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解淀粉芽孢杆菌41B-1对花生白绢病的生防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研究解淀粉芽孢杆菌41B-1对花生白绢病的生物防治效果。采用对峙培养法,测定41B-1对白绢病菌的抑制效果;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用41B-1发酵菌液对花生进行灌根,然后挑战接种白绢病菌,检测对白绢病的防效。结果表明,41B-1能抑制白绢病菌的菌丝生长速率,破坏菌丝结构,减少菌核数量;41B-1能在培养基质和植株根系内部长期生存,并诱导植株产生防御反应,灌根处理植株对白绢病表现出明显的抗性,防效高达93.9%。因此,41B-1菌株可以作为防治花生白绢病的生防菌剂。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可用于防治花生白绢病的生防菌株,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土传病害发生严重的花生田中分离 获得了1 株拮抗细菌ZHX-10,结合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gyrB 序列分析对其进行了种类鉴定,并 初步测定了ZHX-10的菌悬液、挥发性气体、发酵液对白绢病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ZHX-10菌株为暹罗芽孢杆 菌Bacillus siamensis,其菌悬液、挥发性气体和发酵液均能有效抑制白绢病菌菌丝的生长;同时离体叶片接菌实验发 现ZHX-10菌悬液产生的挥发性气体能够有效降低白绢病的发病情况。研究结果表明,ZHX-10 在白绢病菌生物 防治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和较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获得花生褐斑病生防资源,对从阜新、锦州等辽宁花生主产区采集到的60份健康花生叶片进行分离,获得微生物563株,从中筛选出对花生褐斑病菌具有抑制作用的菌株18株,其中抑制作用最强的为TL6菌株,其对花生褐斑病菌的抑菌圈直径达64.3 mm。根据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反应和保守序列同源性分析,明确TL6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田间防效试验结果显示,TL6菌液对花生褐斑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发酵液原液对花生褐斑病防治效果为69.17%,发酵原液200倍稀释液对花生褐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达42.48%,TL6发酵原液200倍+50%多菌灵悬浮剂1 000倍对花生褐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达81.33%,联合使用能够显著增效,解淀粉芽孢杆菌TL6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小麦赤霉病拮抗性芽孢杆菌生防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探索小麦赤霉病生物防治的有效途径,对分离自中国东北嫩江小麦赤霉病流行地区小麦植株叶面和穗部的8株拮抗性芽孢杆菌进行了室内生物测定和田间小区防治试验.平板对峙培养、菌丝生长速率及孢子萌发测定等试验表明,8个菌株对小麦赤霉病菌的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以菌株B08的综合抑菌活性最强,其活菌体抑菌带宽达8.4 mm,无菌发酵液稀释5倍处理后96 h对菌丝生长抑制率为66.2%,处理分生孢子可使其完全丧失萌发能力,10倍稀释液可使孢子刚萌发的芽管膨大畸变而不能伸长,活体菌悬浮液和灭菌后的发酵液田间防效达59.5%~65.9%.发酵液热稳定性好,121℃、30 min加压蒸气灭菌后仍保持良好的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说明,供试拮抗菌株作为小麦赤霉病的生防材料具有很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花生白绢病是世界花生上发生的一种重要土传真菌性病害,近十年来在我国山东、河南、广东、辽宁、江西等主要花生产区发生为害逐年加重,已成为制约花生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对花生白绢病的发生为害、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与变异、病害流行和防治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今后花生白绢病研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我国花生白绢病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大麻白绢病是由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引起的一种严重土传病害,主要危害大麻茎基部和根部,给生产带来巨大损失。该研究旨在分离大麻内生细菌,并从中筛选挖掘大麻白绢病生防菌资源。试验采用稀释涂布和平板对峙法进行大麻内生生防菌挖掘与筛选,根据菌株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菌株鉴定,通过盆栽防效实验验证其生防效果,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设计试验优化其产生抑菌活性物质的发酵条件。试验获得一株对大麻白绢病菌具有显著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024A,该菌株被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其盆栽相对防效可达87.1%,具有良好的生防开发潜力。响应面法获得菌株024A的最佳发酵条件为:酵母粉浓度14.12 g/L、葡萄糖浓度11.84 g/L、发酵温度31.56℃、发酵时间17.91 h,预测抑菌率最高可达89.27%。  相似文献   

7.
花生白绢病的温室接种技术及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99-2000年,在温室内采用碎叶接种法(A),竹夹接种法(B),牙签接种法(C),菌丝块贴茎接种法(D),成熟菌核接种法(E)和萌发菌核贴茎接种法(F)等6种方法对花生进行了接种白绢病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试验,结果表明,以竹夹法(B),牙签法(C)菌丝块贴茎法(D)及萌发菌核法(F)的接种发病效果较好,可以作为花生白绢病抗性温室鉴定的接种方法;而采用碎叶法接种,病害的发展有一个停顿,成熟菌核法病情发展缓慢,均不宜作为花生抗白绢病温室鉴定的接种方法,温室内对鲁花9号等11个花生品种(系)有用菌丝块贴茎接种法进行抗病性鉴定的结果显示,参试材料中只有白沙1016对白绢表现出一定的抗性,其它品种(系)均表现中感或高感。  相似文献   

8.
《花生学报》2021,50(1)
为筛选对花生白绢病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具有高效拮抗活性的细菌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对4株细菌进行抑菌活性的测定,并对筛选的高效拮抗菌株进行鉴定和活性物质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菌株WS3-1对花生白绢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其发酵滤液对病菌的抑菌率达95.04%。通过细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和gyrB序列分析,将菌株WS3-1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菌株WS3-1发酵液中活性物质在温度为40℃、60℃、80℃以及pH为8~10的条件下,抑菌活性稳定,抑菌率均在80%以上,同时活性物质具有较好的抗紫外线分解能力。以上结果说明解淀粉芽孢杆菌WS3-1是一株具有开发和应用潜力的花生白绢病生防菌株。  相似文献   

9.
木霉菌具有抑制植物病原真菌生长的能力,因而成为开发土传根部病害生防菌的首选之一。利用对峙培养法,测定8个木霉菌菌株对3个橡胶树红根病病原真菌的体外拮抗作用,并对筛选出来的木霉菌进行相互间的对峙培养分析。结果表明:有6个木霉菌对3个红根病病原菌具有显著拮抗效果;所选出的6个木霉菌之间尽管多数可以共存,但存在空间和营养竞争,尤其是棘孢木霉,很容易被其它木霉菌抑制和侵占,因此,在今后使用时不适宜混配。该实验结果可为进一步筛选和利用生防菌防治橡胶树根部病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花生白绢病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广玲  刘伟  王金信 《花生学报》2003,32(Z1):425-426
概述了花生白绢病病害危害症状、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病害的侵染循环和发生条件以及白绢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从木薯8个不同生境分离到298株细菌,测定其产酶、次生代谢物和颉颃活性,结果表明,产蛋白酶、纤维素酶、葡聚糖酶和生长素的菌株和比例分别为160(53.69%)、57(19.13%)、11(3.69%)和150(50.34%),产嗜铁素菌株最多203个,比例达68.12%;产几丁质酶的菌株最少7株,比例仅为2.35%;其中,9株菌株对木薯细菌性枯萎病菌具有颉颃活性,比例为3.02%。通过赋值选择88个得分较高的菌株,对其16S r RNA测序及ARDRA-PCR和BOX-PCR聚类分析,发现可分成21个簇,且每个簇的种群丰度较高。优选11个菌株进行日光温室大棚盆栽防效测定,其中,HWY-3-1防效为100%,防效在60%以上的菌株有DBS-5(85.96%)、HS-4-3(82.88%)、DHWP-1(79.37%)、HWYT-3-2(77.88%)、HWS-4-3(77.84%)、DHNS-3-5(65.34%)、DHWR-5-1(61.83%),和对照防效相比,差异显著;进一步选择5个防效较好的潜力菌株测定其田间防效,结果显示,HWY-3-1(Bacillus pumilus)平均防效为38.11%,与对照的防效存在显著差异。试验筛选策略可行,初步找到1株对CBB防效较稳定的生防菌株Bacillus pumilus。  相似文献   

12.
分别从健康的水稻植株、感染纹枯病植株、根际土壤、秧田水和菌核上分离出能拮抗水稻纹枯病的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p.)和芽胞杆菌属(Bacillus spp.)的细菌菌株。大多数菌株在室内试验中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有的菌株在温室试验中起抑制病害和对植株有保护作用,有的(1/49)具有促进秧苗生长的作用。纹枯病的病斑相对长度与病害发生率密切相关(r~2=0.33,P=0.01),与抑菌圈大小(r~2=0.03)和离体叶片病斑大小(r~2=0.12)无相关,植株干重与病斑相对长度和发病率均无显著相关(r~2=0和0.01)。  相似文献   

13.
水稻纹枯病拮抗细菌的评价与利用   总被引:33,自引:5,他引:33  
 从稻田土壤、纹枯菌菌核、病斑和水稻植株上共分离获得1437个细菌分离物。在离体条件下测定它们对水稻纹枯菌的拮抗能力。其中拮抗能力强的菌株61个,占4.8%;没有拮抗作用的菌株有486个,占38.1%;其余57%的菌株是略有拮抗作用。24个菌株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的盆栽生物测定表明,其中有9个菌株的防效在60%以上。挑选了6个菌株在田间进一步测试其防效,结果证实了B916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最好。1994~1997年连续4年在姜堰、吴江和句容3个基点示范推广使用B916发酵液防治水稻纹枯病,累计面积为2000 hm2以上。大田示范试验结果表明,拮抗菌B916发酵液能够有效地控制水稻纹枯病的为害,防效为50.0%~81.9%。  相似文献   

14.
用木霉、类木霉对水稻纹枯病进行生物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从腐烂稻草上分离到6个对水稻纹枯病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菌株,经室内初步鉴定属于木霉、类木霉,经PDA平板拮抗试验表明,黄绿木霉的T3菌株抑菌率最大,为52.54%。纤维素酶活力测定试验表明,钩状木霉>黄绿木霉>绿粘帚霉,与抑菌试验结果并不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它们对水稻纹枯病具有一定防效,以T1~T6混合菌喷施处理防效最好,可达32.25%,并对结实率和千粒重等产量因素有较大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分别从健康的水稻植株、感染纹枯病植株、根际土壤、秧田水和菌核上分离出能拮抗水稻纹枯病的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p.)和芽胞杆菌属(Bacillus spp.)的细菌菌株,大多数菌株在室内试验中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有的菌株在温室试验中起抑制病害和对植株有保护作用, 有的(1/49) 具有促进秧苗生长的作用。纹枯病的病斑相对长度与病害发生率密切相关(r2=0.33,P=0.01), 与抑菌圈大小(r2=0.3)和离体叶片病斑大小(r2=0.12) 无相关,植株干重与病斑相对长度和发病率均无显著相关(r2=0或0.1)。  相似文献   

16.
内生枯草芽孢杆菌BS-2防治荔枝霜疫病及其生化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内生枯草芽孢杆菌BS-2(Bacillus subtilis)菌株对荔枝采后果实霜疫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对体内活性氧代谢(SOD、POD、CAT、MDA、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产生速率)和病程相关蛋白(β-1,3葡聚糖酶活性、几丁质酶活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BS-2菌株对荔枝霜疫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接种处理后6d,其防治效果为37.83%;经内生细菌处理的荔枝果皮的β-1,3葡聚糖酶活性、几丁质酶活性、CAT和SOD酶活性均比病菌处理的高,而POD、PPO酶活性以及膜透性、MDA含量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产生速率却比病菌处理的低。当接种后6d,经内生细菌处理的荔枝果皮的β-1,3葡聚糖酶活性、几丁质酶活性和SOD酶活性分别比病菌处理的高70.73%、30.76%和297.43%;而POD、PPO酶活性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产生速率却分别比病菌处理的低15.11%、4.96%和28.95%。  相似文献   

17.
对分离自玉米植株的内生细菌R-4进行鉴定,测试其对玉米南方锈病(SCR)的防病增产效果。用盆栽方法测定菌株R-4对玉米植株的促生效果,根据16S r DNA序列对菌株R-4进行鉴定,采用自然发病方式测试其对SCR的防病增产效果。结果表明,菌株R-4处理玉米的发芽率、播种后18 d株高、播种后28 d株高、植株地上部干重及根干重比对照分别增加17.19%、32.03%、41.80%、92.53%和37.03%。通过16S r DNA序列分析,将菌株R-4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菌株R-4在先玉335、银糯1号、浚单20上对SCR的防效达39.2%~92.1%(平均为65.7%),经该菌处理后玉米增产2.58%~9.02%(平均为6.66%)。  相似文献   

18.
Several bacterial strains were isolated from different rhizospheres. Among these, strain PDY7 exhibited strong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gainst the rice bacterial blight (BB) pathogen 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 (Xoo) by the laboratory dual plate assays. The antibacterial property of the strain PDY7 was further investigat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2,4-diacetylphloroglucinol (DAPG), which amplified a characteristic of 629-bp DNA fragment by PCR-based screening method using phlD primers. The application of phlD positive strains was carefully evaluated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growth promotion of rice plants under field conditions. The selected strain PDY7 suppressed the rice BB by 58.83% and 51.88% under glass house and field conditions,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the strain PDY7 showed significant two-fold increase in root length (18.08 cm), shoot length (29.81 cm), and grain yield (96.07 g). Strain PDY7 promoted the growth of rice plants by production of indole-3-acetic acid (IAA), which was determined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analysis.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PDY7 belongs to the P. fluorescens group and can serve as potential biocontrol of BB as well as biofertilizer agent for growth promotion of rice.  相似文献   

19.
采用含毒介质法进行了13种杀菌剂对木薯细菌性枯萎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治农菌(2%三唑酮·30%乙蒜素EC),正萎舒(80%乙蒜素EC),农猎手(70%代森锰锌WP)和农用硫酸链霉素(72%硫酸链霉素SP)的最低有效浓度最小,抑菌效果最好。腈菌唑(12.5%腈菌唑SP),噻菌铜(20%噻菌铜SC)和抑阿(20%叶枯唑WP)的最低有效浓度最大,抑菌效果最差。2011年,在广东省湛江市进行了7种杀菌剂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中生菌素(3%中生菌素WP)、治农菌(2%三唑酮·30%乙蒜素EC)和正萎舒(80%乙蒜素EC)的防效较好,建议生产上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