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温度对墨西哥湾扇贝幼虫和稚贝生长与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为研究墨西哥湾扇贝人工育苗的适宜温度,2000年4月和2001年4月在浙江省玉环县抛西水产育苗场,通过设置不同温度梯度,研究了海水温度对墨西哥湾扇贝浮游幼虫和稚贝生长与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墨西哥湾扇贝浮游幼虫的适宜温度为20-33℃,最佳生长温度为25-30℃。稚贝的适宜温度为15-33℃,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研究扇贝属间远缘杂交的可行性,以墨西哥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concentricus)与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作为亲本,建立了两种扇贝的正交组MH、反交组HM、墨西哥湾扇贝自交组MM和华贵栉孔扇贝自交组HH。对各实验组的胚胎发育速度、受精率、孵化率、D形幼虫发生率和幼虫生长速度进行比较,分析了不同温度、盐度和精子浓度对各实验组配子亲和力及合子育性的影响,并尝试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杂交组浮游幼虫的生长趋势。结果表明,两种扇贝的正反杂交均可获得早期杂交子代(F_1)。从胚胎发育情况看,正反杂交组幼虫发育到D形幼虫的时间均少于两个自交对照组;其受精率、孵化率、D形幼虫发生率也低于两个自交对照组;即使在不同温度、盐度和不同精子浓度下正反交组的受精率和孵化率也均低于两个自交组。从浮游幼虫生长情况看,正反交组D形幼虫的壳长和壳高均高于两个自交组,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1),表现出较明显的杂种优势。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正反交组的浮游幼虫进行预测,其预测值与实测值的误差率均小于4%。  相似文献   

3.
墨西哥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Concentricus Say)是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予1991年12月从美国佛罗里达海域引进的。1992年和1994年自治区科委、国家科委分别立项研究。1992年7月,项目承担单位从青岛引进该贝的种贝和稚贝在防城白龙珍珠港海域进行驯养育苗试验。  相似文献   

4.
酸碱度和干露对墨西哥湾扇贝幼虫和稚贝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酸碱度和干露对墨西哥湾扇贝不同发育阶段的影响,2000年4月和2001年4月在浙江省玉环县抛西水产育苗场用实验生态的方法研究了酸碱度和干露对墨西哥湾扇贝浮游幼虫和稚贝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7~8存活率最高,生长最好。稚贝的耐干露能力低下。  相似文献   

5.
陆彤霞  尤仲杰  马斌  陈清建 《水产养殖》2003,24(3):42-43,16
2000年4月和2001年4月在浙江省五环县抛西水产育苗场研究了PH值和干露对墨西哥湾扇贝浮游幼虫和稚贝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7—8条件下,存活率最高,生长最好。稚贝的耐干露能力低下。  相似文献   

6.
墨西哥湾扇贝室内人工育苗及中间培育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墨西哥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concentricus)原产北美大西洋沿岸,冈其出肉柱率高、生长快而倍受养殖业者青睐。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张福绥院士于1995年12月和1997年12月2次从美国北卡罗莱纳州沿海海区引种至我国,因其耐低温能力较差,在我国北方沿海推广养殖不甚理想,但适合我国东海海域养殖。然而由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墨西哥湾扇贝活体在16、12、8和4℃不同水温梯度薄膜袋带水充氧运输,其对应耗冰量、时间及成活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水温4℃一次充氧历时72小时,成活率为96%,恒温4℃比较适合扇贝薄膜袋带水充氧长途运输。  相似文献   

8.
何况 《水产科技》2004,(4):15-16
通过对墨西哥湾扇贝一年中三个不同养殖期的养殖情况和经济效益分析,从而确定了春夏养殖期为该贝的最佳养殖期。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针对延绳浮筏式养殖墨西哥湾扇贝的存在问题,根据实践总结的经验,在养殖海区的选择,幼苗中间培育,放养的时间和密度,养殖管理等方面做了探讨,提出了养殖过程中的措施和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浮筏式养殖墨西哥湾扇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况 《水产科技》2004,(3):17-18
通过对浮筏式养殖墨西哥湾扇贝的详细介绍,将一种全新的养殖技术介绍给本市养殖户。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ATHK株对海湾扇贝受精卵孵化的影响,并探讨了可能的影响机制。将海湾扇贝受精卵暴露于不同密度的塔玛亚历山大藻ATHK中,观察其对胚胎孵化各阶段的影响,并利用光镜和透射电镜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胚胎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进行连续观察。结果表明:该藻对海湾扇贝受精卵孵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IC50约为800 mL-1;2000 mL-1的ATHK延缓或破坏了胚胎的正常发育,胚胎内部出现大量溶酶体,原肠胚腔不能形成,且部分细胞出现胞质肿胀、线粒体自溶的现象,细胞不能进行正常的功能性分化;观察发现实验组中有些担轮幼虫的外形畸变,鞭毛发育迟缓;至24 h(D型幼虫)时,ATHK组中的D型幼虫数量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且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还发现ATHK藻细胞和胚胎碰撞接触的现象,这种碰撞接触可能对有害物质的释放和转移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12.
湛江北部湾养殖墨西哥湾扇贝的形态增长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刘志刚  王辉  符世伟 《水产学报》2007,31(5):675-681
采用模型拟合方法研究了墨西哥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concentricusSay)在湛江北部湾水温18.2~30.8℃、盐度27.8~30.4、透明度1.5~5.7 m、水深9.7 m、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平均4.3×104L-1、采用"秋冬春"养殖等条件下,一个养殖周期的形态增长规律。结果表明:墨西哥湾扇贝各形态性状生长过程遵循Logistic生长模型,平方复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8(P<0.001),根均方误差RMSE平均0.897,各形态性状模型都具有统计学意义(ANOVA,P<0.001)。通过Levenberg-Marquardt迭代法求出模型中3个生长参数,并得出各形态性状的生长极限值为壳长53.8 mm、壳高54.6 mm、壳宽27.1 mm、铰合线长28.4 mm、闭壳肌长26.1 mm、闭壳肌直径16.2 mm;快速生长区间及生长拐点则分别是壳长1.5~5.7个月及3.6个月、壳高1.4~5.9个月及3.6个月、壳宽2.0~6.4个月及4.2个月、铰合线长0.7~4.8个月及2.8个月、闭壳肌长1.9~6.5个月及4.2个月、闭壳肌直径1.6~5.5个月及3.5个月;绝对增长速度为壳长>壳高>壳宽>闭壳肌长>闭壳肌直径;相对增长速度性状间存在差异并随生长逐渐趋于0。研究发现主要经济性状壳宽及闭壳肌长出现生长延缓、不同地理种群形态增长存在显著差异、形态性状生长速度受温度及生长阶段共同调控等现象。提出了根据壳宽及闭壳肌生长适时收获,及把快速生长期安排在水温最适合生长的季节以最大程度挖掘生长潜能的新观点。研究结果可为墨西哥湾扇贝养殖生态研究、选择育种及养殖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海湾扇贝杂交家系与自交家系生长和存活的比较   总被引:23,自引:9,他引:23  
郑怀平 《水产学报》2004,28(3):267-272
2002年春季,利用国内现有的海湾扇贝两个不同遗传背景的养殖群体A和B的种贝为材料,采用自体受精和异体受精两种交配策略,建立了海湾扇贝的自交系和杂交系。实验由AA(A♀×A♂)、BB(B♀×B♂)、AB(A♀×B♂)、BA(B♀×A♂)四个组组成。杂交使两个表型性状———生长和存活都得到了改良。就生长而言,杂交组比自交组快,杂种优势在幼虫期为35.34%、养成阶段为21.17%;杂交组AB的生长速度比自交组AA的提高了35.53%(幼虫期)和43.32%(养成阶段),杂交组BA的生长速度比自交组BB的提高了35.13%(幼虫期)和12.34%(养成阶段)。就存活而言,两个杂交组的存活率都高于相应的自交组,杂种优势的平均值在幼虫期为19.93%,养成阶段为31.46%;杂交组AB的存活率比自交组AA的提高了25.23%(幼虫期)和49.44%(养成阶段),杂交组BA的存活率比自交组BB的提高了12.36%(幼虫期)和21.29%(养成阶段)。A、B两个群体间存在的遗传差异是它们能够获得杂种优势和性状得到改良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墨西哥湾扇贝高起始致死温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2004、2005年2个年度采用电子恒温控制装置(精度±0.1℃)研究北部湾海域养殖墨西哥湾扇贝(Argopectenirradians concentricusSay)对高温的耐受性,以期为该贝在南方海域的养殖提供依据。样品规格设稚、小、中、大4种,平均壳高分别为0.52 cm、1.83 cm、3.13 cm、5.01 cm。实验温度梯度0.5℃,范围31.0~34.0℃。实验前各温度组从常温状态按1℃/4 h的速率先后升温至各预设温度;把高温敏感起始点(Upper sensitive incipient temperature)定义为采用Duncan法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与常温对照组存活率有显著差异(P<0.05)的高温端最低温度(记为USIT);把高起始致死温度(Upper incipient lethal temperature)定义为高温端168 h内导致各规格贝50%死亡的温度(记为168 h UILT50)。研究结果表明,稚、小、中、大4种规格贝的168 h UILT50分别为(32.40±0.01)℃、(32.67±0.01)℃、(32.71±0.01)℃、(32.08±0.02)℃,不同规格的墨西哥湾扇贝对高温的耐受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耐受性排列为小贝=中贝>稚贝>大贝。实验期间,未经历产精排卵的大贝,其168 h UILT50为(32.41±0.02)℃,经历产精排卵的大贝则下降为(31.73±0.02)℃,两者对高温的耐受性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稚贝与大贝的USIT均为31.5℃,而小、中贝则为32.0℃,进一步说明稚贝与大贝高温耐受性比小、中贝低。研究结果肯定了北部湾6 m以上水深海域夏天养殖该贝的安全性,也为墨西哥湾扇贝养殖场合适度的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墨西哥湾扇贝的变压真空冷冻干燥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是在前期实验研究基础上的后续。前期对墨西哥湾扇贝恒压法的冷冻干燥过程作了研究,得到优化的冻干参数。但对较复杂的冻干过程来说,用简单的固定板温和固定箱内压力所得到的参数,不可能对冻干的每一时刻都是最佳的。该文研究了由实验探索调压法对冻干时间的影响,以获得较优的冻干参数。结果表明,变压法的较优参数为高压60 Pa,低压10 Pa,调压时物料中心温度0℃。变压法与恒压法的优化实验相比,冻干时间可以缩短10%左右,优化后可以缩短约20%。  相似文献   

16.
海湾扇贝南部亚种自交家系选育及其Kung育种值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从1991年引进、并于2005—2007经过3代大壳高群体继代选育的海湾扇贝南部亚种(Argopecten irradiansconcentricus Say)选育系F3养殖群体中,以5%的选择压力选取最大壳高个体(高值亲本)作为育种群体,从中随机挑选12个性腺成熟的个体作为亲本,利用其雌雄同体的特性建立12个自交家系,并与F3群体随机混交后代作对照,考察各家系后代的生长、存活等指标并采用Kung育种值及综合评定值对其进行评价,以期选育优秀自交家系,为该品种遗传改良提供物质基础。结果显示,各自交家系与对照组间受精率没有显著差异,但孵化率则存在显著差异(P<0.05),以B3、C2家系最高,其次为对照组(L0);在幼虫生长阶段,B3、C2家系幼虫壳长日增长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其他家系则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在养成期的4月龄,各组别的存活率以B3、C2家系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显著(P<0.05)高于其他家系;4月龄个体的壳高、壳宽和体质量等生长指标,以B3、C2家系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又显著(P<0.05)高于其他家系;各家系各指标的Kung育种值(Z)及综合评定值(Pi)的大小排序均呈现B3>C2>L0>A3>B4>A1>C4>B1>A2>B2>C3>C1。研究表明,12个自交家系中,9个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自交衰退,1个败育,2个(B3、C2)表现出显著的存活和生长优势,成为超越L0的两个优秀家系。研究证明,利用高值亲本可提高优秀自交家系命中概率,提高选育效率,缩短选育周期。  相似文献   

17.
孙家强  周玮 《河北渔业》2011,(6):54-56,63
海湾扇贝原产于美国大西洋海岸,自1982年引种以来,取得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随着海湾扇贝的大规模养殖,制约海湾扇贝养殖的一系列问题逐渐显现,尤其是种质退化,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相应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通过新品种的引进可以遏制种质退化,促进生态平衡,提高单位养殖水体的效益,预防传...  相似文献   

18.
运用ELISA分析技术,对湛江地区不同时期的华贵栉孔扇贝和墨西哥湾扇贝体内感染的病毒粒子的季节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龄华贵栉孔扇贝体内病毒粒子的含量在11月份最高,其P/N值和OD值分别为0.8558和2.51,相比华贵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提前10-20d。1龄墨西哥湾扇贝的OD值在10、11月份的检测中大于1,即表示墨西哥湾扇贝中可能存在华贵栉孔扇贝病毒粒子,其他月份的检测结果均为完全阴性,即没有检测到华贵栉孔扇贝病毒粒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