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水分胁迫对寒区水稻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人工桶栽控水方法,研究了不同时期不同程度水分胁迫对水稻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由于2007年试验区气候异常,分蘖时期和灌浆乳熟期达到下限的次数比往年多,拔节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并未达到重度水分胁迫,从而导致分蘖时期水分胁迫对穗数、产量影响较大;而水稻比较敏感的拔节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由于生育期较往年短,没有达到水分胁迫所要求的下限,对水稻产量、株高、千粒重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在某些方面反而产生了有利的影响;灌浆乳熟期轻度水分胁迫,其产量和千粒重明显高于其它处理。 相似文献
2.
采用Na2CO3、NaHCO3、NaCl和Na2SO4共4种单盐对碱地风毛菊(Saussurea amara L.)苗期的耐盐性进行研究,主要从存活率、株高、根长和耐盐性指标分析该草种在不同盐分、不同浓度胁迫下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该草种株高和根长随盐浓度的增大而下降;在中性盐胁迫下存活率比在碱性盐胁迫下存活率高,而且碱性越大,存活率越低。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盐胁迫对不同品种夏谷幼苗生长的影响,以14个夏谷品种为试材,采用盆栽土培和对比试验的方法,研究它们在盐胁迫下的光合性能及水分利用率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所有夏谷均表现为净光合速率下降、蒸腾速率降低、气孔导度降低和胞间CO2浓度上升;抗盐能力最强的是200131、200152和郑06—3,抗盐能力最弱的是济0515、06766—7和长生08。 相似文献
4.
5.
时丽冉 《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2011,(10):1-3
为探讨盐胁迫对不同品种夏谷幼苗生长的影响,以14个夏谷品种为试材,采用盆栽土培和对比试验的方法,研究它们在盐胁迫下的光合性能及水分利用率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所有夏谷均表现为净光合速率下降、蒸腾速率降低、气孔导度降低和胞间CO2浓度上升;抗盐能力最强的是200131、200152和郑06—3,抗盐能力最弱的是济0515、06766—7和长生08。 相似文献
6.
7.
水分胁迫对三个大麦品种叶片生长及产量影响的分析BassamTahaYasseen;SaifSarniAl─Omary(IrrigationScience1994.14.157─162)这项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评价伊拉克当地的大麦品种(Black)与其它两... 相似文献
8.
9.
加气灌溉对温室葡萄生长及不同形态氮素吸收利用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地下穴贮滴灌条件下根际注气对红地球葡萄幼苗生长及不同形态氮素吸收代谢的影响,以2年生红地球葡萄幼苗为试验材料,通过地下穴贮滴灌注气技术和15N示踪技术研究根际注气条件下葡萄对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吸收、分配和利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下穴贮滴灌根际注气可促进葡萄新梢增长,茎粗增加,显著提高葡萄新梢、细根等植株干物质量的积累。在同一灌水周期内,地下穴贮滴灌根际注气可提高叶片叶绿素、净光合速率,延缓植株胁迫,但对植株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具有负面影响。通过氮同位素示踪标记表明,地下穴贮滴灌条件下无论是否注气,葡萄新生部位对硝态氮的征调能力、吸收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铵态氮;与不注气相比,注气处理可显著促进新生部位对硝态氮的吸收,抑制铵态氮的吸收利用。地下穴贮滴灌根际注气可促进葡萄的生长,提高叶片光合效率,15N示踪表明根际注气并未影响葡萄根系对硝态氮的偏好,在地下穴贮滴灌注气条件下氮素形态宜选择硝态氮作为氮肥来源。 相似文献
10.
11.
以衡观35、开麦21、郑麦366这3个河南省种植面积较大的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室内培养箱与田间试验,研究3种不同冬小麦品种的水分利用率差异。结果表明:灌浆期相同干旱胁迫条件下,衡观35与开麦21抗旱性要比郑麦366高,只有在重度干旱胁迫下产量才有显著降低;不同品种冬小麦水分利用率皆于中度干旱胁迫下增加,在重度胁迫下降低,而衡观35、开麦21水分利用率在重度胁迫下降幅均较郑麦366小;不同水分处理措施对不同品种小麦旗叶水分利用率影响有所差异,影响时间从长到短依次是郑麦366、衡观35、开麦21;整体来看,衡观35、开麦21属于抗旱性较强的小麦品种;郑麦366虽是抗旱性较弱的品种,但在正常灌水条件下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
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水分胁迫强度、历时和氮素营养对大豆总蒸腾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度的水分胁迫不但可以抑制高氮对蒸腾量的提高,而且有助于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氮素营养虽然提高了大豆总耗水量,但对水分利用效率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在二者的协同作用下,水分利用补偿效率差异显著,低氮处理的水分利用补偿效率几乎均处于伤害区,中氮处理的处于低补偿区,而高氮处理的水分利用补偿效率部分进入了补偿区,而且水分利用补偿效率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重而提高,但重度水分胁迫会抑制水分利用补偿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15.
为了揭示水分胁迫强度、历时和氮肥对大豆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机制,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设计了大豆营养生长期水、氮交互作用对大豆干物质和产量影响试验。根系生长量随着水分胁迫强度的增强和胁迫历时延长呈单峰曲线变化,二者的交互作用对根系的影响更为显著,14d重度胁迫处理的根系达到最大值,为对照水平的1.33倍;地上干物质随氮素提高呈单峰曲线变化,在中度水分胁迫下,高氮处理的地上干物质平均为低氮处理的1.5倍;水、氮的交互作用对产量产生显著正效应,但符合报酬递减规律,14d各种水分胁迫及21d轻、中度水分胁迫下中、高氮处理的产量均产生显著的补偿效应,M14N3处理的产量达到最大值,为对照水平的1.18倍。水分胁迫强度、历时和氮素均是大豆产生补偿生长的关键因素,水分胁迫强度和历时的交互作用可以有效促进根系生长,而增施氮更利于茎叶的累积,正是由于水、氮的协同作用,使大豆处于更好的均衡生长状态,水肥资源获得更有效地利用,因而使产量产生了显著补偿效应。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不同灌溉模式对水稻生长、水分和辐射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灌溉模式对寒地黑土水稻农艺性状、光合特性、水分利用效率以及辐射利用效率的影响,设置了控制灌溉、浅湿灌溉和全面淹灌3种灌溉模式,于2017—2018年在黑龙江省庆安灌溉试验站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两个生长季内,控制灌溉水稻各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比全面淹灌分别增加了7.94%~23.67%和5%~14.47%,控制灌溉下地上部干物质量的积累量比全面淹灌增加了12.13%和7.98%,控制灌溉和浅湿灌溉的冠层光合有效辐射截获总量较全面淹灌分别增加了74.05、23.65μmol/(m2·s)和63.35、16.85μmol/(m2·s);除乳熟期外,其余生育期控制灌溉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显著高于浅湿灌溉与全面灌溉;3种灌溉模式下最大初始转换效率从分蘖期开始上升,拔节期和抽穗期达到最大值,在乳熟期开始下降,非光化学荧光淬灭系数、光化学荧光淬灭系数前期略有波动,在乳熟期迅速下降,光合电子传递速率从分蘖期到乳熟期逐渐下降。两个生长季内,控制灌溉下产量略高于全面淹灌,但灌溉用水量较全面灌溉分别减少了31.45%和31.67%,水分利用效率比全面淹灌提高了46.45%和46.20%,辐射利用效率分别较全面淹灌增加了1.042%和1.036%,表明控制灌溉为黑龙江省半湿润区最佳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20.
《灌溉排水学报》2015,(8)
通过防雨棚下测坑试验,研究了4种水分条件下(全生育期控制灌水下限分别为田间持水率的80%FC、70%FC、60%FC和50%FC)无覆盖、地膜覆盖和秸秆覆盖(覆盖量4 500kg/hm2)对土壤温度及冬小麦叶面积指数、产量构成性状、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和秸秆覆盖改变了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的土壤热状况。地膜覆盖加快了冬小麦叶面积指数的增长进程,秸秆覆盖则减缓了叶面积指数的增长。4种水分条件下地膜和秸秆覆盖降低了冬小麦有效穗数,但增加了穗粒数和千粒质量等,促使地膜覆盖处理增产6.53%~23.23%,秸秆覆盖处理增产-0.04%~4.96%;地膜和秸秆覆盖都降低了冬小麦耗水量,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地膜覆盖和秸秆覆盖的增产率及水分利用效率提升率均随着灌水下限的降低而增大,同一水分条件下地膜覆盖的节水增产效果大于秸秆覆盖。建议研究区域冬小麦灌水控制下限为田间持水率的60%~70%,优先选用地膜覆盖模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