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人 《江西饲料》2001,(3):39-40
1 对症下药、计量精确(一)对症下药是鱼病防治的关键。有些鱼病症状相似,较难诊断, 因此,必须仔细观察病鱼症状和病原,详细了解环境、病情、病因等,作出确诊,才能合 理 选用药物、药量及用药方法。(二)药量计算也要精确,投喂药饵时应以所有可能摄食药 饵的 鱼体重计算,而不是单纯以病鱼体重计算,否则药量偏低。药物全池泼洒时,浓度以 池塘面 积和池深计算。2 单位用药量应考虑水质肥瘦、pH值大小、水温高低、天气状况、鱼病轻重及鱼类本身对 药物的敏感性等因素的影响,在药物安全幅度内适当调节,酌情增减。一般来讲水质肥、 水…  相似文献   

2.
大多数鱼病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季节性,许多鱼病常在每年4~6月和8~10月期间发生,因此,根据养殖鱼类的生态习性、水体环境的生态特点和鱼病发生的规律,及时有计划地在鱼病流行季节前进行药物预防,抑制鱼病的发展,是补充鱼病预防不足的一种有效措施。现介绍以下几种药物和生态学预防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养殖的鱼在发病期间,必须用药物进行防治。为了提高防治效果,防止造成死鱼现象,在用药时有六忌:一忌不对症下药。硫酸铜、硫酸亚铁、漂白粉、敌百虫和高锰酸钾等,是防治鱼病的常用药。但不能不论鱼生了什么病,都用这类药物。应该先对鱼病进行诊断,准确确定鱼病后,再对症下药。这样,才能做到药到病除。有些鱼病可以用大黄、仙鹤草、菖蒲、松针叶、 樟树叶、苦楝叶等中草药防治的,可尽量用中草药,不一定都使用常用药。二忌一种药物多次使用。有些鱼用药物,治疗多种鱼病的效果虽然很好,但不能鱼一生病每次都用。否则,鱼也会产生…  相似文献   

4.
着力抓好鱼病的预防工作是确保渔业生产稳产高产的重要措施。养殖户应采取综合措施,有效地控制鱼病的发生和流行,才能取得较好的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5.
随着畜牧业生产不断发展,各畜禽养殖场、户防疫消毒观念也逐渐提高,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购买消毒器具和消毒药品。但是,有些人对消毒目的不明确,消毒药物性质不掌握,采用消毒方法不适当,执行消毒程序不规范,致使消毒效果不佳,造成劳民伤财,事倍功半的效果。为了切实搞好防疫消毒  相似文献   

6.
1 对症下药、计量精确 1) 对症下药是鱼病防治的关键。有些鱼病症状相似,较难诊断,因此,必须仔细观察病鱼症状和病原,详细了解环境、病情、病因等,作出确诊,才能合理选用药物、药量及用药方法。 2) 药量计算要精确。投喂药饵时应以所有可能摄食药饵的鱼体重计算,而不是单纯以发病鱼体重计算,否则药量偏低。药物全池泼洒时,浓度以池塘面积和池深计算。 2 单位用药量 应考虑水质肥瘦、pH值大小、水温高低、天气状况、鱼病轻重及鱼类本身对药物的敏感性等因素的影响,在药物安全幅度内适当调节,酌情增减。一般来讲水质肥、水温低、病情重等用药量应偏高;水质瘦、水温高、病情轻等用药量应偏低。对碱性药物来讲,pH值小用量偏高,pH值高用量偏低;酸性药物则相反,pH值小用量偏低,pH值大用量偏高。如杀虫王,在天气热,水温高、水质不肥时,施用量为每亩6 ml,在天气冷、水温低、水质肥时,施用量为每亩10 ml。另外,某些鱼、虾、蟹等水产动物对一些药物特别敏感,须禁止使用。如敌百虫对淡水白鲳、虾、蟹等很敏感,须禁止使用,否则会造成大批死亡。 3 内服外泼相结合 内服药饵,能迅速杀灭鱼体里的病原体,增强鱼体抗病能力,但鱼体体质还很弱,若水质环境不良,病原体容易再次侵袭鱼体发病。而外泼药物,既杀灭了水体里的病原体,水质得到改善,又为鱼体恢复健康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内服药饵与外泼消毒结合,可显著提高鱼病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随着水温升高,有些药物的药性也会了胡之发生变化。当水湿超过28℃时,防治鱼病就不能按常规方法和用量施药了。  相似文献   

8.
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鱼病发生,对于广大水产养殖户(特别是池塘养殖户)来说至关重要。而清塘是养殖成败的关键,而且清塘工作做得好坏对养殖生产的影响可贯穿全程。一旦池塘注水、放苗种后,很难再改善池底对养殖生产造成的影响。笔者经常发现有些水产养殖户因清塘不彻底或所用方法不规范,造成生产中鱼病频发、  相似文献   

9.
漂白粉在水产养殖中的施用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漂白粉主要用于清塘消毒和预防、治疗细菌性鱼病。清塘消毒时,一般施药量为20g/m^3水体。将漂白粉加水溶解后全池泼洒.能杀死水体中的水生昆虫、蛙卵、害鱼、螺狮及各种鱼病病原体。注意不可使用金属容器。防治鱼病时.在鱼病发生时或流行季节,一般用药1g/m^3水体.加水溶解后全池泼洒,隔天1次.连续2次.  相似文献   

10.
卫岗  丰培 《江西饲料》2005,(4):36-37
网箱养鱼放养密度大,水环境复杂,与池养相比,鱼病防治体外用药难度大,一旦发生恶性流行性鱼病,更是很难控制。大剂量用药,集中清洗,其效果也不理想。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鱼病防治是渔业生产中的关键性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渔业养殖效益的高低。在平时的养殖实践中,许多养殖单位及养鱼户由于不注意鱼病防治,随意乱用药.给养殖生产带来不必要的损失。现将一些常见的鱼病防治禁忌简述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鱼类的免疫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鱼类的免疫机制徐延震,王振龙,宋憬愚(山东农业大学动科院泰安,271018)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近几年来水产养殖业有了迅速发展,单位水面的养鱼密度大大增加,随之而来的是鱼病日益严重,不断发生新的鱼病,造成许多地方因鱼病大流行,在短短的几天内几...  相似文献   

13.
鱼类患病后,对症下药可药到病除。但有些鱼病症状相似很难区分,经常会导致错过治疗时机或治疗效果不佳。现将几种易混淆的鱼病介绍如下,供养鱼户参考。  相似文献   

14.
每年的4至10月是鱼病的流行季节,抓好鱼病的预防工作是夺取渔业丰收的重要保证。各地渔农务必把握好每一个环节,采取综合措施,以有效地控制鱼病的发生和流行。 1.投饲要“四定”。这是防病的最积极措施之一。①定质:饲料要新鲜、清洁,最好进行消毒处理,腐烂变质的不能喂。②定量:依气  相似文献   

15.
正配伍禁忌是指两种以上药物混合使用或药物制成制剂时,发生意外的相互作用,出现使药物中和、水解、破坏失效等理化反应,这时可能发生浑浊、沉淀、产生气体及变色等异常现象。有些药品配伍使药物的治疗作用减弱,导致治疗失败;有些药品配伍使副作用或毒性增强,引起严重不良反应;还有些药品配伍使治疗作用过度增强,超出了机体所能耐受的能力,也可引起不良反应,甚至危害机体的健康。  相似文献   

16.
1日常消毒中存在的问题1.1消毒药物选用不适当有些工作人员认为消毒药使用时,种类越多越好,甚至多种消毒药混合使用。这样做极有可能造成消毒效果不佳,甚至可能形成有害气体。1.2消毒药物的浓度不规范  相似文献   

17.
目前,很多养殖户反映现在的兽药效果越来越差,询问是否买到了假药,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解决?笔者通过对市场调查,总结了以下几个原因:不懂识别真假药,确实买到了假药;用错了药,没有对症下药;养殖户的用药习惯和方法存在问题,一旦有病情发生,多种药物一起治疗,导致对多种药物都产生抗药性;没有正确的储藏药物,导致药效减小或失效.基于以上四点,不正确的用药,不但浪费药物,还污染环境,而且也给畜禽体内留下了大量的残留药物,对药物的敏感度也大大下降了.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肉仔鸡饲养业的发展,疾病流行呈上升趋势——老病没有完全根冶新病又不断出现,以往少发的条件性疾病也普遍发生,因此用药防病治病显得尤为重要,这样,有些养殖户产生了过分依赖于药物的思想,而相对忽视了管理的重要性,造成r大量连续用药,而疾病仍然泛滥,真是防不胜防。  相似文献   

19.
当前鱼病发生的主要特点是病原体交叉感染 ,鱼病症状日趋复杂 ,使诊断、治疗难度越来越大 ,真正懂鱼病的专家并不太多 ,养鱼户无法对症下药 ,只能凭经验用药 ,乱用药现象非常普遍 ,致使鱼病越来越严重。1 药量盲目加大前几年 ,土霉素“打天下” ,不管鱼得了什么病 ,均用土霉素治疗 ,不管用就加大剂量 ,从而加速了某些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 ,药效都越来越不明显。目前 ,氯霉素在水产上的应用又在重蹈土霉素的覆辙。2 严重存在着轻“防”重“治”过去很长时间只重视养殖经济效益的短期行为 ,而忽略了鱼的自身免疫功能的提高 ,以及对环境中的病…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密度的加大、种质源的退化及运输交流的不断扩大,水产养殖病害发生的频率也在提高,不少养殖户损失严重,因此,鱼病防治也就显得比较重要。笔者近十年来的调查发现,有些养殖户在养殖对像发病之时,对病因、病症及药物特性把握不准,使用治疗时不是鱼被毒死(用量过大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