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不同养护龄期、不同粉煤灰掺量及不同水胶比对混凝土碳化的影响进行研究,混凝土的碳化深度与碳化龄期之间的关系可用幂函数D=αTβ进行曲线回归分析,且相关性较好。结果表明,随着粉煤灰掺量及水胶比的增大,混凝土的碳化越严重;混凝土养护龄期越长,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越好。养护不充分时,高掺量粉煤灰混凝土后期碳化增长速率快;养护较充分时,粉煤灰掺量越小,混凝土早期抗碳化性越好,粉煤灰掺量越大,混凝土后期碳化增长速率越慢。当养护较充分时,水胶比为0.35,粉煤灰掺量为45%时,粉煤灰混凝土抗碳化性较好,能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2.
跌水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渠系建筑物,当水流经过跌水口时必然产生缓流向急流的过渡。在梯形渠道上通过2种不同的连接渐变段(扭面与隔墙)以及不同的堰厚和缺口宽度组合,进行了系统的跌水口量水试验,应用量纲分析法建立了2种连接渐变段在不同堰厚下的流量公式,得出流量计算的平均相对误差最大值为3.002%。  相似文献   

3.
1982年我们在宁乡田坪水库灌区进行了水泥土预制块渠道防渗衬砌的现场试验。采用自制的压块机压制预制块,三台机工作四十天,生产3.7万块。自1982年7月至10月,完成了水泥土试验段的渠道衬砌施工1.2公里。经过四年多的运用,1986年12月我们对该段渠道的状况进行了检查。本文就其质量和耐久性方面反映出来的问题,小结如下,供评价这种衬砌的技术性能参考。  相似文献   

4.
灌区量水是节约农业用水、灌区实行按方收费的重要手段。BP神经网络具有很强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可描述通过水工建筑的流量与上下游水位之间的函数关系。以渠道进水口上下游水位作为输入向量,以渠道流量作为输出向量,构建了3层神经网络模型。以江苏高邮灌区2012年一条斗渠的水位流量观测数据,应用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构建模型,采用trainlm算法进行网络训练与检验。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影响因素与渠道流量之间的关系,计算精度较高,提出的基于BP神经网络的渠道无干扰量水方法简便可行,具有较广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量测大型渠道水利用系数的简易静水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型渠道水利用系数测试尚无有效方法,传统的静水法难以实施,动水法精度不足。为此提出一种适用于具有良好闸门控制条件的部分大型渠道的简易静水法,即利用渠道上的节制闸和下级渠的渠首闸拦蓄渠水,观测水位降落过程及渠段上各水闸漏失水量,然后根据水位降落过程以及在该过程中的漏失水量估算渠道水利用系数。在江苏省高邮市高邮灌区南关干渠上的实际测试表明,利用该方法可获得比流速仪法和ADCP法更可靠的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6.
引水管道的渗漏会对其地基长期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以西北某引水工程输水管道为研究对象,首先研究了不同含水量下黄土K-G模型的参数变化规律,随后设计了不设垫层和20cm、30cm、50cm、80cm厚度灰土垫层,在22天不同渗漏量下的有限元计算工况,经过对水平位移、垂直位移、饱和度云图及这些指标极值随垫层厚度、渗漏时间的关系曲线分析发现:渗漏发生5天之内,垫层的效果不明显;5天之后垫层的抑制效果凸显;垫层厚度大于50cm之后,抑制效果和费效比不再敏感,灰土垫层推荐合理厚度为50cm。  相似文献   

7.
周玉琴  石佳  万昕 《节水灌溉》2021,(8):52-55,61
灌区渠道通常进行衬砌以提高渠系输水效率,为了提高灌区渠系水利用状况,研究不同衬砌状况下对渠床防渗效果的影响,确定灌区范围内多种情景下的渠系最佳衬砌方式.以湖北省钟祥市石门水库灌区为研究区,通过现场勘测渠系分布状况,采用以"考斯加科夫渠道渗漏经验公式法"为基础的渠系水利用系数测算软件对研究区的渠系水利用系数进行推算.根据...  相似文献   

8.
不同灌水量对日光温室黄瓜需水规律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在开花期、初瓜期、结瓜盛期期和结瓜末期等生育时期对黄瓜蒸腾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并通过黄瓜的需水规律提出实现高产高效的土壤水分对策。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开花期灌水量控制在37.5~52.5mm、初瓜期灌水量控制在112.5mm左右、盛瓜期灌水量控制在367.5mm左右和结果末期灌水量控制在150mm左右,不仅可获得最高产量(14.560 2万kg/hm2),而且可以达到最大的水分利用效率(26.4kg/m3),实现高产高效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小型U形渠道标准断面量水的简化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宁夏项目区农民用水协会(WUA)组织内部实施量水到户遇到的实际问题,考虑到农业综合开发田间配套工程中已在农渠等小型U形渠道上修建了部分用于渠道量水的标准断面,提出了流速服从紊流型态的普朗特指数分布规律的小型U形渠道断面测流的简化方法以及相应的断面流量计算公式。算例表明,与采用量水堰测流或分层测流计算结果相比较,简化方法的误差小于10%。但是,简化方法所基于的断面流速分布规律以及在U形渠道中垂线上所选择的代表断面平均流速测流位置的有效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沟灌灌水量和沟深对棉花耗水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减少沟灌作物根区深层渗漏量、提高作物水氮利用效率,进行棉花沟灌试验,以探讨灌水量和沟深等沟灌灌水技术要素对棉花根区深层渗漏量、耗水量、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试验年份棉花根区70cm深度累计深层渗漏量65.9mm,占降水量和灌水量之和的13%,随着灌水量增加,深层渗漏量有随之增加的趋势,深沟处理较浅沟处理棉花根区深层渗漏量多5.7mm。棉花实际耗水量435.3mm,灌水量和沟深的影响显著,随灌水量的增加显著增加,全生育期深沟处理比浅沟处理低15.0 mm。棉花籽棉理论和实际产量分别为3 416.6和2 857.9kg/hm2,随着灌水量增加,籽棉产量呈增加的趋势,水分利用效率WUE显著降低,理论PFP呈增加的趋势;深沟处理与浅沟处理相比,理论产量略高、实际产量略低,深沟条件下较大的深层渗漏量降低了棉花的水氮利用效率。建议在华北平原枯水年份棉花沟灌宜采用浅沟、限水灌溉,在适当提高棉花产量的同时提高水氮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1.
覆膜和节水灌溉是我国西北旱区应对水资源短缺、提高作物水分生产率的主要措施。为了探索覆膜与灌溉制度对农田水热和制种玉米生长的综合影响,揭示农田耗水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规律,于2017年在中国农业大学石羊河流域农业与生态节水试验站进行了制种玉米田间试验,设置覆膜与水分2个控制因素,覆膜分别为完全覆膜(M1)与不覆膜(M0)2个水平,水分设置5个水平W1、W2、W3、W4和W5,分别为当地传统灌溉定额的100%、85%、70%、55%和40%,灌水方式为滴灌,共10个处理。结果表明:相同灌水条件下覆膜相对于不覆膜处理,可减少棵间蒸发,增高生育前期土壤温度,使株高和叶面积指数的增长速率高于不覆膜,提前7~10d达峰值,增产达6.5%~44.6%,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6.9%~50.4%。但覆膜可阻滞降雨入渗,以单次典型降雨32.4mm为例,覆膜较不覆膜降雨入渗百分比降低22.4%。相同覆膜条件下,土壤贮水消耗量随着灌水量的减少而增多,因此土壤贮水量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灌水量越多,制种玉米株高、叶面积指数和最终干物质累积量越高,而水分利用效率则越低。覆膜条件下,W1处理产量最高,W3次之,且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水分利用效率则为W5处理最高,W3次之。M1W3处理可以在保证较高产量的同时,水分利用效率较MIW1提高17.6%。综上,在当地制种玉米生产中,虽然覆膜可能减少地表降水入渗,但可以使生育期提前、减少棵间蒸发,对于节水增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找到可以最大程度消纳沼液,维持土壤质量,减少硝态氮淋失以及对小白菜产量影响的灌溉方案,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土壤水基质势(SMP)-30 kPa (A)和-10 kPa (B)和不同单次灌溉量10 mm (10)、15mm (15)、20 mm (20)、30 mm (30)、40 mm (40)滴灌对土壤盐分、无机氮、pH、硝酸盐淋失量和小白菜产量的影响;沼液灌溉持续约1个月,后期为清水灌溉。结果表明,沼液灌溉总量以B30最高,其次为A40和B40。-30kPa条件下滴灌EC=3.4 dS/m的沼液会增加土壤盐分,土壤溶液EC与土壤水分呈线性正相关,清水灌溉后20 cm以上土层的EC值下降迅速,深层土壤则有较长的延滞期;试验结束后各处理土壤ECe(饱和泥浆提取液电导率)均低于试验前水平,其中SMP为-10 kPa时,在0~20 cm土层ECe随单次灌溉量的增加而降低,20~40 cm土层ECe在单次灌溉量20 mm时最高,30 mm时最低。土壤pH前后变化幅度不大。-10 kPa处理与-30 kPa相比,0~2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高176%,20~40 cm土层铵态氮含量增加35...  相似文献   

13.
覆膜和灌水量对农田水热动态和制种玉米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覆膜和节水灌溉是我国西北旱区应对水资源短缺、提高作物水分生产率的主要措施。为了探索覆膜与灌溉制度对农田水热和制种玉米生长的综合影响,揭示农田耗水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规律,于2017年在中国农业大学石羊河流域农业与生态节水试验站进行了制种玉米田间试验,设置覆膜与水分2个控制因素,覆膜分别为完全覆膜(M1)与不覆膜(M0)2个水平,水分设置W1、W2、W3、W4和W5 5个水平,分别为当地传统灌溉定额的100%、85%、70%、55%和40%,灌水方式为滴灌,共10个处理。结果表明:相同灌水条件下覆膜相对于不覆膜处理,可减少棵间蒸发,增高生育前期土壤温度,使株高和叶面积指数的增长速率高于不覆膜,提前7~10 d达峰值,增产达6.5%~44.6%,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6.9%~50.4%。但覆膜可阻滞降雨入渗,以单次典型降雨32.4 mm为例,覆膜较不覆膜降雨入渗百分比降低22.4%。相同覆膜条件下,土壤贮水消耗量随着灌水量的减少而增多,因此土壤贮水量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灌水量越多,制种玉米株高、叶面积指数和最终干物质累积量越高,而水分利用效率则越低。覆膜条件下,W1处理产量最高,W3次之,且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水分利用效率则为W5处理最高,W3次之。M1W3处理可以在保证较高产量的同时,水分利用效率较MIW1提高17.6%。综上,在当地制种玉米生产中,虽然覆膜可能减少地表降水入渗,但可以使生育期提前、减少棵间蒸发,对于节水增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养护是获得高性能混凝土的重要环节,针对混凝土所处的环境特点,研究了大掺量矿渣和粉煤灰混凝土的干缩性能以及养护制度对混凝土干缩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相同养护制度下,掺矿渣和粉煤灰的混凝土各测试龄期干缩率相对基准混凝土试件减小约5%~20%,有利于改善混凝土的干缩性能;延长养护时间有利于改善混凝土的干缩性能,养护时间宜根据需要适当延长,一般情况下不宜低于3d,且养护时间和养护方法对大掺量掺和料混凝土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水分、盐分和施氮量是影响作物生长的主要因素,基于在内蒙古河套灌区开展的盆栽实验,对水、盐、氮交互作用下向日葵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进行了初步探讨。具体而言,土壤水分、盐分和施氮量各设置两个水平,分别为:轻度盐分胁迫(S0:0.2%~0.45%)和中度盐分胁迫(S1:0.45%~0.7%);水分胁迫处理(W0:田间持水量的35%~55%)和充分灌溉处理(W1:田间持水量的75%~100%);全生育期不施用氮肥的氮素胁迫处理(N0)和播种前按135kg/hm2(以纯N计)的施氮的无胁迫处理(N1)。实验结果表明:中度盐分胁迫(S1)在蕾期对根系储水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降低了向日葵蕾期和花期的水分利用率,此外,S1处理还降低了向日葵花期和成熟期的腾发量;水分胁迫(W0)处理降低了向日葵根系储水量,在开花时充分灌溉会显著提高向日葵的腾发量和水分利用率;与土壤盐分和水分相比,施氮量对向日葵水分利用的影响较小,但氮素胁迫(N0)在实验中对根系吸水量、腾发量和水分利用率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运用对比试验方法,在普通水泥砂浆中掺加不同量的聚酰胺乳胶,研究其对砂浆和易性和凝结时间的影响。试验表明:砂浆掺入适应乳胶,保水性能好,粘聚性增大,凝洁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量水平板具有构造简单、不易淤积等优点,虽已建立流量与平板偏转角、上下游水深及板型等因素的关系式,但底坡对量水平板水力特性的影响还缺乏系统研究,有必要深入分析,以提高量水平板测流公式的适用范围.[方法]以北方灌区常见U形渠道为试验水槽,选择断面最佳收缩比0.439的U形渠道量水平板为试验对象.通过设置3种水槽底坡...  相似文献   

18.
为了明确灌后复水(降水)对土壤中水氮分布的影响以及选择合理的灌施方式,通过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在蓄水多坑肥灌条件下不同降水量(30.624,37.334,43.56 mm)所对应单坑不同复水量(140.1,228.7,400.5 mm)和不同复水时间(灌后1,5,10 d)对土壤水氮运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复水后土壤含水率增大,复水量为228.7 mm及以上时,30~80 cm深度范围内土壤含水率均达到田间持水率的80%以上,且复水量越大或复水时间间隔越短,复水后水分分布越均匀;硝态氮在湿润锋处积累明显,复水后坑壁附近土壤硝态氮质量浓度降低,硝态氮质量浓度峰值向远处推进,复水量越大或复水时间间隔越短,硝态氮推进越远且向深处迁移越明显;复水后铵态氮质量分数在近坑处降低,在距坑较远处增加,但变化幅度均不大,复水量越大,或复水时间间隔越短,对铵态氮质量浓度影响越大,复水后土壤铵态氮分布越均匀.  相似文献   

19.
为控制土壤次生盐渍化对灌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探讨了井灌井排的控盐与水位降落效应及其对土壤水盐时空分布的影响.为此基于试验监测,先以渠灌为对照分析井灌井排及其与渠灌结合对区域水盐时空的改变,再剖析单井影响范围内的水盐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机制.结果发现,井灌井排与渠灌结合可使地下水埋深控制在合理范围并使土壤剖面水盐含量...  相似文献   

20.
挤压墙技术是面板堆石坝施工中的新技术。针对垫层料碾压所引起的挤压墙变形进行了非线性仿真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由垫层料侧压力所引起的挤压墙水平位移很小,由挤压墙形成的上游坡面坡度能满足设计要求和面板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