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坡度 ,不同树龄的茶园 ,年土壤冲刷量不同。据调查 ,在浙江的气候条件下 ,坡度为 5度的幼龄茶园 ,年土壤冲刷量为 4 5- 60t/hm2 ;福建的调查则表明 ,在 12万hm2 的茶园中 ,有 66 1%的茶园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刷 ;安徽大别山的调查结果是 ,有 70 %的茶园受到严重的冲刷。新垦茶园的水土冲刷随种植年份增加逐年减少 ,随坡度降低而减少。这一现象在常规生产园中至少维持 3年以上。 3年生的茶树根系仍不能布满行间 ,树幅也仅55cm左右 ,若不采取其它措施 ,引起土壤被冲刷是必然的。可见 ,老茶园的改植换种过程中 ,茶园水土保持是维护茶园…  相似文献   

2.
“全国茶叶会议纪要”指出:“一定要搞好茶园基本建设”。新茶园基本建设是多方面的,做好水土保持,防止水土流失是主要矛盾。新辟的山地茶园,山地坡度太大(超过30度以上),茶园道路设置,梯园结构不当,没有植被土壤暴露面大或水土保持措  相似文献   

3.
茶园水土保持工作是土壤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保持茶园生态环境、发展生产、提高单产的根本保证。我县茶叶单产低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茶园土壤生态失调,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渐趋贫瘠。因此以保持茶园土壤生态平衡为中心,改善茶园生态现状,对发展我县茶叶生产,实现茶叶高产、优质、低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现代可持续茶园生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我国茶区大多分布在丘陵山区,地区发展不平衡,经济、技术基础相对薄弱,且面临管理粗放、水土冲刷、肥力下降、生态失衡、农药污染和效益低下等多重压力,努力寻求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发展的道路是非常迫切的,茶园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一种比较合适的发展观。从本质上来讲,生态茶园、无公害茶园、“两高一优”茶园等模式都是这一发展观的产物。1 现代可持续茶园生产的目标和内容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现代可持续茶园生产的目标可以归纳为:实现持续增长的生产率、持续增长的土壤肥力、持续协调…  相似文献   

5.
一、茶园水土流失现状松溪县地处福建北部,全县茶园5.43万亩,根据水保部门普查全县茶园水土流失面积4.别万亩,占菜园面积89.2%。茶园分布情况,南部低山区,主要分布在3个乡镇18个村,占茶园面积51%,而且也是茶园水土流失比较集中地区,这些菜园大部分70年代开垦,由于过去建园低劣、园面倾斜、梯层窄、园路直上直下,没有水土保持措施,加上管护粗放,现已造成冲刷严重。有些茶园园面支离破碎,沟壑纵横,表土流失,有些已侵蚀到心主,水土流失不断加剧,茶根裸露,茶树长势衰退,单产低,品质差。全县亩产在sod斤以下有3.48万亩…  相似文献   

6.
陈代顺 《中国茶叶》1994,16(6):11-11
福建省松溪县现有茶园5.43万亩,据有关部门调查,全县茶园水土流失面积达4.84万亩,占茶园总面积的89.2%,特别是分布在南部低山区的茶园,更是水土流失比较集中的地区。这里的茶园,大部分是70年代开垦的,由于过去实行广种薄收做法,茶园建园质量低劣,园面倾斜,梯层又窄,园内道路直上直下,没有水土保持措施,加上管理粗放,造成了严重的水土冲刷,有的茶园园面已呈支离破碎状,沟壑纵横,被侵蚀到心土,致使茶根裸露,茶树长势衰退,产量低下,据统计,全县亩产在50kg以下的茶园有3.48万亩,占全县茶园面积64%,坡度在25°以上的茶园有1.70万亩,占全县茶园总面积31%。 一、茶园产生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原因 (1)地形原因。松溪县位于福建省北部,地处建溪上游,地形复杂,中低山和丘陵地占土地总面积82%,其山坡陡峻,沟谷发育,水资源丰富,水文密度大。土壤以红壤为主,质地粘重,土层深厚,地表水渗透能力差。 (2)气候原因。松溪县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  相似文献   

7.
我省的茶园多分布于丘陵、山坡上、虽然新式茶园都是等高梯级茶园,但梯壁、园间裸露空间大,特别是茶树幼龄期与更新改造期,茶园土壤暴露面大,遇到暴雨、台风雨时,常常引发水土流失,易造成崩梯断层、耕作层浅落、.茶树生长不良.近些年来,为了保持水土、防止冲刷,广大茶区已开始建立生态型茶园,重视茶园绿化工作.积极推广种植绿肥是生态茶园建设中的一项重要措施.选择适宜茶园种植的好绿肥将成为茶区关注的问题.现根据多年的观察与实践,推荐一种茶园好绿肥--日本草,供各地推广时参考.  相似文献   

8.
茶叶是我省主要商品之一,多年来单产都普遍较低。究竟是何原因?本文分析了低产茶园现状和土壤肥力因素,并从土壤生态学的观点出发,提出茶园生物栽培,绿化管理的途径,拟用试验数据阐明茶园生物栽培可改善茶园生态,防止水土流失,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养分,最终提高单产为目的。它是一条简而易行,省工省本技术措施,适宜茶区推广。  相似文献   

9.
水土保持工作是整治国土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产的根本措施。近年来,日益引起高度重视。为调查我县茶园水土流失的危害,分析其原因,提供防治意见,我们进行了茶园水土流失调查,初步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是我国主要的产茶省份之一,现有茶园14万hm2,茶叶总产达16万t,单产1275kg/hm2,居全国前列.但我省有部分茶园后劲不足,这是由于长期以来人们的水土保持意识淡薄,不注意茶园水土资源的保持,造成我省80%的茶园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状况,其中有20%的茶园水土流失相当严重,水土流失使茶园土层变薄、肥力下降,产量减少.还会造成水利工程淤毁,河床抬高,加重了洪灾的发生.使生态环境恶化,制约着流失区经济的发展,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寿宁县坑底公社茶场,于1977年建场以来,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全场茶园总面积135亩,其中10亩左右,曾用石块砌成梯坎成本大,砌不好则效果更差,石缝中还会长出杂草和小灌木。过去清除梯壁杂草都是用刀或柴刀刈割,每年进行三次,既能保护梯壁,并可防止水土冲刷。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松溪县位于闽北山区,现有茶园面积52801亩,年均产茶1458吨,是福建省重要产茶县之一.该县茶园多为山地茶园,由于建园时基础工程差,加上近几年来农村生产体制转换时出现管理上的松驰,一些承包户对茶园重采轻养,忽视护理,导致茶园水土流失严重,土层瘠薄,茶树生长不良,生产水平低下.1994年全县采摘茶园38977亩,产量1195吨,平均亩产仅30.7kg,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为提高该县山区茶园生产力水平,笔者认为必须做好以下护理措施.1.修复水土保持工程.松溪县的茶山大多是60年代开垦的,其中有50%的茶园是在25度以上的陡荒坡上开山做梯的条栽茶园.这些山地茶园不“穿鞋”、不“戴帽”,大雨一来,水、泥、砂一齐下冲,雨季过后茶根外露,夏旱季节弱小茶树干渴枯死.因此,修复水土保持  相似文献   

13.
《茶叶科学》1966,3(1):1-4
翠郊公社棠园大队,是福建省福鼎白琳茶区茶叶生产队之一。它有六个生产队,126亩茶园,其中旧茶园面积占97%。由于树势衰老,缺丛多,水土冲刷严重,产量不高,据1962年资料,全年总产量仅37担,平均单产31斤。因此,改变老茶区低产茶园面貌,是当前茶叶生产上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1.建立山地茶园要以水土保持为中心,因地制宜,搞好总体规划设计。实践证明,坡度≥25°的原则不应开垦,已垦的要逐步改造,或退茶还林,或退茶还草。在规划时,要注意分散建园,不强行大面积连片,不开“光头山”。在建园中积极推广山地行之有效的“山顶戴帽子,山腰结带子,山脚穿鞋子”的土地利用方式。另外,还要设计科学的蓄、排水系统,以及减少径流能量的园间工程,即将山地茶园开垦成等高梯层。2.绿化梯壁,固梯护埂。可在梯壁上种植葡匐型绿肥植物,以减少崩塌冲刷。据调查,梯壁种植绿肥爬他兰可比空白区减少冲刷32.59%,在…  相似文献   

15.
横沟蓄水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搞好茶园水土保持,是茶叶生产中基本的环节,是建立高产稳产茶园的重要条件。经试验和生产实践证明,在茶园梯层内  相似文献   

16.
我国茶园大多分布在丘陵山坡地带,有的甚至种植在坡度大于20°的山坡上。因此,在老茶园的换种改植中,采用生态保护型的嫁接换种技术,对茶园水土保持和维护茶园土壤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传统的老茶园改植换种,常采用先挖去老茶树,再重新种上新茶苗,或在老茶园中先种新茶苗,待茶苗长成茶树后再将老茶树挖去的方法。对于前者,虽然改造简便,但是,重新种植的头三四年中茶园无收获;幼苗期茶园裸露面积大,水土冲刷严重;如间作其他农作物又会因争夺养分和水分而影响茶苗生长。对于后者,虽然不致于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太…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老茶园现状是很落后的,如茶园面积狭小,另星分散,缺株很多,树龄大,山坡茶园水土冲刷比较严重,管理不便,为此,通过移栽归并,改造成为有规则条栽密植的新式茶园,对防止水土冲刷,便于生产管理,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土地利用率都将具有很大的意义,亦为今后机械化生  相似文献   

18.
文摘     
闽北山地茶园生态和保护措施本文针对闽北自然特征及人为活动,分析闽北山地茶园的生态环境现状。提出以低产茶园改造为重点,采取加强茶园基础设施建设,改良土壤、绿化梯壁、合理套种、提高覆盖率、推广无公害病虫防治技术等措施,改善茶园生态环境,促进茶叶经济的发展。(林观安)摘自《福建水土保持》2004年第16卷第2期生茶产品开发及其在茶饮料中的应用简述了生茶的概念,产品开发动因、加工工艺及产品质量标准,并提出了生茶产品的市场开发策略和前景。(刘政微波、超声波浸提对茶汤香气的影响采用L9(34)正交试验,得到微波最佳浸提工艺参数:时…  相似文献   

19.
文献摘要     
等高竹节沟和覆盖作物对幼龄茶园水土保持的作用研究了等高竹节沟(CST)和行间种植覆盖作物大豆对幼龄茶园水土保持和茶叶产量的作用。三年(1995~1998)平均的数据显示,茶园水土保持的效果以等高竹节沟加种植大豆(CST 大豆)和CST为好。种植大豆和CST 大豆处理的树冠覆盖度、叶面  相似文献   

20.
水土对于茶树尤如对于一切作物一样,是最基本的因素,缺水将影响茶树生机,以至死亡。但是,不利的水又将造成水土流失,降低单产。因此,研究茶园水土保持是茶叶生产中最基本的环节,又是建立高产稳产茶园的重要条件。 茶园水土保持的研究工作涉及面很广,问题很复杂。我们从1962年着手研究,定区观察水土流失的基本因素和不同降雨量,不同农业措施,不同茶园类型与水土流失的关系,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