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利用木薯叶养蚕是我区60年代兴盛一时的种养业.1965年全区饲养130万盒,产茧皮1600多吨,居全国首位.各级建立了生产、推广机构和良种繁育体系.但1966年后养蚕业急剧衰退,80年初基本上停产.近年来,木薯种植面积逐年增加,饲料、劳力充裕,农民反映可以恢复饲养;工厂也有同样呼声.笔者认为:一、利用木薯叶养蚕大有可为.二亩木薯养一盒蚕,夏秋季养16—20天便有收益,老、幼都能饲养.养一盒蚕可收茧皮2公斤,蚕蛹15公斤,蚕粪100公斤.不计蚕粪,20天约收入50元.  相似文献   

2.
林淦泉 《广西蚕业》1998,35(1):37-38
梁纪是北海市兴港镇小马头村的村民,他三十刚出头,夫妻俩带着满岁的女儿,是一个三口之家,生括清雅。该村有种植木薯的习惯,他自种有1.33公顷(20多亩)木薯,但木薯蚕他从未养过。他出自好奇心,大胆尝试木薯蚕的饲养,并在去年九月底一次买了十盒蚕种。  相似文献   

3.
广西发展木薯蚕生产历史悠久,但历来只以收获茧皮,提供绢纺原料为主要目的,而占全茧量85%的蚕蛹除了少数地区人们食用或作家畜饲料外,大部分作为废物浪费掉,致使农民饲养木薯蚕的收入不高,农民养木薯蚕的积极性受挫,从而影响了广西术薯蚕生产的大发展。其实,木薯蚕蛹是一种非常有开发价值的高蛋白资源,生产这种蛋白成本低,不需要粮食,不需占用好地,生产周期快,效率高。而且,蚕蛹蛋白含有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的8种必须氨基酸,其含量丰富均衡,还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蚕蛹蛋白可加入到米、面中,增加主食的蛋白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4.
邓启辉 《广西蚕业》1996,33(2):59-61
广西自从1956年用木薯叶试养蓖麻蚕成功,到现在已有40年了。当年,这一科技成果很快转化为商品生产,全区有75%以上的县市都在推广养木薯蚕,由于木薯蚕生产的发展,农民增加了收入,为绢纺工业提供了原料,国家增加了税利,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1966年以后,由于“文革”的破坏及茧价偏低等原因.饲养量急剧下降,有的年份已濒于停产,处于奄奄一息的状况。现在仍有少数县坚持生产,但极不稳定。  相似文献   

5.
广西的蚕区多用木薯叶饲养蓖麻蚕.因此群众通称它为木薯蚕.  相似文献   

6.
总结回顾了广西木薯蚕生产的发展历程。运用SWOT分析方法(即态势分析法),分析了广西木薯蚕产业发展的内部因素(优势、劣势)和外部因素(机遇、挑战),并对其产业发展提出了推广良种+良法,建立木薯+木薯蚕种养示范基地,加快蚕蛹和蚕丝的开发和利用,拉动国内消费,加强跨体系交流,推动木薯+木薯蚕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等几最建议,得出广西的木薯蚕产业发展定位应为木薯产业的关联产业,遵循适度规模发展的原则。发展木薯蚕产业,可有效提高木薯种植的收益,延长木薯产业链,提高木薯产品的附加值,增强木薯产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徐其楚 《广西蚕业》1996,33(1):49-50
大新县群众用木薯叶养蓖麻蚕已有30多年的历史,60年代曾一度大发展,到了80年代末又一度兴起.1988~1989年共饲养蚕种9170盒,产蚕茧(茧皮)18.37吨,两年合计蚕农共收入148.86万元。群众已普遍知道,用木薯叶养蚕,不仅是就地取材,而且投入步、收益快,在夏秋季饲养约20天即可收获一批,确实是农村一项“短平快”的农副业生产。由于市场、茧价等原困.1990年又停产,多年来.我县的木薯要生产处于断断续续、时起时伏的不稳定状况.  相似文献   

8.
通过系统分析广西发展木薯蚕的有利因素和存在的问题,发现广西木薯蚕饲料资源丰富、气候条件适宜,且木薯蚕养殖技术简单、成本低,历史上曾大规模饲养,具有发展木薯蚕产业的优势。目前广西木薯蚕产业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一是群众对食用木薯蚕的认知程度低;二是政府对木薯蚕的扶持力度不足,整体基础薄弱;三是产业链短、产业化程度低;四是缺少深度开发,后加工能力弱。发展木薯蚕生产符合当今农业生态发展的方向,建议通过制定产业政策、扩大饲养规模、简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利用、增加经济效益等措施来促进木薯蚕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陈孟 《广西蚕业》1994,31(1):61-62
1962年前,崇左没有木薯蚕。1963年以后,本县的木薯蚕生产,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发展很快。1965年饲养17400盒,产茧皮10.35吨。1966年至1976年,十年动乱,木薯蚕作为农村新发展的一项副业生产也遭到严重的干扰和破坏,木薯蚕生产直线下降,  相似文献   

10.
蓖麻蚕(eri silkworm)是一种无滞育期多化性完全变态的绢丝昆虫。属鳞翅目,天蚕蛾科,学名为Samia cynthia ricini Boisduval.因主食蓖麻叶.故名蓖麻蚕。广西、广东、湖南等省(区)用木薯叶、马桑叶饲养,又称木薯蚕或马桑蚕。  相似文献   

11.
1.鱼—桑—鸡:池塘内养鱼,塘四周种桑树,桑园内养鸡。鱼池淤泥及鸡粪用作桑树肥料,蚕蛹及桑叶喂鸡,蚕粪和鸡粪喂鱼,使桑。鱼、鸡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试验证明,每500公斤桑叶喂蚕,蚕粪喂鱼,可增加鱼产量25公斤;桑园内养20只鸡,年产鸡粪1200公斤,相当于给桑园施氮肥18公斤、磷肥17.5公斤。2,鸡—猪:用饲料喂鸡,鸡粪经发酵等再生处理后喂猪,猪粪是农田的良好肥料。,般情况下,每40只肉仔鸡1年的鸡粪可养回头肥猪(从仔猪断奶至育肥至150斤左右)。3鸡—猪—牛:用饲料喂鸡,鸡粪再生处理后喂猪,猪粪处理后喂牛,牛粪作农…  相似文献   

12.
木薯渣饲养黄羽肉鸡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薯渣是淀粉厂利用木薯块根提取淀粉后剩下的副产品.其含能量较高,热能一般在3500大卡/公斤左右,其代谢能就家禽而言,随着淀粉出粉率的不同而有差异,一般在1700大卡/公斤至2800大卡/公斤,是一种比较廉价的能量饲料.据报道,木薯渣在反刍动物和猪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饲养效果.结合省科委重点课题的研究任务,我们进行了使用不同梯度的木薯渣饲养黄羽肉鸡试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90年代后,食用木薯蚕开始在广西民间流行和发展起来,木薯蚕作为可食用昆虫的价值开始受到重视,把木薯蚕作为食品销售已经成为饲养木薯蚕的主要经济来源,饲养木薯蚕的经济效益可观,木薯蚕的食用产业开发极具前景.文章通过对广西木薯蚕的生产历史、食用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全面阐述,分析广西发展木薯蚕食用产业的有利条件和存在问题,思考如何推动木薯蚕的食用产业化开发,促进木薯蚕生产规模增长,以期为重振广西木薯蚕产业做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蓖麻(木薯)蚕绢丝市场看好,我区蓖麻蚕生产处于恢复发展时期,为了便于广大蚕农掌握蓖麻蚕(木薯蚕)的饲育技术,我们约请从事蓖麻蚕研究和生产的科技人员,根据1988年辅的《木薯蚕(蓖麻蚕)生产技术》,重新编写了“广西蓖麻蚕(木薯蚕)饲育技术要点”,供从事蓖麻蚕生产的蚕业辅导员和广大蚕农参考。  相似文献   

15.
徐其楚 《广西蚕业》2010,47(4):57-60
对大新县木薯蚕生产现状进行探讨,分析制约大新县木薯蚕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就如何加快发展大新县木薯蚕生产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李万光 《广西蚕业》1995,32(2):45-48
崇左县今年的木薯蚕生产又是一个丰收年,其中和平乡卜利村果洋屯的饲养量、产茧量和经济收入为全县之冠。该屯共有耕地52.13公顷,其中畚地46.2公顷。畚地主要种植甘蔗和木薯。种植木薯达25.07公顷。该屯有55户,人口237人,劳动力164人,一  相似文献   

17.
木薯及其副产品的营养价值及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木薯耐干旱、耐贫瘠且易管理,其茎叶、块根及工业副产物营养物质含量较高,是一种优质的非常规饲料。木薯叶粗蛋白质、粗脂肪、灰分含量较高,含有丰富的钙、铁、锌、锰。木薯块根是很好的能量来源,其粗蛋白质、粗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含量低于木薯叶。木薯渣主要由木薯的外皮、破碎细胞壁等组成,粗蛋白质含量很低,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较高,矿物质、氨基酸丰富,但钙、磷、氨基酸不平衡。木薯品种、生长条件、收割方式、收获时间、加工工艺等均会影响木薯及其副产品营养物质的含量。木薯中含有氰化物、单宁及植酸等抗营养因子,其中氰化物是限制木薯应用的最主要因素,其可结合细胞色素C氧化酶,阻断线粒体电子传递链,抑制有氧呼吸,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和死亡。单宁、植酸与蛋白质结合生成络合物,阻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可通过水煮、烘烤、干燥等物理化学方法,以及发酵、育种等手段对木薯进行脱毒。研究表明,木薯及其副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动物生产中,对动物生长性能、肉品质无不良影响。开发与利用非常规饲料有利于缓解饲料资源紧张,降低养殖成本。作者详细介绍了木薯及其副产品的营养价值、抗营养因子及其脱毒方法以及其在动物生产上的应用,以期为木薯在畜禽养殖中的综合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在脱皮激素对木薯蚕吐平板丝的影响方面进行了探讨。脱皮激素在合适的浓度范围内对木薯蚕吐平板丝的生理活动有一定的影响,可减少蔟中爬动,缩短吐丝时间,并可提高吐丝量。这些影响是有利用价值的。因而脱皮激素在木薯蚕吐平板丝的应用上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木薯产量高,且具有抗病、抗虫害的特点。木薯是全球贫困地区重要的粮食供应来源和经济发展支柱,也是我国热带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其块根的淀粉含量高,除用于生产淀粉和工业乙醇外,还可以作为家畜和家禽的能量饲料。在木薯加工过程中产生大量副产物(木薯皮、木薯渣、木薯茎叶等),这些副产物由于纤维含量高难以被单胃动物利用而被废弃。实际上,木薯在反刍动物中的应用价值被严重低估,不但木薯块茎可以作为反刍动物的能量饲料,木薯副产物还可以作为反刍动物的粗饲料。本文综述了木薯及其副产物的饲用价值及在反刍动物生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木薯及其副产物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2012年,全区木薯蚕生产示范推广工作在大新、龙州、武鸣、天等、平南、合浦等县开展。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扶持生产示范点所需的部分蚕种、蚕用物资、生产资金,开展养蚕技术培训,推广养蚕新技术,养蚕效益显著。大新县饲养量同比增长6.12%,单盒蚕种平均产熟蚕或蛹共25.83kg,同比增长7.85%;茧皮2.25kg,同比增长5.62%。据统计,大新、龙州两县饲养木薯蚕累计经济收入达244.4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