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法治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当前,省委、省政府提出“法治浙江”和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策,我们应把两大决策有机地融合起来贯彻,研究探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的法律制度,乡村的依法治理,农民的权益保障,农村的违法犯罪控制等问题,提出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的新办法新措施,提出解决推进乡村依法治理进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以此来促进我省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把实现农民群众的利益、增进农民群众的福祉当作根本出发点,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协调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是发展问题,而且是改革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大城乡统筹力度,深化农村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全面落实中央扶持“三农”的各项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发展农业生产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十一五”时期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三大战略”,“九大行动”等各项部署,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背景:“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对农村建设与发展方向和目标的一种表述。20世纪50年代,我国就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高级农业合作社示范章程”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从此我国开始了以农业生产合作社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运动。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经历了从合作社到人民公社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黄杰  滕明雨  王笃利  王铭堂  张颖  陈慈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1182-11185
阐述了“科技农村、绿色农村、人文农村”的内涵,对三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及其与新农村建设内涵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初步构建起“科技农村、绿色农村、人文农村”理论体系。研究表明,“科技农村、绿色农村、人文农村”理论内涵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内涵是一脉相承的,3个要素之间合而不同、共生契合,其中,“科技农村”是基础,而“绿色农村”和“人文农村”对“科技农村”具有限域作用;通过三要素之间良性互动所形成的共生、共强发展模式有助于新农村建设远景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这既是对新农村的全景式描绘和理论构想,也是建设新农村的具体目标和要求,标志着我国农村政治、经济、社会和精神文明协调进步、全面提升发展阶段的到来。在这个过程中“以城带乡”“以工哺农”“多予少取”等都是必要的,但核心的问题是农村的发展最终要靠农民自己来驾驭,而不解决好农民的思想问题,新农村建设就不能够获得持久的内在动力,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发展的深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6.
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多子、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使农村整体面貌出现较大改观,逐步把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现今我省乃至全国的新农村建设正如火如茶进行,为了让广大读者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情况,本刊特辟《新农村瞭望》栏目,系列报道我省及全国各地新农村建设的动态和成就,以飨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浙江温岭,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这块平凡而又古老的土地上,百万勤劳聪慧的温岭人民,正以浓墨重彩描绘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蓝图。2003年以来,温岭市委、市政府以“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和“村村新”工程为载体,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褡、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要求,积极探索与开拓新农村建设的路子,不仅改变了温岭农村的面貌,也为温岭实现第三次跨越,全面建设小康杜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发展阶段和发展任务的科学把握,也是新阶段“三农”工作指导思想的深化、升华和发展。2006年中央农村工作件的主题确定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新时期农村工作整体布局中的重要步骤,也是保持农村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必然选择,抓住了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根本。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确保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  相似文献   

9.
发展农村沼气,可以解决农民生活用能,可以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可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可以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村容村貌。发展农村沼气,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它可以使农村经济的增长同生态建设协调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之路,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所需要的,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努力实现农村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和农业生产无害化的生态富民目标。  相似文献   

10.
农村沼气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农村建设中必须使农村面貌得到大的改观,使农村实现庭院美化、厨房亮化、圈厕净化、道路硬化、生活污水无害化,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农村沼气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实现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统一。做到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和绿色环保几方面的统一。发展农村沼气,走以“三沼”(沼气、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带动种养业的良性互动,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循环经济快速发展,使农业农村经济的增长同生态建设协调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之路。  相似文献   

11.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短短20字。涵盖了多方面意义,如农村生产力发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农村法制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培养造就社会主义新农民等,为新农村刻画了一幅美好的蓝图。  相似文献   

12.
《农家致富》2007,(22):1-1
党的十七大报告重申要“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原则,也是我国农村发展的战略思路。2005年10月开始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以来,我国政府的一个全新的农村发展思路逐步浮出水面.新农村将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决策。“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实现农村由“旧”到“新”的跨越。必须从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破题,以信息化为突破口和先导。引领和推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信息化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先导和引领的重妻作用。  相似文献   

14.
“十一五”期间,农村工作的重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供电企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产业。在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农村经济需要电力保障,改善农村基础设施需要强化电网建设,改善农村发展环境、促进农村社会事业进步需要电力支撑,提高农民生活水平需要更高的电力服务水平。因此,全面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供电企业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是供电企业自身加快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作为县级电力企业,应当从战略的高度明确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建设适应新农村发展需要的农村电网,建立与新农村相适应的农电管理体制、农村电力服务体系,为农村电力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  相似文献   

15.
《浙江现代农业》2007,(C00):F0002-F0002,F0003
近年来,浙江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中心,先后作出了提前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建设“绿色浙江”、统筹城乡发羼、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等重大战略部署,加快了农业发展步伐,引发了农业和农村经济深刻的变化,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6.
马亚祥 《新农村》2007,(3):39-39
浙江省嵊州市教体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新农村建设文件精神,围绕“科学发展、创强争优”工作目标,以统筹发展为主题,提高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为重点,加大投入,强化管理,将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农村后备劳动力综合素质;加强农村群众体育,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工作重心,着力推进农村教育体育事业发展,努力为本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7.
2006年,是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开局之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艰巨长期浩大的工程,既有“硬件”的要求,如农村“六小工程”(节水灌溉、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水电、农村沼气、草场围栏)等;又有“软件,,要求.即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其中培养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因为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没有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根本谈不上是新农村,也谈不上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召开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开班武上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而农村教育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事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证。高度重视农村教育,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现念,加大农村教育投入,促进农村教育改革。形成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教育事业对于构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具举足轻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上个世纪60年代的韩国由于迅速推进了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工农业发展严重失衡,城乡居民平均收入差距拉大,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严重,农村人口无序迁移带来了诸多城市问题和社会难题。农村问题十分突出,也曾面临着“三农”问题。韩国政府及时组织实施了新农村建设与发展运动,把经济发展、科技发展和国家伦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一个发展中国家成功实现了国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跨越式发展。韩国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有关做法,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解决“三农”难题具有重要借鉴与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黄侦  邓才华 《农业考古》2007,(6):311-314
发展、壮大农村经济,提升农民生活品质,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课题;而建构完善的流通体系则是搞活农村经济,解决农村问题的关键。但是,当前江西新农村建设中对于流通的发展关注比较少,流通的功能未能发挥出来,农村商品流通成为江西农村发展面临的新瓶颈。如何探索一务适合江西农村特点,真正让农民“活”起来的现代流通发展模式,是江西新农村建设的一项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