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福建省某地番鸭场发生了以颈部肿大、机体消瘦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疾病。该场饲养番鸭2000多羽,从20日龄开始,雏鸭逐渐出现颈部肿大,70日龄时,发病率达到30%左右,但死亡率却很低。根据养殖户介绍,只有他的鸭场发生该病,周围其他鸭场并未发现该病,且该场饲养的前一批雏鸭也发生过该病。经对送检病鸭病料作实验室病理学检查,诊断为鸭淋巴肉瘤。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某种鸭场饲养樱桃谷种鸭2000套,饲养至2月龄时开始发病,经诊断后采取措施.使病情得到了控制。临床诊断发病情况:1998年1月,某种鸭场在建场尚未完工之际,便引进2000套樱桃谷种鸭进行饲养。场内建设仍在进行,进入鸭舍的各个人口处无消毒池及其他消毒设施,饲养人员管理较混乱,常规免疫程序未严格执行。饲养至2月龄时,饲料由成品料改为自配料,2天后鸭群开始零星发病,出现死亡,其间气温降低,出现阴雨连绵天气。1周后,病情迅速蔓延,发病率超过30%,死亡率达10%。对病鸭使用青、链霉素等药物后疗效不明显。临床症状:病鸭表现为…  相似文献   

3.
发病情况本市昂昂溪区一养殖场,饲养金定鸭1000只,7月龄时鸭群中出现跛行的病鸭。临诊症状病鸭跛行,胫跗关节肿大,个别鸭蹼有蚕豆至鹌鹑蛋大的肿块,触之较硬,无痛感,食欲一般正常,但病重鸭食欲下降,精神不振,下痢,甚至死亡。病理变化死亡病鸭消瘦,胸肌、...  相似文献   

4.
20 0 2年 3~ 6月 ,本市占陇、南径等养鸭、鹅较集中的乡镇饲养的狮头商品鹅、本地乌鸭中发生一种导致机体体质消瘦的慢性消耗疾病 ,病程长者出现拉稀 ,最后死亡 ,经现场调查及剖检诊断 ,确诊是绦虫病 ,报道如下。1 发病情况及症状 多以专业养鸭、鹅户的鸭、鹅同时发病为主 ,具有群发性。鸭、鹅都养在近沟河的平原地带田地有水草地 ;鸭、鹅可自由走动混养。鸭、鹅发病时 ,精神萎靡、行动迟缓 ,身体逐渐消瘦 ,体重减轻 ;发病后期 ,病鸭病鹅长时间伏卧不动 ,拉稀 ,消瘦 ,死亡。死亡时叫声嘶哑 ,死亡率少者 1 0 % ,多者达 40 %~ 5 0 % ,许多…  相似文献   

5.
我市某畜禽良种场饲养的600羽雏鸭,25日龄时突然发生以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发病150羽,死亡68羽。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检验,诊断为雏鸭曲霉菌病。经药物治疗和环境消毒控制了病情,现将发病和治疗情况报道如下:1饲养情况该场雏鸭是以白天散放和夜间入舍的方式饲养,舍内地面潮湿,用具不洁净,食槽内常有剩余的饲料,因而常有一层灰白色覆盖物。雏鸭1天饲喂3次。饲料为自配料,常有板结的小团块,且见带有红色或淡绿色的霉变物。2临床症状病鸭精神沉郁、消瘦、羽毛松乱,两眼半闭或全闭;行动…  相似文献   

6.
2019年7月,广东省惠州市某鸭场饲养的60日龄青年麻鸭群发病,发病率高达80%,病死率为3%~4%。发病鸭群表现为采食量下降、发热、软脚、排黄绿色粪便,后期消瘦,部分鸭表现神经症状。经实验室确诊,引起该场鸭群发病的病原为禽坦布苏病毒,本文就该起病例的诊断作详细报告,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鸭霍乱又称鸭出血性败血症(简称鸭出败)、鸭巴氏杆菌病,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该病的流行有不明显的季节性,以秋冬和春季发生较多,南方多发生于秋季,是一种对鸭危害极大的接触性传染病。成年野鸭较易感染发病,死亡率很高。各种日龄鸭均可发生,但1月龄以上鸭发病率较高。2011年11月1日宁德市蕉城区金涵乡黄某饲养的一批半番鸭发生鸭霍乱,现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该养鸭场于2011年9月15日购进3000羽半番鸭,饲养20多天时按照常规方法进行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免疫。至2011年11月1日,这批饲养45d的半番鸭已连续4~5d发生急性死亡,每天病  相似文献   

8.
2007年11月初,山东省利津县某养鸭场饲养的8000只樱桃谷鸭雏鸭发生以排白色或绿色稀便,发病急,死亡率高为主要特点的疾病。经现场调查,根据临床症状、解剖变化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鸭大肠杆菌病。现将诊断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鸭巴氏杆菌病又称鸭霍乱,主要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在我县呈零星散发,主要发生在8~10月份。1999年10月我县白泥镇一养鸭专业户饲养的本地鸭发生一种以高热,急性死亡为特征的一种疾病,经诊断为鸭霍乱,现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白泥镇上里村养鸭专业户陈某共饲养860只本地鸭,体重在1.2~1.8kg之间,1999年10月15日早上发现鸭死亡3只,傍晚鸭回家后,发现部分鸭精神萎顿,离群呆立,于当晚又死亡7只,至17日已发病85只,死亡45只。2临床症状最急性型病例,没有发现任何临床表现突然死…  相似文献   

10.
鸭病毒性肝炎诊治及病原血清型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就四川省泸县某鸭场一次雏鸭暴发以急性死亡、肝脏出血为特征的传染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鉴定,确诊为雏鸭病毒性肝炎。利用鸭胚分离到的病毒株,经血清学中和试验证明为鸭病毒性肝炎Ⅰ型。 1 流行病学调查及病理剖检 泸县某养鸭场饲养天府肉鸭4500只,雏鸭饲养至6日龄开始出现死亡,一个星期内雏鸭死亡1200余只。发病初期雏鸭为突然死亡,后期病鸭表现精神不振,常  相似文献   

11.
2007年6月,我市黄桥镇某养鸭场发生一种发病急、死亡率高的疾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与病理解剖,结合饲养管理,诊断为鸭黄曲霉中毒病,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鸭疫巴氏杆菌病主要是幼鸭的一种传染病,多在饲养管理和卫生环境不良时发病。现将我市某鸭场发生此病的诊疗情况报道如下。流行病学与临诊症状该场引进刚出壳肉雏鸭1400余只。小鸭舍为水泥地面,饲养密度大,几乎无活动余地,地面潮湿,空气污浊。15日龄后开始发病,每天死亡15只左右,多时达30余只,至23日龄时已死亡197只。曾用土霉素、敌菌净治疗,但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3.
鸭大肠杆菌病又称鸭大肠杆菌败血症,可侵害各种日龄的鸭,给养鸭业造成了极大损害。近日,笔者通过对山东省潍坊市某肉鸭场1~2周龄樱桃谷雏鸭发病鸭群进行临床观察、病理剖检与实验室诊断,确诊为大肠杆菌病。经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对发病雏鸭进行治疗,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后,在较短的时间内控制了疫情,取得了满意效果。兹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该肉鸭场本批饲养樱桃谷鸭2000只,自5日龄开始发病,至12日龄时已死亡200余只,发病率达70%以上,病死率约为15%。发病后,该场技术人员曾用四环素、氯霉素、强力霉素等多种药物治疗,但效果均不理想。  相似文献   

14.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断及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8年11月中旬,我市某农场饲养的樱桃谷鸭(19日龄)群发生了病原为鸭疫巴氏杆菌的鸭传染性浆膜炎病,这是齐齐哈尔地区首次发现此病,报告如下。一、流行病学与症状某场饲养千余只樱桃谷鸭,于19日龄时突然在鸭群中出现了眼流泪或有粘  相似文献   

15.
临澧县某养鸭场饲养1.5万只江南一号蛋鸭,于1998年终月中旬以来,发生群发性慢性疾病,产蛋率逐日下降,死亡鸭越来越多,后经我院专家前往诊治及实验室检测,确诊为鸭慢性喹乙醇中毒,现将临床症状及检验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症状初期,病鸭表现精神沉郁,羽毛松乱,行走无力,流泪,放牧下河吊队尾行,食欲下降。中后期口腔流诞,呼吸困难,体温偏低,腹泻,排出黄绿色或草绿色的杨粪,脚蹼发组,产蛋率下降70%。病鸭死前有神经症状,表现转圈,角弓反张(背头)倒地作划水动作,经数分钟抽搐挣扎死亡。有的病鸭受到追赶时,病鸭突然倒…  相似文献   

16.
鸭大肠杆菌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1月7日.接到长征镇朝村一养鸭饲养专业户的鸭群发生传染病的疫情报告,症状为:有的原因不明死亡:个别病鸭精神不好.食欲减退至废绝.站立不稳.至拉红褐色稀便.很快死亡:病程稍长的出现停止下蛋、消瘦、关节肿大、脚软无力、跛行、流泪等主要特征。经本站派员调查病因.综合临床解剖、病原培养观察,初诊为鸭大肠杆菌病。由于及时治疗.这起鸭突发疫情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7.
肉种鸭霉菌毒素中毒病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秋冬季节,本地多个肉种鸭场发生了以肝脏受损、全身性出血、腹水和神经症状为特征的疾病,经调查和分析,最终确定为霉菌毒素中毒,现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产蛋种鸭突然产蛋下降,种蛋孵化率降低。病鸭腹泻,排白色或绿色稀粪,食欲减少,消瘦。有的出现脚趾变形、肿胀,胸部皮肤溃疡、出血。  相似文献   

18.
2014年7月上旬,淮安区一养殖户饲养的22日龄、2100只雏鸭发生以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头颈歪曲、叫声嘶哑、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业主曾先后使用强力霉素、氟哌酸等药物进行治疗,未见疗效,已有251只病鸭死亡。笔者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并结合实验室检验结果,确诊为大肠杆菌与弓形虫混合感染。现将该病例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一)临床症状病鸭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甚至废绝,羽毛松乱无光,两翅下垂,排灰白色稀粪,结膜苍白,眼睑凹陷,外型消瘦,全身呈脱水样,不能站立和走动,多卧地蹲伏,驱赶时病鸭表现出跛行,腿麻痹,后期出现  相似文献   

19.
诸城市某养鸭场1 000余只雏鸭发病,首先对该鸭场的饲养、发病情况及发病鸭临床症状进行调查,对该鸭场送检的死鸭进行病理剖检,取病变明显的肝脏组织利用PCR(RT-PCR)进行多种禽病病原检测。结果表明:鸭病毒性肝炎病毒(DHV)与鸭坦布苏病毒(DTV)阳性,说明该鸭场发生了鸭病毒性肝炎病毒与鸭坦布苏病毒的混合感染。建议对发病鸭群进行隔离饲养,紧急接种鸭病毒性肝炎与鸭坦布苏病毒病的高免卵黄抗体,以降低发病带来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0.
1995年11月,某鸭场一批樱桃谷肉鸭发生疫病,一栏520羽鸭,在一周内死亡360多羽,病鸭主要病变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腹膜炎等变化,经分离培养,确诊为鸭疫巴氏杆菌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1 临床症状发病鸭群约18日龄,病鸭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拉绿色稀粪、头颈震颤、昏睡,有轻度罗音.开始死亡较急,后逐渐趋缓,一周内,520羽鸭子死亡360多羽,死亡率高达6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