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虎林 《农技服务》2007,24(4):110-110
进行了浅山半干旱山区应用渗水膜增墒及增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覆盖相比,渗水膜覆盖有明显的增墒和增产效果;渗水膜膜下水分含量平均增加3.14个百分点,产量每公顷增加6453kg;渗水膜覆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
旱地冬小麦黑色液膜覆盖的增产效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8~ 1999年 ,在山西临汾就黑色液膜覆盖冬小麦的增产效应及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黑色液膜覆盖具有较好的生物学效应 ,促进了小麦的生长发育 ,保障了小麦生长的土壤水分供给 ,较好地协调了旱地小麦的穗数、穗粒数、千粒重 ,使每公顷产量达 2 95 6 .5kg;水分生产效率达到10 .0 5kg/mm ,较对照提高 30 .3%。  相似文献   

3.
在清水县进行的玉米渗水膜覆盖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渗水膜覆盖栽培较普通地膜覆盖栽培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幅宽140 cm渗水膜较幅度70 cm普通地膜栽培增产11.2%.  相似文献   

4.
渗水地膜覆盖冬小麦的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渗水地膜覆盖、普通地膜覆盖和露地3个处理,对比分析三者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全生育期内,渗水地膜的渗水、保墒、提墒作用均优于其它2种处理,其保墒、提墒效应在表土层最为明显,土壤含水量较普通地膜平均增加0.70个百分点;渗水地膜在整个生育期内的保温、增温效果优于普通地膜,同时还可以降低午后极端高温,使土壤温度较为稳定;由于渗水地膜的微通气作用,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提高,气相比例增加,土壤通透性增强。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不同浓度沼液喷施对全膜冬小麦产量的影响,试验通过不同处理,对其肥效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用50%的沼液稀释液叶面喷施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保水和持续供肥能力增强,提高了全膜冬小麦产量,平均亩产达479.8kg,产量提高了22.09%,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渗水膜的渗水效果,中山乡农业技术推广与综合服务中心的技术人员于2009年年初在中山乡香山村进行试验和小面积示范,试验示范地海拔1700m,黄绵土壤,地力中等,示范面积6.67hm2,其中示范140㎝宽幅渗水地膜3hm2,70㎝宽幅  相似文献   

7.
渗水膜覆盖保墒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采用新型覆盖材料——渗水地膜,对其保墒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渗水膜周年覆盖实现了小雨量资源有效化,增加了土壤含水量,尤其是冬春季节的降水由于渗水膜的单向渗水特性而得以膜下保存。②渗水膜中后期的保墒、提墒效果明显,春季干旱时,土壤水分供给的缓冲性能较好,0~60cm土层渗水地膜覆盖土壤含水量比普通地膜覆盖增加8%左右。  相似文献   

8.
在彭阳县长城塬半干旱带园区进行全膜覆土穴播冬小麦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品种蓝天28号综合性状好,折合亩产量达436.8 kg,较其余6个品种亩增产101.3~141.7 kg,增幅23.2%~32.4%;与其余品种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适宜在彭阳县全膜覆土穴播中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渗水膜覆盖提高了花生叶片光合效能并增强了花生抵抗逆境的能力。与普通地膜覆盖及对照相比,采用渗水膜覆盖花生叶片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细胞间隙CO2浓度、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以及蒸腾速率等生理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叶片脯氨酸含量和细胞膜相对透性则低于普通膜覆盖及对照。  相似文献   

10.
全膜覆土穴播一膜两年用冬小麦抗旱增产效果试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静宁县旱作区观测了冬小麦全膜覆土穴播一膜两年用抗旱增产效果。结果表明,全膜覆土穴播冬小麦头茬折合产量最高,为4666.7 kg/hm^2,较露地条播增产1272.8 kg/hm^2,增产率37.5%;较全膜覆土穴播一膜两年用冬小麦增产11.6%;全膜覆土穴播一膜两年用冬小麦折合产量为4181.8 kg/hm^2,较露地条播增产23.2%。建议在极度干旱条件下,尽量采用全膜覆土穴播一膜两年用技术。  相似文献   

11.
覆膜对旱地冬小麦产量与土壤水分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覆膜措施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和土壤水分动态的影响,试验设测控施肥、垄膜沟播+测控施肥和平膜穴播+测控施肥3种方式。结果表明,平膜穴播+测控施肥处理可显著提高产量,产量高达12 823.33 kg/hm2,在产量构成因素中,穗数和穗粒数是增产的主要因素;夏闲期土壤水分得到补充与恢复,播种时平膜穴播+测控施肥处理下2 m土壤贮水量显著提高,尤其是0~140 cm土层保水效果较好;平膜穴播+测控施肥处理耗水较多,较其他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提高0.66%~7.37%。因此,平膜穴播+测控施肥是最适宜山西晋南地区的覆膜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2.
播种密度对秸秆覆盖旱地冬小麦产量和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秸秆覆盖下作物群体对土壤水分和小麦产量的影响,于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渭北旱塬研究秸秆覆盖与常规耕作模式下播种密度对土壤储水量、冬小麦群体动态变化、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秸秆覆盖与常规耕作相比休闲期在0~3.6m土层多蓄水105mm,主要于小麦拔节后利用。不同播种密度主要影响小麦抽穗前的群体大小,抽穗后群体差异不显著。小麦籽粒产量为2 841~3 496kg/hm2,不同密度水平或覆盖均没有显著影响小麦产量,但是高密度处理较中、低密度显著降低小麦收获指数。另外,秸秆覆盖小麦较常规增加20%耗水量,小麦水分利用效率降低11%。因此,在休闲期降雨丰富,生育期特旱的气候条件下播种密度对秸秆覆盖小麦产量没有影响,显著增加耗水量,降低水分利用效率。播种密度、秸秆覆盖及其交互效应还有待于在其他气候年型下进一步研究观测以便综合评价这些因素的影响效应,进而建立旱地小麦高产高效用水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不同覆膜方式对旱作冬小麦耗水特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研究黄土高原雨养条件下,不同地膜覆盖方式对冬小麦耗水特性、产量和休闲期土壤水分补给的影响,为促进增产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8-2009和2009-2010年小麦生长季,设置全膜覆土穴播(A)、全膜覆盖穴播(B)、垄膜沟播(C)和露地条播(CK)4种不同栽培模式,测量不同处理的土壤贮水量、耗水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全膜穴播可使冬小麦增产64.4%-79.1%,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2.1%-24.0%,达到11.9-16.6 kg·hm-2·mm-1;全膜覆土穴播可增产43.4%-44.4%,水分利用效率提高8.8%-14.6%,达到11.0-14.8 kg·hm-2·mm-1;垄膜沟播可增产37.0%-39.3%,水分利用效率提高4.2%-4.4%,达到10.0-14.2 kg·hm-2·mm-1。主要原因是,地膜覆盖可增加冬小麦拔节前0-200 cm土层贮水量,提高拔节至成熟阶段的耗水量及其占总耗水量的比例,促进生育期对土壤贮水的利用,同时干旱年份可促进冬小麦利用深层土壤水分,最终提高冬小麦成熟期的生物量和籽粒产量;虽然生育期耗水增加,但水分利用效率也提高。冬小麦产量与生育期耗水量呈显著正相关(r=0.96*)。覆膜的高产建立在高耗水基础上,但通过休闲期水分补充,地膜茬0-200 cm土层水分在冬小麦秋播前可恢复到露地水平。覆膜处理间的耗水差异远小于覆膜与露地间的差异。综合考虑产量、经济效益和田间操作难易程度,全膜覆土穴播一次覆膜可多茬使用,节省地膜成本,田间操作简单,经济效益高,是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优栽培方式。【结论】全膜覆土穴播是西北黄土高原旱地小麦兼顾高产高效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覆盖模式对不同类型旱地冬小麦籽粒品质和产量的调控效应,在甘肃半干旱雨养农业区大田条件下,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以常规耕作(CT)、全膜覆土穴播(PM)、玉米秸秆带状覆盖(SM)3种种植模式为主区,‘中麦175’(ZM175)、‘兰天26号’(LT26)、‘天选50号’(TX50)3个旱地冬小麦品种为副区,分析不同覆盖模式和小麦品种组合处理下旱地麦田水温特征、籽粒品质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覆盖不同程度降低了灌浆期0~25 cm土壤温度,并增加拔节期和收获期0~120 mm土壤含水量。PM土壤温度比CT降低1.3℃,土壤含水量提高5.20%,籽粒产量增加9.36%,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穗粒数的显著增加。SM土壤温度比CT低1.5℃,土壤含水量提高9.75%,籽粒产量略高于CT,但差异不显著。品种间籽粒产量差异显著,依次为LT26ZM175TX50。覆盖(PM和SM)对籽粒蛋白质质量分数、降落数值、湿面筋质量分数、糊化粘度、面团稳定时间、粉质评价值有显著影响。比较CT,PM降落数值、面团稳定时间、粉质评价值分别增加4.13%、16.13%和8.33%;SM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质量分数分别降低2.52%和6.07%,峰值粘度、低谷粘度、最终粘度分别提高1.93%、3.86%、2.46%。研究也表明,所有品质指标在品种间差异显著。以上结果说明,在降水量500mm左右的甘肃半干旱雨养农业区,PM有利于强筋型品种加工品质的优化,SM趋于使弱筋型品种筋力更弱,但由于覆盖模式对加工品质的影响相对有限,合理的品种选择是实现该区域旱地冬小麦优质化生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秸秆还田与地膜覆盖对东北稻区土壤改良及水稻增产的效果,选用吉粳88作为试验材料,在覆膜移栽(F)和不覆膜(F0)移栽2种栽培模式下设5组秸秆还田量梯度:0%、20%、40%、60%、100%(S0、S1、S2、S3、S4),探究秸秆还田和地膜覆盖对稻区土壤理化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 显示:在相同秸秆还田量下,覆膜处理土壤容重、pH值均低于不覆膜处理,覆膜处理土壤全氮、有机质(除S0处理)、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均高于不覆膜处理;且无论覆膜与否,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土壤容重、pH值均呈先降低再增加的趋势,土壤全氮、有机质(除S0处理)、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均呈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在相同秸秆还田量处理下,与不覆膜相比,地膜覆盖处理提高了籽粒产量;且随还田量的增加,籽粒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综上,60%的秸秆还田量与地膜覆盖相结合更能有效地培肥土壤,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6.
覆膜能明显的增温、保墒提墒、加速养分释放,对晚播小麦的根系生长及分蘖等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为小麦健壮生长,增加群体,加快生育进程和增产创造了良好的有利条件。试验表明,覆膜后可使分蘖增加43.11%,次生根增加46.71%,单株干重增加108.78%,穗数增加69.10%,增产率达95.86%,纯收益1hm~2增加900多元。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和覆盖栽培模式对渭北旱塬旱地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测土推荐施氮、顶凌追肥、垄覆沟播、秸秆还田覆盖等措施对冬小麦产量、生物量、收获指数、水分利用效率及土壤水分周年变化的影响。【结果】旱地早春追肥使冬小麦增产6%—14%,水分利用效率提高7%—10%,达到12.2—13.6 kg•hm-2•mm-1;“减氮+垄覆沟播”增产达15%—41%,水分利用率提高10%—30%,达到12.2—16.5 kg•hm-2•mm-1。主要原因是,通过测土优化氮肥用量,采用基肥﹕追肥(3﹕1)方式,并与起垄覆膜栽培措施相结合可促进冬小麦利用深层土壤水分,提高冬小麦抽穗开花期植株含水量和成熟期的生物量及收获指数;虽然生育期耗水增加,但水分利用效率也提高。而单纯减少氮肥用量,不利于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夏季垄上覆膜沟内覆盖作物秸秆可提高休闲效率,利于土壤水分恢复,实现土壤水分周年平衡和旱地小麦可持续增产。【结论】优化施氮结合垄覆沟播是黄土高原渭北旱地小麦增产增效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8.
地表覆盖方式对冬小麦产量影响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旱地不同地表覆盖栽培措施的冬小麦产量效应,为旱地冬小麦生产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通过设置对照处理(CK)、地膜覆盖处理(FM)和秸秆覆盖处理(SM)试验,对比研究不同地表覆盖模式的冬小麦产量。结果表明:1)冬小麦产量地膜覆盖处理较对照提高33.2%。2)地膜覆盖增产的表观原因是地膜覆盖较对照提高冬小麦生育期耗水量(ET)5.1%和水分利用效率(WUE)26.5%,内在原因表现为氮肥偏生产力较对照提高33.2%,在0~200 cm 土层多消耗25.4 mm 土壤水分和9.8 kg/hm2硝态氮,特别是在100 cm 以下消耗量更大,同时还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3)冬小麦产量秸秆覆盖处理较对照降低2.4%,原因可能是降低了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3.4%)和氮肥偏生产力(2.4%),以及增加微生物数据的积极效果被掩盖。结论:地膜覆盖是提高冬小麦产量的有效途径,而秸秆覆盖对提高冬小麦产量有一定风险。  相似文献   

19.
半湿润区旱作起垄覆膜沟播小麦的水分及生理效应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在关中平原西部杨凌550~600 mm降雨量气候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冬小麦田间水分动态变化及叶绿素、丙二醛等生理指标.结果显示:冬小麦越冬初期、拔节期0~50 cm土壤贮水量起垄覆膜沟播处理比传统平作处理分别高6.1 mm、5.2 mm,比起垄沟播处理分别高2.3 mm、2.9 mm;小麦收获后0~2 m土壤贮水量起垄覆膜沟播处理比传统平作和起垄沟播处理分别高27.9 mm和12.2 mm.小麦开花后,起垄覆膜沟播处理旗叶叶绿素含量始终高于传统平作和起垄沟播处理且降解缓慢,丙二醛含量则较传统平作和起垄沟播处理低,增加也比较缓慢.最终产量测定,起垄覆膜沟播冬小麦极显著的高于传统平作,比传统平作栽培高1 472.10 kg/hm2, 增产幅度19.3%;比起垄沟播冬小麦最终产量高1 844.79 kg/hm2,增产25.4%,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平作和起垄沟播相比,起垄覆膜沟播具有较好的聚水保墒效果,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小麦的衰老进程,具有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而且水分利用效率明显高于传统平作小麦和起垄沟播.  相似文献   

20.
渗水膜覆盖比普通膜覆盖具有较好的渗水、保水、保温和增产作用。本试验采用渗水膜覆盖、普通膜覆盖和不覆盖三种处理对谷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全生育期内渗水膜覆盖较普通膜覆盖各土层土壤含水量平均增加1个百分点,较对照增加1.05个百分点;渗水膜覆盖较普通膜覆盖平均增温0.94℃,最高增温为1.4℃;与对照相比,渗水膜覆盖平均增温2.92℃,最高增温为4.2℃;采用渗水膜覆盖,谷子产量较普通膜覆盖增加27.7%,较对照增加3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