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土地供给需求不平衡显得尤为明显,因此要合理规划用地。土地利用规划调整了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结构及布局,可能会对该区域内的环境造成影响。为研究土地利用规划对环境的影响,笔者采用生态足迹法对河南省禹州市23个乡镇规划前期、规划中期和规划后期的总生态承载力和人均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禹州市的生态承载力由2005年的120062.95 hm~2增加到2009年的120933.45 hm~2,至2020年又增至123070.46 hm~2;(2)人均生态承载力除禹州市区和古城镇人口增长过快的地区下降外,其余地区的人均生态承载力都在规划实施后增加。可以得出结论,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对禹州市的环境是有益的,提高了全市的生态承载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西芹黄萎病病原菌开展室内防治药剂筛选和药剂毒力测定。按照药剂最大推荐剂量从14种供试药剂中初筛出8种有效药剂,以进口多菌灵、菌哥、新世生、瓜果类太宝、太医最佳,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达100%。8种药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EC50依次为进口多菌灵(0.0063 mg/ml)<太医(0.0073 mg/ml)<活根菌灭(0.0077 mg/ml)<枯萎灵(0.0079 mg/ml)<瓜果类太保(0.0092 mg/ml)<根腐宁(0.0103 mg/ml)<新世生(0.0192 mg/ml) <菌哥(0.0844mg/ml),进口多菌灵和活根菌灭对病原菌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1.50×10-4 mg/ml和1.55×10-4 mg/ml。  相似文献   

3.
生态足迹法在土地整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整理环境影响评价是土地整理规划编制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环节,目前中国使用的几种评价方法都难以量化土地整理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本文提出将生态足迹法的生态承载力模型运用到土地整理环境影响评价中,并以信阳市浉河区双井等(两)个乡(镇)土地整理项目区的规划方案为例,以期为土地整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一种可以量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四川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市场化推进,分析农业结构调整效果和竞争力变化,对评价四川农业经济增长质量动态变化有重要意义。对1998-2007年的四川农业及各部门GDP数据按相邻两年分组,利用份额-偏离分析模型,计算份额分量、结构分量和竞争分量,利用效果指数法,计算结构效果指数和竞争效果指数,对结果数据的时间序列变化进行讨论,然后用移动平均法和G(1,1)分析各项指标的发展惯性。结果表明:1998-2007年的四川农业经济增长质量动态变化具有不稳定性,其中2002年、2003年、2004年和2007年的综合质量最好,种植业和牧业是影响农业结构调整与竞争力提升的关键部门;2009年农业结构与竞争力可能都处于良性状态,2009~2012年的农业结构效果和竞争效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有缓慢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5.
旨在鉴定出潺菜病叶病原菌和筛选出防治寄生疫霉(Phytophthora parasitica Dastur)的最佳药剂。本试验对潺菜病叶进行了组织分离,经过纯化鉴定病原菌为寄生疫霉。试验使用7种杀菌剂并采用了含毒培养基生长速率法来测定对寄生疫霉的抑制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药后48 h,百菌清的EC50值为13.60 mg/L,毒力指数较大,对寄生疫霉菌抑制效果非常显著;恶霜锰锌和代森锰锌的EC50值为16.99、28.62 mg/L,抑制效果较显著;甲霜锰锌、霜霉威和烯酰吗啉的EC50值分别为为56.23、57.16、60.71 mg/L,效果一般;二氯异氰的EC50值为319.21 mg/L,毒力效果较差;药后24 h各药剂对寄生疫霉的抑制效果与药后48 h抑制效果相似。在7种杀菌剂中百菌清对寄生疫霉抑制率最高,抑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室内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6种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菌( Botrytis cinerea)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咪鲜胺、多菌灵、速克灵、扑海因、烯唑醇和三唑酮对草莓灰霉病菌的EC50值分别为0.0233 mg/L、0.0421 mg/L、0.1724 mg/L、0.2837 mg/L 、0.3021 mg/L和0.3263 mg/L。其中,草莓灰霉病菌对咪鲜胺最敏感(EC50值为0.0233 mg/L)。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对潺菜病叶进行了组织分离,经过纯化鉴定病原菌为寄生疫霉(Phytophthora parasitica Dastur)。试验使用了七种杀菌剂采用了含毒培养基生长速率法来测定对寄生疫霉的抑制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药后48h,百菌清的EC50值为13.60mg/L,毒力指数较大,对寄生疫霉菌抑制效果非常显著;恶霜锰锌和代森锰锌的EC50值为16.99和28.62 mg/L,抑制效果较显著;甲霜锰锌、霜霉威和烯酰吗啉的EC50值分别为为56.23mg/L、56.23mg/L和60.71mg/L,效果一般;二氯异氰的EC50值为319.21mg/L,毒力效果较差;药后24h各药剂对寄生疫霉的抑制效果与药后48h抑制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8.
水稻稻瘟病和纹枯病是水稻上重要的真菌性病害,化学防治是其主要防控措施之一,本研究旨在通过室内毒力测定筛选对稻瘟病菌和水稻纹枯病菌毒力作用强的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7种杀菌剂制剂对水稻稻瘟病菌和纹枯病菌的室内毒力作用。测定结果表明,在3种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类杀菌剂制剂中,6.25% Fluindapyr(研发代号IR9792)EC对稻瘟病菌毒力作用最强,EC50为1.01 mg/L;在3 种甲氧基丙烯酸酯(Strobilurin)类的杀菌剂制剂中25%吡唑醚菌酯EC对稻瘟病菌毒力最高,EC50为0.01 mg/L;三唑硫酮类杀菌剂48%丙硫菌唑SC对稻瘟病菌的EC50为0.70 mg/L。对于纹枯病菌,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类的24%噻呋酰胺SC对纹枯病菌毒力最高,EC50为0.07 mg/L;甲氧基丙烯酸酯(Strobilurin)类的20%丁香菌酯SC对纹枯病菌的毒力强,EC50为0.52 mg/L;48%丙硫菌唑SC对纹枯病菌的EC50为1.19 mg/L。研究结果为上述杀菌剂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王芳 《中国农学通报》2019,35(9):143-148
本试验分离与纯化黄瓜枯萎病病原菌,鉴定出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Schl.)。采用含毒培养基生长速率法测定六种杀菌剂的抑制效果,以菌落直径为实验观察指标,测量对照组和处理组的菌落直径,以抑制率测定杀菌剂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药后72h,杀菌剂丙环唑的EC50值为0.9039,其毒力指数最大,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效果最佳;代森、异菌肽的EC50值为2.8939、6.8186,效果较好;醚菌酯、嘧霉胺的EC50值为29.3951、30.4126,效果一般;苯醚甲环唑的EC50值为143.2943,毒力指数最小,抑制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0.
为了筛选出能有效防治葡萄灰霉病的药剂,为葡萄灰霉病的防治和复配制剂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吡唑醚菌酯、咯菌腈、嘧菌环胺和啶酰菌胺4种杀菌剂对葡萄灰霉病菌的毒力,并研究吡唑醚菌酯和咯菌腈的复配效果。毒力测定结果表明:4种杀菌剂对葡萄灰霉病菌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咯菌腈的毒力最强,EC50值为0.0845 mg/L;吡唑醚菌酯和嘧菌环胺的抑制作用次之,EC50值分别为3.6023、5.6300 mg/L;啶酰菌胺的抑制作用最低,EC50值为68.2860 mg/L。联合毒力测定和评价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和咯菌腈5种混配组合对葡萄灰霉病菌的EC50分别为0.3483、0.5291、0.5741、1.8751、3.9185 mg/L,共毒系数(CTC)分别是397.50、166.64、28.75、4.85、2.24。配比为1:25时增效作用最明显,共毒系数(CTC)为397.50。  相似文献   

11.
为了从生物途径探索有效控制大斑病在玉米生产带来的危害,本试验以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为目标菌株,采用对峙法和盆栽接种试验获取生防菌,并测定其盆栽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从128株玉米内生细菌获得1株对玉米大斑病菌拮抗效果最佳的菌株,最长半径与最短半径比值为2.9.从玉米内部分离到的内生生防...  相似文献   

12.
灰斑病菌入侵对不同抗性玉米品种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进一步揭示玉米对灰斑病抗性的生理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采用比色(酶活测定)法,研究了玉米灰斑病菌侵入对不同抗性玉米品种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灰斑病菌侵入后不同抗性玉米品种体内的保护酶活性均发生一定的变化:POD活性增加、CAT活性降低,酶活增加(或降低)的幅度和提高(或降低)率与寄主的抗感性关系不密切;EST活性提高,抗病品种酶活增加的幅度和提高率比感病品种高;SOD活性增加,且感病品种SOD酶活增加的幅度比抗病品种高;PPO活性增加,感病品种酶活提高率较高,而中抗和高抗病品种酶活提高率较低.说明玉米在遭到病菌侵入时,体内会产生相应的反应来减轻危害.  相似文献   

13.
从2014—2016年连续3年对43份来自美国、法国、俄罗斯和德国的玉米资源进行了抗大斑病人工接种鉴定, 筛选到高抗玉米大斑病材料7份, 抗病材料1份, 中抗材料6份, 抗性材料占鉴定总材料的比例为32.6%。利用F2群体, 对7份高抗材料进行了大斑病抗性遗传分析, 抗感植株分离比例和适合性测验证明, 自交系A04、F02、F05和R01对大斑病的抗性可能是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的。抗谱分析表明, 自交系A04、F02、F05和R01携带的抗大斑病基因不同于Ht1Ht2Ht3HtN, 可能是新的抗病基因。该研究结果可为今后我国玉米大斑病抗性种质的引进及改良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筛选出防治茼蒿霜霉病的最佳药剂。病原菌试验采用组织分离纯化的方法,鉴定出病原菌为莴苣盘梗菌(Bremia lactucae. Regel)。防效试验采用含毒培养基生长速率的方法,测定七种杀菌剂对莴苣盘梗菌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药后72h,克菌灵EC50值为1.46mg/L,毒力指数最大,对莴苣盘梗菌防治效果最显著;安克和大生EC50值分别为4.31和5.63mg/L,防治效果较显著;甲霜灵的EC50值为9.19mg/L,防治效果较好;普力克和杀毒矾的EC50值分别为26.31mg/L和101.32mg/L,防治效果一般;优氯特EC50值最大,防治效果最差。药后96h各药剂对莴苣盘梗菌的防治效果与药后72h防治效果相似。在七种杀菌剂中克菌灵对莴苣盘梗菌防效最高,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以田间玉米植株上自然生长的、在人工模拟条件下保存近一年的玉米大斑病病原孢子为试材.用改良Czapek液为基本培养基.对钙调素与大斑病病原孢子萌发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没有钙、钙调素拮执剂和钙螯合剂时.有近30%的孢子能很好萌发.经拮抗剂和螯合剂处理后.孢子的萌发因药物的种类或浓度的不同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因药物浓度的提高而降低.外加3mmolCa~(2+)后.除个别外、基本上都能恢复到与对照相似的程度.说明药物对孢子萌发的影响不是由于孢子受损所致.试验结果初步提示.玉米大斑病菌孢子萌发时需钙.也说明此过程还可能与钙调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
杨梅叶枯病病原菌鉴定及药剂筛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杨梅叶枯病是湖南省杨梅的主要病害之一。经鉴定,杨梅叶枯病菌为Phomopsis myricina Y.J.Huang et P.K.Chi。室内20种药剂试验结果表明:抑制该菌的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效果较好的杀菌剂是扑菌特、多菌灵、菌克星、退菌特、新万生、代森锰锌、福镁砷、甲基硫菌灵、炭必灵和波尔多液;湘研植病灵和红杀能有效地抑制菌丝生长而不能抑制孢子萌发;相反,疫霜锰锌、大菌丹和石硫合剂能有效地抑制孢子萌发,但不能抑制菌丝生长。其他杀菌剂效果差。  相似文献   

17.
玉米小斑病是我国南方玉米产区主要叶部病害之一,为探索防治玉米小斑病的生物农药,采用实验室培养皿理想试验与玉米苗盆栽试验,观察木霉菌可湿性粉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玉米叶片变化及玉米防御反应相关酶活的测定。实验室结果表明,木霉菌可湿性粉剂强烈抑制玉米小斑病菌菌丝生长;盆栽结果表明,喷洒木霉可湿性粉剂抑制了小斑病菌对玉米叶片的侵染。同时喷施12h、24小时后木霉菌可湿性粉剂诱导玉米防御相关的POD和PAL酶活升高。  相似文献   

18.
明确在山东省聊城市白三叶草上发现的一种叶斑病的病原菌,以期为该病害的防控提供参考.2019年采集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具有叶斑病的白三叶叶片,利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并依据柯赫式法则验证致病性.在形态学观察的基础上,对病原菌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其遗传多样性.从发病叶片中分离得到病原菌(标记为SY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