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饵料对苍蝇及其产卵量的影响如何提高苍蝇产卵量,以生产更多的蝇蛆是笼养苍蝇的关键技术。蝇类的繁育度与成蝇的卵巢小管数有关。成蝇的卵巢小管数多在50~100个,但必须摄入足够的营养食饵才能完全发育成熟。例如在缺糖、缺水的条件下家蝇不能存活,因为糖源是维持...  相似文献   

2.
家蚕蛹期不同温度保护对产卵量及不受精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蚕7、云蚕8为试验材料,调查分析蛹期不同温度保护对蚕种产质量的影响,蛹期遭遇28℃以上高温,会使不产卵母蛾、少产卵母蛾增多,不受精卵增加,良卵率降低,不受精卵率和生种百分率增高,影响蚕种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柞蚕繁育制种的产量,将常规柞蚕制种过程中母蛾的产卵时间由24 h延长至3 d,调查对产卵量及孵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柞蚕母蛾3 d内产卵的数量较常规的24 h产卵增加约15%,且蚕卵的孵化率没有受到影响,由此使得制种量明显提高。初步的试验结果提示:在柞蚕大批量制种的生产中,每只母蛾的产卵时间可以延长至3 d左右。  相似文献   

4.
产卵后4日内不同保护温度对蚕卵浸酸成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蚕卵产下至产后4日的各个不同浸酸处理时期内,不同保护温度对浸酸成绩的影响。产后4日内,以20、25、(?)0℃及变温(昼12小时30℃,夜12小时20℃)保护,浸酸后都有实用价值的高实用孵化率出现,但不同保护温度通过影响蚕卵胚子的发育和滞育进程来影响浸酸孵化率。保护温度越高,蚕卵发育越快,达到高实用孵化率所用的酸刺激量也要求越大。在20~30℃的范围内,保护温度高与低,恒温与变温之间对孵化蚁蚕的体质及发育整齐度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来源于贵州省蚕业研究所桑蚕研究组原种,品种为781,782。  相似文献   

6.
实验对782×(734·781)雌雄熟蚕的丝腺重量及上蔟温度为30℃、27℃、24℃、21℃时雌、雄蚕的丝物质残存量、全茧量、茧质量、干壳量、茧形大小和茧层厚薄等七个指标,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一)不同上蔟温度的丝物质残存量不同,27℃区>24℃区>30℃区>21℃区,各区都是雌大于雄。(二)不同上蔟温度对丝物质残存量的开差和离中数,如以熟蚕丝腺重为准,则24℃区比熟蚕增大一倍为最小,21℃区次之,30℃区又次之,27℃区最大,几乎比熟蚕增大两倍。(三)不同上蔟温度中结的茧也有差别,21℃区茧小而薄,24℃区茧小而厚,27℃、30℃区茧大而薄。(四)实验表明,24℃是家蚕吐丝结茧的最佳温度,丝物质残存量较少,吐丝量最多。27℃次之,30℃第三,21℃最差。  相似文献   

7.
原蚕微量农药中毒后对产卵量的影响魏庆迪,王伟春(浙江省诸暨枫桥种场311811)1994年,我场秋期繁育蚕种,品种为菁松、皓月,收蚁日期皓月8月25日,菁松8月27日。笔者驻点里半村,由于夏伐后没有掌握好高效长毒的甲胺磷、杀虫双之残效期,在秋繁饲育过...  相似文献   

8.
原蚕微量农药中毒后对产卵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4年,我场秋期繁育菁松、皓月.收蚁日期皓月8月25日,菁松8月27日.笔者驻点里半村,在饲育过程中,先后两户(两饲育批)发生轻微农药中毒,原因是没有掌握好高效长毒的甲氨磷、杀虫双残效期造成的,中毒症状表现明显.为了解微量中毒对制种量的影响,笔者进行了有关调查.  相似文献   

9.
蚕种(卵)催青期(胚胎开始发育到变成蚁蚕)的经过日数几乎等于蚕儿孵化后开始食桑到熟蚕的经过日数的一半,从这里可以了解催青期的重要了。因为对蚕的胚胎不好好培养,当然会影响蚕儿的健康成长。这问题是老生常谈,可是不少蚕种场、站推广蚕种人员在高温季节对催青工作及蚕种运输工作上均没按规定技术措拖进行,待到蚕业生产出了问题,又不从这些方面去总结经验教训。现在发表李同志等这篇文章,藉以提起大家的注意,今后不应在催青工作上出问题了。  相似文献   

10.
以云蚕7、云蚕8为试验材料,调查在不同温度下雌雄蛾的不同交配时间对雌蛾产卵数和卵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交配温度24~25℃,交配时间是4 h左右时,雌蛾的产卵量最多,良卵率最高。在其它温度下,交配时间少于3 h或超过5 h都影响雌蛾产卵数和卵质。  相似文献   

11.
活蛹缫丝能直接选拔茧丝质优良的个体继代,是家蚕品种改良和选育中提高丝质的有效方法。试验表明:用不同浓度的硅酸钠+0.1%氢氧化钠的混合液作浸茧液进行活蛹缫丝时,对家蚕的蛹体健康性和产卵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0.4%~0.6%硅酸钠+0.1%氢氧化钠处理区健蛹率保持在96.67%~98.33%,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产卵量比对照减少13.54%~16.44%,对家蚕蛹体影响较小,宜选作活蛹缫丝浸茧液。浓度0.7%以上的硅酸钠+0.1%氢氧化钠的混合液作浸茧液,对家蚕蛹体健康性及产卵量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随着生物防治工作的广泛开展,大部分蓖麻蚕卵用作赤眼蜂的寄主卵,少部分用于养蚕育种.在蓖麻蚕制种过程中,经常发现大腹蛾,这种蛾少产卵或不产卵.蛾区之间的产卵量差异很大,单蛾产卵量高的1—1.2克,500—600粒卵,低的只0.1克几十粒.出现这种情况,同蚕品种、种质、饲料、制种工具、技术处理、雌雄蛾交尾时间及产卵处理等都有直接关系.掌握不好就会事倍功半,掌握得好,产卵量就能大大提高,从而减少人力,节省饲料,达到预计的效果.多年来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基本上掌握了提高蓖麻蚕产卵量的规律.现摘要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黎文平 《北方蚕业》2011,32(2):37-38
通过原蚕区生产实地调查,原蚕上蔟使用不同种类的簇具,直接影响制种成绩高低,相比较使用方格蔟的种茧制种量最高。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不同烘干温度对甲壳类水产品中呋喃西林代谢产物氨基脲(semicarbazide,SEM)检出量的影响,以南美白对虾和中华鳖为检测对象,分别在70、100和130℃条件下,烘干48 h,研磨成粉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检测虾肉与虾壳、鳖肉与鳖壳中SEM的含量。结果显示:SEM检出量随烘干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不同烘干温度下的SEM检出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而相同温度条件下,壳中的检出量远高于肉中的检出量(P 0.05);随温度升高,鳖壳中的蛋白含量逐渐下降,由70℃的0.274%下降到100℃的0.141%,差异显著(P 0.05)。结果表明:烘干温度对甲壳类水产品中的SEM检出量影响较大,并与检出量成正比关系;烘干温度升高,使部分蛋白质受热分解,可能产生SEM,从而导致检出量增加。因此,在检测甲壳类水产品中的SEM含量时,对受检样品的烘干温度要控制在70℃以下,并且要选择合适的检测样品种类。本研究探明了烘干温度与SEM检出量的关系、SEM易残留的部位以及引起检出量增加的原因,为后续更精确快速检测甲壳类水产品中的SEM含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柞蚕是完全变态的昆虫,一个世代中经历成虫、卵、幼虫、蛹四个变态,无论是一化性地区或二化性地区,柞蚕是以蛹态越冬,而做为鲜活的柞蚕种卵属于不滞育,这是与桑蚕生活史上的不同点。因此做为桑蚕种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处理,把计划之余的种子改做下一季节用种或第二年用种已在生产中得到应用。而做为柞蚕卵,保卵期最多不超过25d,保卵期过长,直接导致卵质消耗过大,  相似文献   

16.
<正> 屎蜣螂和宽胸蜣螂这两种金龟子科的粪甲虫的产卵量受不同性质的牛粪的影响很大。这一结果在澳大利亚的一实验室得到鉴定。用来喂养它们的牛粪,每月采集于澳大利亚南部的两个地区,采集时间是从9月~下年的5月。在9~11月间,采集的牛粪来源于一年生的绿色牧草;在12月~下年5月间,采集的牛粪来源于灌溉过的多年生绿色牧草,用上述两种情况下采集来的牛粪喂  相似文献   

17.
我区目前繁育的家蚕二化性品种“桂夏二号”含有多化血统,易发生生种(即不滞育卵)和不受精卵,特别是每年最后一批夏蚕和第一批秋蚕的繁育,往往产量低.生种率和不受精卵率都比较高.为设法克服这两批蚕制种难,蚕种质量差的问题,笔者于1984年第一批秋蚕(8月30日收蚁)和85年最后一批夏蚕(5月22日收蚁)进行了五龄蚕葡萄糖添食试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8.
王庆忠 《北方蚕业》2006,27(2):38-39
在柞蚕制种过程中,雌雄蛾交配往往会出现羽化时间不同步的情况,在生产上常常容易出现雌蛾提前大批出蛾而无雄蛾交配,对此一般种场只能将先出的雌蛾淘汰,这样就大大降低了产卵量,浪费了资源。针对这一情况,我所2005年春季主要对柞蚕雌蛾在冷藏中温度、时间、产卵量作了调查,结果表明柞蚕雌蛾完全可以在7℃的温度中保存72h,并且在产卵上比正常雌蛾交配产卵要高,卵质要好。  相似文献   

19.
<正> 由于家蚕产卵后有一部份卵留存于体内,所以减少其留存量是提高蚕种生产效率,的重要课题。为探明外源激素与残卵率的关系,我们在1987年春期和秋期对产卵前、后的成虫进行了多种激素处理,比较试验结果发现,催产素对提高家蚕的产卵量和卵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现将催产素的增卵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陈宏 《四川蚕业》2007,35(2):24-25
活蛹缫丝是培育家蚕新品种、改良丝质性状的有效手段。但经过制丝溶液及长时间的浸泡对蚕蛹的伤害有多大?带着这个问题,作者于2006年秋季进行了家蚕活蛹缫丝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