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植物作为城市公园中具有生命力的功能要素和造景要素之一,与整体的公园景观一起,在城市公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武汉中山公园为例,运用园林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及方法,结合园林景观设计需求,对武汉中山公园植物配置及植物在城市公园中的景观作用进行分析和探讨。为城市公园建设如何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创造良好生态文明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气候是影响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城市因地形差异产生独特的气候特征。城市公园作为良好的健康载体,分析了盆地地形影响下的景观空间特性及构成要素与微气候要素之间的关系,结合风景园林设计要素构建了基于盆地地形影响下的城市公园空间微气候营造策略:利用地形营造空间关系,合理组织水体的分布状态与形式,构建植物复层配置形式,通过营造城市通风廊道,优化景观空间促进公园内部气流循环,调节局地微气候。研究盆地地形影响下城市公园微气候因子与景观设计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肌理,营造景观空间适宜性小气候,对于促进区域发展、提升城市空间活力、发展健康园林城市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城市公园水体的生态型驳岸设计--以佛山中央公园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程晓山 《广东园林》2006,28(1):14-17
随着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城市公园水体功能不仅要满足景观方面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其在生态保护方面所起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城市公园水体常用的驳岸形式及存在问题,提出建设生态驳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以佛山中央公园为例,在城市公园水体驳岸设计中引入生态保护的理念,兼顾人类和自然的共同需求,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4.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历史纪念园建成于2008年,建成之初纪念性主题氛围浅淡,基础设施配备不完善。2010年在对其进行景观提升设计中,于园内规划设计了"十三苏区"景观组团,增强其纪念性主题氛围,同时完善了基础设施,强化了其作为城市公园的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5.
城市公园绿地是指向公众开放的、以游憩为主要功能,有一定的设施和园林艺术布局,同时兼有维护生态平衡、美化景观、防灾减灾等综合作用的绿化用地。它是城市园林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公园绿地的合理布局不仅有利于营造自然化城市绿地景观,而且更直接影响城市居民游憩活动与城市生态健康,江水泉公园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条件,合理的规划,营造独特的公园景观,为城市的居民提供可观、可赏、可游、可休闲娱乐的场所。本文通过对江水泉公园的景观分析,论述了江水泉公园的景观构成。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公园建设也逐渐繁荣起来。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仅要考虑公园中各景观要素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还要考虑到公园的主题、空间、效用等层面是否适宜。从城市公园景观理论、城市设计理论、生态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理论出发,探索我国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以茶博园的设计为例,研究了其城市公园所具有的典型地方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海口市公园绿地景观格局及服务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海口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在GIS平台下,通过景观格局指数和可达性分析方法,研究城市公园绿地景观格局和社会服务功能及两者间的联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公园绿地结构不尽合理,空间分布不均衡;各行政区公园绿地服务水平差异显著;公园绿地景观格局是影响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在全面调查5个具有代表性的无锡城市公园的基础上,选取公园内37个典型植物群落景观作为研究对象,记录群落位置、群落植物物种、群落结构、群落郁闭度和群落基本观赏特征,进行景观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无锡城市公园植物群落植物品种出现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桂花、香樟、杜鹃、广玉兰、八角金盘、水杉、垂柳和枫杨等,地被植物应用较少;群落结构以复合层类植物景观群落比例最高。分析表明无锡城市公园植物群落生态效益较好;公园植物群落主要从色彩和形式两个方面营造观赏性,特别是色彩方面营造具有代表性;意境设计较少。建议今后城市公园设计强化意境,增强地域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城市居民日常游览、观赏、休憩、娱乐等活动的场所,也是文化传播的载体。本方案首先对设计场地的周边环境、文化背景、居民需求进行分析,运用城市生态学理论规划设计枣庄市紫云湖公园景观。同时论证了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的"绿肺"的重要性;体现了了城市公园"以人为本,归于自然"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公园规划设计,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观察等方法,以威海某城市公园为例,提出规划方案,强调城市公园在进行规划设计时,需要基于促进生态恢复、强化雨水循环管理、创造多功能生态休闲空间、构建绿色交通网络以及环境教育与文化价值的传播、景观美化与生态功能结合等目标,从而构建具有多功能性的娱乐休闲空间。研究结果显示,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城市公园规划设计中,可以显著提升公园的环境质量和社会功能,不仅为城市提供了多功能的娱乐休闲空间,还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对于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水生植物具有独特的景观价值,相比陆生植物而言具有多、快、好、省的优点,是水体景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水体景观按照对不同的功能需求可以分为景观型水景、生态型水景、文化型水景、生产型水景等4种类型,对不同类型水体景观中水生植物的选择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合理搭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水体是公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上海中山公园鸳鸯湖水体为例,通过分析公园水体富营养化形成原因,针对性地开展了污染源控制和水生植被生态系统构建,实施了水体驳岸自然化改造、湿生植被恢复、水体更新与曝气增氧等综合措施,使鸳鸯湖水质指标从劣Ⅴ类提高到Ⅳ类,水质明显改善。研究结果可为城市公园微水体富营养化控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挺水植物在生态园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目前,随着湿地公园、园林水景的快速发展,水生植物作为一种既有景观效果又具有生态功能的植物材料,在生态园林的应用和景观水体的保护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挺水植物作为水生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的强大生态保护功能和独特水体景观效果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1 挺水植物的常用种类 挺水植物(Submerged piants)是指挺立在浅水中的水生植物,通常体型比较高大,根和茎埋在水下泥土中,上部茎叶伸出在水面。挺水植物主要为单子叶植物,多属禾本科和莎草科,如芦苇、茭笋、蒲草等。  相似文献   

14.
水体和绿地作为城市的"蓝绿空间",具有一定的降温功能,能较好的缓解热岛效应.国内外学者们对城市绿地、水体与地表温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定量和定性研究,研究发现,城市绿地景观的降温效应与绿地的面积、形状、植被覆盖率、景观格局和太阳辐射量、空气湿度等因素有关;城市水体景观的降温效应主要与水体的面积、形状、宽度、布局和气候、周边环境等因素有关;另外,水体和绿地在降温效果上具有协同作用,水体和绿地相结合的方式能更好的发挥其降温效应.基于此提出几点建议:对现有研究方法进行优化,系统开展多个尺度上降温效应的研究;注重水体与绿地在降温方面的协同效应研究;加强水体和绿地降温效应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15.
水生植物群落是园林水体建设必不可少的元素 , 是充分发挥水体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的重要 保障。通过选取广州市以水体为主的 7 家代表性城市公园 , 采用实地调查,获取 66 个水生植物群落有效 数据。通过调查法和观察法,研究分析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外貌特征和景观效果。得出广州水生植物 群落以单层结构挺水植物群落为主,呈挺水 - 挺水植物带环带状分布规律。存在类型单一、群落结构简 单、层次分化不明显的问题。提出应从整体生物群落的建设考虑植物群落的配置 , 并根据植物的生活型、 体量特征和结构 , 合理搭配水生植物以丰富群落多样性和结构 , 为优化水生植物群落景观的营造提供参考 依据。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更进一步发展,城市环境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不应仅仅停留在满足各类游憩活动层面上,而应更关注城市公园生态健康等方面的问题.笔者通过对临猗县涑水公园规划设计中水资源和植物资源两方面生态对策的研究,评价了景观生态对策在城市公园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城市公园作为老年人日常活动的主要场所,不但要注重空间的营造,而且更应注重植物景观的设计。通过分析老年人对植物景观的需求,针对西安市三个城市公园中老年人活动空间植物景观的现状,运用行为观察法、访谈法和文献研究法总结出了植物景观总体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些相应的策略,以及城市公园老年人活动空间植物树种选择的方法,希望能为未来城市公园老年人活动空间植物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广州东山湖公园水生植物景观营造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群落式水生植物景观在城市公园中深受欢迎。由于东山湖公园水生植物景观营造取得良好效果,文章基于该工程实践,总结了植物选择、景观组织、功能协调、工程措施等方面经验,探讨了水生植物景观营造原则和自然群落式水生植物景观营造要点,并进一步提出优化技术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植物浮床在净化城市景观水体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植物浮床已经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净化城市景观水体.其净化原理是通过植物根系对污染物的吸附和吸收作用,以收获植物体的形式将其搬离水体,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净化水体成本低及提高水体生物多样性等优点.当前其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浮床植物种类不够丰富,在冬季水体净化功能低下,应用模式尚有待研究等.  相似文献   

20.
邱雯 《广东园林》2022,(5):60-66
在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流,日趋老龄化的中小型城市中,如何利用城市自身景观资源,结合老年人对户外活动的需求,满足老年人的心理及生理健康,加强建设中小型城市适老性景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4个主要城市公园为对象,通过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适老性景观评价体系,结合大量本地老年人的调查问卷,对4个城市公园适老性景观进行综合评价,针对调查结果提出适老性景观的改造意见,为进一步推动城市山地公园及滨水公园的适老性景观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