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于1989年开始的水稻新株型品种选育、至1993年底,已推出11个水稻新株型品系,井于1994年底通报了水稻新株型品系(即媒介广泛报道的“超级水稻”)的产量潜力。我们根据这些品系的特性和表现及我国水稻生态环境,选择并取得了其中9个品系的少量种子,于1994年在中国水稻研究所试验场观察了其一些特性(由于这些新株型品系种子数量有限,未能比较其与我国推广品种的产量差异)。  相似文献   

2.
罗峰 《中国稻米》1997,(2):36-37
湖南省水稻常年种植面积在410万公顷左右,“八五”期间,稻谷年均总产量247.5亿公斤,占湖南同期粮食总产量的92%,年均种植面积和稻谷总产量均居全国第一。要进一步发展稻谷生产,充分发挥湖南农业的这一优势,除了其他方面的条件以外,积极引进优良品种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水稻引种在生产上发挥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1981~1995年,湖南从外省、外国共计引进水稻优良新品种(品系)2400多个。这些优良新品种(品系),通过试验、试种,有的直接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有的适当改造以后用于生产,有的作为育种材料被间接利用,为…  相似文献   

3.
高产优质抗病水稻新品种九稻15(原品系代号九7002),是吉林市农业科学院水稻所以(陆奥小町/下北)F3为母本.以籼粳交后代材料中作75为父本的杂交后代选育而成。1992年疆过北方区域试验.1994年结束吉林省联合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1995年1月审定通过。  相似文献   

4.
《作物研究》2006,20(4):F0002-F0002
湖南省水稻研究所是以水稻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多学科综合性省级科研机构,建设有水稻育种、水稻栽培、水稻资源和农业生物技术等4个湖南省农业科学院重点学科,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水稻遗传育种,水稻栽培与耕作技术,水稻种质资源评价,利用与创新,水稻生物技术,水稻生理生化,稻米加工及稻米品质分析等。建成了国家水稻改良中心长沙分中心和长江流域(长沙)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农业部安仁有害生物野外实验观察站和湖南省种质资源平台等4个科研创新平台。拥有生化分析室、组织培养室、生物技术实验室、人工气候室等专业实验室,仪器设备总额1600多万元。每年承担多项国家和省级重大科研项目。  相似文献   

5.
缅甸的杂交水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缅甸的杂交水稻HybridriceinMyanmar毛昌祥郭名奇邓应德(广西农科院杂交水稻研究中心530005)(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缅甸是我国的友好邻邦,它的东北部与我国云南省接壤,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国土面积约为68万km2,人口为4...  相似文献   

6.
高温胁迫对水稻剑叶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水稻耐热品系996和热敏感品系4628抽穗期进行高温处理(08:00-17:00为37℃,17:00至次日08:00为30℃),研究高温胁迫对水稻剑叶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水稻剑叶总氮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呈下降趋势,996下降幅度小于4628;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先升后降,996始终高于4628;热稳定蛋白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和游离脯氨酸/游离氨基酸比值均呈上升趋势,在整个处理期间,耐热品系996各指标的上升幅度均高于热敏感品系4628。  相似文献   

7.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综合评估水稻新品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我课题组2002年水稻新品系比较试验的结果进行综合评估,结果与品系实际表现基本一致。证明由于各性状对品系的重要性不同,在给出不同的权重系数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对水稻新品系进行多性状综合评估比单纯依靠产量结果对参试品系进行评估更具科学性。品6加权关联度最大,明年可参加省区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美国农业研究中心化学家Leong与同事们研究破解水稻应对不断演变的致病真菌的天然防御能力,取得了重大进展。发现、确认了水稻新的抗性基因,并进行了克隆。同时研发一种新方法,用于水稻和病原菌的操纵基因,培育抗病性敏感的水稻。  相似文献   

9.
高蛋白质水稻育种的新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利用水稻×玉米进行远缘杂文,育成了高蛋白质水稻新品种9个。在此基础上,应用外源DNA导入技术,转育成了一系列新的高产、高蛋白质、优质的水稻新品系。  相似文献   

10.
历史悠久的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是福建省省级水稻科研专业所,不仅是福建省水稻科学的奠基者,而且已自成科研体系、开创独具特色的水稻科学相关的研究学科,科技资源雄厚,内设机构合理,科研与开发水平先进,具备承担国家、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和引领未来水稻科技发展的水平,为福建省粮食安全、持续发展和海峡西岸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为三农服务做出了突出贡献,在福建省水稻科学发展史上占居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IPM技术,是以预测预报为基础,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为中心,有效控制病虫危害和农药残留为目标,通过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将农业、生物、物理、化学等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贯穿于水稻生产的全过程中,因此它是实现水稻产品无公害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推广群体质量栽培技术 促进江苏水稻生产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苏的水稻生产形势水稻是我省粮食供求平衡的焦点,是农业生产的重中之重,是全省人民的主要口粮,其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的一半以上,占口粮消费的80%左右。长期以来,我省把稳定发展水稻生产作为农业工作的中心,加强领导,倾斜政策,增加投入,强化科技,使我省水稻生产在稳定中优化、发展中提高,为繁荣城乡市场、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概括起来讲,我省的水稻生产形势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面积稳定我省常年水稻种植面积在230万hm’左右。近十多年来,我省经历了多次农业结构调整,但水稻种植面积一直没有减下来。省委…  相似文献   

13.
新稻27号是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水稻研究室利用自育的优质品系90—6作母本,高产品系9704作父本进行人工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在种植过程中表现出生育期适宜,米质优,产量高,抗病抗倒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2009年3月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  相似文献   

14.
水稻超高产育种要在协调矛盾中求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6年是农业部“中国超级稻育种及栽培体系”项目开始筹划之年。这一年的春季,沈阳农业大学稻作研究室在《中国水稻科学》和《作物学报》分别以中、英文发表了“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理论和方法”,引起国内外的高度重视。到了这一年的秋收时节,我们初步育成具高产潜力的“大穗型直立穗”常规粳稻“沈农265”品系,引起各方面关注。我们自己则对“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理论也因此有了进一步的深刻认识。(-)“沈农265”有四个亲本。其中有两个来自江苏省农科院,一个来自辽宁省农科院,一个是我们自己选育的。1992年进行第一次杂…  相似文献   

15.
杨守仁是沈阳农业大学一级终身教授,首批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最早获得者,水稻高产栽培理论体系的研究者,籼粳杂交育种、理想株型育种、超高产育种创始人,在水稻界享有极高声望,被誉为中国稻界之牛耳,打造水稻高产自由王国的科学巨匠。  相似文献   

16.
秦友权 《北方水稻》2011,41(6):58-59,69
经过多年水稻高产栽培,大石桥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摸索出推广水稻超高产新品种、实行优化营养土旱育大龄壮苗、实行旱耙旋耕为主体的三旱或原茬压耙整地、快速整地集中插秧合理稀植、平衡施肥、科学管水、综合防治病虫害、实现无草田、合理促早熟等一整套水稻超高产栽培集成配套技术并大面积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抗稻瘿蚊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培两优抗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两优抗占是江西宁都县名林水稻研究所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的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与从广东省农科院引进的抗稻瘿蚊品系抗蚊青占配组而成的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抗稻瘿蚊和稻瘟病,稻米品质较好,2005年3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8.
扎赉特旗自从推广水稻育苗移栽技术以来,水稻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水稻育苗管理过程与旱田播种同时进行,往往因通风浇水不及时,造成干旱或徒长,使秧苗素质降低,从而引发立枯病,每年都有大面积的损失,致使种稻成本增加。为解决这些问题,扎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引进新型水稻育苗覆盖材料“无纺布地膜复合被”,育苗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9.
新稻32号是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水稻室以自育的优质米品系90-6为母本,日本优质香米品种农林314为父本经过多年单植连续选育而成的早粳中熟香稻品种,2010年3月经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该品种具有农艺性状好、米质优良、产量潜力大、综合抗性强等特性.在栽培上要注意培育壮秧、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管...  相似文献   

20.
水稻品种资源多样性利用及保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水稻品种资源多样性利用及保护郭坤池(永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永泰350700)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栽培面积占世界稻作总面积的22.8%,稻米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7.4%。我国稻作有7000多年的悠久光辉历史,是水稻栽培的古国;世界上多少国家的稻作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