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溪乌龙茶是一种半发酵茶,它不但兼有红茶之甜纯,绿茶之清香,更主要的是具有香气清高、滋味醇厚、回甘性强的特殊风格,深受国内外人民喜爱。乌龙茶品质要求条索紧结、卷曲,色泽油润、香气清高,细长,滋味醇厚,有回甘味。只有认真抓好合理采摘,精工细作,才能制出色娇、香高、味美、叶底亮的优质产品。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福建安溪是乌龙茶的著名产区,以出产“铁观音”闻名国内外。为了总结安溪茶农采制乌龙茶的独特技术经验,我所于1961年春、夏茶(四月中旬至七月中旬)期间组织了调查组深入安溪茶区各主产社队(晃阳、太平、南田、珊屏等)调查访问。并驻点西坪公社松岩大队半岭村初制所,进行了以铁观音、奇兰、梅占、乌龙四个茶树品种为主的原料采摘和初制过程的综合性观察记录,并结合进行各过程的含水率和细胞破碎率以及鲜叶、摇青叶、毛茶的主要内含物的初步测定工作,特写成本报告供作研究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安溪是闽南乌龙茶的主产地,2010年全县有茶园面积60万亩,茶叶产量6.2万吨,茶叶产值81亿元。采用新技术生产的闽南乌龙茶,外形色泽乌油润、砂绿明显,汤色黄绿、清澈,香气清纯持久、音韵明显,滋味清醇,发酵程度略轻,叶底肥厚软亮。  相似文献   

4.
这一稿件是笔者寄请安徽农学院陈椽教授审改后,由陈教授转寄本刊的。原文中的一些习惯称法,陈教授曾进行了修改,如改“乌龙茶”为“青茶”;改“半发酵茶”为“半绿半黄茶”;改“叶内发酵”为“叶内化学变化”;改“青叶发酵”为“叶质变化”等等。本刊对原文以及改法均未加更动。  相似文献   

5.
闽南乌龙茶审评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闽南乌龙茶(清香型和浓香型)的主要品质特征、评茶程序与方法以及评分标准。  相似文献   

6.
福建乌龙茶传统生产工艺,是采自适制乌龙茶品种如铁观音,乌龙、黄旦、白芽奇兰、水仙、梅占、肉桂、武夷名(木丛)等茶树的对3-4叶,嫩采2-3叶(对夹叶,蝴蝶芽),俗称开面茶.对茶树品种要求严格,品质要求七红三绿,绿叶红镶边,汤色淡红色,香高味浓,滋味醇厚,有兰花香,武夷岩茶有岩韵等.  相似文献   

7.
乌龙茶是我国的特种茶类。发源于闽南安溪,制作工艺精湛,特具风格。其外形粗壮,卷曲紧实,酷似“蜻蜒头”。内质具有绿茶的高香持久和红茶浓醇甜和的风味,品饮后经久留香。水色黄亮清彻,泛“金黄色”。叶底呈“绿叶红镶边”,厚柔匀亮,叶内略呈透明黄亮。它是国内外广大消费者欣赏的传统名茶。乌龙茶品种繁多,“安溪铁观音”居市场大路货之首。  相似文献   

8.
闽南乌龙茶加工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作为全国乌龙茶主产区之一,具有悠久的产制历史和成熟的加工技术.近年来,随着乌龙茶产品的日益热销,福建乌龙茶的加工技术和产品种类更是快速发展和多样化.本文以闽南产区的乌龙茶为对象,对闽南乌龙茶主要加工工序(萎凋、做青、造型、干燥等)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在品质控制方面的研究发展进行梳理,总结了其优化参数、探索机理、现代技术运用和新工序研发等4大特点,以期为闽南乌龙茶工艺品质控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同时建议今后应关注按品种特性对现有工艺品质理论和成果进行整合、加强新工艺品质的基础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9.
闽南乌龙茶初制工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因制茶技术不同,品质也异。根据其制法和品质的不同,可将茶叶分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乌龙茶、红茶等六大类。乌龙茶产区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台湾的部份地区,相应地称之为福建乌龙茶、广东乌龙茶和台湾乌龙茶。福建乌龙茶又分为闽南乌龙茶和闽北乌龙茶。闽北乌龙茶采用“重晒轻摇重火功”,闽南乌龙茶则采用“轻晒重摇轻火功”,从而形成各自不同的品质风格。有良好的品种,还要加以科学的制作技术,才能制出好茶。闽南乌龙茶也不例外,从鲜叶采摘直至烘焙成干茶,在每个工艺的要求都十分严格。1 鲜叶采摘 闽南乌龙茶一般采摘形成驻…  相似文献   

10.
茶园施肥是获得茶叶高产主要技术措施之一,但目前在一些乌龙茶区流传一条错误的观点——高产难优质,优质不高产,极大地阻碍了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为此,我所从1963年开始作茶园施肥试验,以研究施肥对采制乌龙茶的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1.
修剪,是茶树栽培的一项技术措施,在搞好茶园肥培管理的条件下,对茶树进行整枝修剪,以促使骨架强壮、树冠宽阔、枝叶茂盛,从而提高茶树的光合作用能力,提高茶叶产量。我所在同等培肥管理的条件下,对同树龄  相似文献   

12.
品茶要平心,静坐去凡尘;净手入神境,愉悦听古筝。选茶备好茗,上等铁观音;好茶须会饮,会饮爱茶人[1]。好水何处觅,古人早排名;康王谷第一,玉泉水最轻[2]。煮茶水莫老,蟹过鱼眼生[3];声响水未开,开水已无声。冲泡宜讲究,器巧艺要精;景德白瓷首,紫砂有宜兴。白鹤沐浴罢,乌龙入宫廷  相似文献   

13.
<正>闽南乌龙茶毛茶的审评技术难度较大,因不同产地、不同季别、不同气候条件、不同加工水平所制成的毛茶外形迥异、品质千差万别,没有经过长期反复的实践,就很难悟出其中的奥妙。现根据自己多年的审评实践,谈一谈闽南乌龙茶毛茶审评中的一些心得体会。闽南乌龙茶毛茶审评分为干评和湿评,亦即干看外形、湿评内质。  相似文献   

14.
闽南闽北乌龙茶加工艺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闽南闽北乌龙茶的加工工艺,并对其加工工艺的主要差异进行了比较;进一步阐释了乌龙茶加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16.
闽南乌龙茶成型机理的试验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丹桂品种为原料,设计“速包+平板”和“全速包”两种造型方式进行造型。分析了造型各阶段含水率、柔软性、塑性和弹性等物理特性的变化,对造型过程在制叶的三性与含水率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了造型过程物理特性与茶叶成型的关系,初步探明闽南乌龙茶成型机理。结果表明,含水率在42%~45%之间时,柔软性和塑性位于最高值,而弹性处于较低值,此时是茶叶造型的最佳时机;柔软性、塑性与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弹性与含水率呈不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福建茶叶》 2 0 0 0年第 1期刊登黄艺辉先生“闽南乌龙茶初制工艺技术”一文 ,此类科普读物对普及乌龙茶初制工艺作用很大 ,深受茶农欢迎 ,但文中多处工艺技术值得商榷。笔者多年在长泰、诏安、安溪参与乌龙茶初制 ,现就实践经验提出几点看法 ,与黄艺辉先生 (下称黄文 )商榷。1 鲜叶采摘1 1 春茶宜鲜叶偏嫩开采。众所周知 ,驻芽 2 - 3片叶的新梢是闽南乌龙茶最理想的初制原料 ,但在春茶生产实践中 ,必须掌握鲜叶偏嫩时开采 ,原因有三 ,一是春茶生产期间 ,正值春夏之交 ,经常遇到不利初制天气 ,若掌握顶芽形成驻芽时才开采 ,遇到不利初…  相似文献   

18.
乌龙茶风味独特,香高味醇,驰名中外,是我国茶叶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其品格之所以“独特”,主要来自优良的品种和精湛的工艺。长期以来,广大茶农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探索,至今形成一套灵活的“看青做青”的制茶技术。这些宝贵经验仅仅流传于民间,世代相袭,缺乏完整、有条理的技  相似文献   

19.
粤东优质黄金桂茶加工技术重点强调:茶青偏嫩采摘,顶芽小开面就应开采;晒青以日光弱光为好;回青阶段静置时间较长,做青后期阶段相对重手摇青。  相似文献   

20.
茶叶市场的掘起和火爆,给上杭县带来高山乌龙茶开发的热潮,面积、产量迅速增加,效益显著,采制水平有较大提高,实现了产销两旺。为创新生产工艺技术,进一步提升我县茶叶质量,推动高山茶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笔者近年来在上杭县麒麟山大公凹等9个主要茶场进行高山铁观音乌龙茶采制技术跟踪调查与实践,现将其结果报道如下。1概况麒麟山大公凹茶场茶园面积10hm2,品种铁观音,生态环境优越、植被茂盛、土壤肥沃,土层厚1m以上,通透性良好、水源充足,5km内无污染源,交通便利,海拔750m-800m,年均气温17.2℃。在春、秋茶期间,通过实践制作的茶叶基本达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