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调控技术对晚稻机插秧秧苗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芬  屈成  王鑫  杨漫  陈光辉  王悦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23):113-118
为了探索不同调控处理对晚稻机插秧秧苗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H优518’和‘岳优9113’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栽培的条件下进行了用烯效唑浸种、多效唑喷雾拌种、两次叶面喷多效唑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晚稻品种‘H优518’和‘岳优9113’在烯效唑浸种处理下苗高、叶龄、成秧率、百株鲜重均相对较大,能显著提高机插质量,全生育期缩短1天,干物质重量最大,产量最高分别为7354.5 kg/hm~2和7236 kg/hm~2。多效唑喷雾拌种的处理产量次之。两次叶面喷多效唑的处理茎基宽最大,但全生育期延长1天。综合来看,烯效唑浸种处理最有利于培育健壮的晚稻机插秧秧苗,提高插秧质量,缩短生育期,保证机插秧产量,有利于水稻机械化栽培。  相似文献   

2.
育秧组合技术对机插秧秧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杂交稻组合Ⅱ优838为材料,采用三因素再裂区试验,研究了育秧组合技术对机插秧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秧苗素质以塑盘旱育秧最优,编织布育秧秧苗素质较差,但其育秧成本最低。浸种处理的秧苗在秧龄、茎基宽和干物重等方面显著高于对照。壮秧剂对秧苗生长的促进作用大于"旱育秧姆",在培养适龄机插秧壮秧剂更加有利。但在培育超秧龄的大苗机插秧方面,旱育保姆更能控制苗高。在中小秧龄下,以塑盘旱育秧+浸种处理+0.75kg壮秧剂拌80kg土的组合技术最优;在长秧龄下,以塑盘旱育秧或编织布旱育秧+短时间浸种+旱育保姆保衣或壮秧剂结全旱育保姆包衣技术组合最适宜。  相似文献   

3.
外源多效唑、ABA、2,4-D和NAA对水稻秧苗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水稻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筛选适宜水稻机插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类型及其浓度,本研究以‘株两优189’和‘中嘉早17’为试验材料,研究外源多效唑、ABA、2,4-D和NAA对水稻幼苗叶龄、绿叶数、苗高、白根数、总根数、茎基宽、秧苗鲜重及干重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多效唑对水稻秧苗苗高抑制作用最为显著,ABA、2,4-D次之;NAA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秧苗苗高;四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能有效提高水稻秧苗的白根数,其中以ABA处理提高作用最显著,并且四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茎基宽均表现为促进作用,呈现随浓度增加,秧苗茎基宽增加的趋势。综上来看,C2浓度多效唑浸种和C4浓度ABA浸种均能有效培育矮壮秧苗。本研究为培育适宜机械化生产的水稻育秧技术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寒地水稻钵育摆栽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丽敏 《作物杂志》2002,18(6):34-35
钵育摆栽是近几年来在寒地稻区大面积推广的一种旱育稀植技术,是利用带有钵体的塑料育秧盘进行育苗,本田进行摆栽或抛秧。由于秧苗基部带有土坨,在起苗运苗过程中大大减少了对秧苗根系的损伤。因此,插秧后不缓苗,几乎没有返青期,有效地提高了活动积温利用率,对于有效积温略显不足的寒地中晚熟水稻品种来说,作用巨大,意义深远。同时,由于秧苗插植时根部入土浅,有利于秧苗早分蘖、多分蘖,有效地提高了低节位分蘖的利用率,为创高产打下了良好的生理基础。1 栽培管理1.1 置床育苗目前生产上常用的钵育秧盘规格一般为61cm×33cm,孔眼数在240~590个。苗床的尺寸可依据所使用……  相似文献   

5.
1科学选用良种应选用日产量高、秧龄弹性大、生育期适中、抗病性强的品种与机插秧技术进行配套。目前所有的中稻品种均可机插,选用甬优9号、天优3301、Y两优302等组合更好。由于受秧龄限制,晚稻(烟后、菜后稻)只能选早中熟品种(生育期120d左右),如天优华占、中优218等组合;早稻所有品种都可以机插,选用岳优9113、准两优2号等生育期偏短的早杂优组合为宜。  相似文献   

6.
以汕优63和武育粳3号为材料,研究了多雨年份旱育秧秧田最佳播量和不同播量的最佳播量和不同播量的最适秧龄,探讨了特殊气候条件下,秧田壮苗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多雨年份旱育苗滞增叶龄期随着播量的变化而变化,播量越大,滞增叶龄期越小,移栽期越要提前,播量越小,滞增叶龄期越大,移栽适期越大,在我地旱育秧田播量中籼杂交稻30-40g/m^2,粳稻50-70g/m^2较为适宜。多雨年份旱育秧秧田期使用高吸水种子包衣剂或水稻秧苗健壮素,苗高、单株次生根数、单株叶面积、发根力、单株干物重等主要秧苗素质指标达到或接近常规旱育秧,减少域缓解了旱育秧生长优势的丧失。  相似文献   

7.
顾松平 《种子科技》2001,19(6):355-356
繁种水稻采用机插技术 ,可以避免因人工紧张而耽误繁种水稻播种时间 ,影响产量。一般选择机械流水线作业加田间双膜育秧比较经济实用 ,操作也很方便 ,很容易掌握。1 种子准备及处理根据繁种水稻机插后群体发育和产量形成特点 ,选择大穗型或穗粒并重型品种作为机插繁种对象比较适宜 ,注意繁种稻生育期要适宜 ,确保安全抽穗。基础种要籽粒饱满 ,发芽率和发芽势强。基础种一般每亩大田需备足 5 kg左右 ,选择晴朗天气扬晒 1~ 2 d后用机械清选 ,去除枝梗、杂质、瘪粒 ,再用比重 1.1的盐水或黄泥水 (即用 5 0 kg水加盐 10 kg或黄泥 2 0 kg)选种 …  相似文献   

8.
秧龄、密度对机插甬优8号产量及物质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杂交晚粳稻甬优8号为材料,在机插栽培方式下,研究了不同秧龄、不同密度对其产量及其物质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5~18d秧龄处理和密度1.58万/667m2处理的产量最高;各处理均能于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准时够苗,高峰苗出现在拔节期,数量适宜,成穗率高(75%左右);最大适宜叶面积指数高,且均出现在孕穗期;抽穗后干物质积...  相似文献   

9.
黄振才 《科学种养》2012,(11):58-59
福建省上杭县自2009年示范推广水稻机插秧以来,机插秧面积逐年扩大,到2012年上半年累计推广机插秧面积达1.5万亩。在示范推广过程中曾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了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普及。笔者通过近4年的追踪调查,对推广水稻机插秧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提出提高种子发芽率、成秧率,增强秧苗素质,提高机插秧质量和群众的满意度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时运莲 《种子科技》2023,(18):82-84
水稻在我国的种植范围广泛,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选择科学的水稻栽培技术已经成为水稻生产的重点。水稻栽培中可以利用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在提高水稻生产效率的同时还能增加种植户的经济收入。文章以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应用的重要意义为切入点,分析了当前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水稻的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水稻是黑龙江省的主要粮食作物,近十年水稻栽培面积迅速增加,1990年67.3万hm^2,1995年上升到83.5万hm^2,2001年达167.2万hm^2,是1990年的2.48倍,是建国初期的15倍多。2001年黑龙江省水稻面积占全国北方14省水稻种植面积的40%以上,总产超过100亿kg,商品量60%以上,2002年黑龙江省水稻栽培面积157万hm^2,虽然部分地区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自然灾害,总产仍有87亿kg。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发展情况与国民经济总值和人们的生活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近年来白马湖分公司十分重视农业现代化建设,很多先进的农业生产设备以及新技术在水稻和小麦的种植中逐渐被使用,其中水稻机插秧技术就是使用最多的一项技术。从水稻机插秧技术的使用现状出发,对该技术的具体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为农业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以迟熟中粳武育粳3号为材料,塑料软盘育秧,进行落谷密度和施肥量二因素试验,并将各处理秧苗分3期插入大田,实收产量,测定其构成。主要结果如下:(1)3试验因素对苗质和产量的影响为秧龄>施肥量>落谷密度。(2)秧龄由16 d延至21 d,即使较密的落谷密度、少量施肥(处理编码M1、M2)或较稀的落谷密度、多量施肥(编码X3),均表现减产趋势,故适龄早栽至关重要。(3)秧龄21 d秧苗的发根力和茎鞘淀粉含量等指标均优于秧龄16 d的(差异显著),但因大田苗数和穗数减少,稻谷产量显著下降。可见机插秧的壮苗指标因秧龄而异。(4)各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效应的通径分析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穗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大(通径系数为1.1112),每穗粒数次之(通径系数为0.6517)。说明机插稻以争穗数为第一要务。  相似文献   

14.
水稻机插秧软盘育苗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稻机械插秧技术是一项定量有序、宽行浅栽的轻型精确种植技术.符合我国水稻生产的特点,有利于提高水稻的生产能力。该技术作为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的主要方向.近年来正在大面积的推广应用。由于机械插秧对育秧要求较高.因此培育适合机械栽插的秧苗是实现水稻栽培机械化的关键。江苏省练湖农场自2001年以来在育秧方面一直采用软盘育苗技术。根据近5年生产实践.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水稻长秧龄旱育抛秧壮苗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表明,通过播种密度、苗期氮肥追施量、化学调控剂的使用三种方式培育长秧龄抛秧壮苗的最佳搭配方式应为:稀播、不控氮、二次化控。若是运用壮秧营养剂培育28d以上秧龄秧苗,应与化学调控剂联合使用,并注意后期补追氮肥。  相似文献   

17.
寒地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江 《中国种业》2007,(5):65-66
水稻是高产作物,增产潜力大,目前生产上每hm^2产500kg左右,种植过程中如何科学做好适宜品种选择.育苗方法、田间肥水管理及病虫草害防治,使hm^2产量达到700~800kg,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是水稻生产上一项新的栽培技术体系,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有效地解决了黑龙江水稻低产的问题,促进了寒地水稻高产增收.甘南县地处松嫩平原北部,土地较平坦肥沃,水资源丰富,但由于气候和栽培的制约,水稻开始单产一直徘徊在300kr/667m2左右,为了大面积创高产,推动水稻生产发展.1990~1995年在宏建乡进行2万hm2水稻高产攻关试验,平均产量达到511.5kg/667m2.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机插稻超秧龄秧苗的生长特点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水稻机插移栽中秧苗不能及时机插而生长过度, 形成超秧龄秧苗。本试验以扬粳9538为供试品种, 在不同床土培肥条件下, 观测了超秧龄秧苗的生长特征。在超秧龄初期阶段(至播种后28 d), 秧苗地上部仍维持一定的生长, 秧苗干重和单位苗高干重尚有一定增加, 尚能维持糖氮代谢。但秧苗叶色(SPAD值)迅速下降, 地下部生长停滞, 根长、根数停止增加, 根系活力迅速下降, 根冠比明显降低。在严重超秧龄阶段(至播种后36 d), 苗高依然快速增加, 单位苗高干重大幅下降, 秧苗叶色维持在较低水平。根系活力低, 根系生长处于最低水平。超秧龄生长过程中秧苗糖代谢反应敏感, 氮代谢相对稳定, 糖氮比在严重超秧龄时大幅下降。床土肥力显著影响超秧龄秧苗生长, 高培肥水平下的秧苗茎基粗没有显著变化, 但苗高迅速增加, 单位苗高干重大幅降低, 地下部生长较低培肥处理更弱, 根数和根长较低, 根系活力下降迅速, 根冠比与低培肥处理相比大幅减小。床土培肥水平对秧苗的碳氮代谢影响显著, 高培肥处理的超龄秧苗营养状态更为劣化。以上结果表明, 超秧龄阶段特别是在严重超秧龄阶段的秧苗生长,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育秧阶段(适栽期)的育秧条件和生长状况, 低培肥处理的秧苗在超秧龄生长中糖氮比能维持相对较高的水平, 从而维持秧苗相对较好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20.
山区推广水稻机械化插秧的适应性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怀军 《耕作与栽培》2011,(5):64-64,F0003
分析了黔东南州水稻机插秧的推广应用情况,提出了发展对策和关键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