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卓  李栒  官春云 《作物研究》2005,19(2):94-96
采用蕾期剥蕾授粉的方法,成功获得了新疆野生油菜和甘蓝型油菜属间杂种.杂种F1植株之间形态表现一致,介于双亲之间,并且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从F1群体中随机选取9株进行RAPD分析,扩增出的带型完全一致,并且是父母本随机扩增DNA片段的综合,说明这9株全为真杂种.试验结果表明,蕾期授粉可以克服新疆野生油菜和甘蓝型油菜属间杂交的不亲和性,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可以快速有效地鉴定远缘杂种.  相似文献   

2.
芥菜型油菜与甘蓝型油菜种间杂种二代分离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芥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种间杂种F1自由授粉获得的F2的叶型、现蕾期、始花期、雄蕊发育、花粉活性和种子育性的分离观察结果表明,芥甘杂种F2超亲分离,产生大量变异类型,可根据花粉可染率和角果长度对F2植株种子育性进行间接选择。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咖啡属六个二倍体种的六个种间杂种F1后代姊妹株之间生殖3障碍的各种因素。提出花粉和柱头组织的原生质渗透浓度和杂种群体自花不孕等位基因遗传变异性的降低,就是可能的生殖障碍,因而也是这些杂种不育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以栽培稻(Oryza sativa)品种L202二倍体(L202 2x)及其同源四倍体(L202 4x)作母本分别与药用野生稻(Oryza officinalis)杂交,比较了两个杂交组合的杂交结实性及影响结实性的杂种胚胎发育细胞学。两个杂交组合所取得的一致结果是:杂交授粉后30 d所有杂交小穗均干枯死亡,不能结实;种间杂交不结实的原因在于受精和杂种胚胎胚乳发育异常。两个杂交组合的受精和杂种胚胎胚乳发育虽然均存在双受精、单受精和未受精类型,但就受精率而言,L202 2x作母本的平均总受精率为59.45%,略高于L202 4x(54.87%); L202 4x的单受精率(24.60%)则高于L202 2x的单受精率(15.30%)。两个杂交组合的杂种胚胎胚乳发育均严重异常,虽然在授粉后1 d形成小的球形胚;到授粉后3 d,胚胎发育停滞并开始解体;至授粉后5 d,只有二倍体杂交组合的极少数胚胎可发育到梨形胚时期,四倍体组合的胚胎则基本全部解体。双受精胚囊内胚乳发育更为异常,在授粉后1 d,游离胚乳核就开始解体退化,到授粉后3 d不能形成细胞化胚乳或细胞化过程异常。与L202 2x作母本的杂交相比,以L202 4x作母本所得杂种胚胎发育更为滞后,且退化严重,形成的游离胚乳核少,解体早,不能进行细胞化。因此,利用同源四倍体栽培稻与药用野生稻杂交获得种间杂种的难度更大。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24个白芥和甘蓝型油菜属间杂种回交后代株系叶片菌核病菌丝接种鉴定,发现有11个株系与抗病品种“中双9号”抗性差异不显著,有4个株系抗性极显著并强于“中双9号”。茎杆接种也验证了这个结果。本试验结果表明,白芥和甘蓝型油菜属间杂种后代部分株系抗菌核病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对创造抗菌核病油菜新种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甘蓝型油菜与新疆野生油菜属间杂种的获得与分子鉴定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通过剥蕾重复授粉克服了甘蓝型油菜与新疆野生油菜属间杂交障碍,中双4号×野890812组合的199朵重复授粉花共产生32粒种子,其中8粒种子能发育成植株,5株植株形态与母本甘蓝型油菜相近,2株植株形态与白菜型油菜相近,1株植株形态介于母本甘蓝型油菜和父本野芥之间,叶面上具有新疆野生油菜特有的刺毛。RAPD分析显示8株F1代植株都同时具有母本中双4号和父本野890812的特征随机扩增DNA片段,还具有母父本均缺乏的新扩增DNA片段,表明8株F1代植株均为属间杂种。试验结果表明,决定甘蓝型油菜与新疆野生油菜或野芥远缘杂交中生殖隔离的主要因素是受精前障碍。属间杂种在形态和分子水平上的丰富变异预示通过甘蓝型油菜与新疆野生油菜间的属间杂交可望有效地拓展甘蓝型油菜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7.
远缘杂交是发掘利用现有种质资源的重要途径,为创建油菜的某些新性状或新类型,1983年以来我们利用国内外的芸薹属资源,开展种间和属间杂交实验,得到了一批有特异性状的后代。无花瓣油菜不仅可提高光的利用率,且感菌核病率也大为降低(Mendham,N.J.等1981;Yates,D.J.等1987;傅寿仲等1990),是实现油菜更高产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就甘蓝型油菜(Brassica  相似文献   

8.
土壤水分是一切植物生长的最基本条件,特别是在开花结果期尤为重要。为了探索人参开花结实期以及结实后对土壤水分的需求,提高人参结实质量,促进种子饱满粒大,我们从1988年~1989年,在白石山林业局一参场进行了探索性的调查,现将调查的内容与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以2个同源四倍体籼稻IR361(4)和IR28(4)和2个同源四倍体粳稻[紫粳(4)和新稻10(4)]及其对应的二倍体水稻[即IR36(2),IR28(2),紫粳(2)和新稻10(2)]为材料,研究了具有不同染色体组倍性(同源四倍体和二倍体)的籼粳亚种间杂种第2代群体在花粉育性和结实率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在雄配子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中同源四倍体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第2代群体表现正常,花粉育性变幅为90.01%95.60%,结实率变幅为71.22%95.60%,结实率变幅为71.22%95.78%;而二倍体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第2代群体花粉育性差(9.60%95.78%;而二倍体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第2代群体花粉育性差(9.60%11.20%),结实率低(011.20%),结实率低(019.45%)。  相似文献   

10.
甘蓝型油菜与萝卜属间杂种的获得及分子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蕾期重复授粉和子房培养克服甘蓝型油菜与萝卜属间杂交障碍,提高杂种获得率。从组合湘油15×萝卜、681A×萝卜和742×萝卜分别获得12、28和18粒种子,前两组合分别得到21和11株F1代植株,而从组合 742×萝卜未得到再生植株。F1植株形态有些相似于母本,有些则不同于双亲。SSR分析显示,由湘油15×萝卜所获得的21株F1植株中有10株是真杂种。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油菜种间杂种后代株高与产量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株高等级间的产量因素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株高与单株产量的关系呈二次曲线型、单株角果数对单株产量的直接相对作用最大,株高次之,千粒重最小.株高对产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增加单株角果数和每角粒数而间接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属间杂交的亲和性以及改良芥菜型油菜油分品质,进行了芥菜型油菜和诸葛菜的属间杂交,杂交 亲本为芥菜型油菜四川黄籽、红叶芥和诸葛菜。将授粉后7d的子房切下消毒后,培养于添加适当植物激素的MS 和B5培养基。从3574个离体培养的授粉子房中,获得了186粒成熟种子,其结籽率为5.2% 。将种子取出,转接 于MS培养基(添加2.0mg/L6-BA+0.1mg/LNAA),获得了单芽和丛生芽。将丛生芽分割为许多单芽,转接到 新鲜培养基中,获得了96株小苗。杂种一代植株呈中间型,许多性状介于两个亲本之间,花粉育性低,植株结实性 差。SSR分子鉴定表明,F1杂种植株具有双亲的200、230bp两条特异带,但没有扩增出父母本均没有的新带。获 得的杂种后代植株有可能用于油菜的品质育种。  相似文献   

13.
利用2个栽培大豆(G.max)品种与2个野生大豆(G.Soja)材料配制的4个杂交组合,研究其F1的优势指数、超亲优势及F1与亲本的主要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F1单株粒重的优势指数最大,其次为株高、单株荚数。百粒重和开花至成熟天数低于双亲平均值。F1的株高、单株荚数、百粒重、生育日数与其双亲平均值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4.
棉花杂种优势不仅能大幅度提高产量,也是改善纤维品质、增强抗逆性的重要途径。尤其近几年棉花杂种优势利用在我国棉花生产上发展迅速,获得越来越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随着纺织工业设备的更新,对原棉品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式,原棉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纺织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因此,努力提高棉花的纤维品质显得尤其重要,利用杂种优势无疑是改进纤维品质的有效途径。1998年进行了棉花纤维品质正反交杂种优势研究,旨在进一步了解纤维品质在杂种中的优势表现,为提高棉花的纤维品质提供理论依据。1 试验材料…  相似文献   

15.
不同类型栽培大豆亲本对种间杂种后代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光宇  郑惠玉 《大豆科学》1993,12(2):137-145
  相似文献   

16.
寒露风对杂交晚稻结实影响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2年邵阳地区106.96万亩杂交晚稻,在抽穗扬花期碰上寒露风的严重危害,空壳率高达40%,亩产只有244.8公斤,比1981年每亩减产56.8公斤。按照当年苗情估产,全地区减产5000万公斤以上。为了发挥杂交晚稻的增产潜力,确定适宜的安全齐穗期,制定降低空秕率的栽培措施,本文就寒露风对杂交晚稻结实影响初步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7.
水稻亚种间杂种不育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利用4个亚种间亲和性品种(ICV)配制单交(F1和F2)及三交组合,研究了水稻籼粳杂种不育性(亚种间亲和性) 的遗传。结果表明: 籼稻IR58和二九丰之间、粳稻秀水117和T8340之间存在不育座位的分散(或不等位)分布。不同类型三交组合结实率的变异表明,亚种间亲和性基因具有重组和累加效应,无论F1结实率高低,其F2群体均存在较大的育性分离,含有3个ICV的三交组合F1亦如此,这种分离可能是由于亲本中不育座位分数分布及基因重组的结果。3对糯-非糯近等基因系与ICV 的三交组合分析表明,亚种间亲和性基因与糯质基因间不存在明显的连锁关系, 认为籼粳亚种间F1的不育性(亚种间亲和性)由多基因控制,基因的加性和上位性效应可分别用于解释两种类型的亲和性——一般(广谱)亲和性和特殊(狭谱)亲和性。  相似文献   

18.
水稻亚种间杂种配子育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水稻亚种间杂种配子育性的研究何光华,郑家奎,阴国大,杨正林(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泸州646100)关键词亚种间杂种,雄性不育,雌性不育GameFertilityofF_1betweenIndicaandJaponica¥HEGuanghua...  相似文献   

19.
高油酸是当前花生最重要的育种目标之一。发掘新的高油酸亲本材料,对于拓宽花生高油酸育种的遗传基础、培育突破性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从花生栽培种与不亲和野生种A.rigonii的杂种后代中鉴定出高油酸自然突变体,并对其后代的结实特性和部分材料的脂肪酸成分进行了分析,初步获得了丰产性较好的高油酸大花生新材料。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