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微粉碎技术是将固体物质粉碎成直径小于10μm粉体的一种高科技工业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为适应高科技的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技术,在发达国家被广泛应用于冶金、食品、医药、化妆品、航天航空等国民经济部门及军事领域。中药超微粉碎技术又称中药细胞级粉碎技术或中药细胞破壁技术。  相似文献   

2.
中药超微粉碎技术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兴起.它在遵循中医药理论的前提下,结合中药物料的特点,采用现代粉体技术.将中药材、中药提取物及中药制剂微粉化.该技术是近年来国内外发展非常迅速的一项新技术.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它利用国际领先的粉体工程加工工艺对中药实施细胞破壁加工而成的粉剂.  相似文献   

3.
中兽药超微粉与存在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微粉碎技术是近20年国际上发展非常迅速的一种高新技术,它是指将物料颗粒粉碎至粒径在30μm以下的一种粉碎技术,它是机械力学、电学、原子物理、胶体化学、固体化学、化学反应动力学、表面界面化学等不同学科和技术交叉汇合的一门新兴学科.中药的超微粉碎,当前主要指"细胞级微粉碎"."细胞级微粉碎"的主要目的是对动、植物类药材细胞进行破壁粉碎.运用现代超微粉碎技术,可将原生药粉碎到粒径5~0 μm,甚至更小的粉粒,一般药材细胞的破壁率可达到95%以上,把中药原材料加工成微米甚至纳米级的微粉,这将使中兽药生产和应用产生质的飞跃.超微粉碎技术已经开始用于中兽药资源开发和中兽药生产,这将对中兽药的理论研究、产品开发和临床应用产生巨大的影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中药的超微粉碎技术亦称为中药细胞破壁技术。从理论角度讲,植物类中药经过超微粉碎后细胞壁大部分被破坏,有效成分不需要通过细胞壁和细胞膜就释放出来,这样就提高了药物的释放速度和释放量,因此小剂量的超微细粉就可达到大剂量普通粉碎药材的药效。  相似文献   

5.
中药的超微粉碎技术亦称为中药的细胞破壁技术。从理论上讲,植物类中药经过超微粉碎后细胞壁大部分被破坏,有效成分不需要通过细胞壁和细胞膜就释放出来,这样就提高了药物的释放速度和释放量,因此小剂量的超微细粉就可达到大剂量普通粉碎药材的药效。黄藿散是由黄芪和淫羊藿按照一定比例组成,并采用超微粉碎技术加工成的一个纯中药复方制剂。为了探讨其对小鼠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以及微粉制剂与普通粗粉制剂之间是否存在差异进行本试验。  相似文献   

6.
中药的超微细胞破壁粉碎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超微细胞破壁粉碎技术及其在兽用中药领域的应用特点:可提高中药有效成分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7.
超微粉碎技术是近年来国际上发展起来的一项应用现代物理或化学方法对材料进行微粉化的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食品、农药、化妆品、染料、涂料、电子、航空航天等许多领域。超微粉碎技术应用到中药制剂中同样显示出独特的优势。研究表明,采用超微粉碎技术得到的中药制剂与用传统工艺得到的中药制剂相比,可明显提高药效。1中药超微粉碎技术简介传统的中药大多以粗粉入药。当药物进入胃中,在胃液作用下,吸水膨胀,进入小肠后,有效成分才不断地通过细胞壁及细胞膜释放出来,被吸收。传统的粗粉,药物粒粗,细胞的破壁率极低,有效成分不易…  相似文献   

8.
超微粉碎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为适应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物料加工新技术。该技术可将物料粉碎成为10μm(1250目)至1μm(12500目)以下的超细粉末,甚至可达到纳米级,具有加工无污染、保持物质的原有化学性质、粉碎精度高、粉体造型好的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超微粉加工技术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9.
中药的超微粉碎技术亦称中药的破壁技术.超微粉碎后由于粗纤维植物药材细胞壁在粉碎时被打破,有效成分不需要通过细胞壁和细胞膜就可释放出来,从而提高了药物释放速度和释放量,促进了药物有效成份的消化和吸收.  相似文献   

10.
《农村养殖技术》2005,(11):28-28
什么是超微粉碎技术?它的应用前景怎么样?河北宏宇兽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宇):超微粉碎技术一般是指将物料颗粒粉碎至500目左右的一种粉碎技术,它是机械力学、电学、原子物理、胶体化学、化学反应动力学等交叉汇合的一门新兴学科。此项技术在各行业应用日益广泛,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冶金行业应用,使贵重金属提高产量;医药行业应用,药效见效快、吸收更完全;在中药行业应用,使用药像喝咖啡一样,简单方便,并节省大量中药材;在食品、饮料、保健品行业也有广泛的用处。中药超微粉碎技术是什么?宏宇:该技术主要指细胞级破壁微粉碎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