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氮磷钾配施对小麦植株养分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氮水平与磷、钾配施对小麦植株氮磷钾含量、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氮(135kg N/hm 2)、中氮(225kg N/hm 2)和高氮(315kg N/hm 2)与2个磷钾用量(P2O5-K2O,90-120、135-180kg/hm 2)处理组合中,各处理不同生育时期植株干重、氮钾含量、氮钾累积量随供氮水平提高而增高;等氮条件下,增施磷钾使植株含氮量降低,植株氮、磷和钾累积量随磷钾用量增加而增多。各施肥处理生育期间土壤碱解氮含量呈波动性变化,表现为起身期较冬前降低,起身至开花期不断增高,开花期至灌浆期明显下降,灌浆期至成熟期有所回升的特征。随生育进程,各处理土壤速效磷含量不断降低,土壤速效钾含量呈“V”字形变化,在开花期达到谷底。高氮水平各生育时期的土壤速效磷、钾含量低于低氮处理;等氮水平下增施磷、钾肥处理的土壤速效磷、钾含量提高。单位面积穗数随供氮增多而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以中氮处理最高;产量表现与穗数相似,但中、高氮处理差异较小。等氮水平下,增施磷钾可明显改善各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随供氮增多,单位氮素生产子粒能力降低,氮肥利用率下降;单位磷、钾素生产子粒能力随氮素用量增多呈低—高—低变化。研究表明,中氮(225kg N/hm 2)配施磷钾(P2O5-K2O,90-120kg/hm 2或135-180kg/hm 2)有利于调节生育期间土壤养分供应,改善植株养分吸收、干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明核桃树体氮磷钾营养分布推动核桃合理施肥,以10年龄辽核1号为试材,于果实采收期对其进行整株采样肢解,研究了核桃树体生物量的构成特点、氮、磷、钾含量和累积分配特性。结果表明,多年生营养器官是干质量分配的主体,一年生器官占总干重的28.6%,其中主要是叶片和果实;多年生器官占61.5%,根系占9.9%。各器官中氮、磷、钾含量差异显著,氮的含量以种仁中最高,其次是叶片;磷含量以种仁中最高,青皮次之;钾含量以青皮最高,硬壳、种仁次之。氮磷钾吸收累积量表现为:氮>钾>磷,比例为13.4:1:4.4;一年生器官养分累积量>多年生枝干>根系。每生产100kg干商品核桃果实需提供N 10.3kg、P 1.15kg、K 8.76kg。  相似文献   

3.
为优化玉米氮磷钾施用,提高玉米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开展了杂交玉米禾玉9566氮磷钾配施试验,探讨氮磷钾配施对玉米农艺性状、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配施能有效改善农艺性状,优化产量构成因子,主要是增加穗粒数,从而提高产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作用为氮磷钾。施氮、钾能提高玉米子粒和茎叶中氮、钾含量,施氮促进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利用,施钾可提高玉米子粒对氮、磷养分吸收量;氮磷钾三因子中促进养分吸收积累作用表现为氮钾磷。氮磷钾配合施用,可有效提高玉米植株对养分的吸收积累,子粒中氮、磷含量和子粒氮磷钾各养分吸收量均为最高,全株养分吸收总量也最高;每100kg经济产量N、P2O5、K2O养分吸收量分别为2.02、0.90、2.21kg,氮、磷、钾肥料利用率为33.28%、15.43%、48.79%,氮、磷、钾肥农学效率分别为13.07、5.59、3.34kg/kg。  相似文献   

4.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等氮水平下不同肥料、分配方式及与磷、钾配施对夏玉米植株氮磷钾和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施氮(底施和大口追施)、常规优化施氮(底施和大口、吐丝2 次追施)和控释氮素配施2 种磷钾水平用量(P2O5 105-K2O 120 kg/hm2和P2O5 157.5-K2O 180 kg/hm2)组合中,各处理大口期前植株干质量、氮磷钾含量、氮磷钾累积量以常规施氮高于控释尿素;成熟期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以控释尿素处理高于常规优化施氮处理,后者又高于常规施氮处理。等氮处理下,增施磷钾提高了植株磷、钾含量和累积量,植株含氮和氮累积量明显增加。各处理土壤速效氮、磷含量随生育进程不断降低,速效钾含量表现为“V”字型特征;土壤速效养分与植株养分含量表现趋势相反,生育后期控释尿素低于常规优化施氮,后者又低于常规处理。增施磷钾明显提高各时期土壤速效磷、钾含量,但使土壤氮含量降低。与对照相比,各处理单位氮、磷、钾生产籽粒能力降低;各处理中,单位养分生产籽粒以常规施氮高于常规优化施氮,后者又高于控释尿素。肥料养分利用率以控释尿素处理最高,其次为常规优化施氮,常规施氮最低。表明与常规施氮相比,控释尿素结合磷钾底施,能协调生育期间养分供应,改善植株中后期氮磷钾吸收、积累和物质生产,是改善养分利用效率、穗部性状和产量的优化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5.
茄子氮磷钾养分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提高土壤养分供应量及强度、平衡茄子生产养分供求矛盾,探讨适宜茄子高产种植的氮磷钾最佳养分配方。以“农夫3号”为材料,采用“3414”设计方案,试验共设14个处理,3次重复,开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不施肥情况下茄子产量显著低于施肥处理,在不同施肥措施中N2P2K2处理的产量最高,不施或者少施氮、磷、钾中的任何一种养分均不同程度导致减产,其中氮肥的产量贡献率最大;氮、磷、钾养分供应不足均减少茄子有效结果数;茄子产量随着氮、磷、钾施用水平呈现一定趋势变化,氮素肥料是茄子产量形成最主要限制因子;增施氮、磷、钾养分肥料显著提高了植株养分含量及累积量,但降低了果实养分分配比例。通过茄子产量与养分用量模型分析,得到茄子推荐比例N:P2O5:K2O=1:0.55~0.83:0.63~0.84,施肥量为N:P2O5:K2O=392~433:240~243:271~330 kg/hm2。  相似文献   

6.
通过氮肥的用量、施用时期、种类的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氮肥运筹对油菜生长发育过程中氮磷钾养分吸收、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水平高的处理与施氮水平低的处理相比,植株及各器官氮含量普遍偏高,而磷钾含量普遍偏低。氮磷钾无论是累积速率还是累积量均是成熟期最大。处理间E(控释氮肥)处理氮磷累积量最多,A(不施氮肥)处理最少;钾累积量G(60%控释氮肥+40%尿素)处理相对最多,A(不施氮肥)处理相对最少。在本试验条件下,施氮均为最高水平180 kg/hm2的控释氮肥E、控释氮肥与常规氮肥配施G处理植株氮磷钾累积量相对最多。  相似文献   

7.
通过田间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氮磷钾不同配施水平对花生产量、品质、结荚期叶片SPAD值和气体交换参数、土壤养分含量和后茬黑麦草产量与养分蓄积量的影响,旨在为黑麦-花生一体化种植体系中花生氮磷钾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花生荚果产量、百果重、百仁重、后茬黑麦草产量、蛋白产量等均随氮磷钾施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但过量施肥花生荚果增产不显著。施肥量增加到一定水平时,花生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O/L值才显著提高。提高施肥水平可相应提高花生结荚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效率,能明显增加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但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影响不显著。黑麦地上部分碳、氮、磷、钾等养分蓄积量均随施肥水平的提高呈增加趋势。同一施肥水平下,碳蓄积量最大、磷蓄积量最小。黑麦-花生一体化种植体系中花生氮磷钾肥的合理用量应为纯氮(N)56.25 kg/hm2、磷(P2O5)243.75 kg/hm2、钾(K2O)187.50 kg/hm2。因此,氮磷钾肥合理施用能提高花生及后茬黑麦的产量、品质,增强光合效率,增加土壤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8.
氮磷钾施用方式对夏玉米植株、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等氮水平下不同肥料、分配方式及与磷、钾配施对夏玉米植株氮磷钾和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施氮(底施和大口追施)、常规优化施氮(底施和大口、吐丝2次追施)和控释氮素配施2种磷钾水平用量(P2O5105-K2O 120 kg/hm~2和P2O5157.5-K2O 180 kg/hm~2)组合中,各处理大口期前植株干质量、氮磷钾含量、氮磷钾累积量以常规施氮高于控释尿素;成熟期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以控释尿素处理高于常规优化施氮处理,后者又高于常规施氮处理。等氮处理下,增施磷钾提高了植株磷、钾含量和累积量,植株含氮和氮累积量明显增加。各处理土壤速效氮、磷含量随生育进程不断降低,速效钾含量表现为"V"字型特征;土壤速效养分与植株养分含量表现趋势相反,生育后期控释尿素低于常规优化施氮,后者又低于常规处理。增施磷钾明显提高各时期土壤速效磷、钾含量,但使土壤氮含量降低。与对照相比,各处理单位氮、磷、钾生产籽粒能力降低;各处理中,单位养分生产籽粒以常规施氮高于常规优化施氮,后者又高于控释尿素。肥料养分利用率以控释尿素处理最高,其次为常规优化施氮,常规施氮最低。表明与常规施氮相比,控释尿素结合磷钾底施,能协调生育期间养分供应,改善植株中后期氮磷钾吸收、积累和物质生产,是改善养分利用效率、穗部性状和产量的优化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冬瓜干物质和氮磷钾钙镁养分的累积与分配动态规律,为冬瓜精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以大型黑皮冬瓜‘铁柱2号’为供试品种,分别于苗期、花期、初果期、膨果期和成熟期5个生育期,取植株叶片、叶柄、茎秆和果实4个部位,测定干物质和氮磷钾钙镁养分含量。冬瓜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呈现“S”型曲线,整个生育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为4903 kg/hm2,果实干物质累积量为3438 kg/hm2,收获指数0.7。冬瓜的养分吸收总量表现为K>N>Ca>P>Mg,分别为293、104、103、24和20 kg/hm2。冬瓜中氮、钾、钙、镁的累积量均在初果期时达到最大,分别占冬瓜整个生育周期吸收总量的39.9%、32.7%、30.1%和40.9%。磷的养分吸收主要是在成熟期,占冬瓜整个生育周期吸收总量的47.6%。冬瓜各生育期的养分需求总量和比例各不相同,应当根据栽培目标及时调整施肥策略,初果期是冬瓜高产需肥的关键时期,应当重视坐果后钙镁的补充。  相似文献   

10.
为烤烟合理施用氮肥和土壤改良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氮肥与土壤改良剂配施对烤烟产量、产值、上等烟比例、叶片氮磷钾含量、品质指标含量和土壤氮、磷、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增加,不施土壤改良剂和施用土壤改良剂的烟叶产量和产值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烟叶均价和上等烟比例呈抛物线变化趋势,分别在施氮45.0、67.5 kg/hm2时最高;相同施氮量,施用土壤改良剂的烤烟产量和产值均高于不施土壤改良剂的,但施氮量超过67.5 kg/hm2时,会降低烤烟的均价和上等烟比例。在圆顶期和成熟期,随着施氮量增加,不施土壤改良剂和施用土壤改良剂的烤烟叶片含氮量、含磷量、含钾量均呈增加趋势;相同施氮量,相比不施土壤改良剂的,增施土壤改良剂的烤烟叶片含氮量、含磷量、含钾量均明显提高,中部叶和上部叶氯离子含量降低,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有所提高。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在67.5~90.0 kg/hm2,配施土壤改良剂30.0 kg/hm2时,土壤供肥能力强,烟叶品质好,烤烟的产量和产值均较高,分别为2487~2588 kg/hm2、43538~44202元/hm2。  相似文献   

11.
麻阳冰糖橙果园营养状况与果实品质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冰糖橙园土壤养分对其树体营养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湖南省麻阳县冰糖橙产区为研究对象,2011—2015年对该县9个代表性果园持续进行了土壤、叶片和果实矿质营养分析、果实品质的分析。结果表明:麻阳冰糖橙产区土壤pH接近适宜值,土壤中有机质、多数大量和微量矿质养分含量适宜或过量,而有效锌含量缺乏。麻阳冰糖橙产区树体氮、锰、铜、硼、钼含量适宜,磷、铁含量过量,而钾、锌、钙、镁含量缺乏,不同果园间树体养分差异较大;果实中氮和钾含量较高,且与土壤中、叶片中氮钾含量相对一致。麻阳冰糖橙果实大小差异明显,果实直径与果皮厚度呈明显的正相关,而与果实可溶性固性物和维生素C含量呈明显的负相关。土壤与叶片中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锰、钙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与果实中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超甜玉米营养元素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明超甜玉米各器官中氮、磷、钾、钙、镁、硫等营养元素元素变化规律和累积量情况,采集不同生育期的玉米样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甜玉米吸收各种养分的大小顺序为N>K>P>Ca>S>Mg。2、不同器官养分含量有差异,果实含氮、磷、镁、硫为各部位最高值;叶片钙含量最高;茎部钾含量最高。3、叶片磷、钾、镁含量与全株变化较为一致;茎中氮和钙含量与全株较为一致。4、甜玉米氮、钾、钙的比例随生长的不同而变化,成熟时N:P:K:Ca:Mg:S=1:0.11:0.90:0.09:0.05:0.06。  相似文献   

13.
肥料与密度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此试验通过研究N、P、K、有机肥的配合施用和种植密度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为玉米高效高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试验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设主区肥料因子为A共4个水平,即A1(N:150 kg/hm2、P2O5:90 kg/hm2、K2O:45 kg/hm2);A2(N:300 kg/hm2、P2O5:180 kg/hm2、K2O:90 kg/hm2);A3(N:450 kg/hm2、P2O5:270 kg/hm2、K2O:135 kg/hm2);A4(N:450 kg/hm2、P2O5:270 kg/hm2、K2O:135 kg/hm2、有机肥7200kg/hm2)。设副区密度因子为B共6个水平,即B1:108000株/hm2、B2:96000株/hm2、B3:84000株/hm2、B4:72000株/hm2、B5:60000株/hm2、B6:48000株/hm2。共24个处理,3次重复。结果表明:肥料和密度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有显著影响。在4个肥料处理中,A4处理在穗长、穗粗、穗粒数、百粒重、产量都是最高值。密度对穗长、穗粗、穗行数、百粒重及产量都有显著和极显著影响,基本上都是随着密度的增高穗长、穗粗、穗粒数、百粒重在降低,但产量却是逐渐增加,在密度为96000株/hm2时产量最高,随后密度进一步增加产量下降。综合考虑肥料和密度因子,A4B2组合产量最高(12513.0 kg/hm2)。  相似文献   

14.
不同施肥量对‘巨玫瑰’葡萄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求设施栽培条件下追肥水平对葡萄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连续2年在‘巨玫瑰’葡萄果实膨大期开展不同追肥量的施肥试验,对果实品质指标、肥料吸收指标、净光合速率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超过300 kg/hm2的施肥量对‘巨玫瑰’葡萄果实的平均果粒重、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果实硬度等品质指标没有显著影响;不同施肥量对叶柄的氮、磷、钾含量没有显著影响;而且施肥后虽然能比对照增加叶片净光合速率(Pn),但施肥量超过300 kg/hm2后,增加施肥量对叶片净光合速率没有显著影响。综合以上结果认为,设施栽培条件下‘巨玫瑰’葡萄的适宜施肥水平应为300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15.
对韭菜氮肥施用品种、氮肥最佳使用量和氮、磷、钾合理配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韭菜适宜施用的氮肥品种为硫酸铵和尿素,碳酸氢铵、硝酸铵和氯化铵增产效果较差。在中等肥力石灰性土壤上,露地栽培的韭菜适宜的氮、磷、钾肥用量为:每hm2纯N450-530kg,P2O5378kg,K2O440kg,N:P2O5:K2O=1:0.77:0.90。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蚕桑主产区桑园施肥状况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湖北省蚕桑主产区44个有代表性的桑园养分管理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主产区桑园施用有机肥的比例为75.0%,所有桑园均施用一定量的化肥。全省桑园氮(N)、磷(P2O5)、钾(K2O)平均施用量分别为453.0、114.0和175.5 kg/hm2,其中由有机肥提供的氮、磷、钾分别占总投入的25.5%、69.7%和87.2%,养分施用的N:P2O5:K2O比例为1:0.25:0.39。鄂东蚕区的肥料用量明显高于鄂北和鄂西南蚕区。桑园NPK养分投入量相差很大:施氮(N)量 > 600 kg/hm2的桑园比例为15.9%,而22.7%的桑园年施氮量 < 150 kg/hm2;施磷(P2O5)量>225 kg/hm2的桑园比例为6.8%,施磷<75 kg/hm2或不施磷的桑园比例为22.7%;施钾(K2O)量 > 300 kg/hm2的样本比例占15.9%,而全年未施钾肥的桑园比例高达25.0%。湖北省桑园全年施肥次数以1次和2次的比例最高,分别为25.0%和63.6%,反映出桑园施肥次数偏少。  相似文献   

17.
小麦-玉米高产区肥料施用状况与养分平衡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兖州市为例,分析了1985年以来高产粮区的肥料施用和养分平衡状况。结果表明:1985—1993年兖州市的化肥施用量呈逐年递增趋势,1993年以后化肥施用量基本趋于稳定。小麦单产从1985到1997年稳定增加,1997年以后有下降趋势;玉米单产从1985—1994年稳定增加,1995年以后变化很大。粮食总产和单产在1985—1994年稳定增加,1995以后波动比较大。化肥用量与粮食总产和单产之间显著相关。施肥现状调查表明,小麦上化肥N、P2O5、K2O平均用量分别是289.3 kg/hm2、212.1 kg/hm2、112.7 kg/hm2,分别占粮食作物肥料总投入量的22.6%、16.6%和8.8%;玉米上化肥N、P2O5、K2O平均用量分别为462.3 kg/hm2、143.0 kg/hm2、58.8 kg/hm2,分别占粮食作物肥料总投入量的36.2%、11.2%和4.6%。  相似文献   

18.
甜菜氮、磷、钾肥料效应模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414"设计方案进行田间试验,探讨施用氮、磷、钾肥用量及其比例对黑龙江省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甜菜产量、含糖率及产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施用量以120kg/hm2N、90kg/hm2P2O5、90kg/hm2K2O获得甜菜最高产量和最高产糖量,对甜菜的增产效果为氮>磷>钾,在试验条件下的最佳施用比例为:西部地区1∶0.60∶0.44,中部地区1∶0.41∶0.19,东部地区1∶0.51∶0.48。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不同盐分浓度对油菜氮、磷、钾积累与分配的影响,以三个甘蓝型油菜品种为试验材料,在低、高两种盐分条件下种植,于成熟期取样测定干物质积累量及氮磷钾元素含量。结果表明:高盐与低盐处理相比,全株及不同器官干重均显著下降。不同处理氮和磷积累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41.39~193.14 kg/hm2和21.95~36.24 kg/hm2。3个品种根系中氮、磷积累量平均下降幅度最大,籽粒中钾素积累量平均下降幅度最大。成熟期氮和磷主要分配在籽粒中,不同处理的分配比例变化范围分别为63.15%~67.73%和75.23%~81.56%,钾素主要分配在茎中,其变化范围为45.59%~49.67%。研究不同盐分土壤上油菜成熟期的农艺性状和生理指标,有助于初步明确盐分对油菜产量及元素吸收规律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