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秸秆焚烧的原因及其影响,对秸秆还田的优点作了阐述,并从行政法律、经济技术方面探讨了控制秸秆焚烧,实行秸秆还田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每到夏熟秋收,各地就不断传来焚烧秸秆的信息,城市被灰霾笼罩,空气中出现大量的PM2.5悬浮物等物质,能见度急剧下降,造成出行困难,甚至迫使飞机停飞。秸秆焚烧屡禁不止,要解决秸秆焚烧的问题,应该提前为秸秆找到出路,让更多的废物变成资源。秸秆既是能源,也是饲料,还是增强地力的有机质的重要来源。只要因地制宜,搞好综合利用,完全可以解决秸秆  相似文献   

3.
根据秸秆焚烧的问题,组织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出秸秆焚烧问题存在分歧的原因,并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卓灵芝 《农技服务》2011,28(9):1386+1388-1386,1385
介绍了焚烧秸秆的危害,分析了焚烧秸秆的原因,总结了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的方式、优势及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作物秸秆禁烧管理与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进一步解决我国秸秆禁烧难题,采取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秸秆禁烧管理与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国家层面的秸秆重点区域禁烧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目前全国已经进入"全境禁烧"管理和"重点区域禁烧"管理相并行的时期,全国年均秸秆焚烧遥感火点数量由2004—2005年年均14 509个降至2016—2017年年均9 297个,东部平原区和华南区的秸秆焚烧强度明显减弱,但东北三省地区已经成为我国秸秆焚烧的重灾区。并对我国秸秆焚烧治理提出4点政策建议,一是出台秸秆焚烧治理专项法律规定,二是完善秸秆禁烧区违规处罚,三是秸秆非禁烧区开展限制性焚烧管理,四是加强东北三省的秸秆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6.
秸秆是我国重要的生物质能资源,我国每年主要农作物秸秆产量在6亿吨以上。2008年晋中市农作物秸秆总产量为320.117万吨,其中焚烧丢弃186.1万吨,占秸秆总量的58.13%。秸秆焚烧不仅浪费了大量资源,而且严重污染了环境。  相似文献   

7.
6月中上旬,伴随着夏粮大丰收的喜讯,农民焚烧秸秆的问题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今年由秸秆焚烧引发的大气污染覆盖了中东部数个省份,其覆盖范围之大极其罕见.禁烧秸秆,是各地政府每年麦收常抓不懈的一件重要工作.每年一到夏秋收获季节,各地政府都会加大对秸秆禁烧的宣传力度,并及时出台相关规定,诸如由农业、农机、环保、公安、交通等部门联合下发秸秆禁烧通告;利用多种宣传媒介对焚烧危害进行宣传;有的乡镇更是下派干部承包禁烧区,制定了秸秆焚烧处罚规定等.而今年各地的措施之严厉,动员之广泛,付出之努力并不少于往年,但焚烧秸秆现象仍时有发生,并在部分地区有愈演愈烈之势.  相似文献   

8.
进入麦收时节以来,一些地区再次出现了大面积违规焚烧秸秆现象,秸秆焚烧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有的地方甚至引发了火灾事故,使得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遭受损失。6月14日,农业部办公厅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做好秸秆综合利用禁止秸秆焚烧。  相似文献   

9.
农作物秸秆是地球上第一大可再生资源,我国拥有量居世界首位,由于秸秆利用的有效出路不畅,一些农民采取了最简单的处理方式——焚烧,且屡禁难止。尤其秋收时,狼烟四起,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更加严重的危害,就是对土壤的破坏。秸秆焚烧也入地三分,地表中的微生物被烧死,腐殖质、有机质被矿化,田间秸秆焚烧破坏了土壤生物系统平衡,加重土壤板结。改革传统落后秸秆利用方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一、焚烧作物秸秆造成的经济损失分析   (一)玉米秸秆粉碎所需的加工费用.在调查中了解到,广大群众在秋粮收获后,为方便耕种和节省劳力,他们就用粉碎机把玉米秸秆粉碎后进行焚烧,而不是让秸秆直接还田.究其原因,他们认为不对玉米秸秆进行焚烧,就不便精细整地和提高播种质量.这样做导致的后果是把宝贵的有机质和535.8万元粉碎费用烧掉了.(见表1)  相似文献   

11.
刘旭凡 《安徽农业科学》2013,(12):5576-5579
以江苏省盐城市的实地调查数据为依据,在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logit模型对影响农户秸秆还田和秸秆焚烧行为的因素进行计量分析和比较,找出影响农户秸秆还田和秸秆焚烧的主要因素,为政策建议提供依据。研究表明,影响意愿的显著性因素主要可分为4类:农户个体特征、农户家庭因素、农户认知因素和社会因素。鼓励农户秸秆还田,减少秸秆焚烧,可以从文化教育、技术支持、政府补贴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秸秆焚烧现状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我国当前秸秆焚烧问题展开探讨研究,通过深入分析当前秸秆焚烧现状,探讨问题产生的客观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可行性对策,为我国秸秆资源化进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EOS/MODIS数据的河南省小麦秸秆焚烧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婷  王来刚  范磊 《河南农业科学》2011,40(11):158-160
为了准确、迅速地了解秸秆焚烧动态变化,提高预警能力和监督检查效果,利用卫星遥感监测技术,选取MODIS 2008年5月29日至6月14日卫星数据,对河南省小麦主产区秸秆焚烧实施监测分析.结果表明,监测期间河南省麦田共存在1 799个火点.火点分布主要集中在南阳、驻马店及平顶山地区,其中邓州、方城、镇平、正阳尤为突出,火...  相似文献   

14.
安徽农村秸秆禁烧及秸秆还田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国胜 《农技服务》2010,27(1):142-144
安徽是农业大省,秸秆资源丰富。秸秆焚烧会污染环境、危害交通、引发火灾、破坏农田生态。秸秆还田可以提供植物养分,改良土壤,改善农田生态。但是目前安徽秸秆禁烧和还田实施还存在诸多问题。对问题的成因进行了研究,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措施,以期解决秸秆资源的浪费问题,实现秸秆的资源化利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周良  卞正茜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1693-1694,1764
针对2012年6月中旬苏北地区的一次大面积夏收作物秸秆焚烧,通过对能见度、空气污染指数、可吸入颗粒物和降水中钾离子等数据的分析,并结合对气象条件的分析,初步揭示了秸秆焚烧对空气污染产生的影响机理,指出由秸秆焚烧产生的气态颗粒物在不利扩散的气象条件下会形成灰霾天气。  相似文献   

16.
李良玉  李兰  蔡良俊  沈超  杨新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4,(4):1132-1133,1135
秸秆露天焚烧过程中释放的各种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是我国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由于成都市特殊的盆地地理特征,污染物不易扩散,秸秆禁烧工作更显迫切。近年来,成都市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引导农户围绕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燃料化“五化”利用,并与地域周边联手联防,诸多举措形成合力,逐渐总结出一套自己的秸秆综合利用经验。2013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3%以上,大、小春秸秆禁烧期间,成都市未出现一次因焚烧秸秆而导致的大气污染,实现了“不见火光、不见黑斑”的秸秆综合利用预期目标,取得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历年来最好成效。  相似文献   

17.
秸杆活性炭对印染废水的净化与吸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轻我国华东以及华北平原长期受到秸秆焚烧所带来的雾霾问题,通过利用秸秆为原料制备活性炭,研究了秸秆活性炭对印染废水的净化和吸附作用,并对试验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pH为3,吸附时间为120 min,吸附容量为100 g/L时,秸杆活性炭对印染废水的色度的去除率可达到100%,CODCr的去除率可达到84.6%,表明了秸秆活性炭在印染废水的处理上是可行的,同时又可以减少秸秆的大量焚烧所带来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8.
秸秆还田技术对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囡囡 《农学学报》2014,4(11):41-44
为了达到良好的还田效果,应采取合理的秸秆还田措施。通过秸秆还田的不同处理方式,对大豆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与普通翻地处理比较,秸秆覆盖还田、秸秆心土还田、秸秆焚烧处理在大豆植株株高、单株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及公顷产量上均得到增加,秸秆心土还田处理的大豆单株节数、荚数、粒数和产量表现最好,与普通翻地处理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并且与普通翻地比较秸秆心土还田增产32.31%,秸秆覆盖还田增产22.50%,秸秆焚烧增产13.65%,由于秸秆心土还田腐熟效果最好,促进土壤肥力增加,大豆吸收的土壤养分比较充分,所以大豆的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实际调研和文献分析,在对我国秸秆禁烧的政府监管分为严厉惩罚和奖惩激励2种模式的基础上,采用静态纳什均衡博弈方法分析政府监管不同模式下,农户与政府2个主要利益主体的策略选择及其效果。结果表明:采取激励型政策措施引导农户综合利用秸秆资源,是当前政府在监管秸秆焚烧措施中比较有效的方式,但这一激励政策发挥作用的基本约束条件是,政府的激励措施应能弥补农户处置秸秆所带来的成本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