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土层厚度与坡向对光皮树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江西于都种源光皮树1年生苗木在不同立地条件下进行试验,分析了苗木生长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土层厚度、坡向对光皮树树高、地径、生物量影响明显。在土层厚的立地条件下,各项生长因子都要高于土层薄的立地,集中体现在生物量上,土层厚度低于40 cm地段仅为高于80 cm地段的39%;在不同坡向方面,东北向为最适合光皮树苗期生长的方位。  相似文献   

2.
樟树作为一种古老的珍贵树种,广泛应用于日常的生产与生活当中,但对于樟树的集约栽培研究却十分有限。通过试验林样地调查,研究了坡位对15年生樟树纯林和樟杉混交林林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立地、造林密度及抚育措施一致条件下,纯林和混交林在不同坡位上的林分生长均存在显著差异;坡位对纯林和混交林林分的影响表现出一致的规律,不同坡位樟树林分生长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下坡位林分的胸径、树高和冠幅都要显著大于中坡位和上坡位,而林分枝下高、主干高差异不明显。(2)坡位对纯林和混交林林分的影响程度有差异,坡位对混交林中樟树群体影响要明显大于纯林,并且影响程度随坡位提高而增大;当坡位较高时,同坡位上的樟树纯林胸径、树高生长量要显著大于混交林中的樟树群体,并且随坡位提高差异更加明显。(3)下坡位对纯林和混交林林分各生长量指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同坡位混交林中的樟树群体表现出更低的开叉率,同时林分具有更加整齐的冠幅,这表明在坡位较低的立地条件下,樟树、杉木混交造林对樟树干形及冠形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杉木樟树不同混交比例林分为研究对象,分析混交比例对林分生长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幼龄林阶段(10年生时)的杉木樟树混交林中的杉木,其树高、胸径相对于杉木纯林中的小,且随着樟树比例的增加,混交林中杉木、樟树的树高和胸径均逐渐增大。不同混交比例的林分,其各土层的土壤养分含量各指标均呈现模式D林分(樟树纯林)的>模式B林分(杉木樟树混交比例为3∶7)的>模式A林分(杉木樟树混交比例为6∶4)的>模式C林分(杉木纯林)的;相同的土层,土壤养分含量各指标绝大部分在不同混交模式林分间的差异均显著。不同混交比例林分的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其中0~20 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最高,其次为20~40 cm土层的,最低为40~60 cm土层的。  相似文献   

4.
我们大队位于娘娘山下,是个山多、田少的丘陵地区。为了落实毛主席“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几年来植树造林4654亩,其中杉木1475亩。回忆我们1965年刚刚开始营造杉木林的时候,由于对杉木的生长特性了解不够,走了一段弯路。后来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逐步摸索了一些杉木生长规律。现将初步观察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5.
不同林分类型及土层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山五桂山保护区选择4个不同的林分类型,分别进行土壤采样,测定土壤养分指标,分析不同林分类型及土层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为林分改造、土壤养分改良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结果表明:(1)四种土壤养分指标在四种林分类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四种林分类型的土壤养分指标含量大小排序大致为:沟谷季雨林阔叶混针阔混针叶林,只有有效磷含量是阔叶混大于沟谷季雨林。(2)四种土壤养分指标在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沟谷季雨林这3种林型中的5个土层间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而在常绿阔叶林中仅速效钾在5个土层间有显著性差异。(3)四种林分类型中,沟谷季雨林各指标含量相对较高,处于"中下"等级,而针叶林各指标含量低,处于"很低"等级。总的来说,四种林分类型的土壤养分含量偏低,特别是针叶林,各项土壤指标含量均为"很低",可以参考群落演替方向对针叶林进行林分改造来提高土壤养分。  相似文献   

6.
以坡向和林分密度对麻栎(Quercus acutissima)林生物量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麻栎生长在南坡要好于生长在东南坡和北坡,在不同林分密度中以1 430株/hm2的密度生物量最大,乔木层生物量比1 220株/hm2的密度高39.2%,比1 660株/hm2的密度高4.3%.根系生物量以大于1.0 cm...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红石林业局2016年森林资源调查小班数据库,对落叶松人工林不同坡向的林分生长模型进行了构建,并分析了模型参数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坡向落叶松人工林公顷株数、公顷蓄积量、平均胸径和年龄等主要林分因子差异较小。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生长模型为理查德方程,不同坡向模型参数a差异显著,参数b和参数c差异不显著。阳坡、半阴半阳坡和阴坡模型参数a分别为207.7、207.6和181.5,参数b均为0.051 3,参数c均为2.761 6。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15 a生杉木人工纯林在不同坡位上的生长表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坡位对15 a生杉木人工纯林树高生长、胸径生长、冠幅生长均有显著影响;人工林林分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冠幅等生长指标一致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坡位间平均胸径生长和平均树高生长均表现为:上坡位与中坡位无显著差异,上坡位与下坡位差异极显著(p<0.01),中坡位与下坡位差异极显著(p<0.01);坡位间冠幅生长差异均为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9.
林分密度是影响林分生长的重要因素。经过查阅相关文献,阐述了相关学者对杉木林分密度与林分胸径、树高、蓄积量、株数之间关系,以及杉木林分各个生长阶段密度指标的选择等研究结果,认为林分密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林分的内部结构,直接影响了林分的生长状况,故在杉木林分的整个生长过程中都应对其密度进行控制,以实现营林工作的最佳效益。  相似文献   

10.
以16个桉树无性系为材料,对其6年生时生长性状进行比较。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无性系表现出对立地条件较敏感,说明在不同立地条件下进行无性系选择是必要的。聚类分析表明无性系M1、GL9、DH32-22保存率高,生长性状达到中上等水平,是本试验中的较优良品种。无性系亲本分析表明以尾叶桉和巨桉为亲本进行杂交育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从刺槐造林的坡向和土壤质地入手,研究了不同坡向和土壤质地对刺槐根系生长量和树高胸径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阳坡、半阴坡向和壤土质地有利于刺槐生长量的提高,而阴坡虽然土壤含水量较高,但生长量最低。在刺槐造林选择坡向时,应选择阳坡、半阴坡和壤土质地造林为宜。  相似文献   

12.
赖晓超 《绿色科技》2022,(23):184-188
樟树是提取重要香料芳樟醇的主要树种,但苗木质量不规范导致林分质量普遍不高,生产力低。以樟树优株为研究对象,通过组培、扦插、嫁接方式繁殖的苗木为试验材料,分析了不同繁殖类型苗木对樟树幼林生长及出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木类型显著影响了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表现为:组培苗≈扦插苗>嫁接苗。从幼林树高、地径及冠幅生长量来看,整体上以组培苗表现最佳,嫁接苗最差,但造林2~3年时,扦插苗与组培苗生长无显著差异;造林1~3年,以组培苗幼林的生长量最大,其次扦插苗,嫁接苗最小,且植株各器官生物量分配以枝占比最大,地上部分生物量占比以组培苗最高达86%;苗木类型对得油率、含醇量及芳樟醇、樟脑含量无显著影响,但在造林第3年三种类型苗木幼林的得油率明显增加;3种类型苗木芳樟醇产量大小为:组培苗>扦插苗>嫁接苗。研究结果还表明,樟树造林宜优先选择组培苗,其次为扦插苗。  相似文献   

13.
厚朴为我国传统木本药材,用药面广、药材需求量大,人工林培育获得了广泛重视,但其药材质量优劣不等,优质资源筛选工作势在必行。厚朴生长性状及遗传力优劣决定药材产量及遗传稳定性高低。对20个厚朴种源8年生林分生长性状分析及遗传参数估算,结果表明树高、胸径、树皮厚度均值为6.34 m、6.9 cm、1.97 mm,树高、胸径和树皮厚度方差均达极显著差异;树高、胸径和树皮厚度的遗传力分别为0.813 0、0.811 4和0.890 1。经综合评价,筛选出4号、12号、11号和17号等4个最优种源,4个入选优良种源树高、胸径和树皮厚度比群体分别提升16.32%、15.87%和10.78%,树高、胸径和树皮厚度的遗传增益比群体依次提升13.27%、12.88%和9.60%,胸径、树高和树皮厚度的遗传进度比群体则提升16.47%、12.81%和8.91%,胸径和树高为早期选择可靠的生长性状指标。建议厚朴育种先从地理种源筛选着手,结合对种源内的单株筛选,可望获得优良的无性系,为厚朴产业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
《福建林业科技》2022,(1):46-49
于2020年在福州市晋安区新店镇杨廷苗圃,对2年生的樟树幼苗进行遮荫试验(遮荫率分别为30%、50%、85%),以全光照处理为对照,研究在遮荫条件下樟树幼苗的生长性状和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特征。结果表明:樟树幼苗苗高、地径、冠幅、根深和根幅,均以遮荫率50%处理最大,遮荫率85%处理最小,遮荫率30%和50%处理均显著大于全光照处理;樟树幼苗各器官生物量和单株生物量,以遮荫率50%处理最高,遮荫率85%处理最低,各处理的生物量分配规律基本为叶>根>茎;高径比和冠根比均以遮荫率85%处理最大;苗木质量指数大小顺序为:遮荫率50%>遮荫率30%>全光照>遮荫率8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樟树幼苗质量由高到低为:遮荫率50%>遮荫率30%>全光照>遮荫率85%。综合结果表明,遮荫率50%最有利于樟树幼苗生长,建议在樟树苗期栽培时采用遮荫率50%处理,有助于樟树幼苗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5.
墟沟林场位于云台山区的后部,约当东径119°20′,北纬37°47′.属海洋性气候型,是暖温带的南缘.据连云港市气象台记录:年平均气温14.1℃,极端最低气温-18.1℃.年降水量近1000毫米,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占全年的60%).冬春多东北风且易遇干旱.主峰605.4米.土壤为片麻岩、花岗岩发育而成的山地棕壤,深度多在30—50厘米,质地多砂到轻壤,下层粘重,肥力各异.pH5—5.5.林水分布:北坡多为针叶林,山南多为落叶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又以赤松和黑松为最多,是我国赤松林的自然分布南界.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完全随机试验,分析了不同的修剪强度(a处理为修剪10cm;b处理为修剪20cm;c处理为修剪30cm;d处理为截干)对樟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樟树树高的年平均生长量为d处理b处理c处理a处理CK,说明修剪对樟树树高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冠幅年平均生长量也呈现出正相关的趋势,d处理c处理a处理CKb处理;而各处理对地径的影响没有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不同的修剪强度对樟树叶重和枝重的增加均有促进作用,并呈现正相关,且a处理b处理c处理d处理。中、高强度的修剪对樟树枝叶生长和生物量的增加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探讨不同采伐强度下林分生长和林分结构的变化,对于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意义。以辽东山区52a生蒙古栎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强度采伐(40%)、中度采伐(29%)和对照(0%)3块固定样地,利用伐后7年长期连续观测数据,分析不同采伐强度对林分生长和林分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采伐促进了林分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的增长。采伐7年后,强度、中度采伐林分平均胸径分别比对照增长6.9cm和5.2cm,单株材积分别为对照的1.8倍、1.5倍(P0.05)。2)采伐降低了林分蓄积量,提高了林分蓄积生长率,7年间林分蓄积年均生长率表现为中度采伐强度采伐对照。3)采伐降低了林分平均混交度,使林分整体趋向于纯林。在林分空间分布格局方面:中度采伐提高了随机分布林木比例,林分整体呈随机分布;强度采伐反而降低了随机分布林木的比例,林分整体呈聚集分布。采伐促进了蒙古栎天然次生林的生长,优化了林分结构,综合考虑宜采用中度采伐强度。  相似文献   

18.
针对湖南省黄丰桥林场内的15年生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人工林生长规律进行研究,通过树干解析的方法阐述香樟人工林胸径(DBH)、树高(H)和材积各年间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香樟人工林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及平均树干分叉高度分别为18.8 cm、13.7 m、8.6 m。15年生香樟树高连年生长量呈现升-降-升的规律,树高连年生长量在生长期内出现两个峰值,分别为第4年和12年;香樟幼苗期树高生长较快,至第6年之后呈现较稳定的趋势,在15年可达到15.1 m。香樟胸径生长的总生长量为26.7 cm,在15年的生长期中胸径连年生长量波动较大,12年达到峰值1.95 m/a;平均生长量波动较小,总体稳步生长,保持在1.75~2.03 m/a之间。15年香樟单株的总材积生长量达到0.359 25 m~3;材积的连年生长曲线与平均生长曲线在15年的生长期内未相交,说明香樟人工林未达到材积数量成熟,材积平均生长量未达到最大值,香樟的主伐年龄应在15年之后。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不同坡向13年生马占相思人工林平均木进行树干解析,结果表明:阳坡马占相思人工林林分胸径生长量和材积生长量1~13年生均大于阴坡;阴坡马占相思人工林林分胸径和材积数量成熟期早于阳坡;而阳坡的树高数量成熟早于阴坡。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一年生格氏栲无纺布营养袋苗进行了格氏栲与杉木行状混交造林试验,比较了不同坡向、坡位的格氏栲造林成活率及生长量。结果表明:不同坡向、坡位对格氏栲造林成活率及当年生长量的影响极为显著,阴坡和下坡的格氏栲造林成活率及当年生长量最高,其中:阴坡格氏栲的平均成活率、平均地径、平均高、平均冠幅分别达94.4%、1.07 cm、82.5 cm、56.1 cm,下坡的平均成活率、平均地径、平均高、平均冠幅分别88.0%、1.06 cm、82.0 cm、55.7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