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四川盆地边缘山地和川中丘陵区是四川省农村劳动力的主要输出地。本研究分别选择沐川县和安岳县作为两区域的样本县,采用与人口规模成比例的分层概率抽样(PPS)方法,按3乡镇/县、3行政村/乡镇、5村民小组以上/行政村的标准抽取调查乡镇、行政村和村民小组,再用间隔法在村民小组内抽取农户(共6乡镇、27村、101村民小组和813户),通过农户问卷和综合分析,从县域和乡镇两个尺度进行两县域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农村劳动力转移仍是川中丘陵区(安岳县)和盆地边缘山地(沐川县)农村劳动力配置的主要方式,但前者农村劳动力转移强度和压力远大于后者。(2)受区位、资源环境、农业结构和非农产业等因素综合作用,在县域尺度上安岳县农村劳动力以省外转移为主,且比以省内转移为主的沐川县转移强度大、女性比重高、转移带来的留守老年/未成年人等社会问题更为突出。(3)资源环境相对一致的安岳县在乡镇尺度上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受社会经济因素影响,乡镇间转移强度、转移劳动力文化程度与女性比例、省外转移比重、就业行业分散程度等均与乡镇对外联系便捷度、经济条件呈正向变动。而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分异复杂的沐川县,其乡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受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双重影响,乡镇间转移劳动力的状况与转移强度差异复杂,但乡镇间转移流向和就业领域差异不大,转移带来的社会问题与转移强度呈正向关联。(4)今后应充分认识和重视安岳县所在的川中丘陵区农村劳动力流动及合理配置的难度和问题。同时,要根据自然与社会经济的分异实际,从县域与乡镇两个尺度因地制宜地促进其流动与合理配置:安岳县应将区域流动与就地转化相结合,并着力改善基础设施促进落后乡镇劳动力转移;而沐川县应逐步向就地转化过渡,着力于有条件乡镇就地转化的探索。此外,实施区域产业转型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有效联动是两地的共同选择。  相似文献   

2.
外出务工与在家务农之间的相对经济财富增长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极其重要的因素之一。以重庆市璧山县为例,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运用经济力学原理,构建了务工与务农之间的经济财富增长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分析了外出务工净收益、在家务农净收益、以及对两者进行比较研究,揭示了财富增长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作用,得出当前政府应合理调节务工与务农比价关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以遂宁市所辖船山、射洪、蓬溪3 个站点及周边市县共17 个气象台站1959—2010 年的逐日气温、降水资料以及地方经济、人口、耕地以及近10 年的灾情普查等资料为基础,分析对旱灾形成有影响的气候、地理及社会经济因素,运用加权综合法与风险指数法建立相关评估模型,利用GIS 完成区划图的制作。区划结果表明:遂宁地区的干旱灾害风险度指数在0.42~1.24 之间,市内干旱风险呈现北高南低的特点,干旱风险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射洪大部、蓬溪中部—船山东部2 个区域,干旱风险较低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涪江、郪江、琼江、芝溪河、梓江以及赤城湖等主要江河、水库周边。根据评估结果及遂宁实际,提出3条抗旱减灾对策建议,以期为丘陵地区进一步提升抗旱减灾能力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山地果园土壤肥力调查与评价——以重庆市金果园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重庆市金果园9个园区的土壤样品,调查和评价果园土壤的肥力状况。结果表明果园各园区土壤均呈强酸性,pH在4.55以下,且pH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结合全国第2次土壤普查的养分分级标准,各园区表土中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磷的含量基本处于中等或中上水平;全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偏低,处于较缺和缺乏状态;不同深度果园土壤样品中养分含量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表层含量显著高于下层。分析果园常施的2种有机肥(鸡粪和油饼)的肥力状况,发现油饼中有机质含量较丰富,但2种有机肥的氮、磷、钾含量配比难以满足高需钾果树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江西省吉安县、上犹县、莲花县、瑞昌县、余江县、鄱阳县进行耕作制度调查,整理出8种常见复种方式。采用功效评分法对其进行评价得出:M6(冬闲—玉米+大豆—晚稻)、M2(绿肥—早稻—晚稻)两种复种方式综合效益最优,适合在江南丘陵区推广种植。其他冬闲二熟或一熟复种方式,农田综合效益较低,不宜推广。在生产实践中,应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紫色丘陵区土壤养分含量分布及空间变异特征,对因地制宜施肥给予科学指导,笔者利用地统计学方法,以重庆市铜梁县为例,对紫色丘陵区土壤中速效氮、磷、钾、有机质及土壤pH进行空间分布变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速效氮、磷、钾及有机质的均值分别为105.86 mg/kg、7.19 mg/kg、81.31 mg/kg、22.89 g/kg,均属于中低等水平;土壤pH主要集中在6.5附近,土壤偏酸性。土壤有效磷变异系数最大,为77.61%;其次是速效钾、有机质和碱解氮,均属于中等变异性强度;相对而言,pH分布最为稳定,变异系数为17.78%。从空间插值图可知,碱解氮含量大都在114.42~148.39 mg/kg之间变化;有效磷含量基本都小于14.35 mg/kg;速效钾分布最不规律,约1/2区域的速效钾含量在60.56~74.82 mg/kg之间;有机质含量则主要集中分布在15.27~33.77 g/kg;大部分地区土壤pH在5.2~6.5之间,进一步说明该区域土壤偏酸性。  相似文献   

7.
水土流失是当前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江淮丘陵区是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区域。本研究以肥东县为例研究土壤侵蚀问题,依据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采用分段3次Hermite插值法对土壤质地粒径进行转换及几何平均粒径修正模型进行计算,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及SPSS相关性分析和ArcGIS软件地统计分析对研究区土壤质地类因子和可蚀性K值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水稻土、黄褐土土壤质地组分含量变异系数差异较显著,黄棕壤变异系数差异较低;(2)水稻土、黄褐土质地类各因子主要通过CLA和Dg对土壤可蚀性进行作用,且均为负向作用;(3)肥东县土壤可蚀性K均值为0.02797,水稻土0.0279,黄褐土0.0281,黄棕壤0.0263;(4)不同土壤质地K值平均值中粉壤土最大,砂壤土最小,且土壤质地K值均呈弱变异性;(5)肥东县土壤可蚀性以中等可蚀性、高可蚀性为主。肥东县土壤可蚀性K值空间分布呈现由北向南先降低、后增高、再降低的趋势,由东向西逐渐增高的趋势,存在极大的土壤侵蚀风险。  相似文献   

8.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发展,信息化成为提升农村商品流通效率的核心所在。对北京郊区及城镇农产品市场进行了实地调研,从农村信息化组织管理体系、农村市场信息服务、流通商务网站运营以及农产品质量追溯等方面分析了农村商品流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总体看来,北京农村在信息化组织体系、市场信息服务以及流通电子商务建设等方面已初显成效,但仍存在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适用于农村的信息产品少和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等问题。结合北京农村信息化建设实践,笔者从信息资源、信息服务以及信息人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采用比较分析法,从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设置、食品安全标准、进出口农产品检疫检验、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等5个方面,对两岸农产品的食品安全相关标准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0.
县域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以陕西省陇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罗丹  王涛  常庆瑞 《中国农学通报》2019,35(14):157-164
为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进行评价。选取西北地区地貌类型多样、地形破碎复杂的陇县作为研究区,基于县域特点和农村居民点用地特征,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确定评价指标。将高程、坡度、坡向、水源影响度作为自然要素评价指标,将道路通达度、城镇中心可达性、用地规模作为社会经济要素评价指标,在ArcGIS 10.3软件支持下,利用多层分析加权求和的方法,以20 m×20 m的栅格像元大小作为评价单元,对陇县农村居民点进行多因素综合评价。将用地适宜性划分为适宜、较适宜、基本适宜和不适宜4个等级,分别占用地总规模的13.88%、42.84%、34.48%、8.80%。结果表明,适宜农村居民点用地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捷,距离城镇中心较近且用地规模大,适合设施建设需要;较适宜农村居民点用地分布广泛,地势略有起伏,交通方便,城镇中心可达性较高且具有一定的规模;基本适宜农村居民点用地自然条件略差,道路通达度一般,城镇中心可达性和用地规模有限制;不适宜农村居民点用地地形条件差,交通不便,距离城镇中心远且多为零碎地块,不利于居民点发展。研究结果为农村居民点用地选择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邹君  韩青  郑文武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4):179-186
为研究衡阳盆地农村水资源系统脆弱性动态演变问题,主要通过遥感(RS)获取研究所需数据,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建模和空间分析方法,以衡阳盆地为例,构建提取水资源系统承载脆弱性变化信息的数学模型,生成水资源系统承载脆弱性变化图层,分析近20年来衡阳盆地水资源系统承载脆弱性变化的时空特征,并进行趋势分析。结果表明:(1)近20年来,衡阳盆地水资源系统承载脆弱性整体上变得更为脆弱,26.1%的区域承载脆弱性指数明显增大,脆弱性指数变小的区域则微乎其微。(2)脆弱性指数区域分异明显,整体呈“中强外弱、南强北弱”的分布格局。(3)从脆弱性指数演变的时段上来看,水资源承载脆弱性总体上呈增强趋势,其中,尤以2005—2010年时段的变化最为明显。(4)从变化趋势来看,区域水资源承载脆弱性指数主要表现为稳定型和波动型2种趋势,单调增大和单调减小型所占比例极小。  相似文献   

12.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级别划分与管理研究——以铁锋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旨在研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级别划分方法,以期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范流转的管理制度创新提供借鉴。通过对齐齐哈尔市铁锋区11个行政村的实地走访调研和218份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案例的有效问卷,借助SPSS软件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质量影响因素进行了逐步回归筛选,并探索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级别划分方法。结果表明,(1)通过逐步回归模型筛选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质量影响因素并建立以农村社会经济、农村基础设施、人口为评价导向的集体建设用地级别划分指标体系,能够反映出异于城镇土地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资源独有特征。(2)距城镇中心距离和道路类型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质量影响的标准化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834、0.633,正向影响最为显著。(3)以行政村作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定级单元,有利于集体建设用地级别划分和管理。最后,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提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管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黄土丘陵区煤矿开采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并为扰动区的恢复治理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运用地统计学理论和方法,测定并计算长河流域内0~20、20~40、40~60 cm深度土壤的容重、孔隙度、机械组成、有机质等指标,对煤矿开采对土壤理化性质扰动的统计变化规律、空间结构、空间分布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扰动区与未扰动区对比,(1)从平均值变化结果来看,土壤容重和砂粒含量增大,孔隙度、粉粒、粘粒和有机质含量减小,其中容重在0~20 cm和砂粒在0~60 cm处显著增大(P0.05),孔隙度在0~20 cm、有机质在0~40 cm和粉粒在0~60 cm处显著减小(P0.05),其他各层没有显著变化。(2)煤矿开采导致孔隙度和容重的空间依赖度减弱;煤矿开采使砂粒、粉粒、粘粒和有机质的空间依赖性得到增强,其中0~20 cm处的砂粒和0~60 cm处的有机质由中等空间依赖变为强空间依赖。(3)研究区土壤理化性质在3个土层空间分布上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长河两侧土壤理化性质含量高低分布较为明显。煤炭开采对土壤的破坏分为显性破坏和隐性破坏,并且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地表产生的沉陷和裂缝会致使土壤板结,改变地表形态,促进土壤空气与大气空气交换,从而使扰动区内土壤理化性质发生变化。研究发现扰动区和未扰动区的土壤理化性质有明显差异,为小流域采煤扰动后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及其成因提供一定的系统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黄土梁峁丘陵区农业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和农业生产中形成的独特人地关系,为区域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选取典型县域──永和县为研究案例。运用能值理论及方法,定量分析了永和县2000—2015年农业生态系统能值投入产出情况,并对其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1)永和县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产投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生产效率逐渐提高,但系统对自然环境资源依赖较强且利用不充分,经济能值投入不足,制约了农业的发展;(2)从能值投入看,可更新环境资源能值为农业生产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可更新有机能值投入逐渐减少,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值投入逐渐增多;(3)从能值产出看,其产出量明显提高,种植业、林业、畜牧业趋于协同发展,且优势产业凸显。16年间,永和县农业生态系统功能整体较好,可持续发展能力总体处于低程度的可持续发展状态(平均指数1.03),但不够稳定。  相似文献   

15.
咸宁市是长江流域低山丘陵区以农业为主的中等不发达城市之一,也是湖北省“人多耕地少”矛盾比较突出的地区。根据1980—2003年间的粮食产量和播种面积等方面的统计资料,对咸宁市粮食生产的发展变化趋势以及空间布局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20世纪80年代以来咸宁市粮食生产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先后经历了快速增长、徘徊不前、大幅度波动和逐年递减这4个阶段。作物结构方面,水稻、玉米、红薯、小麦、大豆和蚕豌豆一直是该市主要粮食作物,但所占比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尤其是水稻,其播面和产量所占比例虽然始终各在60%和75%以上,但两项指标基本上都呈先升后降且降幅超过升幅的趋势。空间布局方面,水稻主要分布在沿江滨湖平原以及大型河流两侧的冲积平原,并且赤壁是该市水稻播面最大、产量最高的地区;嘉鱼、通山、崇阳和咸安则是小麦、红薯以及玉米的主产区。  相似文献   

16.
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摘要:本文结合现阶段重庆市农村建设用地的实际情况,通过构建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并确定指标权重。后结合GIS技术分析了重庆全市1999-2007年及全市各区县2007年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999-2007年间,重庆市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先降后升,总体处于低度利用状态;空间上,靠近一小时经济圈的地区集约利用水平高,渝东北和渝东南集约利用水平相对较低。最后文章针对重庆市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情况提出促进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顺昌县是福建省23个重点贫困县之一,地处中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大,土壤肥沃,非常有利于竹荪的生长。竹荪产业是该县传统特色产业之一,具有人工栽培时间早、技术水平高、种植面积广的特点。2008年,顺昌县竹荪产量占全国竹荪总产量的20%以上,但从2010年起,竹荪种植规模逐年减小,2015年,竹荪种植规模和产量仅为2008年的24.2%和17.5%,曾经的特色优势产业陷入了发展的困境。全面梳理和研究顺昌县竹荪产业的发展状况,旨在探索食用菌产业未来发展方向,不仅可为顺昌县食用菌产业未来发展寻求出路,也是为农村发展特色产业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建立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的基础上,构建了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2005年江苏省土地利用、村镇建设和社会经济统计等数据,对全省65个地域单元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全省65个地域单元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分值介于18.3~83.4,基本呈正态分布规律。全省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从南向北大致呈降低态势。不同地区应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提高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9.
以东部发达地区典型工业型乡镇——常熟市辛庄镇为例,通过发放问卷、随机采访等现场调查形式,调查了该地区农村居民对生态环境、生活水平、公共事业和公共设施的满意度、认知度和关注度,分析了该地区这四个方面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本次调查可为我国在该类型乡镇农村管理、建设以及评价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反映庆阳市西峰区1990—2010年土地利用的生态风险的演变,最大限度地降低土地利用风险水平,笔者运用RS与GIS技术,引入生态风险强度指数与转移矩阵的方法,并用转移矩阵来反映土地生态风险的转换。结果表明:1990—2010年庆阳市西峰区林地的生态风险转向草地、建设用地、耕地、水域、未利用地的生态风险中,林地生态风险主要转向了耕地;草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的生态风险也分别主要转向了耕地;而耕地的生态风险主要转向未利用地;水域的生态风险主要转向草地。通过引入转移矩阵更加直观地反映出生态风险的流向,表现出各种土地类型之间生态风险的转换,为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