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位山引黄灌区开发机械化清淤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是山东省的主要客水资源。黄河在山东省全长629km,两岸有引黄闸45座、虹吸55条,设计引水能力共计2121m3/s,并开发引黄灌区63处,涉及53个县(市区)。近几年开发利用黄河水资源,向远距离、跨流域调水,已实现引黄济青、济淄、济津和引黄入卫给河北送水。但是,引水必引沙。随着引黄事业的发展,渠道清淤负担也逐年加重。全省70年代时年均引黄清淤约1350万m3,占引沙量的25.5%,80年代随着引水量的增加及自流沉沙面积减少,年均清淤员增加到3200万m3,占年均引沙量的50%以上。对泥沙的处理,制约者引黄事业的巩固和发展。所以探…  相似文献   

2.
引黄济青工程已运行18年,由于冻胀、地下水浮托、工程老化等原因,工程渗漏水现象较为严重.为节约水资源,提高引黄济青工程运行效益,需对现有的输水河衬砌工程进行改造.详细论证分析了全断面塑料薄膜加混凝土板衬砌和全断面采用自愈膨润土防水毯加混凝土板衬砌等两种方案,进行分析对比,优化防渗设计,达到技术先进、结构合理、经久耐用、运行安全稳定、造价经济、管理方便等要求.  相似文献   

3.
敦煌生态保护的核心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实施灌区节水改造减少农业用水量能否解决敦煌生态问题,从灌区灌溉模式、种植结构及灌溉定额等节水措施,参考石羊河模式压减耕地面积节约水量以替代外流域工程调水的可行性进行研究,论述全面节水与适度调水相结合的科学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引黄济青工程是山东省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 ,全长 2 5 3km ,共有沉沙池 1座 ,水库 1座 ,泵站 4座 ,倒虹 36座 ,涵闸 81座 ,桥梁 2 47座。运行十年来 ,共引调黄河水 10亿m3,对青岛的经济发展和沿途地区的工农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 ,水利行业的自动化调度已成必然发展趋势 ,提高引黄济青工程管理水平 ,自动化监控是一个最重要的手段。引黄济青工程现有的通信系统由微波、一点多址、程控交换机、电源组成 ,为自动化的安装实施提供了可靠的基础。1 自动化监控主要框架自动化监控主要框架包括自动化监控…  相似文献   

5.
针对引黄济青工程沿线存在各种污染源的问题,采取如下解决措施:工程对策,运行对策,生物净化,以法管水,广泛宣传,警民联防。这些措施使引黄济青工程达到“供水百天,引黄济青水质上乘”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汉江流域引调水工程较多,引调水工程在改变水资源时空分配布局、解决受水区缺水困境的同时,也给水源下游区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本文结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引江济汉工程、引汉济渭和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实施进展情况,通过设置3种引调水工况,定量分析引调水工程实施对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势、水环境、水生生态和湿地生态的累积影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保护建议,为汉江流域管理机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工程完成后,2010年西营河向下游民勤调水达1.2亿m3,灌区渠首引水量由2003年的3.2亿m3减少至2010年水权水量的2.15亿m3,减幅达32.8%,如何保证完成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目标任务的同时,确保灌区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优化配置水资源,提高水的利用效益是核心.在这里,仅就如何优化调度,合理利用分配给灌区有限的水资源使用权进行探讨,并提出了最佳的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8.
引江济汉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汉江中下游四项工程之一,工程建设的目的是为了补偿调水后汉江中下游河道内外需水要求,有利于增加北调水量.由于引江济汉走线方案的优化直接影响工程效益的发挥,针对该工程在规划设计阶段走线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进一步优化的原则、措施和方案,得到了设计单位和审查专家采纳和认可,该工程已经通过了有关部门的审查.  相似文献   

9.
引江济汉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汉江中下游四项工程之一,工程建设的目的是为了补偿调水后汉江中下游河道内外需水要求,有利于增加北调水量。由于引江济汉走线方案的优化直接影响工程效益的发挥,针对该工程在规划设计阶段走线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进一步优化的原则、措施和方案,得到了设计单位和审查专家采纳和认可,该工程已经通过了有关部门的审查。  相似文献   

10.
凉州区地处石羊河流域中上游,本身水资源短缺、管理粗放、利用效率和效益低下,并且承担着向石羊河下游调水任务,更加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为此,从2006年开始,凉州区全面开始了水权制度改革,在水权分配、实践、地下水水权控制、水市场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同时积累了一定经验。  相似文献   

11.
“引黄济青”工程是我国“七五”重点工程项目之一,拟于1990年前通水。有关跨流域调水工程有其共性,作者曾在有关文章中[5)、[6]就“引渠入津”工程用泵分析过。但因每个调水工程各自的条件和要求不同,故又有其自身的特性。在开发和设计其所用泵之前,必须认真研究其特性,根据这些特性,选用合适的水泵机型与结构。本文仅就“引黄济青”工程用泵的开发,设计问题,提出个人管窥之见。  相似文献   

12.
一、工程概况山东省引黄济青工程是1985年10月兴建的一项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渠首位于山东省博兴县的黄河王旺庄险工段,系利用已建的打渔张引黄闸引水。经沉沙处理后,通过明渠将水输送到棘洪滩水库。输水河全长250余km,途经四个地、市县的9个县、区,流量为38.5~23.0m~3/s,水深2.1~3.5m,底宽6~38m,边坡系数1.5~3.0,糙率0.016~0.025,比降1/6000~1/20000,流速0.6~  相似文献   

13.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水资源供给不足是影响未来群岛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跨流域调水和海水淡化均为解决舟山群岛缺水的有效途径,从技术、经济、环境影响、供水安全、能耗及产业拉动等6个方面对两种供水方案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舟山群岛新区解决缺水问题的推荐方案为:舟山本岛、岱山岛等主要大岛在充分利用本地水资源的基础上实施大陆引水工程;海水淡化工程用来解决其他边远小岛及特殊产业的用水需求。该分析对其他水资源匮乏的海岛地区合理选择供水方案亦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杭嘉湖区域水质型缺水和水环境恶化问题十分严重。结合扩大“引江济太”调水试验及杭嘉湖南排放水换水试验,研究杭嘉湖区域从太湖流域进行调水解决该地区水质型缺水和水环境恶化的问题。从杭嘉湖区域整体入手,研究杭嘉湖区域水量水质联合调度及多工程联合调度,通过对各调水方案的改善效果和负面效应进行综合分析,优选出了改善效果较好的调水方案。  相似文献   

15.
利用WEAP软件建立了石羊河流域水量和水质预测模型,选取2010年为现状基准年,通过参考预案对流域未来的水量平衡关系、用水结构和水质变化进行定量计算和分析,预测流域水量和水质的变化趋势。结合石羊河流域治理规划,设计不同的预案组合,模拟水资源的管理决策,进行方案比选择优。结果表明:调整产业结构、压田节水、促进工业发展有利于流域水资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总量控制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收集石羊河流域相关资料,对石羊河流域的自然环境、经济状况及流域水资源总量控制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了流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利用水平和程度及水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石羊河流域水资源控制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其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石羊河流域的水资源利用及生态环境问题受到了国家的重视和广大研究人员的关注,而且上、中、下游的用水矛盾尤为突出。本研究分析了石羊河流域的水资源利用现状,探讨了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重点针对民勤地区从多方位研究确定治理目标,对于恢复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解决流域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综合治理石羊河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提供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西营河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西营河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了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石羊河流域全局,提出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用水结构调整,工程配套,制度建设,创建节水防污型灌区,推行水利信息化建设,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等。  相似文献   

19.
引黄济青工程的管理与运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省引黄济青工程是一项跨流域、远距离的大型调水工程,是一项引水、沉沙、输水、蓄水、净水及泵站、输变电、通讯、自动化、计量配套完整的多功能工程。从工程管理、调度运行、经济效益及供水管理三方面总结工程的运营情况。在工程管理上采取建管结合,超前管理;建章立制,依法管理。在调度运行上介绍了工程运行的特点。冰盖下输水的特点及相应的调度措施。在供水管理上介绍了水费计收和水价模式。  相似文献   

20.
黄河断流与引黄灌溉发展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断流不是一个偶然现象,而是流域经济发展对水资源需求不断增长的必然结果,在今后长时间内将会继续存在。黄河断流为引黄灌溉发展带来了新的问题,即引黄水量受到限制,引水保证率降低。对此,应修改完善流域引黄灌溉发展规划,积极引进和推广节水新技术,加强引黄灌区多水源联合运用工程体系建设,重点发展补源灌溉,适当控制自流灌溉,以提高流域水资源调控能力和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