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阿魏(Resina ferulae)属伞形科植物(umbellifeme),又称大茴香。世界上约有150余种,现主要分布于地中海、中亚及其邻近地区;我国有26种1变种,主要分布于新疆。该属有许多药用种类。具有止痢、消积、解毒、杀虫等功能,民间常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为了解阿魏对日本血吸虫的杀灭作用,进行了以下试验。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自愈水牛血清中是否存在抗日本血吸虫的天然分子,为水牛感染日本血吸虫后自愈机制的阐明提供新的线索,试验在日本血吸虫童虫培养基中加入自愈水牛血清,使其终浓度为50%,每个样本设3个平行孔,以含兔血清的DMEM培养基为空白对照,含健康水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为阴性对照,96 h内连续观察各组培养基中的童虫活性,镜检统计童虫死亡率,观察自愈水牛血清对日本血吸虫的杀伤活性。结果表明:自愈水牛血清体外具有明显的杀伤日本血吸虫童虫活性,其杀虫率分别为(23.0±4.0)%、(25.6±1.6)%、(20.6±1.4)%,与健康水牛对照比较差异显著(P0.05)。说明自愈水牛血清具有体外杀伤日本血吸虫童虫活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建立小鼠感染附红细胞体动物模型,检测小鼠脾脏白细胞介素-17(IL-17)的表达变化,分析IL-17在小鼠感染附红细胞体后发挥的免疫学功能。结果发现,附红细胞体感染后,小鼠脾脏IL-17表达上调,提示IL-17对小鼠感染附红细胞体机体免疫调节具有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鸡脂肪组织miR-17-92基因簇宿主基因(MIR17HG)启动子的甲基化情况,实验以东北农业大学高、低腹脂双向选择品系肉鸡为实验材料,采用Sequenom MassARRAY法检测鸡腹部脂肪组织MIR17HG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利用CpG甲基转移酶处理MIR17HG启动子片段,采用报告基因技术检测DNA甲基化对MIR17HG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低脂鸡脂肪组织中MIR17HG启动子区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甲基化,其中2周龄低脂鸡脂肪组织MIR17HG启动子区的整体甲基化程度显著高于高脂鸡(P0.05),4个CpG位点(25、26、27、28)的甲基化在高、低脂鸡脂肪组织间差异均显著(P0.05);3周龄高、低脂鸡脂肪组织中MIR17HG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7周龄低脂鸡脂肪组织MIR17HG启动子的2个CpG位点(41和42)的甲基化程度显著低于高脂鸡(P0.05)。总体看,高、低脂鸡脂肪组织MIR17HG的启动子甲基化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体外甲基化分析发现,DNA甲基化抑制MIR17HG启动子活性。  相似文献   

5.
循环性microRNAs不仅参与生命体的重要活动调控,还有望成为某些疾病诊断的新型标志分子。为深入探讨宿主与血吸虫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并发现新型诊断标志分子,我们对前期获得的感染和未感染新西兰大白兔血浆小RNA的Solexia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对差异表达的microRNAs用实时定量PCR进行验证,同时对这些差异表达的microRNAs的靶基因进行了分析。在剔除虫源性序列后,我们发现了感染和未感染日本血吸虫的新西兰大白兔体内的循环性宿主源microRNAs 173条,选取了10个差异表达的microRNAs利用实时定量PCR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所选取的10个microRNAs表达与Solex测序结果一致。靶基因的预测与分析结果表明感染血吸虫兔血浆中差异表达microRNAs的靶基因主要参与细胞进程、代谢调控、生命调控、发育进程等生命进程调控。本研究结果为深入开展日本血吸虫与宿主的互作及其寄生的分子机理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探讨东方田鼠和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前后不同时点组织与血清中蛋白质电泳谱的变化。分别提取东方田鼠感染日本血吸虫(0、7、12、25 d) 和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0、7、12、45 d)后的肝脏、脾脏、肺脏蛋白及血清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结果比较分析并进行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第7和12天后肝脏150 ku附近蛋白质条带较东方田鼠表达量明显增高;东方田鼠在感染日本血吸虫后40~50 ku附近蛋白质条带较正常东方田鼠表达明显上调;感染第7天后肺脏40 ku附近蛋白质条带较其他时间点变化明显;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第7、12和45天后血清中IgG类蛋白质表达量较东方田鼠显著增高。东方田鼠和小鼠在日本血吸虫感染后不同时点间的组织及血清蛋白组分存在差异,东方田鼠肝脏和血清中150 ku附近蛋白条带较其他动物特异,蛋白质表达丰度高,该蛋白可能与东方田鼠抗日本血吸虫相关。  相似文献   

7.
东方田鼠重复感染日本血吸虫试验研究初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试验以1000条日本血吸虫尾蚴同时攻击感染东方田鼠洞庭湖种群和东方田鼠宁夏指名亚种进行重复感染对比试验,并在攻击后不同天数分别同时解剖相数目的两种群东方田鼠,收集其体内不同时段,不同部位的日本血吸虫童虫,比较结果证实东方田鼠对日本血吸虫具有天然的抗性,其抗性是可遗传的,不以东方田鼠的地域分布不同、生活环境的差异或传代数目的变化而有所不同,与获得必免疫无关。  相似文献   

8.
日本血吸虫子胞蚴群体侵占钉螺肝脏的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报告应用计算机扫描及测量面积软件观察和定量分析感染日本血吸虫的钉螺组织学切片,从而描述子胞蚴群体侵犯钉螺肝脏的动态。自感染后40天至180天内,子胞蚴群体呈现增长-稳定-再增长-再稳定的过程。血吸虫与钉螺的寄生关系体现了两者既斗争又相适应的动态平衡。单个毛蚴感染钉螺,其寄生侵占指数即寄生虫占阳性肝脏总面积的百分比阈值(P/PDGGCT%)可达69.6%。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湖北省荆州地区野鼠自然感染日本血吸虫的情况,采用解剖学与粪便检查法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野鼠总感染率为13.89%,其中野鼠自然感染率分别为黄胸鼠10.77%,褐家鼠19.18%,黄毛鼠9.76%及黑家鼠13.51%;4种野鼠在居民区、果园及农耕区的感染率为13.77%、10.00%和16.67%,三者无显著性差异,雌雄间感染率亦无显著性差异。各年龄组中,以成体组感染率较高,排卵量以黄毛鼠居高。感染鼠类的分布与阳性钉螺的存在及其感染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湖滩型日本血吸虫病中重度流行区化疗后牛群血吸虫感染、再感染及其危险因素,采用在观察试区,以34例感染牛经吡喹酮治疗后虫卵转为阴性的30头牛为"再感染"研究对象,98例粪检阴性牛群作为"感染"研究对象,追踪观察2组牛群在一个感染季节后的再感染情况,并调查其接触疫水情况以及当地螺情和疫水变化情况等因素,再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感染率为20.26%,经过一个感染季节后,标准化感染率为10.01%,标准化再感染率高达20.62%,再感染率已恢复到化疗前牛群感染水平,其中黄牛再感染率(26.66%)高于水牛感染率(13.33%)。接触疫水处水体尾蚴密度、年龄、6~9月疫水接触指数、牧地距阳性螺点距离是再感染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接触疫水处水体尾蚴密度、牛采食和6~9月疫水接触指数是血吸虫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本研究表明,在日本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存在较快感染和再感染趋势,初步揭示了感染和再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基于前期对日本血吸虫体内miRNAs的高通量测序及免疫共沉淀研究结果,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对24个miRNAs在15、20、28 d的日本血吸虫雌雄虫体内的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并进一步利用实时定量RT-PCR验证表达差异明显的miRNAs。结果表明bantam、miR-1989、miR-31这三个miRNAs的表达具有期特异性,且均在雌虫中高表达;miR-219在雄虫体内高表达;其余的miRNAs在各个时期均有表达,但表达情况没有明显差异。研究结果对深入理解这些miRNAs在日本血吸虫性成熟或者生殖产卵方面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评价17α-甲基睾酮(17α-methyltestosterone,MT)对斑马鱼肝脏vtg基因m RNA表达的影响,利用MT处理斑马鱼雌、雄鱼7 d,采用实时定量PCR(q RT-PCR)检测雌、雄鱼肝脏中vtg基因m RNA的表达量。结果显示,MT处理雌鱼7 d,25 ng/L处理组肝脏vtg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50 ng/L和100 ng/L的MT处理组肝脏vtg基因m RNA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MT处理雄鱼7 d,25 ng/L处理组肝脏vtg基因m RNA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50 ng/L的MT处理组肝脏vtg基因m RNA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100 ng/L的MT处理组肝脏vtg基因m RNA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斑马鱼肝脏vtg基因对MT比较敏感,可以作为监测环境中MT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日本血吸虫冷冻童虫苗的小鼠免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克隆了编码日本血吸虫WD40信号蛋白的cDNA,并分析了WD40在日本血吸虫不同发育时期的转录情况.同时还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对该蛋白的部分序列进行了表达,并进行了重组蛋白的纯化和多克隆抗体的制备,Western blot分析表明本研究中获得多克隆抗体可与重组表达的蛋白和血吸虫全虫蛋白裂解物具有特异性反应.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WD40信号分子的功能奠定了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解析日本血吸虫精氨酸酶的功能,本研究克隆了SjARG基因、长度为1095 bp,并将该基因克隆一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获得重组质粒pET-28a-SjARG,并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Western blot显示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通过酶活性分析显示,重组蛋白SjARG在添加Mn2+后活性得到提高,酶活性大小为502 U/mg,Km值为82.7mM。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该基因的表达特性、酶学性质以及候选疫苗分子研究方面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日本血吸虫免疫学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在血吸虫感染宿主的过程中,虫体在宿主体内各发育阶段,如童虫、成虫和虫卵的抗原成分刺激宿主,诱发宿主一系列免疫应答及产生相应的病理损害,这涉及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等诸多因素复杂的反应及其调节,故认为血吸虫病是一种免疫性疾病。  相似文献   

17.
吡喹酮脂质体治疗小鼠感染血吸虫的效果探讨孙志良刘湘新盛忠梅肖洪波(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长沙410128)自从Bangham(1965)将磷脂类高分子的物质在水溶液中形成双分子层液晶微囊,称为脂质体[1],被用于医学之后,国内外进行了脂质体作为载...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日本血吸虫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SjPP)的免疫功能,构建了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ET28a(+)-SjPP,转化大肠埃希氏菌BL21(DE3)进行诱导表达,并用重组蛋白进行了小鼠免疫保护试验,免疫剂量为每次20μg/只,共免疫3次。结果表明,pET28a(+)-siPP/BL21(DE3)在0.1mmol/L IPTG诱导2h时,每1g菌体可产生17.8mg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的重组蛋白;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后诱导产生了高效价的血清特异性IgG抗体,并获得了部分减虫率、肝组织减卵率和显著的粪便减卵率,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明miR-125a在精子发生中的功能,以小鼠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miR-125a的前体片段(pre-miR-125a),经过双酶切后连接入质粒pcDNA3.1(+),构建miR-125a超表达载体(pcDNA3.1(+)-miR-125a);将pcDNA3.1(+)-miR-125a转染至GC-1spg细胞系,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验证其超表达效果。结果表明:PCR扩增得到约290bp的miR-125a前体片段,成功构建了pcDNA3.1(+)-miR-125a过表达载体,在GC-1spg生殖细胞系中约有3.5倍的超表达效果,为深入研究miRNAs在精子发生过程的功能及其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正>目的通过检测小鼠感染附红细胞体后Th17细胞的表达变化,探讨Th17细胞发挥的免疫学功能。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48只BALB/c小鼠(雌雄各半)分为4组,A组(阳性全血组),B组(阴性全血组),C组(纯化组),D组(生理盐水组),每组12只分为不同的时间点:3d,5d,7d,9d,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在不同组不同时间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