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魁蚶苗种的潜沙行为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魁蚶苗种的壳长将其分为6组:0.50cm组、1.00cm组、1.50cm组、2.00cm组、2.50cm组、3.00cm组,在实验室条件下,对不同规格魁蚶Scapharcabroughtonii苗种的潜沙行为及潜沙能力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魁蚶潜沙行为分为准备期、潜沙期及结束期,其中潜沙期主要包括伸出斧足、竖壳、潜沙3个主要动作;不同规格的魁蚶苗种,其潜沙能力差异明显。壳长为0.50cm的组,潜沙准备时间(8.5min)、潜沙时间最长(24min),潜沙率最低(10%);壳长为1.50—3.00cm时,魁蚶的潜沙准备时间和潜沙时间明显缩短,潜沙率提升至90%以上;壳长为1.50cm组的魁蚶完成潜沙的时间最短,在10min之内能够完成潜沙过程。  相似文献   

2.
魁蚶俗名赤贝、大毛蛤,是一种大型、深水终济贝类。在我国自然海区主要分布于黄海北部?魁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近年来,魁蚶人工养殖发展迅猛,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优势水产品之一。为探索南方地区海水围塘养殖魁蚶的技术,福建等地近年从辽宁丹东引进苗种进行魁蚶全人工试养,积累了一些技术与经验,现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pH和氨氮对魁蚶稚贝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魁蚶稚贝生存的适宜pH范围为7.5~8.5,在pH为8.5时生长及存活最好;氨氮浓度越高,魁蚶存活率越低;魁蚶稚贝对氨氮具有较高的耐受性,在实验条件下,魁蚶稚贝对氨氮24h,48h,72h,96h的LC50分别为85.46,69.48,40.59,24.53mg·L-1,安全浓度为2.45mg/L。  相似文献   

4.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pH和氨氮对魁蚶稚贝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魁蚶稚贝生存的适宜pH范围为7.5~8.5,在pH为8.5时生长及存活最好;氨氮浓度越高,魁蚶存活率越低;魁蚶稚贝对氨氮具有较高的耐受性,在实验条件下,魁蚶稚贝对氨氮24h,48h,72h,96h的LC50分别为85.46,69.48,40.59,24.53mg·L-1,安全浓度为2.45mg/L。  相似文献   

5.
魁蚶     
《中国农业信息》2004,(12):25-25
魁蚶属蚶类水产品,重50~60g,为大形蚶,俗称赤贝。北京某水产市场管理员指出:“为什么叫赤贝呢?是由于它里边有一种血样的液体。非常好看,非常新鲜。毛蚶就不同,毛蚶肉质是白的。”魁蚶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黄海、渤海沿岸的浅海里。辽宁省长海县是魁蚶的主产地之一,以产量大、品质佳享有盛名。魁蚶通常生存在水深50m左右的软泥或泥沙质海底,以微生物和小鱼虾为主,出肉率高,可生熟两吃。据经营商介绍:“魁蚶的价格春节能涨到20多元/kg,2月份后价格就往下滑,夏天的时侯是低谷,价格为12~13元/kg。”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不同泥沙比例的底质对不同规格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潜沙的影响,在水温13~15℃的室内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4种规格(壳长为13、17、23、25 mm)的蛤仔幼贝在5种泥沙比例的底质(泥沙比为全沙、3∶7、1∶1、7∶3、全泥)中的潜沙情况。结果表明:4种规格蛤仔在5种底质中的48h潜沙率以全沙组最高,其他含泥组均比全沙组明显降低(P0.05),且含泥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底质相同时,规格越小蛤仔的潜沙速度越快,平均48 h潜沙率越高;方差分析表明,蛤仔规格、底质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均对蛤仔的潜沙率有显著影响(P0.05);底质中总有机碳含量与48 h潜沙率呈极显著直线负相关(P0.01),说明底质的粒径和化学成分共同影响蛤仔的潜沙速度。研究表明,滩涂养殖时选择10~15 mm蛤仔苗种,投放在沙比例较大的海区将利于蛤仔快速潜沙。  相似文献   

7.
利用透射电镜(TEM)技术观察了魁蚶精子发生过程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魁蚶精子发生经历了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形成等过程,在精子形成中的主要细胞学事件包括顶体的发育、核形态变化及尾部的形成等。此过程中,前顶体颗粒聚集、融合,形成顶体囊,然后发育为圆锥形顶体;核的形态由圆形或卵圆形变为鼓形,核内染色质由团块状到颗粒状,再到高电子密度均质;线粒体聚集、融合、体积变大,迁移至核的后端,参与精子中段的形成。成熟精子由头部、中段及尾部组成,头部由顶体及核构成,中段由5个线粒体围绕远端中心粒组成,尾部为细长的鞭毛。研究亮点:魁蚶为我国重要的海产经济贝类之一,目前对其精子发生过程的超微结构未见研究报道。利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了魁蚶精子发生过程中精子顶体的形成、核的形态建成等主要细胞学事件,探明了魁蚶精子属原生型,顶体物质的合成始于初级精母细胞时期,细胞核在精子发生过程中形态变化不大等问题,为蚶科精子发生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结合蚶类人工育苗与养殖生产实践,对毛蚶、泥蚶、魁蚶、橄榄蚶、古蚶及青蚶等我国常见经济蚶类的繁殖习性、人工育苗和养殖进行综述,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其进一步规模化、可持续健康养殖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短小芽孢杆菌和胶红酵母菌在魁蚶育苗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在饵料中添加短小芽孢杆菌CGMCC 1004菌株(0%、0.5%、1.0%)和胶红酵母菌CGMCC 1013菌株(0%、0.5%、1.0%)进行魁蚶育苗,探讨2种益生菌对魁蚶幼虫生长、存活、附着变态以及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氮浓度的影响。[结果]单独添加酵母菌及同时添加芽孢杆菌和酵母菌对壳长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0.5%酵母菌和0.5%芽孢杆菌的添加组合效果最佳;单独添加芽孢杆菌以及同时添加酵母菌和芽孢杆菌对壳高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单独添加1.0%芽孢杆菌的效果最为显著;单独添加0.5%酵母菌及同时添加0.5%酵母菌和0.5%芽孢杆菌对魁蚶幼虫的附着变态作用效果较好;在试验过程中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氮(NO2--N)浓度均低于0.20 mg/L。[结论]在魁蚶育苗过程中添加适量的芽孢杆菌和酵母菌是可行的,能更好促进魁蚶幼虫的生长,其中添加0.5%酵母菌和0.5%芽孢杆菌的育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随着魁蚶养殖规模的发展,产生了大量以脏器为主的副产物,为综合利用这些加工副产物,以魁蚶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乙醇回流法提取牛磺酸的工艺条件,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含量。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 g∶12 m L,乙醇体积分数75%,提取时间50 min,温度70℃,牛磺酸的提取量为5.36mg/g,牛磺酸在5.0~20.0μg/m L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0.999 7,回收率为89.27%~97.27%,相对标准偏差1.83%,表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产品中牛磺酸含量准确性高、重现性好。魁蚶内脏中牛磺酸提取量最高,为6.29 mg/g,斧足次之,血水最少,表明魁蚶中牛磺酸含量丰富,在不同组织中存在差异,为魁蚶的开发利用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在水温23.2-24.0℃,盐度29.5-30.0条件下,研究了5种单胞藻饵料和饥饿对魁蚶浮游幼虫生长与存活的影响。投喂不同饵料试验中,球等鞭金藻与4种单胞藻混合投喂试验组幼虫的特定生长率、眼点幼虫比例和壳长均显著高于单一投喂试验组,其中球等鞭金藻与小球藻混合投喂的效果最好;投喂单一饵料试验中,球等鞭金藻组幼虫的生长、眼点幼虫比例与存活率显著高于其它试验组。在饥饿试验中,不同饥饿天数条件下幼虫的存活率差异不显著;生长方面,饥饿1-2d较短时间与一直投喂对照组的幼虫相比较,特定生长率、眼点幼虫比例、壳长的差异不显著,但随着饥饿时间延长,幼虫的生长变慢且眼点幼虫比例下降,一直饥饿情况下幼虫的生长基本停滞。研究结果可以为魁蚶人工苗种繁育技术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全面衡量魁蚶的性腺发育,生殖腺指数ABC作如下定义:A=性腺长×性腺厚;B=A/软体部重;C=A/足高×体壁厚(×100%)。在15—25℃范围内,投饵240—320×10~6细胞/日×蚶的褐指藻都可以使魁蚶的性腺有较快的发育,而卵母细胞却需要高于200℃条件下才能成熟。在饵料不足情况下,魁蚶性腺退化。卵母细胞发育到110—130μ时达其最大值,而后,卵黄颗粒收缩,胚泡缩小,最后消失。至直径57μ左右时,卵母细胞达到完全成熟。小球藻,褐指藻,淀粉,大豆粉等饵科效果的比较研究表明,以1500×10~6细胞/日·蚶的小球藻混合以150×10~6细胞/日·蚶的褐指藻效果最佳,单独饲以小球藻,褐指藻及人工配合饵料也取得较好的效果。以豆粉为主的饲料导致性腺退化。  相似文献   

13.
从仿生学角度,对比3种典型潮间带贝类冲蚀磨损试验结果,分析贝壳表面非光滑结构的冲蚀磨损机理,为提高秧爪耐磨性探索结构仿生学设计.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别对东方扇贝(Dongfang shell)、魁蚶(Bloody clam)、毛蚶(Ark shell)壳表进行形貌分析,确立其结构特征参数,利用Solidworks建立表面冲蚀过程简化模型;通过冲蚀磨损试验,获得3种贝类样品的不同耐磨性能,在冲蚀粒径为0.35~1.0mm,冲蚀速度为1.5m·s-1条件下,魁蚶的失重比最小,仅为2.11%,低于东方扇贝和毛蚶.魁蚶表面的凹槽结构可减小冲蚀法向力,从而减小冲蚀微压痕.另外,表面微结构延长了冲蚀作用时间,可降低冲蚀速度和能量,起到耐冲蚀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底质粒径和水温对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苗潜沙能力的影响,以小、中、大3种规格的毛蚶(壳长分别为5~8、9~12、13~15 mm)为试验对象,并以细、中、粗3种沙(粒径分别为125~250、251~500、501~1000μm)为底质,进行了不同底质粒径对不同规格毛蚶苗潜沙率影响的研究,同时进行了水温(5、9、13、17、21、25℃)对不同规格毛蚶潜沙率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初期(10min),小、中、大3种规格的毛蚶在粗粒径底质中的潜沙率总体低于细、中粒径底质条件下的潜沙率,并分别在300、60、120 min时达到细粒径底质条件下的潜沙率;480 min前,小规格组毛蚶的潜沙率总体高于同期中、大规格组,480 min后,大规格组毛蚶的潜沙率总体高于同期中、小规格组;试验结束(1440min)时,底质粒径对毛蚶潜沙率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相对小规格个体,大规格毛蚶潜沙率更高;当水温为21℃及以下时,毛蚶潜沙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水温为25℃时,试验初期(40 min)毛蚶的潜沙率较高,但之后潜沙率上升缓慢且出现个体死亡现象。研究表明:壳长为5~12 mm的毛蚶在粒径为251~500μm的底质条件下潜沙率较高,而壳长为13~15 mm的毛蚶在粒径为125~250μm的底质条件下潜沙率较高;水温21℃时,壳长为9~12 mm的毛蚶潜沙率最高。  相似文献   

15.
水产品底播增养殖业是我国沿海和海岛地区新兴产业,目前已初具规模,主要养殖品种有海参、鲍鱼、海胆、虾夷扇贝、魁蚶及其他贝类等。搞好水产品底播增养殖业成本核算工作,对于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指导企业准确计算收入、费用及效益,促进水产品增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总氨态氮(TAN)和pH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斑马蛤2号”(简称“Zebra 2”)品系幼贝潜沙的影响,在实验室内以天然海水为对照,研究了不同TAN质量浓度(0.12、0.51、1.03、1.64、2.93、5.93、12.30、28.00、54.90 mg/L)和pH(7.00、7.31、7.55、7.77、8.15、8.27、8.54、8.81、9.09)对“Zebra 2”蛤仔幼贝(壳长为4.78 mm±0.60 mm)潜沙的影响。结果表明:TAN胁迫试验显示,在水温20.7℃、盐度29和pH 8.12条件下,ρ(TAN)≤54.90 mg/L时对幼贝竖壳ET5无显著性影响(P>0.05),对竖壳ET50和潜沙ET50的最大毒物允许浓度(MATC)为28.00~54.90 mg/L,对潜沙ET100的MATC为0.51~1.03 mg/L,对24 h潜沙率的MATC为5.93~12.30 mg/L;pH胁迫试验显示,在水温27.1℃、盐度22.8及pH 7.00~9.09条件下,幼贝均能潜沙,但不同pH条件下潜沙速度有差异,pH为7.00~9.09时对幼贝竖壳ET5无显著性影响(P>0.05),pH为7.55~9.09时对竖壳ET50无影响,pH为7.31~9.09时对潜沙ET50无影响,pH为7.31~8.27时对潜沙ET100无影响,pH为7.00~9.09时对24 h潜沙率无显著性影响(P>0.05)。研究表明:适宜“Zebra 2”蛤仔幼贝潜沙ET100的TAN为0.12~0.51 mg/L或pH为7.31~8.27;pH为7.00~9.09时对蛤仔幼贝24 h潜沙率无影响,而TAN≥28.00 mg/L时导致其24 h潜沙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7.
养殖密度、底质类型对日本囊对虾生长、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养殖密度,底质类型对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生长性能的影响,设置了300、600和900尾/m3 3个养殖密度和泥、沙泥、泥沙、沙4种底质,分析了日本囊对虾的潜沙、生长、存活等指标。结果表明,在4种底质中,日本囊对虾的潜沙率最高分别为80.00%、78.05%、81.90%、86.39%,体长增长量和存活率均表现为沙泥底质最高,泥底质最低(P0.05);潜沙率、生长量和存活率均随养殖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日本囊对虾具有明显的底质选择性,以沙泥底质最佳,养殖密度显著影响其潜沙行为。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不同干露条件对织锦巴非蛤稚贝呼吸代谢和潜沙行为的影响,为优化织锦巴非蛤苗种运输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模拟织锦巴非蛤稚贝实际运输环境,选取体长(3.89±0.33)mm的织锦巴非蛤稚贝进行试验,测定不同干露温度(10、15和20℃)和干露时间(0、3、6、9和12 h)下织锦巴非蛤稚贝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对检测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并对织锦巴非蛤稚贝重新入水后的潜沙行为进行观察,分析织锦巴非蛤稚贝的耐干露能力及干露后的呼吸代谢和潜沙行为差异。【结果】不同干露时间和温度对织锦巴非蛤稚贝在恢复期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有一定程度影响。当干露温度相同时,织锦巴非蛤稚贝的耗氧率和排氨率随着干露时间延长而升高。当干露时间相同时,织锦巴非蛤稚贝的耗氧率随着干露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但排氨率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干露时长对织锦巴非蛤稚贝耗氧率的直接影响程度大于干露温度,干露时长与耗氧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干露温度与耗氧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干露时长对织锦巴非蛤稚贝排氨率的直接影响程度大于干露温度,干露时长和干露温度均与排氨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在干露温度...  相似文献   

19.
<正>4.2苗种中间培育4.2.1池塘准备硬底水泥池塘,方形,水深保持在100cm以上,进水口和排水口呈对角线分布,进、排水方便。为了方格星虫的钻沙埋栖习性,在池底均匀铺设一层中细淡水河沙,其中,粒径≥0.5mm的粗沙约占85%,粒径介于0.1~0.5mm的细沙约占10%,粒径0.1mm的粉沙约占5%,沙层厚度5~15cm。新铺沙的池塘,需进海水以浸泡沙质,使其海水化,  相似文献   

20.
为高效开发利用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加工副产物,以水解度、氨基态氮含量和产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为指标,筛选了碱性蛋白酶、风味蛋白酶、酸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胰蛋白酶5种蛋白酶,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建立碱性蛋白酶最佳酶解工艺,并对最优工艺条件下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效果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从氨基态氮含量和水解度的变化可知,碱性蛋白酶的酶解程度最高,其次为风味蛋白酶和酸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酶解效果不佳;碱性蛋白酶酶解最佳参数条件为料液比(g∶mL)1∶4、pH 8.5、温度45℃、加酶量800 U/g、酶解时间3 h,在此条件下,水解度(DH)为35.74%;酶解产物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效果,与十分之一用量的VC效果相当。研究表明,碱性蛋白酶是酶解魁蚶加工副产物获得较多小分子蛋白肽的良好用酶,本研究结果可为小肽型水产饲料开发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