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 0 0年 1 0月下旬 ,滨州市滨城区 3个乡镇 35头黄牛相继发病 ,病畜表现为明显的神经症状。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病因分析 ,诊断为牛的霉玉米中毒。1 发病情况 从 1 0月 2 7日开始 ,35头黄牛相继发病 ,到控制住病情时共死亡 1 7头 ,死亡率为48.6%。死亡病畜中有 1 1头为  相似文献   

2.
在我们两年的工作中,共观察了120头病畜和可疑的病畜,并在其中的60头进行了仔细的检查。为了证明在健康的牛胃内可有异物存在,我们曾在肉品联合工厂检查了250头屠宰后牛的胃,当场找到了异物。我们所看的情况,最常穿破胃壁的原因是金  相似文献   

3.
2007年1月,我县者苗乡渭龙村渭龙等三个自然屯陆续发生牛病,共死牛30头,其中水牛29头,黄牛1头.据畜主反映,患畜开始精神不振,口吐泡沫,呼吸困难,有短促疼痛咳嗽,未用药物治疗,一般1~2天死亡.剖牛尸流鲜红液体,肺明显肿大,有的部位腐烂.兽医结合当地群众未给牛预防接种牛出败菌苗的情况,初诊为牛出败疫情,并立即按照防治牛出败的措施及时处理,疫情得到有效控制,2月1日以后,未发生新的病例.现将情况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1980年前,武威市对易感畜经多年连续高密度免疫,基本控制了炭疽病的发生。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该病在一些老疫点易感畜中又有零星散发,人间亦因剥食病畜尸体而染病。仅1989—1990年就发病十起,发病范围波及九个乡镇,死亡羊53只、驴2头、骡1头、牛2头。人间因剥皮、分食病畜  相似文献   

5.
多头蚴病俗称“脑包虫病”。是由多头带绦虫的幼虫——脑多头蚴所致的一种脑脊髓病。患畜主要是牛和羊,人也有被感染报道。久治地区牛多头蚴感染情况未见报道。为了掌握牛多头蚴病的感染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笔者在2001年3~5月对本县的400头幼年牛用随机抽样法进行调查。结果检出阳性牛13头,感染率3.25%,为本地区今后对牛多头蚴病的防治提供了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本文所调查的牛均为久治县6个乡的400头2岁以内幼年牛。1.2 方法:从本县6个乡中随机抽样法抽10户,每户抽样2岁以内幼年牛40头,向畜主询问有无病史,用肉眼观察并用手触摸寄生部位,检出多头蚴病患畜。1.3 选4头症状典型的牛,按常规寄生虫学检查方法进行剖检。在患畜颅骨软化处,用外科解剖刀打开,仔细查找包囊,并计数登记,必要时注射器抽出囊内容物  相似文献   

6.
甘州区畜间布鲁氏杆菌病监测净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鲁氏杆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1995-2008年,甘州区对9个新老疫区乡(镇)和13个非疫区乡(镇)的牛、羊、猪及全区奶牛进行了畜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应用血清学平板凝集、试管凝集反应共监测牲畜40811头(只),其中:牛18884头(含奶牛7205头)、羊19871只、猪2056头,检出阳性牛6头,阳性率为0.11%;应用细菌学方法分离培养流产犊、流产羔等病料346份,未检出布鲁氏杆菌。结果表明:畜间布病的阳性检出率在"稳定控制区"标准的基础上稳中有降,正在逐步向净化和消灭的目标挺进。  相似文献   

7.
<正>牛疥癣病又称牛疥螨病、疥疮病、疥虫病、癞子病等,是由寄生于牛表皮层的疥螨虫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皮肤寄生虫病。该病主要发生于秋末、冬季和初春。以病畜和健畜直接接触而传染,也可通过被病畜污染过的厩舍、用具等间接接触而感染。1临床症状本病的特点是传染性强,眼部、鼻梁、嘴唇及耳根部是早期发病的部位,随后蔓延到肩、背部至全身。病变部位如干固的石灰,固有"石灰头"之称,初期患畜有痒感,不断在圈墙、栏柱、食槽等  相似文献   

8.
自1997年牛、羊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防制达到“控制区“标准后,玉树州在继续加强动物检疫,病畜淘汰和部分地区畜间检疫的基础上,重点开展了布病监测和防制效果考核。2004-2006年玉树州六县先后用试管凝集反应法抽检牛22752头,羊36171只,其中:玉树县抽检牛4349头,检出阳性牛7头,阳性率为0.16%。抽检羊6107只,检出阳性羊2只,阳性率为0.03%;称多县抽检牛4148头,检出阳性牛5头,阳性率为0.10%。抽检羊6865只,检出阳性羊6只,阳性率为0.08%.  相似文献   

9.
为了分析和总结牛常见疫病预防与诊治效果,本文选择了2021年5月9日~10月9日某养牛场35头发生过疫病牛的诊治情况作为分析样本,对兽医的诊治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是35头病畜中牛流行热18头(51.43%)、牛粘膜病10头(28.57%)、牛焦虫病7头(20.00%);治疗有效率牛流行热为94.44%,牛粘膜病100.00%,牛焦虫病100.00%。结论是选择的针对性治疗方案效果满意。养殖户在平日里应当做好牛棚消毒、按照兽医的意见开展药物预防以及隔离预防工作,同时为牛接种免疫,以降低牛疫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中医对牛瓣胃阻塞的诊断与防治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6月某养殖场罹患牛瓣胃阻塞病畜50头为研究样本。对病畜使用自拟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分析结果。结果:病畜经上述中药治疗后痊愈,观察2星期,无复发案例。结论:对于发生牛瓣胃阻塞的病畜,早期做好疾病诊断,同时配合中药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满意效果。此法安全性强,有效性高,不易复发,且价格便宜,因此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正> 1980年6月初,在苏联伊尔库茨克省、Аларский地区的古比雪夫国营农场419头肥育牛中有59头患病,病畜中有42头死亡。症状:患病第一天,鼻腔流血,食欲减退,体温正常,神态抑郁,呼吸困难,心悸。患病第3—4天,大多数病畜在身体不同部位出现形状不同,大小不等的痛疼不明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了解甘肃省畜间布鲁氏菌病的流行范围和趋势,为未来布鲁氏菌病防控提供技术资料支撑,本研究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采集甘肃省不同地区黄牛、奶牛、羊、猪等易感动物血样685814份,进行畜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甘肃省2014年布鲁氏菌病共检牛97245头,检出阳性230头,阳性率0.24%;共检羊587148只,检出阳性7805只,阳性率1.33%;共检猪1421头,均为阴性。监测结果显示:甘肃省畜间布鲁氏菌病感染率呈现出明显的种间与区域的不均衡性,本试验的结果为有效推动全省布鲁氏菌病的防控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放线菌病是由牛放线及林氏放线杆菌引起的,以牛最为常见的头、颈、颌下及舌放线菌肿为特征的一种多菌性的慢性传染病,本病一旦发生可常患不愈,给病畜造成极大的痛苦。对此病采用碘制剂及抗菌素药物治疗时,因疗程长,疗效慢,费功费时而不易被畜主接受。1996年10月至2001年6月  相似文献   

14.
我们从1987年开始用自制牛、猪脾脏转移因子治疗猪瘟、猪气喘病、仔猪腹泻,猪风湿症等病,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牛转移因子,自制。从健康牛脾脏中通过超滤法提取、分装、每安瓿2.5毫升,1克脾组织均浆/每毫升。1.2.病猪,扎赉诺尔地区病畜66例;海拉尔市病畜33例。通过临床检查、流行病学调查和病理剖检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15.
1994至1996年,新疆青河县连续3年爆发家畜蜱病。蜱从2月份开始出现,3~4月份出现高峰;蜱遍布畜休全身,并叮咬畜体皮肤吸血。该虫分布广,畜体、圈舍、房屋、草丛、灌木、石缝、戈壁地上到处都有。重灾区的3.3万头家畜(马、牛、羊)感染率高达100%;有时,农牧民也受到蜱的叮咬,蜱可传播多种人畜共患的病毒病、细菌病、立克氏体病、螺旋体病和寄生虫病,因此构成对人畜的威胁。3年间,蜱病及蜱媒病引起家畜死亡数约3000多头,其中羊2550余只,马400余匹,牛50余头,直接经济损失150万元以上。为了防治本病,政府共投资近30万元用于购…  相似文献   

16.
牛放线菌病多发于患畜的头、颈、颌部组织.患畜常感呼吸、吞咽和咀嚼困难.时间一长。患畜很快消瘦.发育受阻.直接影响养牛业。笔者在十几年的兽医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了几种行之有效的治疗疗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中医对牛瓣胃阻塞的诊断与防治效果。方法:针对100头病畜开展中兽医治疗,分析结果。结果:所有病畜通过为期3~4天的治疗之后痊愈,观察半个月,没有出现复发案例。结论:对于发生牛瓣胃阻塞疾病的病畜来讲,实施中兽医治疗能够取得满意效果。此法安全性强、有效性高、复发率低、价格经济,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李氏杆菌病是家畜、家禽、啮齿动物和人的一种散发性传染病。在国内关于猪李氏杆菌病的报道较多,而牛的李氏杆菌病未见有报道。1985年和1986年春季和初夏在我县部分乡镇农民饲喂的水牛中有12头发生本病,现将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治等情况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19.
我们在临床中,采用来苏儿原液治疗奶牛的钱癣病136头,均获得满意的效果。 (一)发病情况:我场1987年以前没有牛的钱癣病,自1987年12月从西德引进黑白花奶牛后,奶牛的钱癣病在我场流行。牛的钱癣病是一种真菌性传染病,其特点是在皮肤上出现境界清楚的结痂癣斑。发病部位覆有灰白色皮屑,患畜发痒。本病多发生在冬春两季,成、幼畜均可患病,而一年龄内的幼牛最易患病。 (二)临床症状:在我场136头病牛中,有132头是3—6月龄的犊牛,4头是成年牛。患牛的发病部多在头部的眼脸、上下唇、面颊及耳,其次是  相似文献   

20.
牛附红细胞体病是附红细胞体寄生在牛红细胞表面、血浆和骨髓而引起的一种血液原虫病 ,该病可引起牛发热、贫血、黄疸、消化和呼吸障碍。我区某一牛场饲养 35头牛 ,于 2 0 0 2年7月初先后有 8头发病 ,死亡 2头。病牛表现精神沉郁 ,体温升高 ,稽留不退 ,眼结膜、口唇、肛门等处黏膜出现不同程度苍白、黄染。曾怀疑为牛出败 ,而用青、链霉素治疗 ,但治疗效果不明显。经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验等综合诊断 ,确诊为牛附红细胞体病。现报告如下。1 临床症状病畜消瘦 ,呼吸加速 ,四肢无力 ,喜卧 ,食欲不振 ,瘤胃蠕动音弱 ,腹泻或排干硬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