山水盆景把自然景观凝于盆盎之内,盆景作者必须要经过精巧的艺术构思,运用缩山移水之功法,产生“立数寸作干仞之高,横咫尺作百里之回”的艺术效果,才能达到颂扬祖国锦秀河山,激发人们爱国热情的创作目的。  相似文献   

19.
郑国顺先生,生于1958年,安庆市人,现为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理事,安庆市盆景艺术研究会会长,安徽省盆景艺术大师。他生长在皖江文化名城,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把所有业余时间都投入盆景创作与研究上,尤其致力于松、柏盆景创作。十多年来,他潜心钻研徽派盆景的传统技法,在继承和发扬徽派盆景传统方面有所突破,创作上走出了徽派传统模式。其作品弘扬徽派雅士盆景中借景抒情的特点,在盆景艺术共性中追求自己的创作个性,受到业内人士的好评。  相似文献   

20.
在盆景这个大家庭中,树木盆景的地们是相当重要的,树木的品种极为丰富,树木的自然生命对人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其原始的姿态和各具的风韵给了盆景创作者丰富的遐想的创作加工的广阔天地。除了纯粹的树木盆景而外,在山水盆景、水旱盆景以及其它各类盆景中,往往都少不了树木,都需要对树木进行加工。这就说明,任何一个希望跨进盆景艺术殿堂的爱好者,都必须学会树木盆景加工制作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