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探讨稻田在翻压等量紫云英作绿肥的情况下化肥减量施用对土壤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影响,依托长期种植紫云英定位试验,以不施肥(CK)为对照,研究化肥(100%F)、紫云英配施100%、80%、60%和40%化肥(MV+100%F、MV+80%F、MV+60%F、MV+40%F)对水稻收获期土壤容重、土壤总孔隙度、土壤毛管孔隙度、土壤养分、水稻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不施肥相比,紫云英配施减量化肥能显著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总孔隙度;紫云英配施化肥可显著提高土壤毛管孔隙度。翻压紫云英可以替代20%~40%氮肥;与单施化肥(100%F)和紫云英配施化肥(MV+100%F)相比,紫云英配施减量20%~60%化肥可显著降低土壤有效磷含量;与对照不施肥相比,紫云英配施化肥可显著降低土壤速效钾含量,降幅为5.5%~17.8%,并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幅为15.0%~26.0%。单施化肥(100%F)、紫云英配施100%、80%、60%和40%化肥水稻产量较对照不施肥提高30.0%~39.6%,以紫云英配施80%化肥水稻产量最高。紫云英配施减量20%~40%化肥水稻产量较配施化肥100%增加2.7%~7.1%。分析产量主要构成发现,紫云英配施化肥主要是通过增加有效穗来提高产量。综合考虑土壤理化性状、水稻产量等水稻可持续发展因素,豫南稻区紫云英翻压量22500 kg/hm2时,化肥减施20%~40%均可在此地推广,以化肥减施20%为最优。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紫云英替代化肥的可行性和适宜翻压量,利用连续11 a田间定位试验,共设置7个处理,分别为CK(不施紫云英和化肥)、GM_(22.5)(单施紫云英22.5 t/hm~2)、100%CF(常规施肥)及60%化肥施用量条件下将紫云英翻压量设15.0(GM_(15.0)),22.5(GM_(22.5)),30.0(GM_(30.0)),37.5(GM_(37.5)) t/hm~2 4个水平,研究化肥减施下不同紫云英翻压量对双季稻产量、氮磷钾积累量、氮磷钾利用率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施肥处理均能显著增加早晚稻及全年两季籽粒产量(P0.05),增幅分别为79.1%~91.1%,44.8%~50.7%,56.8%~64.7%。单施紫云英可显著增加水稻产量(P0.05),与CK相比,早晚稻及全年两季籽粒产量增幅分别为23.9%,12.4%,16.4%。60%化肥与不同量紫云英配施处理早晚稻及全年两季籽粒产量与常规施肥相比差异不显著,紫云英翻压量为15.0~30.0 t/hm~2时,早晚稻及全年两季籽粒产量均随紫云英翻压量的增多而提高,当紫云英翻压量多于30.0 t/hm~2时,则呈下降趋势。在所有的化肥配施紫云英处理中,早晚稻籽粒氮、磷、钾养分积累量均以翻压紫云英30.0 t/hm~2时最高。与常规化肥相比,紫云英与化肥配施可提高氮、钾肥回收利用率、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与CK相比,各施肥处理均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紫云英翻压量为22.5~30.0 t/hm~2时,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均显著高于常规化肥处理(P0.05)。因此,在本试验施用60%化肥条件下长期翻压紫云英有利于促进水稻增产及水稻氮、磷、钾素的吸收,提高双季稻氮、磷、钾养分利用效率及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翻压紫云英后化肥用量对稻田土壤养分状况及水稻植株N、P、K累积吸收量的影响,并对水稻产量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翻压紫云英并配施化肥增加了水稻分蘖盛期后的土壤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比单施化肥能更好地满足水稻生长中后期对N、K养分的需要,到成熟期,翻压紫云英并配施化肥时水稻植株N、K累积吸收量比仅施化肥处理的高,翻压紫云英更有利于水稻籽粒的形成。在翻压紫云英22500 kg/hm2后,以施用N 132kg/hm2、P2O5 90 kg/hm2、K2O 90 kg/hm2(化肥常规用量的80%)对水稻增产效果最好,水稻产量达到9424.5 kg/hm2,比单施化肥增产5.19%,增产达显著水平。翻压紫云英后,化肥用量可以减少20%,利用紫云英作稻田绿肥,能达到增收节支、节能减排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研究紫云英稻秸秆协同还田下氮肥减量对水稻关键生育期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转运及籽粒产量的影响,为水稻绿色高效栽培提供技术路径。试验于2019—2021年在陕西省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韩塘试验基地进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供试水稻品种为优质籼稻‘黄华占’。共设5个处理,(1)冬闲水稻秸秆不还田,不施肥(CK);(2)冬闲水稻秸秆不还田,常规施氮(NPK);(3)冬作紫云英水稻秸秆还田,常规施氮(GRN100);(4)冬作紫云英水稻秸秆还田,氮肥减量20%(GRN80);(5)冬作紫云英水稻秸秆还田,氮肥减量30%(GRN70)。分析了水稻齐穗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氮素累积量、氮素吸收与利用。结果表明:1)与NPK相比,紫云英水稻秸秆协同还田各处理水稻产量增加3.50%~7.65%;齐穗期茎鞘、叶片、穗干物重分别增加25.54%~44.79%、44.79%~53.74%、33.76%~61.81%,成熟期茎鞘、叶片干物重增加6.87%~25.57%、20.87%~23.46%;且与GRN100相比, GRN80和GRN70水稻产量增加4.00%和2.77%,齐穗期穗干物重增加21.33...  相似文献   

5.
依托长期种植翻压紫云英定位试验,探讨豫南稻田在翻压紫云英作绿肥的情况下对后茬作物水稻养分吸收、养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等方面的影响,并由此确定紫云英鲜草的最佳翻压量。试验设置CK(不施肥)、CF(常规施化肥)以及紫云英鲜草翻压量分别为22.5,30.0,37.5,45.0,52.5,60.0 t/hm2,共8个处理。结果表明,与CK相比,常规施化肥和翻压紫云英处理分别增加稻谷产量21.72%和19.23%~29.20%(P<0.05)。在所有紫云英翻压处理中,紫云英翻压量为52.5 t/hm2时,稻谷氮、磷、钾含量和养分吸收量最高,但继续增加翻压量,稻谷养分含量和养分吸收量显著降低(P<0.05)。紫云英翻压量为37.5~60.0 t/hm2时,水稻地上部氮磷钾素累积量显著高于CK(P<0.05)。与CF相比,紫云英翻压22.5~37.5 t/hm2显著提高水稻磷、钾素养分利用效率及磷、钾素偏生产力(P<0.05)。因此,在豫南地区,长期紫云英翻压22.5~37.5 t/hm  相似文献   

6.
紫云英配施减量化肥对水稻产量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豫南稻区减肥、高产、稳产的最佳施肥方式,以11 a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设不施肥(CK)、单施化肥(100%F)、22 500 kg/hm~2紫云英+80%化肥(G+80%F)、22 500 kg/hm~2紫云英+60%化肥(G+60%F)、22 500 kg/hm~2紫云英+40%化肥(G+40%F)共5个处理,分析水稻产量年际变化趋势、变异系数(CV)、可持续性指数(SYI)及基于AMMI模型的施肥处理、环境及二者交互作用的特征,综合评价长期紫云英配施减量化肥对水稻产量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显著增加水稻年均产量,单施化肥较不施肥增产21.26%,紫云英配施减量化肥较不施肥增产19.55%~23.25%,以G+60%F处理水稻年均产量最高;施肥降低水稻产量变异系数,以G+40%F处理变异系数最小,其次为G+60%F处理;紫云英配施减量化肥处理可持续性指数高于单施化肥和不施肥。AMMI模型能较好地解释施肥处理与环境的互作效应,是评价长期定位施肥条件下水稻产量稳定性的有效方法,其稳定性参数(D_i)大小为:CKG+80%F100%FG+60%FG+40%F。综合考虑水稻高产、稳产及减肥效益,以22 500 kg/hm~2紫云英配施60%化肥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化肥氮钾减施配合紫云英秸秆还田对双季稻产量与光合特性的影响。通过田间小区试验,以常规化肥处理(100%化肥)为对照,研究紫云英协同晚稻秸秆还田下早稻减施20%,30%,40%化肥氮和同时减施40%化肥钾对双季稻产量、幼穗分化期倒三叶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_2浓度(Ci)、蒸腾速率(Tr)、叶绿素含量(SPAD)及早晚稻收获期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肥减施比例下紫云英协同晚稻秸秆还田均能增强水稻光合作用,提高土壤肥力,增加水稻年产量,且以减施30%化肥氮、40%化肥钾处理(T4)效果较好。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T4的水稻年产量增加4.5%,早稻稻谷增产6.8%,倒三叶叶片Pn、Gs、Tr和SPAD值分别降低7.8%,23.9%,21.0%,9.5%,Ci提高19.5%;其晚稻稻谷增产2.0%,倒三叶叶片Pn、Gs、Tr和SPAD值分别提高27.0%,55.3%,14.8%,13.4%,Ci降低1.6%;早晚稻收获期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均有提高。研究结果,对指导双季稻田紫云英协同晚稻秸秆还田下化肥氮钾减施、水稻增产和地力提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禁止秸秆的焚烧,所以秸秆还田处理不仅能减少大气的污染,而且能提高土壤的腐解能力,从而提高大田的肥力。试验设置秸秆还田量R0(稻草不还田,0);R1(常规还田量,6 000 kg/hm~2)加入紫云英配施3种水平的氮肥N1(不施氮,0)、N_2(施氮,15 kg/hm~2)、N_3(施氮,30 kg/hm~2),通过试验比较不同处理水稻的生长性状及产量表现。结果表明:在同等施肥条件下,秸秆还田处理与秸秆还田+紫云英处理的水稻,整个生育期表现明显优于其他处理;常规施肥与秸秆+紫云英处理的水稻产量略低,秸秆还田+紫云英处理的水稻整体的分蘖数、穗实粒数高于其他处理,千粒重表现一般,所以产量高。结论:长期过量地施用化肥在对土壤造成板结的同时,还会影响作物养分的吸收,导致减产。利用秸秆还田增加紫云英配施化肥,一方面提高了土壤的肥力,另一方面增加了土壤的微生物活动,还提高了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9.
为汉中盆地秸秆还田技术和合理化肥减量技术提供科学依据,2015—2017年小麦和水稻生长季,设置秸秆不还田+常规施肥(SN+NPK);秸秆常规还田+常规施肥(S+NPK);秸秆促腐还田+常规施肥(SD+NPK);秸秆促腐还田+化肥减量15%(SD+85%NPK);秸秆促腐还田+化肥减量30%(SD+70%NPK),共5个处理,研究其对土壤总有机碳(TOC)、活性有机碳(LOC)、碳储量(SCS)、作物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秸秆不还田配施常规施肥处理(SN+NPK)相比,秸秆还田配施不同比例化肥处理显著提高了稻田0~15cm土层的TOC和LOC,增幅分别为3.62%~25.07%和23.01%~46.79%; S+NPK和SD+NPK处理提高了0~30 cm碳储量,增幅分别为4.67%和18.20%。而SD+85%NPK和SD+70%NPK分别降低8.31%和9.83%。S+NPK和SD+NPK处理显著增加了小麦和水稻籽粒产量,而SD+85%NPK和SD+70%NPK处理均降低了小麦和水稻产量,周年产量2年平均增幅分别为3.47%、8.70%、-3.65%、-8.12%。与SN...  相似文献   

10.
施肥方式及化肥用量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侧深施肥条件下化肥的减量空间,以单季稻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肥效试验比较分析侧深施肥和常规浅施2种施肥方式下化肥用量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等氮量条件下,侧深施肥技术水稻产量、有效穗数和氮肥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常规浅施,其中常量侧深施肥水稻产量、有效穗数和氮肥利用效率分别较常规浅施高11.46%、10.18%和34.77%,减量侧深施肥水稻产量、有效穗数和氮肥利用效率分别较减量浅施高14.63%、14.79%和39.73%。常规浅施条件下,氮肥用量降低20%造成水稻显著减产,但应用侧深施肥技术氮肥用量减少20%并未影响产量。综上,侧深施肥技术是提高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有效措施,应用侧深施肥技术可在保证产量稳定的基础上酌情减少化肥用量。  相似文献   

11.
紫云英翻压对稻田土壤镉有效性及水稻镉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研究翻压紫云英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中Cd的有效性及水稻Cd吸收积累的影响,以当地传统施肥为对照,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添加紫云英对水稻生物产量、Cd含量和土壤p H值、有效C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翻压紫云英对水稻生长起到了促进作用,与单施化肥相比,所有紫云英处理的水稻地上部生物产量均有提高,平均增产率为11%。同时,水稻的Cd含量均有下降,稻谷Cd含量平均降低23.8%,稻草Cd含量平均降低50.2%,水稻Cd积累量平均降低了40.8%。翻压紫云英提高了土壤的p H值,降低了土壤Cd的生物有效性,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效Cd含量与p 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而水稻Cd积累与土壤有效Cd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表明,在Cd污染稻田土壤上,应避免单施化肥,选用紫云英为代表的绿肥作物配合化肥施用,既能提高水稻产量,还能一定程度上降低土壤Cd活性和水稻Cd积累。  相似文献   

12.
控释掺混专用肥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保证控释肥在水稻生产中的安全施用和水稻专用控释肥的生产改进提供科学依据,通过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控释肥处理对水稻产量、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肥相比,等量控释肥、减量控释肥、减氮控释肥、种子保姆肥不能显著提高水稻株高和叶绿素含量;施肥量相近下,控释掺混肥处理土壤养分含量较高;水稻吸收氮磷钾量分别提高5.0%~20.3%、2.7%~40.8%、-8.2%~39.9%;水稻籽粒增产6.90%~15.3%,达显著或不显著水平;氮磷钾利用率分别比普通肥增加6.07%~29.91%、41.86%~85.57%、38.57%~95.43%;田间控释掺混肥处理比普通肥处理每公顷多收入537~1296元。控释掺混肥能有效简化水稻栽培,今后应大力研制和推广水稻专用控释肥料。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豫南地区高肥力地块化肥减量对土壤肥力、粮食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选取稻-麦轮作种植制度,进行为期三年的定位减量施肥试验,在试验的小麦季和水稻季分别设置常规施肥、常规磷钾肥、常规施肥增氮肥5%、常规施肥减施氮肥5%和常规施肥减施氮肥10%五个处理。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增长,常规施肥减施氮肥5%和10%的处理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而常规磷钾肥处理与之相反,试验处理均能提高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第一轮稻-麦轮作试验期间,常规施肥增施氮肥5%提高植株内全磷含量、小麦植株全钾含量及水稻的经济学性状;增、减施氮肥5%对植株内全氮含量、水稻全钾含量和小麦的经济学性状影响不明显。至第三轮试验期间,常规施肥增施氮肥5%与常规施肥的差异不显著;减施氮肥5%能提高小麦植株内全磷和全钾含量及作物产量,配合肥料支出少,获得的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4.
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效益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豫北地区高肥力地块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经济效益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在安阳市北关区壤质潮土上开展了冬小麦不同施氮量试验,设常规施磷钾肥(W1,CK)、常规施肥减施氮肥30%(W2)、常规施肥减施氮肥15%(W3)、常规施肥减施氮肥5%(W4)、常规施肥(W5)和常规施肥增施氮肥5%(W6)6个处理。结果表明,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减少冬小麦主茎叶龄、次生根数、茎蘖数、株高及穗长等农艺性状呈下降趋势,以W6处理最佳。冬小麦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W4、W5、W6处理与W1处理相比增幅分别达48.7%、48.9%、49.1%,W4、W5、W6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与W2、W3处理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不同施氮量处理经济效益较W1处理均有不同程度增加,W4较W1处理净增效益5 869.80元/hm 2,较W5处理净增效益24.45元/hm 2。不同施氮量处理对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含量和土壤容重有显著影响,但对pH影响不显著。土壤全氮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W4处理土壤容重最低。综合分析,以常规施肥减施氮肥5%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腐植酸与氮肥配施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腐植酸与氮肥配施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于 2014 年始在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孝敬镇开展田间定位试验,共设置单施磷钾肥、常规施肥、单施腐植酸3000 kg?hm-2、常规施肥+腐植酸3000 kg?hm-2、常规施肥减氮15%+腐植酸3000 kg?hm-2、常规施肥减氮30%+腐植酸3000 kg?hm-2等6个处理,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腐植酸与氮肥配施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以常规施肥减氮15%配施腐植酸(T5)的效果最佳。T5处理的土壤容重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处理3.67%~8.88%(P<0.05);而T5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氮素含量、有效磷含量和速效钾含量最高,与常规施肥相比,土壤有机质增加了0.44%,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显著增加了5.41%和21.76%(P<0.05),土壤有效磷增加了4.66%,土壤速效钾含量增加了1.65%,土壤的pH值以T1处理最高,T5处理最低,较T1处理低8.98%(P<0.05)。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硅钙镁磷钾肥在超级稻上施用效果,通过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硅钙镁磷钾肥不同用量和习惯施肥磷钾减半(CF2)配合施用对水稻产量磷钾吸收利用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硅钙镁磷钾肥较习惯施肥能够有效提高超级稻产量,随着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大,比习惯施肥(CF1)增产1.87%-0.65%,比习惯施肥磷钾减半(CF2)增产3.69%-12.63%,施用量1500 kg/hm2(T100)和1875 kg/hm2(T125)产量结果一致。施用硅钙镁磷钾肥通过提高每穗实粒数来提高水稻产量。随硅钙镁磷钾肥施用量增加,水稻秸秆和籽粒磷、钾含量和吸收量不断增加。施用硅钙镁磷钾肥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和p H,而对土壤全氮、全磷、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无明显影响。综合产量、磷钾养分吸收和土壤养分含量结果,硅钙镁磷钾肥用量以1500 kg/hm2(T100)在超级稻上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秸秆还田对双季稻产量和土壤钾素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究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和土壤钾素平衡的效应,为安徽双季稻区秸秆还田和钾素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试验于2013—2015年在安徽省桐城市进行,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CK)、不施肥+秸秆还田(CK+S)、氮磷钾(NPK)、氮磷钾+秸秆还田(NPK+S)、氮磷+80%钾+秸秆还田(NP+80%K+S)。结果显示:无论是在施肥和不施肥条件下,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都没有显著负效应,而且秸秆还田替代20%化学钾肥不会减少水稻产量;CK+S、NPK和NPK+S处理的钾素表观平衡系数分别为0.90、0.48、1.40,说明单施化肥不能减缓作物对土壤钾素的消耗,秸秆还田可以显著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有利于土壤钾素的收支平衡,对维持当地土壤钾素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农业废弃物的氮肥替代能力及后效肥力,于早稻季进行4种等氮处理,即单施化肥(CK)、稻草+化肥(SF)、水葫芦+化肥(HF)和西兰花茎叶+化肥(BF),以不施氮肥作对照(CK0);晚稻季仅在SF、HF和BF处理小区内进行稻草还田。早稻以台早733、晚稻以中浙优8号和甬优1540为材料,考察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废弃物与化肥减量配施可提高氮肥利用率和水稻产量,SF、HF和BF处理的晚稻产量分别较CK处理提高5.3%、7.2%和7.6%,其周年产量分别提高-1.7%、3.5%和8.1%;并可改善晚稻的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主要提高其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降低垩白粒率、垩白度(中浙优8号)和蛋白质含量;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降低土壤容重,并缓解土壤酸化。综上,农业废弃物与化肥减量配施利于水稻高产稳产、改善稻米品质和提升土壤肥力,其中以BF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施肥对马铃薯淀粉废水灌溉农田的培肥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解决宁南山区马铃薯淀粉加工废水还田的施肥技术难题,以3年灌溉马铃薯加工淀粉废水农田土壤为对象,以青贮玉米为供试作物,利用田间试验探讨了不同施肥处理对马铃薯淀粉废水灌溉农田的土壤培肥效应和作物产量效应。结果表明,与对照不施肥相比,增施化肥或生物有机肥以及化肥与生物有机肥配施均对青贮玉米产量没有显著影响。增施生物有机肥提高了0-20cm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含量,20-40cm土壤速效磷含量增加了1倍左右,同时也增加了0-60cm剖面土壤碱解氮和全磷累积量,形成了40-60cm土壤速效钾富集区。减施30%化肥配施生物有机肥(30%HF+WF)处理可显著提高0-60cm剖面土壤全氮含量;各施肥处理之间0-60cm剖面土壤全钾含量无显著差异。因此,在3年灌溉马铃薯加工淀粉废水农田土壤条件下种植青贮玉米,不施任何肥料能保证作物产量,但适量增施生物有机肥对土壤培肥和产量效应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