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7 毫秒
1.
对马来甜龙竹1年生、2年生、3年生3个龄级立竹不同径级地上部分各构件含水率和生物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年生竹地上竹秆、枝条和叶片含水率明显高于2年生和3年生竹;同龄竹比较,竹秆含水率最高;竹秆生物量占地上部分生物量比例随竹龄增加而降低;马来甜龙竹地上各部分生物量之间呈极显著相关关系。经生长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可利用胸径和秆高估算立竹地上各部分生物量及总生物量。  相似文献   

2.
为给科学、合理、可持续经营毛竹林提供参考数据,以上阔下竹复合经营模式和毛竹纯林经营模式的竹林为研究对象,对两种经营模式下毛竹的竿形生长和地上各部分生物量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研究了上位阔叶林对下位毛竹林生长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同在上坡位的毛竹,上阔下竹复合经营模式的毛竹其胸径、竿高、壁厚、竹竿质量、竹叶质量等指标均显著大于或高于毛竹纯林经营模式的,毛竹的相对竿径随竿高而变化的趋势也较纯林模式的平缓,而毛竹的相对壁厚随相对竿高的变化趋势较纯林模式的陡峭。两种经营模式的毛竹其胸径、竿高、壁厚、竹竿质量、竹叶质量等指标在中坡位和下坡位的竹林间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毛竹发笋与幼竹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崇阳毛竹为研究对象,在毛竹生长较好的林分内进行标准地设置与调查,对笋体出土与毛竹幼竹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崇阳县毛竹在正常情况下的出笋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下旬,持续35 d左右。在出笋期间,各天出笋率和退笋率均服从正态分布。从笋体出土到地径生长停止为止,地径生长期约为25 d,表现出"S"生长节律。从笋体出土到毛竹竹高生长停止,毛竹高生长期约45 d,比地径生长期长约20 d,毛竹幼竹高生长过程出现昼夜节律,其竹高生长过程符合Logistic回归模型。利用Fisher最优分割法可将幼竹生长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笋体出土期(第1~13 d)、幼竹较快速生长期(第14~25 d)、幼竹快速生长期(第26~35 d)及幼竹形成期(第36~45 d)。毛竹各生长因子之间存在相关性,如地径与胸径为线性相关,地径与竹高以及胸径与竹高均为幂函数相关。依据毛竹发笋与幼竹生长规律,提出了维持毛竹林分可持续经营相应的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4.
基于随机过程的毛竹笋期生长模型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竹笋期生长与毛竹生长快、产量高、固碳功能强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研究毛竹笋期生长模型意义重大。本研究指出毛竹笋期生长受很多随机因素的干扰,其实质上是随机过程,并应用随机过程理论与Sloboda生长方程构建了毛竹笋期生长的随机过程模型,及对该模型的特征函数进行研究。用本文构建的模型结合实测数据资料表明:1)毛竹笋期生长在大约55天完成,其生长过程可以分为2个阶段:1~25天为第1阶段,该阶段毛竹生长比较缓慢,25~55天为第2阶段,该阶段毛竹处于爆发式生长;2)对于给定的生长时间(本文指天数),毛竹的累积生长量是随机变量,其概率分布曲线由左偏峰逐步转化为正态分布,且其分布的峰值起初显著下降,后逐步变为平稳;3)毛竹笋期生长的第1阶段(1~25天),其生物量的累积量不大,但在生长的第2阶段(25-55天),因竹高处在爆发式增长阶段且地径不变,其生物量的累积速度非常快,体现了毛竹超强的固碳功能;4)对于不同的毛竹,Sloboda生长方程参数k,b的值相同,而SI的值服从正态分布。本研究给出的毛竹笋期生长随机过程特征函数(均值函数、相关函数与标准差函数),为进一步研究毛竹其他性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毛竹笋期激素含量及其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吲哚乙酸(IAA)、赤霉酸(GA_3)、激动素(KT)和脱落酸(ABA)对毛竹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的调节和控制作用。本文应用高效液相谱仪对1~8年生毛竹笋期的竹叶、竹秆、竹鞭和当年正常生长的竹笋中IAA,GA_3、KT、ABA的含量及其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促进植物生长或细胞分裂的IAA、GA_3、和KT都是大年竹株含量高,小年竹株含量低。竹秆中IAA、的含量随年龄增大而下降,其回归式为 Y=6.548-0.778A r=0.914二者呈极显著的负相关。抑制植物生长的ABA在竹叶、竹秆中的含量则大年低小年高。四种内源激素以叶部含量最高,GA_3的含量分布规律是叶>鞭>秆,IAA、KT和ABA都是叶>秆>鞭。吲哚乙酸在竹叶中的含量呈明显的向基性增加,而脱落酸在竹叶、竹秆中的含量都呈明显的向基性减少。生长在同一鞭系上的各株竹子及其所紧连的竹鞭的代谢具有较大的相对独立性,因此用小年留养来改制大小年是可行的。竹笋中IAA、GA_3和KT都是顶部含量高、基部含量低。  相似文献   

6.
模拟干旱下毛竹叶片水势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定量分析毛竹叶片凌晨水势随生长季节和竹龄的梯度变化趋势及其对截雨干旱的响应特征,阐明毛竹不同年龄个体水分供给关系的季节差异。[方法]通过人工截雨模拟干旱试验,采用PSYPRO水势测量系统动态监测毛竹叶片凌晨水势的变化。[结果](1)无论干旱与否,同一竹龄毛竹叶片凌晨水势在季节间差异较显著(P0.05),而在竹龄之间无显著差异。(2)同龄毛竹叶片凌晨水势随生长季节变化呈现峰值,且因竹龄而异。自然生长(对照)1年生和7年生毛竹叶片凌晨水势随季节变化呈现"单峰"趋势,以9月份最高;2年生至5年生个体叶片凌晨水势随季节变化为"双峰"趋势,分别在9月份和12月份出现峰值。截雨干旱后,1年生和2年生毛竹叶片凌晨水势呈"双峰型",3年生至5年生随季节变化呈"单峰型"。叶片凌晨水势与土壤水分状况随季节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3)截雨干旱与自然生长下毛竹叶片凌晨水势于不同生长季节随竹龄大小的变化趋势较为相似。干旱与否,在8月份至10月份生长旺盛期,叶片凌晨水势随着竹龄增加而下降,水分有从幼竹向老竹输送的趋势。12月份至翌年3月份孕笋期正好相反,随着竹龄增加其叶片凌晨水势增加,水分具有从老竹高水势向幼竹低水势输送的趋势。表明水分在毛竹不同竹龄个体之间输送补给方向因生长季节不同而存在差异。(4)在生长旺盛期,干旱处理毛竹叶片凌晨水势显著低于自然生长毛竹,且随着竹龄增加,水势差异幅度增大;在孕笋期,5年生以上老竹干旱后叶片凌晨水势低于对照毛竹。(5)不同生长季节不同冠层部位叶片凌晨水势存在差异,但均不显著,叶片凌晨水势随冠层分布趋势也受竹龄大小影响。[结论]同一竹龄毛竹叶片凌晨水势存在较显著的季节间差异,毛竹叶片凌晨水势与土壤水分状况的季节变化趋势一致。水分在毛竹不同竹龄个体之间输送方向因生长季节而异,表明水势是驱动毛竹适应干旱胁迫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竹子属禾本科植物,是世界上种子植物四大科之一,竹子有地上茎和地下茎之分。据观察,竹子笋期结束,它的粗生长就基本定型了。竹叶表皮层里是由以水分为主要成分的泡状细胞构成,所以当竹子的根部或茎部稍有伤害,枝条上的叶片立刻卷成筒状;即使不受伤在夏季烈日当空的中午时,竹叶也会轻微卷成筒状,这是因为竹叶里的泡状细胞失水,而竹子的根部供不上水或供水不足造成的。空气干燥,风速大时也加速叶片中的水分蒸腾。由于竹子的这些生物学特性,给造林增加难度,影响造林成活率。根据对比实验,无论立地条件和品种是否相同,只有减轻叶面的呼吸强度,减轻母竹的蒸腾作用,才能使母竹的体内水循坏保持平衡,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因此,在造竹时,适当修剪竹叶,减少母竹的总叶面积,就能提高竹子造林成活率。庭院、街道、人行道造林,在修剪竹叶时,可与修枝整形结合起来,去掉枯枝病叶。如果是春季造林,修剪母竹叶后两个月,就会枝叶茂盛。如果是秋季造林,第二年春天,就长出大量的新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产生大量的营养(有机)物质供母竹生长,两个月后新的竹笋变成新的幼竹。根据对比实验,任何品种的母竹,修剪竹叶的比截梢去枝减少竹叶总面积的做法,成活率要高30%-40%,其郁闭成林也...  相似文献   

8.
毛竹不同种苗类型造林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研究以母竹无性苗和Ⅰ级、Ⅱ级毛竹实生苗为试材,探讨不同竹苗类型的造林效果。造林第3年结果表明,毛竹实生苗林分在新竹数、地径、冠幅、枝盘数和单株叶片数等5个性状,与母竹无性苗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Ⅰ级、Ⅱ级实生苗当年新竹数均显著优于母竹无性苗7.2~9.4倍,冠幅较母竹无性苗大90.6%~107.2%。林分郁闭度高达O.77~O.82,为毛竹实生苗林分的26.9%~28.7%。地径、枝盘数和单株叶片数3项指标均为母竹无性苗优于实生苗,枝盘数显著大于Ⅰ级、Ⅱ级实生苗;单株叶片数显著大于Ⅱ级实生苗,与Ⅰ级实生苗比较并不显著。地径与Ⅰ级、Ⅱ级实生苗比较均不显著。母竹无性苗虽然胸径、全高、枝下高大于实生苗,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立竹密度、叶面积指数、生物量3项指标差异巨大,Ⅰ级、Ⅱ级实生苗立竹密度分别比母竹无性苗大7.4倍和9.2倍;叶面积指数分别大4.49倍和3.06倍;生物量分别大5.5倍和8.8倍。  相似文献   

9.
过对不同龄级多花黄精根茎体积、重量、根系及萌芽特征等方面的调查分析,并结合不同生长时期分析了相应的经营管理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根茎年生长量呈“慢—快—慢”规律。年生长期200-210d,大致可以分为生长初期(下种-3月下旬)、生长快速期(4月上旬-8月上旬)、生长后期(8月中旬-地上枝叶倒伏)。不同龄级的多花黄精生长存在差异。根茎鲜重从大到小依次排序为3龄级>2龄级>4龄级>1龄级>5龄级。经对不同龄级根茎鲜重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3龄级、4龄级鲜重在0.01水平上极显著大于1龄级和5龄级根茎鲜重,3龄级鲜重在0.05水平上显著大于2龄级根茎鲜重,5龄级鲜重在0.05水平上显著大于1龄级根茎鲜重。建议根据不同生长时期的生长特点,制定相应的经营措施,其经营周期以4a为宜。  相似文献   

10.
酒竹的个体生长发育规律及其相关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酒竹钩梢带篼移植后枝叶数量分布和酒竹笋个体生长发育的可塑性规律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基于个体生长的经验模型参数的特征。结果表明:去除顶端优势并经过1 a多恢复生长的酒竹,其各枝盘的枝叶数量分别与枝盘号存在着乘幂关系;钩梢后的酒竹植株自身具备补偿作用,这种补偿作用对酒竹适应我国半干旱区生境十分关键,钩梢后剩余留枝盘数与累积枝叶数量占完整植株枝叶数量比例的关系可用二次函数表达;枝叶数量的密度分布函数可直接运用Weibull和Gamma概率密度函数进行拟合,拟合效果较好。可以利用胸径参数进行酒竹地上部分各构件生物量的预测,但1年生竹秆和2年生竹枝没有达到相关。酒竹出笋量动态和高生长曲线呈"S"形,根据Logistic动态方程的一阶、二阶导数将出笋时间划分为初期、盛期和末期,进而得到笋-幼竹的高生长方程的3个阶段渐增期、快增期、缓增期;酒竹出笋期约为150 d左右,基本与移植当地的雨季重叠,笋期的第48 51天完成初期,盛期出现在第69 72天,此时出笋速度达到最高峰,末期则出现在第90 93天。在不同的出笋期,酒竹高生长表现出对雨量的可塑性响应:出笋初期以前,酒竹笋发育比较迟缓,特别是渐增期需要25 26 d,而缓增期只需12 d就可完成;盛期酒竹笋的高生长几乎没有渐增期的准备,直接进入直线的快速生长期,且缓增期历时也短,仅为9 10 d;末期酒竹笋表现则与初期的酒竹笋截然相反,其缓增期的明显延长说明受到环境的胁迫。  相似文献   

11.
捕分生长快,周期短,投入小,效益高,人工栽培5-8年即可采伐利用。竹林挺拔秀丽,四季常青,除可提供大量竹材外,又是绿化和美化环境的优良树种。捕竹造林现多采用栽植母竹的方法。栽植母竹应着重把好“四关”。一选好母竹关所选母竹以节间较长且均匀、分枝低、竹秆圆滑、枝叶繁茂、叶色浓绿、健壮无病虫害的23年生竹株最佳。因其所含营养物质较丰富,生长旺盛,发育良好,繁殖力强。二挖好母竹关正确判断竹鞭的走向对十挖好母竹至关重要。竹鞭的去向,一般与竹株第一节枝所指方向一致,故挖取母竹应先在其去鞭方向&y-100_远处开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王朗1985年大熊猫主食竹类引种试验以来,筛选出的四个适应性最强的种:石棉玉山竹(Yushania lineolata)、青川箭竹(Fargesia rufa)、糙花箭竹(Fargesia scabrida)和冷箭竹(Bashania fangiana)及本地缺苞剪竹(Fargesia denudata)作材料,研究了各竹种当年生笋、一年生幼竹和二年生成竹的秆、枝、叶、箨和单株间以及与竹笋——幼竹期高径(D~2H)生长间的异速生长常数K的变化规律,建立了数学模型,并对竹笋到一年生幼竹的各器官(组分)的K值进行相关性研究,探讨在竹笋——幼竹期K值的变化规律。另外还根据笋秆K_s值与缺苞箭竹比较,确定各竹种竹笋——幼竹期的长短及进入稳定加固期的时间,评价各竹种的适应性能力。结果表明:笋期秆异速生长最显著的是糙花箭竹,顺次为石棉玉山竹、青川箭竹和冷箭竹。一年生幼竹器官异迷生长缺苞箭竹向多枝性发展,青川箭竹枝与秆之间生长近似于线性关系,秆、枝、叶和单株间成均衡性生长,而石棉玉山竹、糙花箭竹和冷箭竹则向少枝大秆型发展。单株生物量累积速度的主要因子是叶的生长,其次是秆、枝。二年生成竹的K值出现明显的变化,各竹种经竹笋——幼竹期进入稳定加固期的时间是不同的,石棉玉山竹和青川箭竹一般为1—2年,糙花箭竹和冷箭竹约为2—3年。竹笋——幼竹期K值因种和不同生长年龄而发生变化。笋期(秆、单株)生长速度与其笋成竹的秆、枝、叶和单株K值成负相关,但是笋期异速生长越快,则竹笋——幼竹期越长,进入稳定加固期较晚。对于可塑性强, 较为敏感的竹笋——幼竹来说,时间经历越长,对环境的生态适应能力将会变大。生产实践中,可用笋期秆异速生长常数K_s的大小来确定各竹种其笋进入幼竹和成年稳定后的适应能力及适应程度。表中的数字模型可用来预测生物量。  相似文献   

13.
麻竹枝叶生长对钩梢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冠层生物量积累、分配及枝叶大小对麻竹立竹受营林措施干扰(钩梢)后的响应,对不同竹龄全梢、钩梢麻竹地上构件生物量、生物量比、单叶特征、大小枝生物量分配比例及商品竹叶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麻竹立竹地上现存生物量分配格局为秆>枝>叶.叶生物量、叶/枝和叶/秆生物量比为2年生>3年生>1年生.随着竹龄的增加,枝、秆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和枝/秆生物量比总体上呈增加的趋势.2年生和3年生立竹枝、叶生物量分配比例显著高于1年生立竹,秆生物量分配比例显著小于1年生立竹.此外,随着竹龄的增加,立竹减少了对0 ~8 mm枝生物量的分配,增加了对8~16 mm、16 mm以上枝生物量的投入,以提高空间拓展能力,截获更多光资源.钩梢强烈影响了生物量分配格局,显著减小了麻竹立竹枝、叶、秆、地上生物量.钩梢后麻竹立竹增加了枝、叶生物量分配比例,减少了秆生物量的分配比例,同时提高了单叶叶面积和单叶干质量,增加了8~16 mm、16 mm以上枝生物量分配比例,减小0~8 mm枝生物量分配比例,以权衡枝叶的生长,提高立竹对环境的适合度.钩梢后立竹叶/枝、叶/秆、枝/秆生物量比升高,表明生物量分配更多地向叶和枝倾斜.钩梢麻竹商品竹叶数量较全梢麻竹增加29.68%,且发生部位明显降低,钩梢后冠层下部商品竹叶数量增加79.73%,中部商品竹叶数量增加25.81%,降低了采摘高度.在钩梢后的一个生长季内,钩梢影响了麻竹立竹资源利用策略,表现为枝与叶之间关系的变化,但随钩梢年限的增加其变化规律如何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四川省石棉县栗子坪自然保护区峨热竹分株地上部分基径、枝下高、全高及分株各构件生物量进行调查和测量,研究了其地上部分生物量分配结构和形态可塑性,构建了地上部分生物量模型。研究表明:峨热竹各分株含水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同一龄级分株构件含水率高低表现为叶〉枝〉秆;峨热竹分株总生物量表现出多年生〉2年生〉1年生的分配特征,而同一分株各构件间则表现出秆〉枝〉叶的生物量分配格局;基径分别与各龄级秆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具有显著相关性,而全高与2年生及多年生枝叶生物量具有显著相关性;以基径和全高为自变量分别建立的线性模型可为相似区域峨热竹不同龄级分株秆和枝叶构件生物量的估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毛竹主要经营技术对新造竹林竹鞭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采取耕种(松土)、施肥、疏笋及组合经营技术措施,对毛竹母竹、3年生和1年生实生苗新造林地竹鞭的生长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耕种(松土) 施肥 疏笋”的组合经营方式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和养分条件,竹鞭生长快、质量高、分布均匀;该试验区3年生实生苗竹鞭延伸范围最大,竹林郁闭速度最快,依次为1年生苗、母竹。经过4 a培育,3年生实生苗竹林新竹平均胸径达2.7 cm,而同期栽培母竹新竹的平均胸径为5.1 cm.  相似文献   

16.
毛竹构件含水率及其沿不同梯度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毛竹不同构件的含水率及其沿着不同梯度的变化规律,对于预测毛竹构件的含水率和估算其生物量及其碳储量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以皖南毛竹为研究对象,利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及多重比较等方法对毛竹各构件含水率进行比较,同时分析其沿着年龄、海拔和立竹度3个梯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皖南毛竹不同构件的含水率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最大的是竹蔸(55.51%),其次是竹叶、竹鞭、鞭根、蔸根、竹秆、竹枝;地上部分的平均含水率(45.76%)略小于地下部分(52.16%);皖南毛竹大部分构件的含水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小,且与年龄具有很好的幂指数关系(鞭和鞭根除外);各构件含水率与海拔梯度、立竹度之间没有显著的密切关系,但在这2者的影响下大致都呈"S"型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研究毛竹林带状采伐对其竹林恢复的影响,阐明不同处理样地内生物量分配差异,揭示林分生物量分配格局及年生产力动态变化,以期为评估伐后林分质量恢复水平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8 m带宽采伐样地(SC)及其保留样地(RB)为研究对象,以传统经营毛竹林为对照(CK),调查伐后5年不同处理样地毛竹各组分生产力及生物量积累规律,采用相关性分析对不同处理样地毛竹各组分生产力与土壤养分含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1)不同处理样地毛竹各组分生产力在发笋大年均表现为竹秆>竹蔸>竹根>竹枝>竹叶,在发笋小年表现为竹根>竹蔸>竹秆>竹叶>竹枝。2)伐后第1年SC的毛竹各组分生产力与RB和CK无显著差异;伐后3年CK的竹枝生产力显著高于SC和RB(P<0.05);伐后5年RB的竹根生产力显著高于SC和CK,但竹蔸生产力显著低于SC和CK(P<0.05),SC地上生物量积累量(73 357.74 kg·hm-2)达到CK(63 728.99 kg·hm-2)水平。3)相关性分析发现,3种处理样地中新竹...  相似文献   

18.
象牙竹秆高5—7米,径3—7厘米,是一种中秆型竹种.该竹竹梢不下弯.中部最长节间长25—30厘米,秆环突出,箨环亦明显,因此节部较大.始笋期4月中旬,较同地淡竹笋期略早,较毛竹迟.据1982年观察,4月14日开始发笋,5月9日结束,笋期长26天.笋体棕绿色,秆箨稍厚,淡黄绿色,秆箨背面疏生黑褐色斑点.竹秆基部竹箨箨小叶基部宽1厘米左右,上部秆箨箨小叶皱折,箨舌短,有箨耳,长纤毛.竹叶长而狭,叶色较浓绿.笋期亦一边发笋一边换叶,要迟至8月份换叶全部结束.竹材劈裂性好,可破六层竹蔑供编织蓆条和箩筐,耐腐性强,故整秆用做水中竹簖.目前我省溧阳、宜兴有少量栽种,且生长良好,如溧阳横涧乡窑家边朱家一片林分  相似文献   

19.
林木耗水特性是森林生态学领域主要的研究内容之一。本项研究是利用Li-6400光合测定仪测定不同年龄(Ⅰ度竹、Ⅱ度竹、Ⅲ度竹)的毛竹在其快速生长期(3-5月)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及其影响因子(光合有效辐射、大气温度、大气相对湿度、大气CO2浓度、胞间CO2、气孔导度),对其水分利用动态及其相关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毛竹水分利用效率(WUE)在快速生长中期最高,前期其次,后期最小;Tr在快速生长中期最小,前期其次,后期最大。(2)在相同生长期内,WUEⅡ度竹最大,Ⅰ度竹其次,Ⅲ度竹最差;而Tr随着竹龄增加逐渐减小。(3)水分利用效率影响因子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为胞间CO2浓度、光强、大气湿度、气孔导度、大气温度、大气CO2浓度;蒸腾速率影响因子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为气孔导度、光强、大气CO2浓度、胞间CO2浓度、大气温度、相对湿度。研究结果将对毛竹的固碳机制和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阐明不同竹种生产力和种群更新能力差异,选取9种混生地被竹种进行竹苗盆栽试验,分析2个生长周期内各竹种竹苗生物量分配与积累规律,为优良混生地被竹经营管理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各竹种第1年竹根生物量,第2年竹鞭、竹根、竹叶生物量显著影响了竹种总生物量积累率(P<0.05);2)以5~6 cm长育苗小鞭段为基本统计和比较单位,大叶竹种美丽箬竹(Indocalamus decorus)第2年总生物量高达36.51±2.13 g,小叶竹种翠竹(Sasa pygmaea)第2年总生物量仅15.36±1.34 g,两者差异显著(P<0.05);3)美丽箬竹、黄条金刚竹(Pleioblastus kongosanensis f. aureostriaus)等大叶竹种总生物量积累率明显高于菲白竹(Sasa fortune)、翠竹等小叶竹种(P<0.05)。研究发现:1)竹子在不同更新世代出现了不同的生物量分配策略,以使竹子种群快速拓殖;2)大叶地被竹种生物量、生物量积累率均明显大于小叶地被竹种,在一定生长期与环境条件下,大叶地被竹种环境适应能力可能高于小叶地被竹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