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正>北方海水养殖以鱼、虾为主,养殖过程中的残饵和养殖动物排泄物形成的污染物排放到尾水池塘后,对池塘水体、底泥等造成污染,使得养殖水体日趋富营养化。随着国家“环保风暴”升级、养殖污染监管措施的加强,水产养殖亟须探索一种尾水处理新模式,既能生态处理养殖尾水,又能对尾水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2.
以山东烟台青鳞铺区域海水养殖入海排污口综合整治项目为例,通过建设海水工厂化养殖尾水池塘梯度利用工程、池塘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工程、池塘进排水控制工程、池塘养殖尾水生态处理工程、池塘岸堤绿化工程,打造海水养殖尾水梯度利用和现代生态渔业示范项目,提升了渔业基础设施质量,提高了水产养殖尾水生态处理能力,降低水产养殖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保障水产养殖行业健康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我国海水养殖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养殖尾水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对现有的海水养殖尾水处理技术进行了梳理,以期为海水养殖企业在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大背景下更高效地处理养殖尾水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潍坊市积极开展海水养殖尾水污染治理工作,落实海水养殖污染物排放管控要求。“机械过滤+生态处理”海水养殖尾水处理方式,过滤粪便和饲料的颗粒态固体废物,利用水生动植物、微生物等分解水中残留的、溶解态代谢废物、溶解态营养盐、微生物制剂和药物残留等有机质,达到净化目的。  相似文献   

5.
简述了海水养殖现状及海水养殖污染物,介绍了海水养殖尾水的资源化处理方法,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和综合以上2种或3种处理技术的方法.提出,利用水产养殖与植物或藻类种植相结合的系统进行尾水处理,能有效防止或减少养殖尾水污染.  相似文献   

6.
罗非鱼属广盐性鱼类,既可在淡水中养殖,又可在半咸水及海水中养殖,目前在全国各地内陆水域广泛养殖。为解决自1993年以来虾病大面积蔓延之后虾池的利用问题,我们于1994年进行了罗非鱼种海水驯化及养成试验,并取得成功,为今后虾池的充分利用探讨出新的养殖途径。 一、设备及条件: 1、试验地点:胶州市水产养殖公司育苗场,利用现有育苗室及场内有关设备进行罗非鱼种驯化,养成地点为胶州市水产冷藏厂养虾场,利用养虾池进行罗非鱼单养和鱼虾混养试验。  相似文献   

7.
为修复海水虾、蟹养殖环境,进行养虾池水体修复对照试验,试验池采用微生物菌剂、池塘改造、水生动物移植、水质调控以及综合治理等措施进行综合修复,结果显示,与对照池相比,试验池水pH值稳定,氨氮、亚硝酸盐有效降解,实现了尾水净化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8.
梁刚  刘蓬 《齐鲁渔业》2020,37(2):53-56
近年来,新的环保政策法规陆续颁布实施,传统海水养殖业面临的问题凸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主养模式和产业技术亟待升级;养殖尾水直接排放污染环境;过度追求高密度养殖导致水产病害频发;动保产品使用不规范;种业发展质量不高;饲料需转型升级;养殖敌害绿色防控技术缺乏;产业组,织化程度需加强。推广海水养殖绿色发展模式适逢其时。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在烟台滨海地区以高密度、集约化为特点的刺参工厂化海水养殖模式发展迅速,据统计,2021年烟台市刺参养殖面积58.9万亩,年产值达到60.6亿元。刺参工厂化海水养殖过程中普遍存在尾水直排入海、排放量大以及尾水中悬浮物、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等特征指标较高的问题,对排放区域周边海洋环境构成较大压力。目前,国内对刺参工厂化海水养殖尾水处理缺少技术研发和成熟案例,本文依托烟台某刺参工厂化海水养殖基地,研究构建适合的尾水处理系统并实施应用,有效提高了尾水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海水养殖尾水的净化效率,研究了利用高效脱氮菌强化挂膜后的生物滤器对静止和流动养殖尾水的净化效果.首先利用自主筛选的3株适应海水环境、可有效去除氨氮、亚硝酸氮及有机物的高效脱氮菌[花津滩芽孢杆菌(Bacillus hwajinpoensis)SLWX2、嗜碱盐单胞菌(Halomonas alkaliphila)X...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唐山市海水养殖模式尾水污染状况,2020年,对唐山市主要沿海县区7种海水养殖模式养殖尾水状况进行了监测及分析。监测内容共5项,包括:COD、总氮、总磷、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分别对养殖进水和尾水进行了监测。结果显示,7种养殖模式尾水COD全部合格,合格率远超过进水。无机氮进水和尾水均超标,进水超标率远高于尾水。进水、尾水无机氮随季节变化情况:秋季>春季>夏季。总氮、总磷尾水超标率高于进水。总氮的随季节变化情况:春季>秋季>夏季。总磷随季节变化情况:春季>夏季>秋季。活性磷酸盐超标严重,进水、尾水均超过限量值的3倍。研究表明: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是唐山市海水养殖进水、尾水主要超标指标。尾水中总氮、总磷、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的超标主要是由于进水超标所导致。  相似文献   

12.
<正>海水养殖业作为大连重要产业之一,近年来发展迅速,2022年大连市海水养殖面积达42×104hm2,其中规模养殖面积为27.3×104hm2,水产品产量为196×104t[1]。伴随产业的快速发展,大量养殖尾水直排入海后,影响了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海水养殖尾水里污染物主要包括残饵、生物粪便和其他有机质碎屑,其中氮(N)、磷(P)等排放量超过近岸海域环境承载力,导致海水富营养化以及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被破坏。近年来,  相似文献   

13.
正海水池塘养殖是我国沿海地区主要养殖模式,也是我国水产养殖支柱产业,主要以养殖虾、蟹等甲壳类为主。近些年发展极为迅速,养殖总产量及面积持续增长。目前我国海水养殖尾水处理几近空白,相关技术研究滞后,管理对策缺失,导致海水养殖海域乃至整个近海海域水体水质恶化,赤潮、病害等污染事件频繁发生,养殖用水资源匮乏,渔业产量和品质下降,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研究海水养殖尾水处理与排放  相似文献   

14.
为加强全市海水养殖水排放监管,凝练滨州海水养殖梯度利用模式,并为全面实现海水养殖尾水达标排放及建立渤海生态整治滨州渔业样板提供基础数据,对滨州市几家重点海水池塘养殖企业的进水渠、南美白对虾养殖池以及卤虫池进行调查和监测。结果显示:随着海水池塘梯度养殖的进行,pH值没有明显变化,悬浮物、活性磷酸盐、化学需氧量总体呈逐渐增加趋势,无机氮呈逐渐减少趋势。研究认为,海水池塘养殖梯度利用模式有利于大幅降低无机氮含量,同时缓解磷缺乏的现状。  相似文献   

15.
笔者根据多年海水养殖的经验,总结出利用单细胞藻类及光合细菌改善水环境的办法,既节约成本又提高产量,保护了海水养殖环境及水产品质量。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在海水池塘内放养不同密度的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日本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和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构建"红鳍东方鲀-日本对虾-硬壳蛤"海水池塘多营养层次养殖模式;将养殖尾水排入养殖尾水处理池塘,在尾水处理池塘内采用池塘表面栽种海马齿,池塘中层吊养牡蛎,池塘底层底播硬壳蛤的方式对养殖尾水进行净化处理。该养殖模式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益,生态效益也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7.
2019-2020年,通过在内陆海水养殖中心利用养殖尾水培植红花美人蕉,研究其在6 h滞留期内对海水养殖尾水中氨态氮、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美人蕉在pH值为8.1~8.3、盐度为2.9%~3.0%的海水中能够存活,并且对氨态氮、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均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目前我国的海水养殖尾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和这些尾水会带来的各方面影响.并对海水养殖尾水处理技术的各种方式进行了简要阐述,包括物理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和生物处理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尾水处理技术将得到进一步的研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其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2022年1月,生态环境部和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海水养殖生态环境监管的意见》,对加强陆基海水养殖尾水治理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海水养殖业由于历史原因,存在经营管理粗放、长期无序发展、养殖尾水普遍缺乏处理、污染海洋环境等问题[1],  相似文献   

20.
利用人工湿地处理海水养殖尾水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其中,脱氮是人工湿地的主要任务之一。基质上栽培的植物和附着的微生物参与的氮循环是人工湿地生物脱氮的主要路径,植物和多种氮代谢菌群在人工湿地内部相互协同与制约,构成了一个复杂的氮代谢网络。海水养殖尾水的高盐度和低碳氮比(C/N)又决定了此类人工湿地独特的处理环境和生物脱氮机制。同时,人工湿地的供氧模式、水力负荷(HRT)、水力停留时间(HLR)等水力条件参数对脱氮效能也有很大影响,对这些指标进行调控和优化,可以提高湿地的整体脱氮性能。本文从海水人工湿地的构建、基质的选取、耐盐植物的筛选、氮循环相关微生物以及运行参数调控四个方面,对近年来海水养殖尾水人工湿地生物脱氮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和展望,以期为深入理解海水人工湿地脱氮机制和优化运行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