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劲性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抗震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劲性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抗震性能,以ANSYS为工具,考虑桩-土-上部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劲性搅拌桩单桩复合地基在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的响应进行了时程分析;对比了该复合地基与桩基础地震响应的差异,并对影响该复合地基抗震性能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震波作用下劲性搅拌桩复合地基单桩的最大弯矩出现在距桩顶0.2L~0.4L处;芯桩越长、面积置换率越大,最大弯矩越大;桩身最大弯矩、剪力、内外芯桩身应力比及上部结构水平位移等与地震波波型有很大关系.在相同地震波作用下,面积置换率对桩身弯矩、剪力的影响最大,而芯桩长度和水泥土模量对桩身弯矩和剪力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2.
水泥搅拌桩单桩承载力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水泥搅拌桩单桩承载力的大小对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大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很多试验实测结果表明:在复合地基中,单桩承载力发挥值均没有达到理论计算值.因此有必要对水泥搅拌桩单桩承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 通过对某道路工程水泥搅拌桩钻芯取样试验研究.结果 总结出钻芯取样扰动、桩距大小、场地地质差异等因素均影响水泥搅拌桩单桩承载力.结论 :针对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单桩承载力计算公式提出改进意见,为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水电工程中水闸一般都修建在土基之上,土基的有限承载力和较弱的抗冲抗渗能力使得对地基的处理尤为必要。文章以某平原河道的水闸施工为研究背景,探讨水泥土搅拌桩在水闸闸室段地基处理中的运用。文章主要对水泥土搅拌桩的施工工艺、技术要求以及质量控制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通过江苏省建湖地区应用水泥搅拌桩加固软土地基的工程试验,进行水泥土室内配合比试验、重度试验,并采取了钻探取芯、静载试验等手段,论证了水泥搅拌桩技术在建湖地区加固地基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钻孔灌注桩后压浆能有效地固结桩底沉渣和桩周泥皮,提高灌注桩桩端阻力和桩侧摩阻力,桩的承载性能得以改善,可以使钻孔灌注桩的承载力大幅提高,建筑物沉降明显减小。本文对该技术在青岛地区首次工程应用的静载对比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该技术能减少工程桩的数量,缩短工期,节约大笔资金,其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该地区适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王克敬 《现代农业》2010,(4):111-111
钻孔灌注桩存在因施工时孔底沉渣难以处理干净而降低桩端阻力以及因采用泥浆护壁成孔而降低桩侧摩擦阻力的问题。而后压浆技术正是针对这一问题而出现的一种新工艺,它既可单独用于桩端或桩侧压浆,也可桩端及桩侧同时使用。加固桩端(侧)松软持力层,提高了竖向承载力。能够减小桩的长度,减少桩的沉降量,降低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7.
午建民 《现代农业》2012,(5):204-205
承包商应按图纸或合同要求采用静荷载法试验检测单桩或复合桩地基承载力,地基承载力应符合设计规定。一、前言水泥搅拌桩是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地基处理新技术,它是通过特制的深层搅拌机械在地层深部就地将软土和水泥强制拌和,使软土硬结而提高地基强度。这种方法适用于软弱地基的处理,对于淤泥质土、粉质粘土及饱和性土等软土地基的处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钻孔灌注桩是桩基础中最常见的一种基础形式,以其承载力大、造价低、沉降变形小、适用于各种土质、能支撑较大直径和各种长度桩的特点,并且具有施工速度快、占地少、相邻干扰少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建筑物和桥墩等基础。但钻孔灌注桩成桩环节多,施工技术复杂工艺流程相互衔接紧密,影响施工因素较多,施工质量不易控制。现对钻孔灌注桩施工中的常见问题予以汇总,有助于同类工程施工中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9.
贾曼俐 《甘肃农业》2012,(5):74-75,77
钻孔灌注桩是桩基础中最常见的一种基础形式,以其承载力大、造价低、沉降变形小、适用于各种土质、能支撑较大直径和各种长度桩的特点,并且具有施工速度快、占地少、相邻干扰少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建筑物和桥墩等基础。但钻孔灌注桩成桩环节多,施工技术复杂工艺流程相互衔接紧密,影响施工因素较多,施工质量不易控制。现对钻孔灌注桩施工中的常见问题予以汇总,有助于同类工程施工中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0.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土钉支护技术是一种基于普通土钉支护技术发展形成的深基坑技术手段,该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加强对基坑变形问题的控制,提升基坑边坡整体的稳定性,主要应用在土质不佳、基坑较浅的工况,合理应用可以有效提升抗剪强度,实现超前支护,减少变形等问题。本文主要对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土钉支护的稳定性进行了简单的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1.
蚯蚓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功能。蚯蚓促进植物残枝落叶的降解,有机物质的分解和矿化这一复杂的过程,并具有混合土壤、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透气、排水和深层持水能力的作用。它们的这些作用与其生物量和三种生态类型( 表层种、内层种和深层种) 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通过相应的试验方法评价大兴安岭白桦低质林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重金属积累情况,枯落物蓄积及持水性能,低质林生物多样性程度;应用灰色关联聚类对以上各个低质林生态功能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白桦低质林土壤孔隙度与土壤速效N、P、K元素含量处在同一个聚类,反映了低质林的土质疏松程度、土壤肥力,土壤密度与土壤含水率、土壤重金属Cd质量分数、枯落物蓄积量、枯落物最大持水率以及低质林生物多样性在同一个聚类,反映土壤的锁水能力、枯落物层持水性能、重金属积累情况等。  相似文献   

13.
三种种植模式水土保持能力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种草、种树、种粮食作物3种不同植被对土壤流失量的影响,试验比较了坡地不同种植模式保持水土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从生态角度分析,种植树木保持水土的能力最好;从经济角度分析,种植优良牧草的小区不仅生物产量最高,而且经济效益也最高,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轮作的经济效益次之。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郑州市城市不同植被群落对绿地表层土壤入渗的影响,以郑州市城区13种不同绿地表层土壤为对象,通过测定土壤物理性质及土壤饱和导水率,探讨了土壤物理性质对土壤入渗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绿地表层土壤的物理性质差别较大,乔灌草混合配置的绿地比单一种植的绿地理化性质更好,且土壤的物理理化性质易受到人为踩踏等因素的影响。2)不同绿地表层土壤水分入渗性能与持水能力差异显著,乔灌草混合配置的绿地比单一种植的绿地入渗性能和持水能力好,表现为较高的饱和导水率和田间持水量,其中银杏-麦冬配置的绿地饱和导水率最高,西府海棠-沿阶草配置的绿地饱和导水率最小;大叶黄杨单作绿地的田间持水能力最强,西府海棠-沿阶草配置的绿地田间持水能力最弱。3)土壤饱和导水率与总孔隙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非毛管孔隙度与毛管孔隙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饱和导水率与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田间持水量与土壤总孔隙度呈显著正相关。城市绿地建设采用乔灌草混合配置的形式,能有效提高绿地土壤的入渗能力和持水能力,降低城市内涝风险。  相似文献   

15.
为探求植物混掺对土壤持水性产生的影响,以甘肃景泰地区土壤为试验材料,设置1%玉米芯、1%玉米叶、3%玉米芯、3%玉米叶等不同比例、不同秸秆混掺物4种处理,采用离心机法测定土壤水分特性曲线,同时利用HYDRUS软件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同吸力下,相同混掺物处理,混掺比为3%的土壤体积含水率高于混掺比为1%的土壤;相同混掺比处理,混掺玉米叶的土壤体积含水率高于混掺玉米芯的土壤,且混掺处理后土壤体积含水率均高于纯土;不同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模型拟合分析表明,不同处理的最优拟合模型均为Van Genuchten模型。研究结果可为探索该地区植物混掺条件下土壤水盐运移规律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6.
晋西黄土高原虎榛子根系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层分段挖掘法,对晋西黄土高原虎榛子根系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立地的虎榛子根系分布特征具有明显差异性;在半阴坡立地上,无论是疏导性根还是吸收性根,垂直分布深度均明显较半阳坡大;半阳坡虎榛子根系较半阴坡的生物量明显减少。土壤水分状况与不同立地灌木根系分布状况相似,这表明虎榛子对不同生境中土壤含水量变化的适应上表现出差异,这种差异更有利于植物根系对坡地土壤水分的吸收。不同坡向上各剖面的根系分布与根系生物量、根长的分布相似,随着距地面垂直距离的增大,根量减少。根桩上坡方向的根系较下坡方向分布较深,各层分布均匀,根量较多,表明不同坡向上大部分根系以水平根或斜生根的形式向根桩上坡方向发展,这种特点反映了根系在特殊立地条件下的生态可塑性。西北林学院学报24卷  相似文献   

17.
秦岭辛家山林区锐齿栎林水源涵养功能的若干特点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通过2年对秦岭辛家山林区锐齿栎林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林分在水源涵养功能方面有以下特点:锐齿栎林下的穿透降水量分布极不均匀,变异系数为17.5~43.5%;在一次性降水过程中,林冠对降水的最大截持能力为3.8~8.5mm,并随林木的生长发育时期有所变化;林下枯枝落叶层的最大持水率为419~430%,对一次降水的有效蓄留能力为4.6~5.2mm;林地0~60cm土壤的有效蓄水量为605.4~667.8t/ha,是锐齿栎林生态系统中最大的水分贮存器和调节器;锐齿栎林林冠层、枯枝落叶层和土壤层对一次降水的最大调节能力为68.9~80.1mm,加之林地土壤有6.1~8.8mm/min的下渗率,因此锐齿栋林下很少出现地表径流。  相似文献   

18.
土壤入渗和持水性能对森林生态水文有着重要影响。为了解白龙江上游不同演替阶段森林土壤入渗特征和持水性能,在室内采用双环刀法对该地区土壤进行研究,测量土壤容重、孔隙度、持水量、渗透速率、根系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1)不同演替阶段森林土壤的容重、持水量、孔隙度的变化比较明显,并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与持水量、孔隙度呈反比关系;2)土壤入渗速率在不同土层上各有差异,但总体有初渗速率>平均渗透速率>稳定入渗速率的趋势。在0~10 cm土层灌丛的渗透性能好,10~40 cm红桦林渗透性能优于其他林分;3)Kostiakov模型对不同植被类型不同土层的土壤入渗拟合的精度相对较高,尤其是对灌丛的拟合,是描述本研究区灌丛地土壤入渗特征最好的模型;4)植物粗根与土壤入渗呈负相关关系,与毛管持水量呈正相关关系,细根和中根与土壤入渗呈正相关关系,中根与毛管持水量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的抗拉强度、粘结强度、抗渗和抗碳化性能明显优于普通水泥砂浆,适宜混凝土结构表面的补强和修补。本试验选用聚合物-丙烯酸酯共聚乳液作为水泥添加剂,分析研究了不同乳液掺量下水泥砂浆的性能,由此得出乳液掺量对水泥砂浆性能影响的规律,为此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研究区的油松人工林和天然白桦次生林不同林龄的林冠截留量、枯落物持水量及土壤层的持水量进行了观测,并通过SAS数据处理软件对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自然降雨与林冠截留的回归方程,不同分解程度枯落物持水比率及持水速率的表达式,并对不同林分类型土壤持水量进行多重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油松人工林和天然白桦次生林的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土壤持水量依次增大并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大持水能力呈下降趋势,天然白桦次生林的土壤持水量高于人工油松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