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田炜 《甘肃农业》2008,(2):69-70
一、徽县古银杏树 银杏,古称“鸭脚树”,亦称“白果”、“公孙树”,属银杏科。远在二亿七千多万年前,银杏的祖先就开始出现了,和当时遍布世界的蕨类植物相比,它还是高等植物。到了一亿七千多万年前,银杏已和当时称霸世界的恐龙一样遍布世界各地,  相似文献   

2.
银杏为银杏科多年生落叶乔木,又名鸭脚子、白果.银杏是一种高产果树,寿命长,产量高,但结果迟,农谚说:"桃三杏四李五年,要吃白果一千年".  相似文献   

3.
银杏系银杏科银杏属多年生乔木,为第四冰川之后,幸存的当今世界最古老的树种,被称为“活化石”,仅存于我国。因其叶似鸭掌,原名为鸭脚树,核为鸭脚子。宋初入贡,改呼银杏。因生长发育缓慢,进入结果年龄迟,古代认为是三十年而生,三百年而兴,“公种而孙始得食”,故又名公孙树。因种核色白,也称白果。   银杏是优良的绿化观赏树种,又是珍贵的用材树种,既是营养丰富的果树,又是有特殊疗效的药用树种。同时,因叶能抵抗烟害、二氧化硫和碳氢气害,可做庭院、城市绿化、永久性防护林之用。银杏树有抗病、抗虫、抗灰尘污染、抗火、抗风、抗毒等特性。因此,发展银杏,兼收营果、用材、防护、绿化、美化之效,是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千秋大业。银杏全身是宝,它的利用价值之高,研究领域之广,均为其它树种所不及。现在采用矮密早丰嫁接新技术定植第3年即可结果,5年产果量100kg/667m2,盛果期产果量2 000kg/667m2。因此,生产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4.
银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了遗植物,在地球上无声无息地大约生存了1亿5千万年。自六十年代中期以来,由于银杏种、叶医疗保健、食品、化妆品,以及银杏树在园林绿化中经济价值的提高,目前在全世界掀起了全球“银杏热”。因此,深人探讨银杏名称的演化过程,也是银杏研究者和银杏爱好者的重要任务。它对了解我国银杏的发展历史,以及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状况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在我国历史时期的一些经典著作中却缺乏有关银杏的记载。自宋代以来,虽不乏学者精心考证,但始终未能得出精确的结论。北宋诗人梅尧臣经过一番考证后,得出的结论仅仅…  相似文献   

5.
农具诗产生于北宋,并且在当时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北宋规模较大的农具诗创作主要有两次,其一是孙端、梅尧臣、王安石等人的组诗创作,其二是满执中与王令的组诗创作。北宋的农具诗中,吟咏水车的数量较多,诗中描摹水车形象、突显水车功用和引发对汉阴丈人的评价这样几个方面的内容,代表了农具诗的基本特点。农具诗在北宋的产生和发展,跟“宋诗”的演化、中国咏物诗的发展以及“耕读传家”文化传统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北宋的农具诗不仅推动了“宋诗”的生活化,推动了后世农具诗的发展,即使对当代农具诗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银杏,银杏科银杏属,寿命可达3 000年以上,又名白果、公孙树、鸭脚树等,被称为植物界的"活化石"。银杏树高大挺拔,寿命长,病虫害少,是我国园林绿化中的优良树种,最适宜用于行道树、庭荫树、观赏树。1栽植地选择银杏对土壤要求不严。土壤深厚、肥沃、疏松为好。银杏喜光,不耐涝,栽植地点需选择阳光充足、地势高燥、排水容易的地段。雨水过多、地下  相似文献   

7.
银杏的繁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银杏的繁殖技术王健荣(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信阳464000)银杏,又名白果树、鸭脚树、公孙树,属银杏科,落叶乔木。为我国独存的珍贵树种,有活化石之称,为国家二级保护的稀有植物,具有较高的经济和观赏价值。银杏叶叶形奇特,树形优美,春季叶色嫩绿,秋季鲜...  相似文献   

8.
近年发表的探讨宜兴紫砂起源的文章,常引用一句诗“紫泥新品泛春华”,作为立论的依据,甚至作为文章的标题。这句诗出自北宋梅尧臣《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全诗是这样的:“天子岁尝龙焙茶,茶官催摘雨前芽。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团香已入中都府,斗品争传太傅家。吴中内史才多少,从此莼羹不足夸。”  相似文献   

9.
山东兴起银杏热胡正隆全国银杏重点产区之一的山东省已形成银杏热。目前,已有上千个村庄、近百个乡镇按人均10株银杏树的规划建设银杏村、银杏乡。被誉为“天下银杏第一县”的郯城县已新栽银杏树上百万株。该县新村乡已达到家家有银杏树,村村建银杏园。银杏树,又名白...  相似文献   

10.
徐晔 《甘肃农业》2005,(11):105-105
“妻饿儿啼无一钱”的贫困生活.进士不第的怨愤创伤.谈兵究弊不被重视,恩荫小官僚生活的枯燥无为.因事成篇、不以“区区物象磨穷年”的论诗主张,这些部使得梅尧臣这位文人小吏更易于接近人民、倾向人民,同情人民。他的诗不书儿女事.不作风月情.一反宋初诗坛宗晚唐西昆体只重形式而内容流于空疏的弊害,成为宋诗的“开山祖师”,被欧阳修尊为“诗老”,对北宋诗坛有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银杏的药用价值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杏(GinkgobilobaL .)又名公孙树、白果树、鸭脚子树、灵眼等,为银杏科银杏属落叶高大乔木,树干通直,株高30~4 0m。雌、雄异株,雌株大枝开展,雄株大枝向上伸展,有长、短枝之分。叶在长枝上互生,在短枝上簇生,叶片扇形,顶端常2浅裂。花单性,异株,罕见同株,花球状,生于短枝叶腋  相似文献   

12.
吴建新 《农业考古》2007,(4):217-218
《中国农业科技史稿》第451页“贝类人工养殖”一节(1),谈到宋代出现的人工养殖贝类的方法,引用北宋诗人梅尧臣的《食蚝诗》:“薄宦游海乡,雅闻靖康蚝。宿昔思一饱,钻灼苦未高。传闻巨浪中,碨礧如六鳌。亦复有细民,并海施竹牢。采掇种其间,冲激恣风涛。咸卤与日滋,蕃息依江皋。  相似文献   

13.
南汇区千年古银杏现状与保护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千年古银杏概况描述 南汇区惠南镇文体路15号(原区体育馆),有一株雌性银杏,树龄千年,它在全市八株千年古银杏中排名第二,被誉为“树后”,市绿化管理局登记注册古树编号0002,为一级保护古树.2005年古树名木每株调查档案记载,树高20m,古树冠径东西13m,南北15m,胸围6.38m,长势良好.  相似文献   

14.
梅尧臣涉农诗全面反映了北宋的农村凋敝、民生疾苦和施政上的种种弊端,揭示农民彻底贫困化的深层根源;也全面记录了北宋中叶农业生产、农村经济状况和民风民俗,在农业史、政治史、科技史上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其独特的文学个性在于:不同于前代田园诗,所咏歌的就是农家生活本身,或是借以表达自己的政治感慨;往往采用大型组诗的方式来表现农家生产、生活的一个完整过程,或农村风物的全景,其观察问题的眼光独到并富有创新精神,都使他在涉农诗上也成为“宋诗之祖”。  相似文献   

15.
银杏的经济价值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发杰 《甘肃农业》2005,(8):142-143
银杏:学名Gi mkgobiloba.l,属银杏目,果核呈白色,称为“白果”,古称“公孙树”、“鸭掌树”“平仲果”、“灵眼”、“佛提甲”等。银杏,是珍稀名贵树种,其特有的材质、药用、食用、观赏价值及其高雅的格调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世界上无一树种可以比拟的。中国是银杏的故乡,是世界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鸭脚木蜂蜜花粉形态特征,并为鸭脚木蜂蜜的真假鉴别建立方法。方法:通过采摘鸭脚木成熟花粉、成熟的鸭脚木蜂蜜,采用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花粉形态进行观察;结果:从鸭脚木原蜜中提取花粉粒与花药中的花粉特征图比,其特征基本一致、重复性高,即鸭脚木花粉极面观为近圆形,赤道面观为椭圆形,三沟萌发孔,表面有颗粒状纹饰。结论:本研究为采用花粉检验法判定梧州地区鸭脚木蜂蜜的种类、判断真伪和纯度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 贵州务川,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植物野银杏“残存群落”的一片净土。2000年5月24日至26日,笔者随出席“贵州务川野银杏起源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银杏研究会全体理事会”的专家、学者深入实地考察,感叹“中国野银杏之乡——务川名不虚传”。全县39万各族人民对迎接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开发银杏给予了极大的热情。  相似文献   

18.
宋代皇帝常赐给大臣一些名茶,其中有种“七宝茶”特别珍贵,它是由7种甘香的原料配合细嫩茶芽制成的,专门进贡给皇宫享用。《广群芳谱·茶谱》引《甲申杂记》:“宋仁宗朝(公元1023——1063年),春试进士集英殿,后妃御太清楼观之,慈圣光献出饼角子以赐进士,出七宝茶以赐考试官。”可见七宝茶之珍贵。北宋著名诗人梅尧臣曾写有“七宝茶”诗: 七物甘香杂蕊茶,浮花泛绿乱于霞。啜之始觉君恩重,休作寻常一等夸。  相似文献   

19.
石韧 《农家致富》2004,(21):11-11
秋风送爽,银杏飘香。9月22日,第2届中国银杏节在“银杏之乡”——江苏省泰兴市隆重开幕。银杏节期间,中外客商仅用3天时间就订购了“泰兴银杏”4000吨,相当于泰兴全市银杏1年的总产量。  相似文献   

20.
从去年10月份以来,湖北大悟县宣化镇茶坳村农民彭典涛已签订银杏购销合同6份,协议出售银杏树苗5000株、银杏盆景220盆、银杏种子600千克,成交金额达5万余元,其中已收订金1.2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