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地膜覆盖方式对花生田土壤含水量、温度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半干旱区地膜覆盖方式对花生田土壤水分、温度及植株生长发育动态特征的影响,测定了不同覆盖方式下,垄作花生各生育时期耕层土壤水分(0-40 cm)、土壤温度(0-25 cm)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覆盖方式影响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变化,随生育期推进,各土层和起垄位置土壤含水量均表现为抛物线变化趋势;各覆盖方式下,花生苗期垄面处0-40 cm土层含水量明显低于垄沟处,且苗期至开花期垄沟处土壤含水量降幅较大。不同覆盖方式主要通过提高日最高温度来影响耕层土壤温度的变化,花生生长前期,地温受覆盖方式影响强烈,多垄覆盖方式的日最高温度较高,达36.2℃;花生生育后期,地温受覆盖方式的影响较小;开花后,覆盖方式对0-10 cm日地温的影响不明显,但对15-25 cm土层14:00—18:00时地温影响较大。覆盖栽培对花生田土壤14:00温度影响强烈,可使花生苗期耕层土壤日平均温度升高0.5~2.4℃,且最高温度出现在15 cm土层的垄面花生行间位置。地膜覆盖可增产16.81%~37.17%,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7.03%~37.42%。常规起垄覆膜双行栽培花生的覆盖方式是较为经济、高效、易耕作的覆盖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2.
不同播期对超级稻早稻产量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摸清超级稻种植气候生态适应性,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合理安排播种期,减轻农业气象灾害对益阳地区双季超级早稻生产的影响,以‘株两优819’为试验材料,在益阳市赫山区连续2年进行分期播种试验,分析不同播期产量结构差异性,分析产量与气候条件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连续2年均以第三播期产量最高,不同气候年景下,超级稻产量年际变幅增加;超级稻双季早稻全生育期随着播期延后而缩短,不同播期超级稻双季早稻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生殖生长阶段;总粒数与拔节至孕穗期间日平均气温≤22℃的天数呈负相关;乳熟至成熟期间日最高气温≥35℃持续日数超过5天可作为高温对其造成明显影响的临界指标。益阳地区超级稻双季早稻适宜播种时间为3月下旬后期至4月上旬。  相似文献   

3.
研究秸秆覆盖与传统耕作土壤水热变化规律及对次降雨的响应情况,以期为研发秸秆覆盖关键保护性利用技术提供水热理论基础。借助野外定位含水率温度监测仪,每60 min反馈一次监测数据,持续监测和记录秸秆覆盖后和传统耕作土壤含水量和温度的变化过程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含水量受次降雨影响大,土壤温度受空气温度影响大。(2)与传统耕作相比,秸秆覆盖可提高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3)秸秆覆盖土壤含水量呈现“几”字形变化趋势,次降雨对秸秆覆盖土壤含水量补给存在滞后期,含水量升高后可维持一段时间,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保持高含水量不变的时间越长。(4)秸秆覆盖与传统耕作土壤温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土壤温度逐渐降低,越接近地表,土壤温度浮动变化越剧烈,但秸秆覆盖后土壤温度浮动幅度小于传统耕作。秸秆覆盖有较好的保温保墒效果,使土壤受低温胁迫的影响减小。  相似文献   

4.
通过设置不同播期,比较不同早稻品种间幼苗生长和产量的差异,筛选耐寒早稻品种和适宜播期,预防或减轻"倒春寒"对早稻生产的影响,探究通过播期调控来实现洞庭湖稻区早稻减灾保产的可行性。以长江中下游地区13个主推早稻品种为供试材料,设立3个播期,研究不同播期下早稻秧苗素质、产量、生育期变化。播期推迟会使早稻生育期缩短。在第Ⅰ播期时,‘江早361’、‘湘早籼24’、‘中早39’这3个品种产量表现较好;在第Ⅱ播期时,各品种产量表现较为稳定;第Ⅲ播期时,‘淦鑫203’产量最高,‘金早47’和‘柒两优2012’则产量表现较低。综合看来,‘陆两优996’的产量最为稳定。随着播期的推迟,直播早稻的产量呈上升趋势,且同一播期下,秧苗素质表现优秀的品种,有效穗数和结实率也较高,产量也较高。综合全生育期和产量来看,直播早稻播种适宜期为4月1日,可有效在二叶一心期避开"倒春寒"低温。表现丰产稳产、产量大的品种有‘陆两优996’、‘中早39’、‘中嘉早17’等。而耐寒性较好的品种有‘中早39’、‘湘早籼24’、‘陆两优996’等。  相似文献   

5.
不同覆盖方式对土壤温湿度及烟草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不同覆盖方式的烟田生态效应,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无覆盖、地膜覆盖、立体覆盖和稻草覆盖4种覆盖方式对垄体土壤温湿度及烟草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方式下各土层土壤温度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且同一覆盖方式不同土层温度变化具有一致性。地膜覆盖对土壤温度的提升效果最好,能促进烟苗早发快长,但团棵期膜内地表温度过高可能影响根系生长;稻草覆盖对生育期内土壤的保温效果较好;立体覆盖处理在烤烟生育内的土壤温度最低。地膜覆盖不利于根系土壤接纳降雨,土壤含水量最低;稻草覆盖对蓄积土壤水分的效果最优;立体覆盖次之。从团棵期烤烟生物量及农艺性状看,地膜覆盖在烤烟团棵期可明显提高烤烟的长势,稻草覆盖次之但烟叶根冠比最高,立体覆盖再次,无覆盖处理的烟叶长势最差。试验表明立体覆盖对烟田土壤温湿度及团棵期烤烟的生长发育的影响效果比地膜覆盖低,后续应对烤烟整个生长发育时期、产质量特征及其覆盖的成本效益和环境影响等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不同播期对直播早稻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播期对直播早稻个体和群体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以常规籼稻中早35和中早39为材料,利用大田分期播种试验,分析不同播期直播早稻干物质积累及转运的差异。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全生育期积温逐渐减少,抽穗后积温逐渐增加。成苗率随分蘖前日平均温度升高而增加,成苗率与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呈系数为0.83以上的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量呈系数为0.72以上的显著正相关关系。随播期推迟,茎叶干物质向子粒输出转化逐渐减少,单株和单位面积茎叶干物质输出转化与抽穗后积温呈负相关关系,单株抽穗后光合产物积累量随积温增加而减少,单位面积抽穗后光合产物积累量随积温增加而增加。在水稻直播生产过程中,提前播种,保证一定基本苗,协调好个体和群体干物质积累和转化,能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7.
不同播期及稻草覆盖厚度对马铃薯免耕栽培产量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不同播期及稻草覆盖厚度对马铃薯免耕栽培两因素试验,结果表明产量以处理A3B2产量最高,产量为1798.31kg/667m2,其次A2B2,产量为1754.95kg/667m2,第3是A1B2,产量为1742.91kg/667m2,产量最低的是处理A1B3,为1568.38kg/667m2。经方差分析,播期以处理B2(12月14日)为最佳,稻草覆盖厚度(A)对产量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不同播期对大豆产量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不同播期对大豆生育期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5月1日至6月10日播种,播种越早,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越高,百粒重受播期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不同播期对脱毒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余庆县海拔950m地区不同播期对脱毒马铃薯威芋3号生长发育及其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期显著影响脱毒马铃薯产量,播期间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以1月20日~2月9日播种产量最高,产量为19 845.0~24 046.5kg/hm2.  相似文献   

10.
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第一大粮食作物,是集饲料和工业原料于一身的多用途作物。2008-2010年《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了新增1000亿斤粮食的目标,玉米承担53%的份额,到2020年要达到基本自给。所以提高单产是保障玉米需求的根本途径,高产是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
干旱胁迫时期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干旱胁迫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以粳稻品种农大3号为材料,利用盆栽的方式人工控制土壤水分(水势),研究了不同生育阶段干旱胁迫对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任何时期干旱胁迫都会导致减产,孕穗中期、后期减产幅度最大,其次是分蘖中期、前期。分蘖后期(无效分蘖期)干旱虽然穗粒数有所增加,但是祢补不了由于穗数下降造成的产量损失,出穗前各阶段干旱胁迫的减产幅度大于出穗后各阶段。分蘖期干旱使单穴有效穗数减少,孕穗期干旱穗粒数减少;孕穗期、产量形成期(出穗—乳熟期)干旱千粒重、成熟粒率降低;孕穗中期干旱结实率下降,混合千粒重降低。干旱胁迫条件下,提高单穗平均粒数和混合千粒重有助于提高产量,提高饱满千粒重和混合千粒重有助于提高成熟粒率。  相似文献   

12.
2301S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籼型温敏核不育系。为解决低温敏水稻核不育系繁殖中存在的问题,以2301S为材料,利用云南低纬度高海拔的特殊生态气候优势,根据温敏水稻核不育系2301S的育性敏感期以及抽穗扬花期对温度的要求进行繁殖试验基地的选择。研究不同海拔和播期对2301S繁殖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显示:对于产量而言,不同海拔条件下2301S的最佳播种时期也存在差异,当海拔为1429 m和1532 m时,2301S的理论产量随播种时期的延迟先增加后降低,在海拔1429 m时,4月24日最适合播种,但在海拔1532 m时,4月14日则最适合播种;当海拔为1631 m和1663 m时,2301S的理论产量随播种时期的延迟而降低,4月4日则最适合播种。通过方差分析可知,海拔和播期及其两者的互作对2301S的产量及构成因子单株有效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产生极显著的影响,海拔和播期对2301S总粒数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而两者的互作效应不显著。结果说明,在低海拔地区延期播种和高海拔地区提前播种有利于其增产。本研究可以为解决其他低温敏水稻两系核不育系繁殖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2004—2005年在长沙(28°13′N)采用低肥(N 135kg/hm2、P 29.7kg/hm2、K 112.1kg/hm2)、中肥(N 180kg/hm2、P 39.6kg/hm2、K 149.4kg/hm2)、高肥(N 225kg/hm2、P 49.5kg/hm2、K 186.8kg/hm2)3种施肥水平,对超级杂交稻两优293和准两优527的产量及生长生理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不同施肥量处理间超级稻产量及有效穗、每穗粒数、结实率等产量构成差异不显著,2年平均产量以中肥处理最高,其中准两优527为9.03t/hm2,两优293为7.28t/hm2;不同年际间超级稻产量及有效穗、每穗粒数、结实率等产量构成差异显著;超级杂交稻准两优527和两优293的适宜氮肥用量为150~180kg/hm2。与准两优527比较,两优293茎秆粗壮,根系发达、根系活力强、分蘖力强、但分蘖成穗率不高,而准两优527前中期生长平稳,分蘖成穗率高,抽穗后光合产物积累多和运转率高,有利于高产形成,但不抗倒伏,生产上应适量减少氮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14.
生物炭对水稻齐穗期叶绿素荧光参数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添加生物炭对水稻齐穗期叶绿素荧光参数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稻齐穗期剑叶叶绿素荧光参数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实际量子产量(Yield)、光化学淬灭(qP)和非光化学淬灭(NPQ)均随着生物炭用量的增加先增后减,以C2F处理叶绿素荧光参数为最高。从产量构成方面分析,C1F处理比对照每穴谷重提高了8%,C3F处理则比对照减少了约15%。说明添加适量生物炭可以提高PSⅡ反应中心的光能转换效率、潜在活性和开放比例,同时对过剩光能的耗散能力的增强,有利于减轻环境胁迫对光合作用的抑制,以增强光合系统反应中心的稳定性,从而改善和提高了作物的光合能力。生物炭对水稻后期光合能力的影响有利于促进水稻灌浆,提高每穗实粒数,使水稻增产。  相似文献   

15.
寒地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留茬带状分层旋耕、苗带全层施肥、免除水整地的保护性耕作方法,研究了寒地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高产群体平均产量为8467.54kg/hm2,比常规耕作增产3.0%,且在总肥料为509.7kg/hm2时,最有利于增产;保护性耕作结实率和千粒重均小于常规耕作,是由于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高的负相关造成的;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的增加,是水稻保护性耕作增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气象条件对杂交水稻汕优63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水稻品种汕优63为材料,分析了信阳地区水稻不同生育期的气象条件与产量构成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分蘖率在300%左右成穗率较高,适宜的日平均温度和日照时数分别为26℃和5.5h;分蘖期有效穗数与日照时数的变化成正比,当日照时数达到5h以上时有效穗数的变化不大;孕穗期温度在28~30℃,日较差在8~10℃时有效穗数较高;孕穗、抽穗期的高温(>30℃)及光照不足(<5h)会显著降低水稻的结实率;灌浆期日照总量、降水总量和气温日较差对水稻千粒重均有影响;各产量构成因子的重要程度依次为结实率>有效穗数>千粒重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洞庭湖平原双季稻区不同栽培方式对早稻生育期、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以常规稻和杂交稻为材料, 系统比较研究了塑料软盘育秧抛栽、手插和机插3种栽培方式。结果表明, 与机插相比, 抛栽和手插促进了早稻生育进程, 全生育期缩短, 抛栽和手插分别缩短5~8 d和2~4 d。群体根系和地上部干重均表现为抛栽>手插>机插, 差异均达显著水平。成熟期植株根系和穗干物质占总干物质量的比例为抛栽>手插>机插, 茎干物质的比例为手插>抛栽>机插; 叶干物质比例在分蘖期和齐穗期为机插>手插>抛栽, 灌浆期和成熟期为手插>抛栽>机插。分蘖期、齐穗期和灌浆期, 抛栽和手插水稻叶片SPAD值均显著高于机插; 成熟期, 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水稻叶面积指数表现为抛栽>手插>机插。不同栽培方式间水稻产量差异显著, 抛栽最高, 机插最低; 抛栽和手插分别比机插增产1203.3~1346.7 kg hm-2和776.7~1045.4 kg hm-2。说明不同栽培方式水稻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有各自特征, 与手插和机插相比, 抛栽处理干物质总量大而且分配合理, 有利于改善产量构成因素, 增加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8.
遮光对杂交水稻组合生育后期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朱萍  杨世民  马均  李树杏  陈宇 《作物学报》2008,34(11):2003-2009
对6个光敏感性不同的杂交稻组合在遮光处理条件下的光合特性及其对逆境的适应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田间通过抽穗期遮光处理(80%遮光率) 15 d,及恢复自然光照15 d后,水稻的产量显著降低;水稻剑叶叶绿素含量增加,恢复生长15 d后,并未恢复到正常水平;弱光降低功能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减少光合产物向籽粒的运输,增加MDA含量和叶面积指数,而SOD活性变化不一。杂交水稻适应弱光环境的能力是由自身因素决定的,组合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弱光胁迫下剑叶能保持较高的净光合速率、量子效率、叶绿素含量以及较低的MDA含量、SOD活性,是耐弱光水稻品种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杂交水稻几个重要农艺及产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以四川省5个常用不育系和6个恢复系配制成的30个杂交组合和3个新品种共计33个组合为材料,运用主成分分析分析方法考察了产量及与产量有关的8个农艺性状(指标)与产量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改良以穗重为代表的穗部性状可以较为有效地改良产量组成系统,从而实现高产育种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华南超级稻品种绝对产量指标与日产量指标存在矛盾的根本原因在于品种生育期的差异。并针对华南稻区品种具有特殊的地理生态型和季节生态型以及品种优质化进程较快的特点,提出了以品种生育期和品质等级为确定依据的华南超级稻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