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掌握云南松毛虫种群动态及其最佳诱集波长,利用8种不同波长范围的诱虫灯,在云南松毛虫虫口密度较高的湖南省武冈市开展了诱集试验,分析了云南松毛虫最佳诱集波长和种群动态及雌雄性比。研究结果显示:1)试验诱虫灯中5#效果较好,8#诱集效果较差;2)羽化初期(10月8日之前),诱集的云南松毛虫雄虫数量高于雌虫;3)10月9日开始,每日诱集云南松毛虫雌虫数量均高于雄虫(雌虫占总数量的50%以上,高峰时达到77.78%);4)试验所用诱虫灯除8#外,其余诱虫灯诱集数量与总量均呈极显著相关,每种诱虫灯诱虫量都能够反映云南松毛虫种群动态变化。5)总体上,诱集的云南松毛虫雌性较多,从侧面表明云南松毛虫在林间雌虫占多数。本研究为利用频振式诱虫灯监测和防治云南松毛虫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无公害防治栗山天牛Massicus raddei方法,采用303~580 nm中18个单波长太阳能灯于19:30-23:30,分4个时段,在林间开展诱杀研究,筛选诱杀栗山天牛的最佳波长、最适时间、诱杀容器的颜色,比较不同时段诱杀栗山天牛的雌雄性比和对非靶标昆虫的诱杀作用。结果表明:330 nm太阳能灯诱杀栗山天牛的总量(126.7头)和雄虫量(105.3头)最大,340 nm太阳能灯对雌虫的诱杀量(32.7头)最大;20:30-22:30时段诱杀数量最多;诱杀到的栗山天牛在4个时段雌雄性比逐渐增加,整体比为0.37∶1;红色容器的诱杀量最大。330 nm诱虫灯可作为诱杀栗山天牛雄虫的最佳灯具,340 nm灯可作为诱杀栗山天牛雌虫的最佳灯具。  相似文献   

3.
赤松毛虫成虫灯光诱杀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不同波长的灯具对阜新市赤松毛虫成虫开展灯诱筛选试验,结果表明,21:30时所有供试诱虫灯诱杀到的松毛虫雌虫数量和雌雄成虫总量最多,22:30时诱杀到的赤松毛虫雄虫数量最多。诱集总量由多至少的波长序号为:2号>19号>4号=5号>7号。灯诱赤松毛虫成虫的最佳上灯时间为21:00~23:00时,从而为生产防治提供了最佳波长和上灯时段。  相似文献   

4.
不同波长诱虫灯对蜀柏毒蛾成虫的诱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波长分别为300 nm、340 nm、380 nm、420 nm、460 nm、500 nm、540 nm和580 nm、功率8W的诱虫灯进行了蜀柏毒蛾成虫的诱集研究.结果表明:8种波长的诱虫灯诱集效果有差异,波长340nm、功率8W的诱集效果最好.波长340 nm、功率8W诱虫灯在60 min时间内对距离在180 m范围内的蜀柏毒蛾成虫具有诱集效果,但诱集率达87.1%以上的距离在120 m以内.  相似文献   

5.
组建自然种群生命表来研究思茅松毛虫的种群动态。研究结果表明,思茅松毛虫平均存活率达1.63%,种群趋势指数为1.6529。在各虫态中,危害期幼虫期死亡率最高,其中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因素和被捕食,捕食性天敌影响很大,思茅松毛虫的防治关键时期也在幼虫危害期。根据这一结果和生物灾害精确管理原理,编制了思茅松毛虫防治历。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思茅松毛虫雌成虫不同地理种群间性信息素成分、含量和比例差异,比较雄成虫触角敏感性和不同配比诱芯诱捕效果差异,开发不同地域有针对性的思茅松毛虫种群监测方法和诱捕防控技术。[方法]运用气相色谱(GC)分析思茅松毛虫湖南、云南和江西地理种群雌虫性信息素腺体提取物,利用触角电位仪(EAG)测定思茅松毛虫各地理种群雄蛾触角对性信息素标准品及其不同配比组分的电生理敏感性,然后进行林间生物测定,比较不同配比的性信息素成分诱蛾效果。[结果]思茅松毛虫性信息素腺体中含有顺5,反7-十二碳二烯乙酸酯(Z5,E7-12:OAc)、顺5,反7-十二碳二烯醇(Z5,E7-12:OH)和顺5-十二碳烯乙酸酯(Z5-12:OAc)3种成分,3个地理种群间这3种腺体成分含量和比例存在微小差异。3种成分以100:10:25或者100:10:10的比例配比,不同地理种群间均具有很好的触角电位活性和林间诱蛾活性。[结论]思茅松毛虫性信息素组分还没有发生明显的种下分化现象,3个地理种群间性信息素含量和比例的细微差异暗示着与地域差异、寄主植物差异和人为化学防控干扰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有效地监测苹小吉丁林间发生动态,寻找无公害防治的新途径。[方法]本研究首先在室内利用5种波长单色光对苹小吉丁进行了敏感波长的选择性试验,然后在野外苹果园内悬挂9种波长粘虫板对苹小吉丁进行了诱集对比试验。[结果]室内试验结果表明,苹小吉丁对5种波长单色光具有不同程度的趋性,依次为:530 nm>590 nm>450 nm>380 nm>650 nm,雌虫的趋光反应率显著高于雄虫。从光强度试验结果来看,苹小吉丁对5种单色光的趋性随着光强的增强而增高。从林间诱集试验结果来看,9种波长粘虫板对苹小吉丁诱集效果有一定的差异,其中绿色(550 nm)和蛋黄色(580 nm)粘虫板对苹小吉丁的诱集效果最好,3d最大诱捕量分别达到7头·张^-1、6头·张^-1,单位时间平均诱捕数量分别为2.86头·张^-1、2.70头·张^-1;对紫色和红色粘虫板趋性最弱。[结论]苹小吉丁对530-590 nm范围内的波长比较敏感。波长为550~590 nm粘虫板可作为苹小吉丁林间种群动态观测十分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利用引诱剂对牡丹江地区落叶松八齿小蠹种群动态的时空表达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牡丹江地区落叶松八齿小蠹有三个扬飞高峰期,即5月15~25日、6月24日~7月4日、8月3~13日;在扬飞期间内,诱集到的落叶松八齿小蠹雄虫的数量多于雌虫;在林缘附近诱集到的落叶松八齿小蠹的数量多于林内中心地带。  相似文献   

9.
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 Moore是近年来大面积爆发的严重危害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Gilg的食叶害虫,为寻找其羽化和生殖行为发生规律,为生态防控提供技术参考,在温度(25±1)℃,光周期L:D=14:10,相对湿度RH=75%~80%的条件下,观察了黄野螟成虫的羽化和生殖行为。结果表明:黄野螟的羽化率为83.20%,羽化期为10 d左右,日羽化高峰在20∶00~22∶00,雌雄性比为1.12∶1,且雄蛾先于雌蛾羽化。成虫在羽化后2 d达到性成熟,2日龄雌蛾开始求偶,3~4日龄雌蛾求偶最为强烈,雌蛾的求偶行为多发生在20∶00~21∶00,成虫光期未见交尾行为,成虫日龄影响交尾行为,4日龄成虫交尾率最高。卵多产于叶片背面,孵化率超过90%。交尾雌虫和雄虫的平均寿命为6.32 d和5.75 d,未交尾雌虫和雄虫的平均寿命为8.83 d和8.24 d,说明交尾缩短雌雄成虫寿命。  相似文献   

10.
单波长太阳能灯诱杀杨毒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无公害防治杨毒蛾的方法,利用320~585 nm的单波长太阳能灯19盏开展林间诱杀研究。结果表明,365 nm太阳能灯对杨毒蛾总量和雄蛾诱杀量最大,368 nm太阳能灯对杨毒蛾雌蛾的诱杀量最大,以19:30-20:30时段诱杀效果最好。供试诱虫灯诱杀杨毒蛾总量的雌雄比2.1:1;18:30-19:30雌雄比最高,为7.5:1;21:30-22:30雌雄比最低,为0.7:1;4个时段诱杀杨毒蛾雌雄性比差异显著。蓝色容器的诱杀量较大,白色容器诱杀量较小;将装水容器放于距地面1.2 m高度比放在地面上对杨毒蛾有更好的诱杀效果。365 nm太阳能灯可作为诱杀杨毒蛾的最佳灯具,通过与筛选的最适时间、敏感容器颜色和容器高度组合,能够达到较好的诱杀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灯诱栗山天牛成虫更加经济有效的方法,利用太阳能灯诱灭虫器装上诱集效果最好波长的灯管和食物源引诱剂,对栗山天牛成虫进行了林间诱杀试验。结果表明:2017年栗山天牛成虫在辽宁省宽甸县出现的高峰期是7月21日,每日单灯平均诱集量最高达212.7头。7月12日的雌性比率均值最低(0.50),栗山天牛发生前期诱集雄虫较多;而7月16日至8月9日的雌性比率均值都大于0.50,诱集雌虫较多;7月26日以后诱虫数量开始下降;诱杀成虫的最佳时间是7月16-26日。采用太阳能灯诱灭虫器并结合使用食物源引诱剂能自动淹杀诱来的天牛成虫,诱杀效率高,值得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该文通过对春尺蠖Apocheimacinerarius Erschoff羽化特性研究表明,成虫期与气温密切相关.邻近城区比郊外大田羽化期早7~10 d;发蛾初期雄蛾多于雌蛾,以后雌蛾增多;成虫为全日程羽化出土,雌雄性比为11.42;雌蛾交尾最多可达3次,雄蛾仅1次.研究结果还表明,应用佳多频振式杀虫灯诱捕春尺蠖雄蛾数量大,日均单灯诱蛾量为1 425.6头,单灯1夜最高诱蛾2471头,并诱到少量雌蛾.灯距120m范围内,树干表皮单位面积上的有效卵率较无灯对照区下降了24%~61.5%,控害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1种依据外观形态特征,迅速准确鉴别迟眼蕈蚊Bradysia sp.蛹和成虫雌雄性别的方法。雌蛹的第8腹节末端中央有2个大小相同并列排布的圆形突起;雄蛹第8腹节末端有呈三角形排布的3个圆形突起,其中中间的圆形突起较两边的圆形突起略小,区分较为明显。成虫雌性体积明显比雄性大,雄虫腹部末端宽大,有2个呈对称排布的抱握足,向内弯曲;雌虫腹部中部粗大,向端部渐细而尖,腹端具一阴道叉。准确区分雌雄性别对于了解迟眼蕈蚊田间性比,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种群动态及开展预测预报等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流式细胞术,以公鸡(Gallus domesticus)血红细胞DNA含量为标准,测定了我国南方几种重要松毛虫的基因组大小(或称C-值)。结果显示,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的基因组大小为563.36±7.26 Mb,其雌、雄2C DNA含量分别为1.175 6±0.016 4和1.128 6±0.013 4 pg;思茅松毛虫(Dendrolimus kikuchii)的基因组大小为719.30±9.70 Mb,其雌、雄2C DNA含量分别为1.449 2±0.021 2和1.442 8±0.018 4 pg;云南松毛虫(Dendrolimus houi)的基因组大小为586.82±8.94 Mb,其雌、雄2C DNA含量分别为1.244±0.018 2和1.156±0.018 4 pg。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思茅松毛虫基因组显著大于云南松毛虫和马尾松毛虫基因组,后两者的基因组也存在显著差异,但绝对值相差较小。3种松毛虫雌雄虫的基因组大小之间也存在显著的差异,雌虫基因组大于雄虫。几种松毛虫基因组大小的测定,为进一步比较其分子差异、构建基因组文库和基因组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铜绿丽金龟是金龟甲类害虫中发生量最大、危害最严重的种类之一,其分布范围广,危害植物种类多。为了有效控制铜绿丽金龟的危害,使用太阳能板作为电源和303~580nm波段内的18种波长诱虫灯及全光谱对照灯林间诱杀成虫。筛选出诱杀铜绿丽金龟的最佳波长为400nm,最适灯诱时间为20:30-21:30,装水容器颜色应首选绿色。使用筛选出的最佳波长、灯诱时间和装水容器颜色组合开展林间诱杀,可以达到无公害手段压低虫口数量,以及安全有效、绿色环保地控制铜绿丽金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为了有效地控制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的危害及保护自然天敌,研究了利用单一波长的太阳能灯诱捕舞毒蛾的方法。采用林间放置320 nm至585 nm不同波长的太阳能灯、不同颜色诱捕容器、长波与短波灯不同距离组合、太阳能灯与频振式杀虫灯对非靶标昆虫诱虫效果的比较等方法,确定灯光诱捕舞毒蛾的最佳技术。结果表明,340 nm太阳能灯诱捕舞毒蛾总量和雄虫量最大,且显著大于对照灯的相应诱捕量;380 nm太阳能灯诱捕雌虫量最大。诱捕舞毒蛾的最适时间为19∶30—21∶30。银色容器诱捕到的舞毒蛾最多。长波灯与短波灯相距50 m时,短波(340 nm)诱虫灯的诱捕量最大,且显著大于其他距离和短波对照灯的诱捕量,在此距离条件下,长波(520 nm)诱虫灯的诱捕量最小。单一波长的太阳能灯对非靶标昆虫的杀灭作用显著小于频振式杀虫灯。340nm太阳能灯可作为诱捕舞毒蛾的首选灯具,通过与筛选出的最适时间、敏感容器颜色和距离组合,能够在林间达到较好的诱捕效果。还可以通过长短波长的组合,在港口提供长波照明和短波诱虫,实现既减少舞毒蛾成虫和卵块随船迁移又兼顾亮化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明纹侧柏松毛虫(柏科林木的主要食叶性害虫)羽化、求偶和交配行为的规律,并通过林间诱蛾试验测试雌雄蛾之间的引诱活性,以期为明纹侧柏松毛虫性信息素的提取和鉴定提供依据。【方法】于2019、2020年通过室外笼内人工饲养观察和野外诱蛾的方法,观察明纹侧柏松毛虫成虫羽化和生殖生物学节律。【结果】成虫羽化集中在晚上(19:00—2:00),日羽化高峰集中在21:00。2019年与2020年的羽化期不同。2019年养虫笼内的蛹7月初开始羽化,7月底进入羽化高峰期(7月29日左右),8月中旬羽化逐渐减少;2020年养虫笼内的蛹羽化日期晚于2019年,7月中旬开始羽化,8月中旬进入羽化高峰期(8月11日左右),之后逐渐降低。在羽化高峰期之前,雄蛾羽化数量多于雌蛾,高峰期后,雌蛾羽化数量较雄蛾多。2019、2020年的成虫羽化率分别为83.8%、88.5%。雌雄蛾的性别比例为1∶1.04(2019)和1∶1.01(2020)。未交配雌雄蛾平均寿命分别为4.05、5.84天,交配后雌雄蛾平均寿命分别为3.69、5.33天。雌蛾在羽化当日即观察到有求偶行为,求偶行为均发生在晚上,其中1日龄和2日...  相似文献   

18.
光肩星天牛成虫雌雄性比及其对种群消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光肩星天牛成虫在不同的羽化时期内其羽化成虫的性比不同。这种不同导致了光肩星天牛雌性成虫交尾机率大大的降低 ,致使其所产的无效卵增加 ,进而直接影响其种群的消长。这也进一步验证了在自然界中光肩星天牛种群的消长除了与该害虫的天敌、气候及其寄主的数量有关外 ,还与其自身的生物学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19.
APF-Ⅰ型引诱剂监测松墨天牛种群动态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松林和普洱市思茅松林中连续2 a使用APF-Ⅰ型引诱剂诱捕监测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成虫自然种群动态。结果表明:云南地区松墨天牛成虫种群数量主要集中在5—7月,APF-Ⅰ型引诱剂诱捕的雌虫数量显著多于雄虫,林间持效期虽可达30~45 d,但10 d后诱虫量开始减少。APF-Ⅰ型引诱剂可作为松墨天牛种群动态监测的主要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无公害防治老鹰窝山自然保护区鳞翅目害虫的方法,该项研究利用太阳能灯比较不同波长诱虫灯诱杀鳞翅目昆虫的数量,不同时期诱杀鳞翅目昆虫种类和数量的变化,每天3个时段的诱虫量变化。试验结果显示:340 nm诱虫灯的诱杀总量最大,显著大于380、420、480、545 nm诱虫灯和对照灯的诱杀总量。从7月13日至9月10日,灯诱鳞翅目蛾类昆虫的种类和数量都随日期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7月13日至8月8日,20:00-21:00、21:00-22:00时段的诱虫量占比超过总量的81.5%;8月11-18日,19:00-20:00、21:00-22:00两个时段诱虫量占比相对平衡,都为20%左右,20:00-21:00时段的诱虫量占比大于50.0%;8月21日至9月10日,19:00-20:00时段的诱虫量占比超过总量的38.9%,且19:00-20:00、20:00-21:00两个时段诱虫量之和超过总量的75.0%。掌握了保护区内重点监测的10种鳞翅目昆虫的消长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