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对薄壳山核桃幼苗生理生长的影响,以期找出适合薄壳山核桃幼苗生长的一套施肥方案。【方法】以薄壳山核桃一年生品种‘马罕’(Mahan)嫁接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土壤盆栽试验,根据L9(34)正交试验设计,进行3因子(N、P、K)3水平(N,4 g/株;P,2 g/株;K,1 g/株。N,6 g/株;P,3 g/株;K,3 g/株。N,8 g/株;P,4 g/株;K,5 g/株)配比施肥试验,以不施肥为对照,研究不同处理对薄壳山核桃幼苗生长(苗高、地径、生物量)及生理特性(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谷氨酰胺合成酶和硝酸还原酶)的影响。【结果】氮(N)、磷(P)、钾(K)对薄壳山核桃的生长指标影响效应为N K P;氮肥对苗高影响显著,平均高出对照(CK)39.13%;氮肥对地径也有显著影响,平均高出对照26.01%;氮肥和钾肥对幼苗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的影响显著,分别平均高出对照9.32%和45.27%。氮和磷对可溶性蛋白影响显著,平均高出对照19.25%;氮、磷、钾均对可溶性糖有显著影响,平均高出对照15.19%;氮对谷氨酰胺合成酶影响显著,平均高出对照72.79%;氮对硝酸还原酶也具有显著影响,平均高出对照32.1%。【结论】合理的配比施肥能够显著促进薄壳山核桃幼苗生长,同时也提高了主要碳氮代谢物的含量和关键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2.
以2年生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的施肥处理(氮、磷、钾肥不同配比)对罗汉松幼苗株高、地径、干重的影响,以期为园林引种栽培育苗施肥管理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不同的氮、磷、钾肥施肥配比对罗汉松幼苗的株高、地径、根干重、茎干重、叶干重、总干重均产生明显促进作用,其中最佳施肥配比为氮肥2.28 g/株,磷肥9.0 g/株,钾肥0.5 g/株,即表明氮、磷、钾最佳施肥配比为2∶3∶1。  相似文献   

3.
氮磷钾施肥配比对青冈栎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计氮、磷、钾3因素3水平施肥正交试验,来研究氮磷钾施肥配比对青冈栎幼苗各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氮、磷、钾的施肥配比对青冈栎幼苗的各生长指标均有显著影响,其中N2P3K1处理即尿素5 g·盆~(-1)、钙镁磷15 g·盆~(-1)、氧化钾1 g·盆~(-1),可促进青冈栎幼苗的苗高、地径生长及总生物量的积累,该处理下苗木各方面综合表现最佳。(2)氮、磷、钾对青冈栎幼苗生长的影响效应不同,其中氮元素影响最大,磷元素和钾元素影响较小。(3)青冈栎幼苗的各项生长指标和各种肥料的施用量呈明显的二次函数关系,由此建立回归方程,从而求出青冈栎幼苗氮、磷、钾的施肥适用范围:尿素12.23~14.65 g·盆~(-1),钙镁磷9.35~22.91 g·盆~(-1),氧化钾5.73~14.17 g·盆~(-1),以及各项生长指标理论最佳施肥配比组合。  相似文献   

4.
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试行)》推荐的"3414"试验设计方案,研究不同肥料处理对糙花少穗竹笋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氮、磷、钾平衡施肥不仅显著提高糙花少穗竹笋产量,还明显提高单笋质量,平衡施肥处理的笋产量比未施肥的空白区增产26.56%,比氮或磷或钾缺素区分别增产10.45%、42.11%和28.57%,单笋质量比氮或磷或钾缺素区分别提高4.86%、27.01%和22.74%,不同肥料的增产效果表现为磷肥 > 钾肥 > 氮肥;2)平衡施肥处理能够改善笋品质,其笋粗蛋白含量较氮、磷、钾缺素区处理分别增加66.63%、41.45%、6.33%,笋粗纤维含量较空白区和氮、磷、钾缺素区处理分别降低7.32%和23.63%、12.84%、9.08%;3)肥效模型显示,糙花少穗竹的氮、磷、钾肥最佳施用量分别为氮肥150 kg/hm2、磷肥为58 kg/hm2、钾肥为83 kg/hm2,预计出笋产量1 596 kg/hm2,氮、磷、钾肥最佳比例为1:0.4:0.6。  相似文献   

5.
氮磷钾配比施肥对油茶花芽生长及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油茶高效栽培提供参考,选择8年生‘长林53号’油茶作为研究对象,按照3因素3水平L9(34)正交试验设计进行施肥试验,筛选最适油茶花芽分化及生长的施肥配比。施加的氮磷钾肥分别为尿素、钙镁磷肥、硫酸钾肥,其有效成分分别为有效氮(质量分数≥46.4%)、P2O5(质量分数≥12%)、K2O(质量分数≥51%)。结果表明:施加氮肥能显著促进花芽伸长,提高花芽分化率的最佳氮磷钾施肥量为N218.23g/株、P71.00g/株、K242.48g/株;在花芽生理分化期(前分化期),施肥处理显著提高了花芽中ABA和ZR含量,ABA和ZR含量与花芽分化率显著正相关;在花芽形态分化期,施肥处理下ABA含量呈现下降趋势,ZR、IAA和GA3含量呈现增加趋势,氮、磷、钾与多数形态分化期内源激素含量呈显著相关。施肥能促进花芽生长,并且通过影响花芽中内源激素含量来影响花芽分化。  相似文献   

6.
不同形态肥料桉树盆栽试验生物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中采用前期制作的相同配方的块状(块孔和块实)、粒状肥料进行桉树苗木盆栽施肥试验,结果显示两种块状肥料的后期均比较粒状肥料的肥效好。在前3个月各处理苗高、地径生长与不施肥对照差异均不大,在3个月后施肥处理与不施肥对照开始出现差异。至调查结束时施用块状肥的苗木相对施用粒状肥的苗木其苗高平均提高了10.6%和4.3%,地径平均提高了8.8%和2%。根据对肥料的利用率进行对比两种块状肥料氮、磷、钾的利用率均大等于粒状肥氮、磷、钾的利用率,说明本试验中块状肥料有利于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更能适合苗木的肥效需求规律。  相似文献   

7.
不同低改措施对油茶低产林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4 a的低改试验,总结提出了对油茶低产林增产效果较好的垦复方式为夏季穴垦并浅垦+冬季全垦并深垦;施肥组合为3月份施氮、磷、钾复合肥(氮磷钾21-6-13)750 kg/hm2+7月份施氮、磷、钾复合肥(氮磷钾17-17-17)750 kg/hm2+10月份施有机肥15 000 kg/hm2和氮、磷、钾复合肥(氮磷钾20-5-10)375 kg/hm2,综合改造措施是挖蓄水平台+清除杂灌+密林疏伐和稀林补植+整形修剪+截干萌芽和预植更新+高接换冠+垦复+合理施肥。  相似文献   

8.
红豆树苗期的氮磷钾施肥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豆树L9(34)的氮磷钾正交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3种营养元素中,对红豆树苗木的苗高、植株鲜重、茎鲜重、叶鲜重4个生长因子的重要性次序均为磷→氮→钾,表明该圃地土壤的磷肥欠缺对苗木生长影响最大,氮和钾次之;该育苗圃地条件下,氮肥、磷肥、钾肥对红豆树苗木的地径、植株鲜重、根鲜重、茎鲜重、叶鲜重5项生长因子的效应具有一致性,氮、磷、钾3种植物生长元素的最优组合都为氮肥100 g 磷肥40 g 钾肥50 g,表明氮、磷、钾的合适施用量比例为2.5∶1∶1.25.  相似文献   

9.
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毛白杨枝条生长及叶片内氮、磷、钾养分含量变化,以期为其育苗中科学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在田间条件下,设置4个处理,氮肥施用量分别为0(对照,N1)、8g/株(N2)、16g/株(N3)、24g/株(N4),3次重复。结果表明:N3处理枝条长度分别比N1,N2提高了17.42%和7.68%,N3与N4之间无显著差异;5—9月,N3叶片内氮含量分别比N2提高了5.25%,11.74%,4.80%,7.81%,9.49%,N2显著高于对照;5,6,8月,N3磷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7.87%,20.77%,31.36%,N2,N3,N4之间无显著差异;8月,N2,N3,N4钾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5.62%,19.51%,20.24%,不同施氮量不会对毛白杨叶片内钾含量产生显著影响。综合分析认为,毛白杨育苗中适宜氮肥施用量为16g/株。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设置了施肥量500~1200 g 8个施肥水平,从中选取生长最好的一个施肥水平(1000 g)对尾巨桉幼苗进行5个月内的需肥规律跟踪试验。氮、磷、钾在生长的3~4月期间需肥量分别占整个观察期总需肥量的46.93%、40.88%和42.42%。5个月生桉苗总氮需求量约3394.91 mg·株-1、总磷需求量约1069.56 mg·株-1、总钾需求量约3605.13 mg·株-1,转化为每公顷氮、磷、钾的施肥量为34.0 kg·hm-2、10.7 kg·hm-2、36.7 kg·hm-2,比例为1.00:0.35:1.12。每个月对桉苗的氮、磷、钾需求量进行测定,得出苗木生长的过程中需肥拐点出现在3个月左右的时期,采用Logistic曲线对苗木的氮、磷、钾的需求规律进行拟合,拟合效果良好,拟合度可达0.97以上。  相似文献   

11.
蓝莓对土壤pH值的特殊要求以及对部分肥料的敏感,限制了某些肥料在生产中的使用,为了探讨氮、磷、钾在蓝莓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以8年生的‘灿烂’(Brightwell)为材料,采用“3414”进行施肥处理,结果表明:配方施肥能有效提高土壤中的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施用酸性肥料,可以降低土壤pH值;最佳施肥组合(N∶P∶K)配比是2∶1∶1,施肥方案为:N20~24g/株,P2O510~12g/株,K2O10~12g/株(折合N80~96kg/hm2,P2O540~48kg/hm^2,K2O40~48kg/hm2)。  相似文献   

12.
以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幼龄人工林为材料,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研究氮、磷、钾配比施肥对红锥幼林生长的影响,为施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各处理的树高和胸径相对增量及根、枝干和叶的生物量均高于CK;T4处理的叶生物量最高,T5处理的树高、胸径相对增量和根、枝干生物量最高;不同施肥处理下各生长指标差异显著。T4处理(N87.5 g/株, P_2O_581.3 g/株, K_2O 50.0 g/株)和T5处理(N 87.5 g/株, P_2O_5162.5 g/株, K_2O 75.0 g/株)为红椎幼林较为适宜的施肥配方。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系统研究了施肥对金银花优良品种"舜帝1号"产量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有机肥、复合肥及氮磷钾配比肥施肥量。结果表明:3年生金银花树有机肥施用量以2.0 kg/株为宜,第一茬花单株干花产量达0.213 kg。复合肥以氮磷钾总养分≥52%、N—P2O5—K2O=25-9-18的复合肥增产效果最好,用量以0.5 kg/株为宜,第一茬花单株干花产量达0.249 kg。氮、磷、钾肥对金银花增产作用大小顺序为:氮肥磷肥钾肥,氮、磷、钾肥施用量分别以0.10、0.20、0.10 kg/株为宜,比不施肥的金银花干花产量提高88.8%。  相似文献   

14.
为了实现对油茶的高效精准施肥,以普通油茶良种‘长林4号’盆栽大苗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施肥策略及复合肥不同氮、磷、钾配比对春梢生长及叶片主要矿质元素氮磷钾元素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肥和有机肥的施用量对春梢长度影响显著,而复合肥不同氮磷钾配比对春梢长度无显著影响;冬季有机肥的施用对春梢叶片氮磷钾矿质元素含量无显著影响,而不同复合肥施用量、氮磷钾配比和施用频次显著影响春梢叶片氮钾元素含量,对叶片磷元素的含量影响则不显著;冬季施用25 g/株有机肥、5月份施用N∶P2O5∶K2O配比为5∶1∶5的复合肥15 g/株,对促进油茶春梢生长、改善春梢叶片氮钾营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以华北落叶松播种容器苗为研究对象,在总施氮量相同的条件下,设4个施肥配比处理,通过比较苗木形态指标及矿质元素含量的差异,研究不同施肥方式、施肥配比对华北落叶松容器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木生物量及氮含量随着磷、钾肥比例的增加而呈增加趋势;缓释肥氮磷钾配比为13∶13∶13、释放期为150~180 d、施氮量为100 mg/株为华北落叶松当年生容器苗最佳施肥处理,此处理下苗木生物量和氮含量达到最大,分别为0.54 g/株、13.79 mg/株,平均苗高为13.0 cm、地径为2.7 mm,较国家行业标准LY1000-91中规定的1年生华北落叶松容器苗的苗高、地径分别增加30.3%、33%,苗木合格率为9 5%,比国标规定的要求增加5%。  相似文献   

16.
氮素指数施肥对落羽杉苗木生长及养分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6年4月1日开始,在浙江省桐乡市以1年生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苗为材料,采用温室盆栽方法,设常规施肥(CF)和指数施肥(EF1,EF2,EF3,EF4)5种处理,共施氮5次,纯氮总用量分别为5.0,1.0,3.0,5.0,8.0 g·株-1。生长结束后,利用全收获法测定落羽杉的株高、地径、生物量及养分含量。结果表明,EF3的苗高和EF2的地径显著高于CF(P0.05),与CF相比,EF2地上部、地下部和总生物量显著增加了42.9%,44.3%和43.5%(P0.05);与CF比较,EF地下部氮积累量显著增加了37.5%~86.6%,EF1,EF2,EF3地上部氮和钾积累量显著高于CF(P0.05);EF磷积累量和地下部钾积累量均显著高于CF(P0.05)。氮素指数施肥显著提高了落羽杉幼苗生长,施氮量为3.0 g·株-1的指数施肥是落羽杉苗木温室培育的适宜方法。探讨氮素指数施肥对落羽杉幼苗生长及养分积累的影响,为落羽杉苗木培育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营养元素(氮、磷、钾及微量元素铁、锰)单一与不同组合及配比根外追肥对紫丁香几种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以期为紫丁香根外追肥选择合理施肥方案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在田间条件下,设置清水对照(D1)、0.46%氮(D2)、0.46%氮+0.20%磷(D3)、0.46%氮+0.20%磷+0.10%钾(D4)、0.46%氮+0.20%磷+0.10%钾+微量元素(0.70mg/kg铁+0.10mg/kg锰)(D5)5个处理,3次重复。分别于5月1日、5月27日、7月7日、8月7日、8月27和9月4日进行根外追肥,分别于5,6,7,8,9月每个月的15日取样进行各渗透物质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D5处理比D4处理,在5,7,9月分别提高了16.58%,18.01%,16.08%;D4处理比对照,在5,7,9月分别提高了108.70%,43.41%,36.32%。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6—9月D5处理分别比D4处理提高了11.41%,15.26%,14.17%,16.40%,D4处理分别比D2处理提高了16.11%,14.53%,18.66%,13.20%。叶片可溶性糖含量,5月D5处理比其他4个处理分别提高了87.74%,53.08%,37.24%,15.70%。叶片甜菜碱含量,8-9月D5处理分别比D4处理提高了4.50%,9.43%,D4处理比D3处理提高了2.87%,9.44%。综合分析认为,D5处理对提高紫丁香渗透物质含量效果显著优于其他根外追肥处理。  相似文献   

18.
配方施肥对澳洲茶树幼林生长性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311-A"最优混合设计,研究了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对澳洲茶树幼林地径、株高、枝叶总重、侧枝重、侧枝占比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有利于提高澳洲茶树地径、株高、枝叶总重、侧枝占比。纯氮、纯磷、纯钾的用量分别为71.4g/株、17.2g/株和26.7g/株,此时的侧枝重达到最大为1.36kg/株,相应的地径为3.30cm、株高为268.3cm、枝叶总重为1.97kg/株,侧枝占比为63.2%,此时澳洲茶树幼林的氮、磷、钾施肥配比为1︰0.24︰0.37。  相似文献   

19.
灰竹Phyllostachys nuda是重要的笋用竹种,研究其地上部氮磷钾含量和积累特性,可为养分管理提供基础。2017年8月,在灰竹样地调查的基础上,采集灰竹不同年龄标准株灰竹叶、枝、秆样品,分析其氮、磷、钾含量。结果表明,灰竹不同器官生物量大小为秆枝叶,分别是14 263.24,7 752.88,5 764.56 kg·hm~(-2);各器官氮磷钾含量大小次序表现为叶枝秆。叶、枝、秆平均氮含量分别为18.65,4.91,2.22g·kg~(-1),平均磷含量分别为0.71,0.50,0.45 g·kg~(-1),平均钾含量分别为6.29,5.52,4.81 g·kg~(-1),随着年龄的增长,叶片氮磷钾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而枝、秆含量则逐渐下降;营养元素的积累量大小顺序为氮钾磷,其积累量分别为175.61,144.40,14.27 kg·hm~(-2)。叶、枝、秆中氮磷钾3种营养元素积累量分别为143.26,83.75,107.28 kg·hm~(-2),氮素在叶片中的分配率为60.2%,磷、钾在秆中的分配比率分别为45.8%,47.7%。  相似文献   

20.
黑果腺肋花楸配方施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施肥配比和施肥量对黑果腺肋花楸树体抗寒性和果实产量有较大影响。单一施用氮肥使新梢抗寒性降低,氮、磷或氮、磷、钾配合施用能够提高新梢抗寒性。推荐最佳年施肥量为:氮肥(N)60kg/hm2、磷肥(P2O5)60kg/hm2、钾肥(K2O)40kg/hm2,施肥配比为N:P2O5:K2O=1:1:0.66。建议有机质高于2%的土壤年施氮20kg/hm2或免施氮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