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热带作物学报》2008,(11):18-19
2008年1月下旬至2月中旬,广东垦区遭受了罕见的低温冻雨天气的袭击,给橡胶产业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垦区54万亩橡胶全部受害,其中开割树3级以上寒害比率高达59%,未开割树死亡率达29.5%,因寒害影响,橡胶开割期推迟2个月,预计全年减产5000吨左右。  相似文献   

2.
在现有割胶制度下对巴西橡胶树3个品种(热研8-79、热研7-33-97、PR107)的死皮病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这3个品种的幼龄树发病率和停割率从大到小依次为热研7-33-97(开割4年)> PR107(开割6年)>热研8-79(开割3年),中龄树发病率和停割率从大到小依次为PR107(开割15年)>热研7-33-97(开割8年)>热研8-79(开割14年)。3个品种的中龄橡胶树比幼龄橡胶树的死皮病发病率、停割率和病情指数都有所上升。总体来看,对于幼龄橡胶树而言,肥水条件较好的地块,年干胶株产量高,发病率和停割率低;而中龄树除热研7-33-97表现出幼龄树的趋势外,其它2个品种(热研8-79和PR107)则干胶株产量高,发病率和停割率也高。绝大多数死皮病属割面干涸类型,少部分为褐皮病;褐皮病有一部分是一开始就发生的,多数是由割面干涸发展而来的。在停割至少1年之后,能够恢复排胶的死皮树比例较小,很少超过10%。在3个橡胶树品种中, PR107品种恢复排胶的比例最高,幼龄树和中龄树恢复率分别达8.70%和6.20%。  相似文献   

3.
2008年1月下旬至2月中旬,广东农垦植胶区遭受80年未遇罕见的低温冷雨天气袭击,位于粤西植 胶区三叶农场的橡胶生产遭遇了严重的灾害,是垦区重灾区之一。调查结果表明,1年生橡胶小苗的寒害冻死率达90%以上,3~4年生苗木的冻死率为33.5%。成龄橡胶开割树的寒害亦较严重,受害率达100%,平均寒害级别达到3.52级,冻死率达10%以上。当年开割时间要由原来的4月份推迟至8月份,本年度减产干胶预计1200t,减产率可能达到70%。  相似文献   

4.
对近10年来严重影响国有红峰农场橡胶开割树生产的寒害和风害等进行调查分析,资料表明寒害和台风是制约红峰农场橡胶生产发展的主要限制因子。这2种极端天气的交替发生,对橡胶开割树的危害加重,严重影响正常的割胶生产。生产上需要关注灾害的发生,同时合理安排种植抗性良好的橡胶品系。  相似文献   

5.
橡胶树胶木兼优引进品系热试21高级系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橡胶树品系热试21是引种的胶木兼优品系,经过10 a的高级系比区试种试验,综合表现突出:开割前离地1.5 m处树围平均增粗8.72 cm,极显著高于对照(RRIM600);开割后3割年间的平均年干胶产量2.22 kg/株和1 012.05 kg/hm2,分别比对照高55.24%和146.04%;在2008年寒害中寒害级别低于对照,10 a累计风害断倒率低于对照;第3割年末死皮停割率为3.0%,比对照高1.2个百分点,无显著差异。根据该品种特性,建议在相似类型植胶环境扩大试验试种面积。  相似文献   

6.
浅谈闽南橡胶树的死皮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割胶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胶树死皮问题,进行了观察和调查.证实闽南胶树死皮普遍发生,日趋严重,死皮率达10.0% ,死皮指数0.65,4—5级的病树占2.9%,影响着植胶经济效益.分析其发病因素:是与植胶林地、割胶强度、橡胶品系、管理水平、开割标准、产胶季节、割龄和刺激等有关.并对闽南橡胶死皮的防治措施提出了探讨性意见.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PR107为对照,对试种在海南中部山区乌石分公司橡胶优良品种热研7-33-97的生产系比的生长、产量及抗性等性状进行鉴定研究,结果表明:热研7-33-97生长较快,开割前、后茎围年均增长6.1 cm和2.8 cm;产量较高,开割第1和第4年干含平均为31%,开割当年年均株产和亩产分别为2.5 kg/株和46.3 kg/亩,抗寒性、死皮率及经济效益表现等均优于对照PR107,是对海南中部山区有良好适应性的优良品种,可在该区域逐步扩大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8.
高截干苗是优良的种植材料。它对缩短大田非生产期和提高开割率有显著的效果。马来西亚研究院试验结果认为:采用高截干苗定植和改良的农业措施,可在植后3(1/2)年达到开割标准。我国广东大丰农场,58年布置了高截干苗定植技术试验,其中有两个处理七周年开割率达80.4——84.4%,比对照芽接桩定植的开割率高20.9—24.9%。本省诏安红星农场纳塘65年定植高截干苗183株,六周年开割率达70.4%。本所寨林山73年定植高截干苗400多株,预计八周年开割率可达50%。但是高截干苗对定植技术要求较严格,现将初步调查情况介绍如下: 一、定植后回枯的原因 回枯主要是苗木过分缩水的结果。图为77年高截干苗定植第一年茎围生长曲线。从  相似文献   

9.
调查热研7-33-97、PR107、RRIM600 3个品种橡胶树的不同割龄胶园单位面积存株数情况,并对存株类型进行归类。结果发现,存株类型可归类为正常割株、风害停割株、寒害停割株、割线干涸及产量挖潜株(阳线停割株、阴线割株、整树割线干涸停割株)、林下株、缺株等类型。其中热研7-33-97的1、5、10割龄的单位面积有效割株率分别为96%、85%、71%;PR107的1、12、14、16、20、24割龄的单位面积有效割株率分别为96%、67%、70%、75%、66%、46%;RRIM600的16、20割龄的单位面积有效割株率分别为64%和48%。文中还对对有效割株和其它存株类型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0.
我场是以橡胶为主的农业企业,现有胶园1.3万亩,已开割7400亩,占56.9%.1964年试割投产,至1982年止,累计产干胶1378.92吨,占全省累计干胶3010.8吨的45.8%.尤其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80年产干胶156吨,株产1.25公斤,盈利2万元,1981年突破200吨大关,株产1.45公斤,盈利21万元,1982年产干胶231吨,株产1.6公斤,盈利25万元,连续三年较大幅度增产,同时,高产树位逐年增加(表1).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探明巴西橡胶树乳管的防卫功能,笔者采用RT-PCR和Northem-blot技术分析割胶、机械伤害和外源茉莉酸对胶乳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和橡胶素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1)外源茉莉酸和机械伤害均能上调几丁质酶、β-l,3-葡聚糖酶和橡胶素的基因表达,但机械伤害的效应滞后于外源茉莉酸;(2)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和橡胶素的基因在割胶树中的表达明显强于在未开割树中的表达;(3)割胶树胶乳中内源茉莉酸含量显著高于未开割树.  相似文献   

12.
橡胶幼龄芽接树的开割标准和割胶制度应因种制宜。对三个无性系三年试验的初步结果表明,40、45、50厘米三种开割标准,对干胶含量无明显差异,隔两日割(d/3)的干胶含量略高于隔日割(d/2)。割胶对三个无性系的树围增长部有抑制作用,而海垦1在树围40~45厘米开割的,则严重抑制树围增长。从三年亩总产量和其他性状综合比较认为,海垦1无性系45和50厘米开割的,以隔两日割产量略高,而55厘米以上开割的,则以隔日割高产,开割标准应定为50厘米为宜;RRIM600可定为45厘米开割,开割头1~2年以隔两日割较好,以后改为隔日割,初割期采用2%浓度乙烯利刺激割胶,产量增加不多,而不良作用明显,出现死皮的较重;PR107可定为45厘米开割,用隔日割制,割胶2~3年后可试用低浓度乙烯利刺激割胶。  相似文献   

13.
矮型橡胶三合树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结果表明,以Heveea nitida.Mart.var.toxicodendroides为树冠,用巴西橡胶优良无性系RRIM600、PR107和GT1作树干的矮型橡胶三合树,具有茎干粗装、树冠低矮、枝条柔软、四季常青等特殊性状。三合树的树围生长与对照相当,但树高仅为对照巴西橡胶树的65%。3年试割和正式开割3个月的产胶情况表明,三合树株产低于对照,但有相当的产胶能力。这种三合树是迄今所获得的  相似文献   

14.
对不同品系,不同割制,没割龀橡胶开割树施用植物高产精,能够获得对比照高3.3-7%的干胶增长。  相似文献   

15.
对受1991年7一8月两次强台风袭击表观上无严重受害症状(一级风害)而照常采胶的70株第5一6割龄的PR107胶树进行了生理状况研究。结果表明,风力胁迫后,无论表现排胶相对正常与否的胶树,其产量和排胶状态、胶乳性状,乳管代谢强度和抗氧化等生理状况均比受害前年度同期的水平差。本例风害树的排胶线不连续并变窄,冬休和停割效果不明显;其严重度与排胶初速度、乳管堵塞指数、胶乳干胶含量、硫醇和无机磷含量显著相关,这与典型死皮树的生理状况相似。风害次年树干出现裂口证明风力胁迫使一部分产胶机构受到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当胶树受台风较轻危害时,必须采取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一、产量情况全区开割株数1.3万多株,其中老割胶树6千多株(包括实生树1600株)平均单株产量达1.8公斤以上.其中个别芽接树位最高平均单产3.76公斤,个别实生树位最高平均单产1.99公斤.各年度产量情况列表如下:  相似文献   

17.
研究结果表明,以Heveanitida.Mart.var.toxicodendroides为树冠,用巴西橡胶优良无性系RRIM600、PRI07和GT1作树干的矮型橡胶三合树,具有茎干粗壮、树冠低矮、枝条柔软、四季常青等特殊性状。三合树的树围生长与对照相当,但树高仅为对照巴西橡胶树的65%。3年试割和正式开割3个月的产胶情况表明,三合树株产低于对照,但有相当的产胶能力。这种三合树是迄今所获得的具有良好抗风性状并可能具有生产价值的矮型橡胶树。  相似文献   

18.
胶木兼优品种热垦628品种比较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橡胶树胶木兼用型品种作为选育种的目标,通过对热科院高级系比区引种试种的热垦628的1~12 a的系统观测,结果表明,其开割前生长非常快,年均增速达8.67 cm,可提前1 a开割,立木蓄积量大,10 a生树材积能达到0.31 m3;前4割年平均干含28.0%,与RRIM600相当,株产2.23 kg/(株·a),大幅优于对照;抗平流型寒害表现好,抗风性与PR107基本相当,白粉病和炭疽病抗性为感病和抗病,乳管分化能力强,死皮率较低,是很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胶木兼优品种,适合在海南中西部中风区等以上环境类型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橡胶树丛枝病及其与褐皮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丛枝病在橡胶树小苗、幼树及开割的实生树或芽接树上均有发生,苗圃小苗和开割树的平均发病率分别为0.32%和0.96%。植株罹病后出现丛枝,病枝末端呈不规则的弯曲等畸形症状。病枝经常过早干枯。芽接传病试验结果,橡胶丛枝病潜育期为21个月,芽接传病发病率为22%左右。芽接丛枝病树(4龄)开割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褐皮病干皮。用四环素、青霉素及保01等农药处理离体病枝或药液浸泡芽条,对橡胶树丛枝病的病原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电镜下,可以观察到橡胶丛枝病嫩枝小叶柄的韧皮部筛管细胞中有典型的类菌原体(MLO)及球形,椭圆形的类立克次氏体(RLO)。MLO大小为78~720nm,RLO大小为390~920nm,限界膜厚度约为20nm。未发现健树上有上述菌体存在。血清学的试验结果表明,橡胶树丛枝病与橡胶树褐皮病有亲缘关系。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橡胶树丛枝病是由MLO和RLO混合侵染引起的传染性病害,而用丛枝病芽片嫁接健康苗木又能引起丛枝病和褐皮病。因此,增殖苗圃丛枝病芽条是大田褐皮病的重要初侵染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20.
江银楼 《江西棉花》2000,23(3):30-31
江苏沿海棉区地处黄海之滨,受海洋性气候影响,台风过境频繁,尤其是8、9月份过境台风强度大,棉花受影响程度也较大。台风期间,棉株枝叶相互之间摩擦、挤压,以及风势强压造成大面积的枝叶破损和植株倒伏、折断。根系受伤,影响根系活力。伏桃、秋桃、蕾铃严重脱落,成铃率也急剧下降,棉花的品质及产量受影响较深。1990年的15号台风,1999年的11号台风,都给沿海棉区棉花生产产生了巨大影响。1台风对棉花的生长的影响1.1大面积棉株倒伏,枝折叶破 台风来势猛,瞬时风力强,棉叶之间剧烈摩擦,大面积棉田棉株倒伏、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