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9):3005-3014
为合理利用收集保存的石斛兰种质资源,采用ISSR分子标记方法对22种石斛兰的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从100条引物中共筛选出6条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高、重复性好的引物;利用筛选出的引物对22种石斛兰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241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241条,多态性条带比例为100%;采用GenAlEx 6.5软件计算22种石斛兰的平均观测等位基因数(Na)为1.983,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167,平均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e)为0.133,平均Shannon信息多样性指数(I)为0.247,22种石斛兰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采用NTSYS-pc 2.1软件计算22种石斛兰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98 4~0.878 7;基于遗传相似系数进行UPGMA聚类,在相似系数0.795处,可将22种石斛兰划分为10个类群,UPGMA聚类结果与传统的形态学分类结果一致。利用3对引物构建的DNA指纹图谱均可单独鉴别出22种石斛兰。该研究为石斛兰种质资源鉴定、杂交育种亲本选择等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枇杷传统标记方法具信息量少、取材部位有限、无法进行早期鉴定、人为因素影响鉴定结果等局限.ISSR技术以其丰富的多态性、较低的实验成本、相对简单的操作、较高的稳定性以及呈共显性等优点,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青睐.笔者总结了ISSR技术的原理及优缺点,归纳了ISSR技术在枇杷种质鉴定、遗传变异分析,枇杷分类研究,枇杷指纹图谱构建...  相似文献   

3.
水肥耦合对当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探索水肥耦合对当归品质和产量的影响效应,为当归GAP规范化种植中的水肥调控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水肥双因素试验,通过二元二次多项式拟合灌水量、施肥量与当归产量和主要品质指标(阿魏酸含量)的关系,建立影响效应模型,并对其进行检验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灌水一定的情况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当归的产量先增加后减少;在施肥一定情况下,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当归的产量也是先增加后减少,当归的最高产量出现在中水中肥区,即灌水量1073.97 m3/hm2,施肥量808.97 kg/hm2,最大产量为15804.36 kg/hm2;在灌水量一定的条件下,随着施肥的增加当归的阿魏酸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在施肥量一定的条件下,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当归的阿魏酸含量也是先增加后降低,当归的阿魏酸含量最高出现在中高水中高肥区,即灌水量1491.42 m3/hm2,施肥量863.55 kg/hm2,阿魏酸最高含量为2.41 mg/g。合理有效的灌溉施肥使当归达到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4.
旨在为龙眼资源的分子鉴定和变异分析提供技术支持。以85份龙眼种资资源为试材,利用荧光标记的毛细管电泳技术对龙眼资源进行SSR检测、群体多样性和指纹图谱分析。7对SSR引物检测到29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的等位基因数在3~7之间,平均为4.14个。有效等位基因数(Ne)范围在1.52~3.133之间,平均2.175,有效等位基因所占比例为52.49%。群体平均Shannon遗传多样性指数(I)为0.877;观测杂合度(Ho)的变化范围为0.341~0.782,平均值为0.51,期望杂合度(He)的变化范围为0.342~0.681,平均值为0.514,He的平均值大于0.5。85份龙眼资源遗传距离范围为0.00~0.635,平均为0.299。85份龙眼资源指纹图谱的构建,为生产上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的乱象鉴定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1):3646-3652
杜鹃花(Rhododendron spp.)是北温带植物区系的重要类群和世界著名的观赏花卉。本研究利用11个ISSR标记在32个杜鹃花品种内检测到44个多态性位点,品种内多样性丰富,平均Na为1.978,Ne为1.407,多样性指数h和I分别为0.263和0.414。聚类分析将32个品种分为2簇,第一簇含有18个红色、粉红色、紫色花系的品种,第二簇为14个白色和有条纹镶嵌的品种。筛选出10个品种特异性条带,引物844对‘吉见戈玉’和‘梅花茸’在350 bp处分别有一条明显的特异性带;引物846对‘外国红’在175 bp处有一条明显的特异性带;引物847对‘紫鹃’在750 bp处有一条明显的特异性带。本研究构建的DNA指纹图谱为杜鹃花品种鉴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59份番石榴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并绘制指纹图谱。以番石榴为试材,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和UPGMA聚类分析方法,绘制番石榴DNA指纹图谱。利用筛选获得的10条ISSR核心引物对59份番石榴样品进行扩增,共得到126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13条,多态率为89.68%。通过UPGMA聚类分析得知,59份供试番石榴种质资源样品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50~0.96,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73。根据遗传距离的远近,可将59份种质资源分成4组,第1组包含种质34份,第2组包含种质6份,第3组包含种质18份,编号C26‘草莓’番石榴样品单独为第4组。成功构建了59份番石榴种质的DNA指纹图谱,可用于番石榴种质资源的分类与鉴定。  相似文献   

7.
不同种植模式对玉米产量与农艺性状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探明玉米种植的最优方式,试验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不同耕作方式、种植密度及施N肥量对玉米的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耕作方式和不同施N肥量玉米的产量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不同种植密度的玉米产量差异不显著。在各组合中,以平作耕作方式、密度67500株/hm2、施N量为112.5 kg/hm2,玉米产量最高;耕作方式对玉米棒三叶叶面积和株高影响差异达显著水平,对最大叶面积指数和茎粗影响差异不显著;密度对玉米最大叶面积指数、棒三叶叶面积和茎粗影响差异显著,对株高影响差异不显著;施氮与不施氮之间最大叶面积指数、棒三叶叶面积、茎粗和株高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了水分胁迫对大豆叶片保护酶活性和相对含水率的影响,以3 个大豆品种‘黑农57’、‘改良168’、‘绥农26’为材料,采用盆栽控水试验,设置中度干旱、重度干旱和适宜水分处理。结果显示:(1)在适宜水分条件下,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相对电导率表现为降低的趋势。(2)各时期SOD和CAT活性为中度胁迫>重度胁迫>适宜水分,差异显著;各时期POD活性和苗期-盛花期的相对电导率为重度胁迫>中度胁迫>适宜水分,差异显著。(3)在干旱胁迫条件下,POD活性和SOD活性,‘黑农57’>‘改良168’>‘绥农26’;CAT活性品种间差异不显著。综上,在干旱胁迫下,春大豆叶片保护酶活性和相对电导率比在适宜水分下活性要高,体现了春大豆对干旱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叶片衰老表现型,为水稻抗早衰栽培技术和抗早衰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此文选用6个杂交稻组合,在抽穗后常规水分管理和限水条件下,研究根系活力、叶片氮素含量、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动态及其对水分亏缺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组合的根系伤流强度、叶片氮素含量、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的衰减节律有明显差异,表现在衰减的起始时间、频率和衰减量。不同组合各生理指标对水分亏缺的响应不完全一致。叶绿素含量衰减率与根系活力和叶片氮含量衰减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净光合速率与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SOD、CAT和POD活性动态不同,不同组合对水分亏缺的响应不同。叶绿素含量、叶片氮素含量的变化动态与SOD和CAT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叶绿素含量、叶片氮素含量的变化动态与丙二醛(MDA)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不同杂交稻组合叶片生理指标的衰减节律及其对水分亏缺响应存在基因型差异;提高根系活力和叶片抗氧化保护酶活性,利于延缓叶片氮素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的衰减、维持叶片较高的光合功能。水稻的抗衰老特性是基因型差异及其各项生理机能对环境应答结果。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滴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不同营养元素配比对烤烟生长发育及光合特性的影响,本试验以NC55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水肥一体条件下,比较分析了6种不同营养元素配比对烤烟株高、叶面积、光速率及叶绿素等的差异。结果表明,移栽后28天滴灌追施高N水溶肥(N:P:K=30:10:10),35天追施水溶肥(N:P:K=15:15:30),42天追施高K水溶肥(N:P:K=12:8:38)或栽后28、35、42天追肥硝酸钾烟田,有较大的叶面积和较好的株高,干物质积累多,旺长期净光合速率高,生育前期叶绿素总量和类似胡萝卜素含量较高,后期降解明显,利于成熟收获采收。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油松幼苗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探讨油松幼苗的抗旱耐病机制,以3年生油松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控水试验方法,设置T_1(土壤含水量20%以上)、T_2(土壤含水量10.1%~20%)、T_3(土壤含水量5.1%~10%)和T_4(土壤含水量5%以下)4个水分梯度,测定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SOD和PPO的含量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各处理油松针叶SOD活性均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水分胁迫6天后,其SOD活性显著下降。相同时间下,T_1和T_2的SOD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T_3和T_4的S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P0.05)。各处理油松针叶PPO活性均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T_1的PPO活性在9天后下降,T_2、T_3和T_4均在12天后下降,说明土壤含水量在20%以上时,油松的自我修复能力较强,所需修复时间较短。相同胁迫时间下,土壤含水量在10%以上时,PPO活性随水分胁迫的加剧而升高,土壤含水量在10%以下时,PPO活性降低,说明过度胁迫时,酶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12.
朱富春 《耕作与栽培》2013,(4):58-58,61
马铃薯在召陵区普遍种植,为增加产量和提高品质,详细介绍了马铃薯缺素症状与预防措施,以供广大薯农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13.
林平  彭祚登  任云卯 《种子》2007,26(11):27-31
将油松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的34个家系的种子在不同浓度PEG溶液中进行萌发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深,参试油松各家系种子的萌发均表现为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值的降低,平均发芽时间的延长。研究提出了种子发芽抑制相对指数概念,用以解释油松种子在水分胁迫萌发能力的强弱,具有很好的适用性。比较参试各家系种子在萌发过程中耐水分胁迫能力的强弱顺序,其中最强的家系是:7443、7400、7482、74110、74190,相对最弱的家系是74239、74186、74217、74120、74131。  相似文献   

14.
为了加强油松有性杂交,为种子园育种研究奠定基础,对油松花粉离体萌发的适宜条件及萌发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油松花粉在无蔗糖培养基中仍具一定萌发能力,蔗糖的添加可显著促进花粉萌发,但高浓度蔗糖可抑制花粉管的生长;油松花粉管易形成分枝,蔗糖浓度与分枝花粉频率呈正相关;硼酸的添加在培养初期可有效加速花粉萌发,但过高浓度的硼酸对花粉萌发具抑制作用;Ca2+对花粉萌发的影响较小,不同浓度Ca2+处理均可获得较高的萌发率;培养温度对花粉萌发的促进作用明显,但温度的持续升高将抑制花粉萌发。综合萌发率、花粉管生长及分枝花粉管频率,油松花粉萌发的最适液体培养基组成为:2.00%蔗糖+0.075%硼酸+0.005% Ca2+,26℃下光照培养,72 h时萌发率可达(96.10±0.47)%。  相似文献   

15.
对油松、白皮松古树林下野生地被植物种类进行调查,旨在为古树下植被生态恢复提供依据.通过对香山公园碧云寺、十三陵永陵2个区域的油松、白皮松古树林下野生地被植物种类进行调查,记录古树林下各样方内全部植物的种类、株高,植株数量、频次及覆盖面积,计算各植物种类的相对多度、相对盖度、相对频度和重要值,并依此对地被植物进行优势种分...  相似文献   

16.
壳聚糖成膜剂包衣性能及对油松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习宾  郭素娟 《种子》2012,31(4):15-19
成膜剂是种衣剂的重要助剂及关键的功能性成分,壳聚糖的良好成膜性和生理活性,在种衣剂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本文以油松为研究对象,通过制备0.2%和0.5%壳聚糖单膜溶液以及壳聚糖-聚乙烯醇和壳聚糖-纳米TiO2不同配比复合成膜剂,进行包衣性能测定和种子萌发安全性试验,筛选适合油松种子包衣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对于油松种子壳聚糖成膜剂及复合成膜剂均能够快速成膜,其中复合成膜剂在成膜性、抗水溶能力以及包衣脱落率表现更优;不同成膜剂配方对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活力指数影响显著,具有促进种子萌发作用;综合分析得出最佳成膜剂配方是0.2%壳聚糖+0.03 g纳米TiO2,最佳配方使成膜剂包衣性能有明显提高,并且与CK相比,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分别提高了22%、64%、15%、59%。  相似文献   

17.
为了给区域天然林保护和三峡库区生态建设提供基础资料,对缙云山森林次生演替群落土壤微生态变化及其关系进行研究,采用常规方法比较分析了灌草丛、马尾松林、马尾松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4种演替阶段的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数量从高到低依次为灌草丛(131.52×104/g干土)>常绿阔叶林(116.65×104/g干土)>马尾松阔叶混交林(95.74×104/g干土)>马尾松林(67.68×104/g干土);土壤酶活性及养分变化与微生物数量变化类似;不同演替群落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均呈显著相关性。缙云山森林次生演替群落4种不同植被土壤中的微生态特征态存在较大差异,其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和土壤养分间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多效唑和营养元素配施对水稻根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叶面施用营养元素和多效唑对水稻产量、根系以及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营养物质与多效唑配施效果最佳,能增加根生物量,提高根系活力,促进水稻对养分的吸收,测产结果显示该处理水稻有效穗为10.6穗/株,每穗实粒数为94粒/穗,结实率为91.6%,千粒重为19.96 g,较对照增产11.89%;且能够调节水稻株高,增强抗倒伏能力,增加水稻植株和谷粒中磷和钾的积累,为多效唑和营养元素复配在水稻上的应用提供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筛选出能有效拦蓄径流和泥沙量以及减少养分流失的马尾松林下套种模式,以马尾松林下不同套种模式为研究对象,包括马尾松对照,马尾松林下套种油茶,马尾松林下油茶+花生以及马尾松林下油茶+大豆,对其产流产沙量和养分流失进行全年的定位监测。结果表明:产流产沙量与降雨量的分布规律基本一致,主要集中在春季和夏季,雨季的径流量和产沙量分别约占全年的84.47 %和86.08%。产流产沙还受到降水多寡的影响,在旱季比雨季对产流产沙的影响更为明显。径流量和产沙量均表现为显著相关(P<0.05)。与马尾松对照相比,套种油茶后年产流产沙和养分流失量均表现为略为增加,而在油茶林下套种花生和大豆后,产流产沙和养分流失量明显减少。表明在马尾松林下仅采取套种油茶的模式,可能会促进产流产沙,增加养分的流失,而在油茶林下增加种植绿肥的模式,能有效拦蓄径流泥沙量,减少养分流失。  相似文献   

20.
周媛  齐学斌  李平  胡超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2):247-251
水资源短缺是农业灌溉面临的重大挑战,在农业用水严重紧缺的现状下,以再生水为农业灌溉水源,将有效缓解农业用水紧缺形势。由于再生水中养分浓度与有机物含量较高,若使用不当会对作物生长及土壤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并可能导致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从再生水灌溉对作物生长、土壤养分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3个方面概括了再生水灌溉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并对下一步的研究重点提出了建议:加强再生水灌溉对作物不同关键生育期土壤供氮特征的影响研究,重视土壤酶活性对长期再生水灌溉响应特征研究,强化再生水灌溉土壤氮营养诊断与阈值范围研究以及拓宽再生水灌溉对农作物果实超微结构的影响研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