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2 毫秒
1.
孙烨 《中国蜂业》2008,59(6):21
主要蜜源开花泌蜜期是蜜蜂采集的黄金季节,强群每天可采花蜜3~5千克,一个蜜源结束,每群可收蜂蜜50~100千克。但有许多蜂场蜜源植物开花泌蜜期蜂群采蜜却很少,  相似文献   

2.
春繁期间核群的使用核群是养王用的小蜂群,由1只蜂王,最多5张巢脾和大约1千多只蜜蜂组成。蜂蜜生产者利用核群来贮存备用蜜蜂、蜜蜂幼虫和产卵蜂王。以备紧急时应用。商业育王者在蜂王交配季节利用核群饲养新蜂王。这里我们仅就采蜜利用核群的方法介绍一下。核群没有...  相似文献   

3.
浙北地区油菜是最早的主要蜜源 ,是定地和转地养蜂的收入来源。下面介绍几种采蜜方法。一、扣王断子采蜜采用扣王断子采蜜 ,能获得高产 ;但要掌握好扣王时间 ,不能过早 ,巢箱断子时间长 ,直接影响群势和产量。应在大流蜜期前 7~ 1 0天扣王 ,这样在大流蜜时 ,巢箱无幼虫 ,减少蜜蜂哺育量 ,但因蜂王被“囚禁” ,蜂群不能保持兴奋采集。此外 ,扣王采蜜 ,待花期过后 ,群势容易削弱 ,因此 ,定地饲养扣王采蜜不是上策。二、介王台采蜜采用介王台采蜜是一种高产采蜜的方法。在流蜜期 ,介王台前 2天将大群蜂王囚禁 ,集中储存 ,使蜂群有失王感觉 ,流…  相似文献   

4.
蜂群的合理摆放,是我们管理蜂群重要手段之一。往往由于蜂群摆放不合理,直接影响了蜂群繁殖速度和蜂产品产量的提高,也给蜂群管理带来麻烦。究竟怎样摆放蜂群好?这要根据本地区气候、蜜源、蜂种等实际情况而定。就拿我们黑龙江省饶河县“东北黑蜂保护区”来说吧,这里气候寒冷,蜂群越冬期长,繁殖和采蜜期短。根据这一特点,我们采取老王群同新王群为一组双群摆放,因为这有利于主副群搭配饲养,在采蜜期可以组成不易产生“分蜂热”的强大采蜜群。由于蜜蜂有很强的记巢性和群界,蜂群摆放应在蜂群出室1周内进行。当蜂群出室排泄后,要抓紧时间调整…  相似文献   

5.
1流蜜期管理的准则消除分蜂热,使蜂群一直处于积极的工作状态。要适时取蜜,既能消除分蜂热,又能增加产量。组织强群采蜜,只有强群才能获得高产。根据群势的发展,如估计到采蜜时群势不足,应提前20天补充封盖子脾。在整个流蜜期要掌握流蜜期前发展群势;流蜜期中,补充封盖子脾,延续群势;流蜜期后,互相调整蜂群,恢复群势和人工分群增加蜂群  相似文献   

6.
《中国蜂业》2016,(2):26-27
正一、什么情况需要合并蜂群1.度夏和越冬是南方中蜂一年中困难时期,对于不能安全度夏或越冬的蜂群需要合并。2.度夏和越冬期间,蜜蜂群势削弱,经度夏或越冬后没有什么繁殖能力的弱群应合并。3.强群能多采蜜,在大流蜜期即将到来而未繁殖起来的弱群应及时合并,利于采蜜。4.蜂群失王以后,既无老熟王台,又无贮备产卵蜂  相似文献   

7.
笔者多年从事科学养蜂,体会到在蜂群流蜜期饲养管理,必须掌握以下几个要点: 1.勤采蜜。为保持蜜蜂经常处于积极的工作状态,注意不要积蜜。这样既能消除分蜂热,又能增加产量。 2.组强群 在流蜜初期,要有足够青、壮年蜂的强群。如估计群势不足,应提前20天补充蛹脾。强大的蜂群必须在大流蜜期开始时组成。  相似文献   

8.
前 言双群同箱饲养 ,就是在 1个蜂箱中同时饲养 2群蜜蜂 ,2群蜜蜂虽同处于 1个蜂箱中 ,但相对独立。双群同箱饲养 ,可以解决中蜂群势弱 ,产量低的缺点。广东省的中蜂群势近 10多年来出现下降趋势 ,群势繁殖慢 ,生产力下降 ,蜂产品产量低。广东冬春季节气温低 ,山区日夜温差大等原因 ,使群势弱 ,影响繁殖和生产的问题更加突出。近年来 ,我们在广东省推广中蜂双群同箱饲养技术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蜂农也乐于接受。现将有关蜂群的组织和管理方法介绍如下 :1 双群同箱饲养蜂群的组织1 1 双群同箱饲养蜂群的生物学依据蜜蜂群与群之间靠“群味…  相似文献   

9.
也谈加巢础     
在蜂群增殖期,没有巢脾及时扩大蜂巢,蜂王的产卵就会受到限制,影响群势的增长。在主要采蜜期,蜂巢内空脾的数量不足,蜜蜂采集的花蜜没有贮存的地方,就会降低蜂蜜的产量。因此根据蜂群情况,适时加巢础造脾,是蜂群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措  相似文献   

10.
一、中蜂新法饲养的好处1957年全国养蜂座谈会肯定了中蜂应有的地位,并提出中蜂和外来种并重的发展方针。在农业部主管部门组织推动下,相继召开了广东省从化县和四川省崇庆县的新法饲养的现场会议。几年来通过许多地区的经验证明,中蜂采用新法饲养,蜂群和采蜜量都有成倍地增长。例如广东省从化县1956年约有2千多群老法饲养的中蜂,每年产蜜量2万斤左右,平均每群不到10斤,1957年采用新法饲养以后,蜂群和采蜜量逐渐上升,到1963年蜂群发展到6千多群,蜂蜜产量已达到60万斤,平均每群接近100斤。  相似文献   

11.
谭新民 《蜜蜂杂志》2005,25(8):20-20
a.蜜蜂育儿强度的高低可以人工调控吗?蜜蜂育儿强度本来就具有可变性,它自然变动的峰值是谷值的4~8倍,当然也可以实施人工调控。不过,人工可调整的幅度十分有限。蜜蜂育儿强度变动的主要原因是群势的变动,其次是每日有效产卵量的变动,再其次是房蜂比、外界蜜粉源、巢内蜜粉贮备量等。适当调整这些因素,即可有限度地调节蜜蜂育儿强度。想要大幅度地改变蜜蜂育儿强度而又不想改变蜂群群势,那是不可能的事。b.蜜蜂育儿强度与哪些繁蜂参数相关?与蜜蜂育儿强度相关的繁蜂参数主要有群势、蜜蜂平均寿命、蜜蜂采集强度和蜜蜂采蜜强度。这些繁蜂参…  相似文献   

12.
养蜂对于养蜂者来说其直接经济效益是夺取蜂蜜、蜂王浆、花粉等蜂产品的丰收 ,间接效益是为农作物授粉 ,从而大幅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而优秀蜂王是达到这些目标的重要保证。在中华蜜蜂 (简称中蜂 )群势基本相当的各个蜂群里 ,就采集积极性和采蜜量而言 ,各蜂群的采集能力及群采蜜总量差别极大 ,这主要取决于蜂王的优劣及所产卵的质量和子代健康状况。在通常 ,人们的思维定势是 :总以蜜蜂蜂王体型大小 ,是否是人工王台 ,自然王台还是急造王台衡量蜂王的优劣 ,其次才是进一步鉴别蜂王的产卵能力 ,最后标准是看此蜂王产卵育成蜂群的采集能…  相似文献   

13.
入秋以后,外界蜜源逐渐减少,蜂群管理由蜂产品生产逐步转向越冬前准备,特别是转地蜂场,从9月份开始,陆续回乡,准备越冬.从近些年养蜂生产实际情况来看,每年的9~11月份是蜜蜂农药中毒事件的高发期,主要原因是外界蜜源减少,转地蜂群经长时间运输,蜂群内蜂粮储备减少,蜜蜂外出采蜜积极性高,当外界使用农药时,容易引起蜜蜂中毒,造成蜜蜂大量死亡.另外,由于转地蜂群的群势要比定地饲养的群势强,在外界蜜源缺乏,而蜂群采蜜积极性仍然较高的晴好天气条件下,容易发生盗蜂现象,影响蜂群正常的生活秩序,甚至造成蜜蜂大量死亡,一些养蜂者为了泄私愤,故意在蜂蜜中添加农药引诱作盗蜂群中毒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4.
方兵兵 《中国蜂业》2002,53(6):46-46
如何确定防治瓦螨的临界值Delaplane和Hood (1999)确定 :在美国东南部地区 ,群势为 2万只蜂左右的蜂群 ,有螨的水平为 3 172~ 42 68只 ,每晚自然落螨为 5 9~ 187只 (用粘胶板 )。作者研究的目的在于确定秋季 (8月~ 9月 )治螨的临界值 ,此时螨的水平 (蜜蜂能抗御 )尚未对蜂群造成危害 ,在垮蜂前找到治螨的临界值。1998年 ,用氟胺氰菊酯测定蜂群总落螨数 ,有 9群蜂超过 3 0 0 0只作为临界值 ,而有 5群蜂未超过 3 0 0 0只 ;9月是秋季自然落螨的高峰期 ,有 5群蜂螨数低于3 0 0 0只 ,每日落螨数为 43只。 1999年 15群蜂螨数接近…  相似文献   

15.
<正>新疆大部分地区夏季是养蜂的主要生产季节,同时也是蜂群发展和分蜂阶段。在流蜜期间应保持蜜蜂处于积极的工作状态,及时取蜜,这样既能消除分蜂情绪,又能增加蜂蜜产量。流蜜期间应注意以下几点:1.流蜜期前应早育王,早分蜂,加速蜂群繁殖。提前20天补充蜂脾,使蜂群到大流蜜时达到1220脾的强群采蜜。做到流蜜前期发展蜂群;流蜜中期补充蛹脾,保持群势;流蜜后期调整蜂群,抓紧时间恢复与繁  相似文献   

16.
养蜂的同志都知道,同在一个地区或者是同一个蜂种,有的采蜜多,有的采蜜就少。如在同一个蜂场的蜂群,在荞麦流蜜期(平均20框群),隔4天摇一次蜜,甲群取蜜50—60斤,乙群取蜜15—20斤。实践证明,蜂群产量的高低在于情绪的好坏,一般的蜂群采集能力大致相同,可是蜜蜂有积  相似文献   

17.
蜂蜜是天然食品之一,提高蜂蜜质量不能只靠加工,应从生产入手。提高养蜂技术水平,饲养强群才能优质高产,开创我国养蜂业的新局面。材料和方法根据蜂群生物学的特性,在繁殖季节,3~4框蜂的蜂群(注1),每单位蜜蜂培育蜂儿最多,4框以上逐渐减少。而取蜜时期,强群采的蜜多,成熟也快,12框蜂的群势比3框蜂的群势,其单位蜂蜜的产量可提高75%。这是多王繁殖强群采蜜的理论基础和成功的经验。我国南方的紫云英,北方的刺槐,都是大面积生产优质蜜的资源,由于花期早繁殖期短,养不了强群,大好蜜源只能利用一部分。采用多王繁殖强群采蜜技术,既能  相似文献   

18.
<正>在养蜂生产实践中,初养蜂者新购置或新收分蜂群蜂量减少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坎。下面算这么一道数学题:假如养蜂者收捕到1群10000只蜜蜂的分蜂群,工蜂寿命3545天,采蜜期过后分蜂群蜂龄在1545天,采蜜期过后分蜂群蜂龄在1545日龄之间,即未来30天中,每日将有总量的3.3%,约330只工蜂自然死亡。在不考虑自然增长的前提下,理论上第31天该群的存蜂量为0。若蜂王第3天有新脾开始产卵,按日产卵500粒计算,卵期3天,幼虫期6  相似文献   

19.
方兵兵 《中国蜂业》2009,60(8):52-52
2008年美国蜂蜜产量为7.3万吨,比2007年增长8%。2008年蜂群总数为230万群,比2007年下降6%;每群蜂蜂蜜单产31.7千克。因一些州上报的产蜜蜂群数量有出入,蜂蜜产量可能被低估。截止到2008年12月,养蜂者手中的存蜜为2.2万吨,比2007年同期下降4%。2008年蜜价为3.11美元/千克,比2007年的2.36美元/千克上涨31%,再创新高。  相似文献   

20.
蜂群在棉花流蜜期的饲养管理技术棉花是我省夏秋季的主要蜜源之一,花期较长,流蜜量较大,气候正常时,一个强群可采蜜30~40千克,王浆400~600克。但是,在棉花流蜜期,气温高,敌害较多,加之棉花需要经常打施农药,稍不小心,蜂群群势容易下降,因此,必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