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红 《新农村》2006,(12):22
一次,我和几个友人去一个多年未谋面的老同事家玩,他的孩子正在看电视.一阵寒暄之后,那位老同事又忙把孩子叫过来,让他喊我"伯伯".可能是因为孩子的性格有点内向,或是受到了干扰,他当着四五个陌生人的面,只是看了我一眼,淡淡地笑了笑,就扭头走了.  相似文献   

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王鑫说,如果让他用一个词来形容高考,那就是--"残酷". 在他的记忆里,那个7月是"黑色"的,整个高三也都是"黑色"的.他说,他们高三共搞了6次模拟考试,他前3次考的都还可以,可是四模一下子下来好几十分.四模公布成绩那天,平时有说有笑的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走在操场上,对着一片空荡荡,他放声大哭,哭得特别痛快,哭完了,一哥们拍拍他的肩膀说:"走,上自习去吧."  相似文献   

3.
<正>前几天我走在镇上,看见一位年轻的母亲牵着一个小男孩,母亲的包上系着一根藤条,我好奇地问:"女士,你包包上绑的这根细细长长的,是打孩子的藤条吗?"她指着孩子回答:"对啊!他很不乖!"望着年幼的男孩眼神传出的惊恐,我不忍心再追问下去。我问过许多同龄友人,普遍地回答是:"我们这一代哪一个不是被打大的?"我也是被母亲从小打  相似文献   

4.
这次回老家,遇到一个姓包的农民,他说他的大女儿考上了成都的一所外国语大学,小儿子考上了北京的一所理工大学.我问他:"你在教育孩子上有什么好办法呢?"他笑一笑说:"我的办法跟别人不一样,不是我教孩子,而是让孩子教我."  相似文献   

5.
<正>巨野县独山镇有一位六十多岁的老汉,名叫刘义诚。他有一帮很特殊的"孩子",这些"孩子"加起来足有300多个。在抚养这些"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刘老汉不仅收获了自己的快乐,也收获了一份事业。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刘老汉和他的这帮特殊的"孩子"们。刘老汉有一个农家院,他的这个院落占地面积比较大,有2000多平方米。平时,他就和自己的"孩子"们生活在这里。刘老汉的"孩子"比较多,足足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2015,(6)
<正>从外地开车回北京,快进京时,老公提议走五环而不是平时走的六环,说可以省高速费二十五块钱。我说五环可能会堵车,孩子在安全座椅里已经坐了两个小时,不如六环直接到家畅通无阻。但他还是坚持要走五环,说中午一般不堵车。有人说,男人开车时最讨厌女人对路线指手划脚。于是我说了一句:"也好,你决定路线。"车行到五环附近的收费站,老公突然面露尴尬之色,嘀咕了一句:"哎  相似文献   

7.
一、宝宝喜欢“唱反调”怎么办? 家长李女士问:果果3岁,最近他喜欢和大人唱反调,什么事都要与大人反着做.比如,这两天早上起床,我让他穿上衣服,不然会感冒.果果一听,立刻感到表现自己的时候到了,他一定要光着小屁股、小脚丫在地板上走.爸爸跟他横起来,他不但不怕还嘻嘻笑,气得爸爸使劲打他的屁股.孩子这是怎么了?如何改变这一状况?  相似文献   

8.
正又到了一年中最紧张忙碌的考试月,期末考、中考、高考等各种考试纷至沓来。孩子在临考前有压力是正常的,适度的压力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但是超过身心负担的压力,却会产生许多负面影响,如头痛、疲倦、焦虑、烦躁、食欲减退、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因此家长要懂得"察言观色",如果孩子有下列现象,要及时给予适度的心理"喊话",帮他克服压力。1.孩子担心功课读不完,家长如何开导要告诉孩子:功课是永远  相似文献   

9.
寒崖 《新农村》2012,(11):42
儿子四岁了,胆子却非常小。不管干什么,他总要和大人在一起,走一步跟一步,即使看电视也要人陪着。尤其家里只有他和一个大人的时候,他几乎寸步不离,做什么事都要捣乱,赶也赶不走,好好哄他听不进,吼他几句又哭又闹,真是叫人烦恼!周六,孩子爸爸加班,我自己在家里带他。中午做饭的时候,他趴在水池边玩,搞得浑身都是水,我忙得不可开交,几乎顾不上管他。我用削皮刀削土豆皮,他突然看着我说:"妈妈,我帮你削皮吧!我也会。"我犹豫了下,削皮刀很锋利,我怕会弄伤他的小手。但转而一想,也许给他点事情做能让他安静待一会,没他缠着我也能尽快把饭做好。于是便  相似文献   

10.
久生报恩     
38年前,他是吃百家饭的苦命孩子;38年后,他是680多户孤寡老人共同的儿子;他是"全国敬老之星"、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一份特殊情怀,演绎出一段感人至深的感恩故事.  相似文献   

11.
阳波 《新农村》2012,(9):48-49
一有一个乡下的孩子,生长在矿区。他的父亲是位矿工,工作环境非常危险。村里不时传出矿工发生意外、不幸死亡的消息,因此这个孩子,从小就看了太多的生离死别,体会到人生的无常,背负着比同龄孩子更沉重的包袱。初中时,小小年纪的他就离乡背井,到台北半工半读,甚至一度因为没有钱缴纳学费而休学。他在一家牙医诊所找到工作,负责打扫卫生。诊所里的医生、护士发现这个孩子很奇怪,病患前脚才走,他后脚就拿着拖把拖地,一天下来不知道  相似文献   

12.
案情:2012年3月,丁先生为当时刚刚2岁的孩子将来上学早早谋划,在城里购买了一套"学区房".然而,当丁先生到派出所办理户口迁移手续时才发现,该房产名下已有他人的户口,这就意味着他的孩子无法在此落户,享受"学区房"待遇.丁先生将卖房人刘女士和中介公司告上法庭,认为刘女士和中介公司故意隐瞒该房屋的户籍信息,致使他的孩子无法落户,要求解除购房合同并双倍返还定金.但是,由于丁先生未能提供证据证明其合同目的就是为了孩子落户上学,合同中对此也没有明确约定,最终,法院驳回了丁先生的诉讼请求.  相似文献   

13.
沉迷于网络的孩子 "15号楼.这边走!"2010年3月3日,记者来到河南青少年心灵成长基地,一所戒除网瘾的学校.一个活泼亮丽、声音清脆的女孩热情地给我们指路.若不是在这里,我们断然不会相信她是这所学校的学生.  相似文献   

14.
<正>在一个雨后初晴的晚上,哥白尼和他的老师沃依策赫教授一起散步,边走,师生俩边谈论着天文学问题。"孩子,我想考一考你,你说,目前天文学的根本问题在那里?"教授问。"老师,我觉得神学家们所说的,地球静止不动,太阳绕着地球旋转,在科学上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15.
2~3岁的孩子一般都要经过一个"反抗期",叫作"第一反抗期"。本来温顺听话的孩子,一到这个时期就会变得调皮、不听话。比如天气凉了,妈妈让孩子穿外套,孩子硬是不穿;客人来了,妈妈让他有礼貌地招呼客人,他就是不理不睬。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2017,(11)
<正>有个小男孩性格暴躁,常常无缘无故发脾气,周围的人都不喜欢他,更不愿和他交往,他因此而变得很孤僻。虽然他很想改了自己的坏脾气,但总是无法控制。有一天,父亲拿了一袋钉子给他,然后对他说:"孩子,当你想要发脾气的时候,就拿出一根钉子钉在后院的墙壁上,把它当成你发脾气的对象。"孩子答应了。开始的第一天,孩子在墙壁上钉了30根钉子,第二天钉  相似文献   

17.
一捆箭     
<正>一位老人不久将离开人世,他把3个儿子召唤到病榻前说:"亲爱的孩子,你们试试能否把这捆箭折断,我还要给你们讲讲它们捆在一起的原因是什么。"长子拿起这捆箭,使出了吃奶的力气也没折断:"把它交给力气大的人才行。"他把箭交给了老二。二儿子接着使劲折,也是白费力气。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2006,(8):25-25
一个可爱的孩子走了,他是溺水死的。他出门的时候,对正在烧中饭的母亲说,他要到同学家复习功课。谁知他走出门后,就永远回不来了。那天,他和同学做完了功课,没有回家吃饭,而是去河边玩耍,却不知为何掉入了河中。等到有人发现,他们已在静静的河里躺了很久了。孩子的父亲母亲在河边哭天抢地,但一切都晚了。孩子打捞上来,发现他紧紧地抓着同学的手。他的父亲用了很大的劲也无法将他们分开。记者来了,注意到了这个情节,他判定孩子是救同学才死的,因为他拉着同学的手。这是一件十分感人的事,报纸第二天就刊出了这则新闻。在很短的时间内,全县的人…  相似文献   

19.
天刚亮,10来个孩子已走在龙背村的小路上,村里看不到其他人。背着小书包颠颠地走在前面的是李斌,斌斌总是不承认自己4岁,再过1个月,他就要过5岁生日了。这是一群去赶校车的孩子,他们每天都要天不亮就出门,每天都要挤在看起来十分破旧的校车里,赶到一个叫做利民的打工子弟小学。  相似文献   

20.
《北京农业》2013,(8):31
<正>从前,有一位非常富有的商人,在他年事已高时,决定把家产分给三个孩子,在分财产之前,他要三个儿子去游历天下做生意。临行前,富商告诉孩子们:"你们一年后要回到这里,告诉我你们在这一年内,所做过的最高尚的事。我的财产不想分割,集中起来才能让下一代更富有;只有一年后,能做出最高尚事情的那个孩子,才能得到我的所有财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