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用生长速率法测试了12种热带植物乙醇粗提物对胡椒瘟病菌的离体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当供试质量浓度为干样10 mg/mL时,鹰爪和马缨丹粗提物对胡椒瘟病菌菌丝生长的抑菌率均达到90%以上,分别为91.95%和94.32%。可见这两种植物粗提物对供试病原菌菌丝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2.
花青素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海华  梁名志  王丽  罗琼仙  赵甜甜 《茶叶》2011,37(4):217-220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及研究人员在植物花青素的发现、种类、结构、合成途径、生理活性及生物合成基因工程等方面的工作和进展,并展望了花青素研究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春大麦19个品种和育种材料在盆栽试验条件下鉴定,已筛选出5个具有高固氮作用的品种,在乙炔还原值方面,材料间的差异达24倍,分析所有被研究的品种和材料的固氮活性变异系数达83%,极端差异达3-18倍。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小檗属植物的生物碱成分及药理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概述。研究结果表明,小檗属植物主要含有效成分为生物碱类物质,常见类型为原小檗碱型及双苄基异喹啉型生物碱;在药理活性方面,小檗属植物具消炎抗菌、降血压、降血糖、抗心律失常、抗癌等作用。  相似文献   

5.
根据近年来研究降香及其制剂的文献,总结归纳了降香药理活性成分、指纹图谱的构建及质量标准的研究概况,从分析技术方法、指纹成分以及遗传基础等几方面提出了对今后深入研究的观点,为降香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橄榄是中国传统的药用植物,其中多酚类物质是橄榄重要的功效成分之一。目前,橄榄多酚类物质研究较为 广泛,常用的提取方法包括温浸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超声与微波协同辅助提取法等,分离纯化 后采用液相色谱或液质联用技术鉴定多酚类物质的种类和成分,并对其抗氧化、抗病毒、抗菌消炎、抗癌抑癌、解酒 护肝和提高机体免疫等方面的药理活性进行验证。此外,橄榄多酚类物质合成和代谢分子机理也已经被初步阐释。基 于上述研究报道,本文进一步对橄榄多酚类物质后续研究方向和产业化开发利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橄榄是中国传统的药用植物,其中多酚类物质是橄榄重要的功效成分之一。目前,橄榄多酚类物质研究较为广泛,常用的提取方法包括温浸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超声与微波协同辅助提取法等,分离纯化后采用液相色谱或液质联用技术鉴定多酚类物质的种类和成分,并对其抗氧化、抗病毒、抗菌消炎、抗癌抑癌、解酒护肝和提高机体免疫等方面的药理活性进行验证。此外,橄榄多酚类物质合成和代谢分子机理也已经被初步阐释。基于上述研究报道,本文进一步对橄榄多酚类物质后续研究方向和产业化开发利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大豆蛋白活性肽的生理功能及产品开发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本文对肽的组份、生理活性特点及应用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指出对大豆肽制成各种系列产品的实际意义,为工业化生产创造了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9.
特色植物辣木的应用价值及发展前景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辣木起源于印度和非洲的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凭借超强的生态适应力、丰富的营养价值、独特的生物活性,成为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树种。本文综述了辣木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工业价值等方面研究取得的进展。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结合中国热区资源条件,对辣木综合开发和合理利用提出了建议,并对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牛樟芝(Antrodia camphorata)是中国台湾特有的一种珍稀药用真菌,具有极高的应用和商业价值,但其生长缓慢、寄主专一性强、药用成分不稳定,使得大规模开发应用牛樟芝成为难题。通过简要介绍牛樟芝的生物学特性以及传统的培养方法,重点介绍近年来各学者在牛樟芝培养方面,针对菌体生长和增加活性成分所进行的一些研究,使广大学者明确牛樟芝培养研究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在培养过程中添加诱导剂等新兴技术,为广大研究人员在快速培养具有原始生理活性、药用价值高的牛樟芝方面提供一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1.
橄榄功能成分及其抗氧化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橄榄果实中富含丰富的营养功能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肪酸、挥发性芳香物质、有机酸、氨基酸、酚类物质等,与橄榄的药理功效具有密切的关系。橄榄中的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具有抗氧化能力。本文综述了橄榄的功能成分以及抗氧化作用,以期为橄榄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不同林龄木麻黄沿海防护林林下植被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木麻黄防护林群落不同演替阶段的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规律,为中国沿海木麻黄防护林的恢复和重建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典型抽样法,选取了海南文昌滨海台地不同林龄的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防护林,对林下植物物种组成和植物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木麻黄防护林下出现的植物种类为19科31属32种,其中木本植物6科6属8种;草本植物14科24属24种。黑面神(Breynia fruticosa)、马樱丹(Lantana camara)、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丰花草(Borreria stricta)、白花草(Habenaria dentata)等物种几乎在木麻黄林的各个年龄阶段出现。随着林龄的增加,林下物种总丰富度指数明显在增长。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表现为前期物种多样性随林龄的增加而增高,后期稳定不变。说明滨海台地的木麻黄沿海防护林随着林龄的增长,植被群落的生境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3.
海南属热带岛屿省份,其光、热、水自然资源充沛,生物多样性丰富,来自世界各地的许多外来植物都极易在海南岛安家落户。基于海南岛植物入侵防控及外来物种管理的需求,通过全岛集中拉网式调查与分散调查相结合,对海南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分布现状和危害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海南岛外来植物共约158种,隶属于39科117属。菊科(Asteraceae)、禾本科(Gramineae)、蝶形花科(Papilionaceae)、苋科(Amaranthaceae)、大戟科(Euphorbaiceae)等5个科的外来植物数量较多。国  相似文献   

14.
以栽培稻(Oryza sativa)品种L202二倍体(L202 2x)及其同源四倍体(L202 4x)作母本分别与药用野生稻(Oryza officinalis)杂交,比较了两个杂交组合的杂交结实性及影响结实性的杂种胚胎发育细胞学。两个杂交组合所取得的一致结果是:杂交授粉后30 d所有杂交小穗均干枯死亡,不能结实;种间杂交不结实的原因在于受精和杂种胚胎胚乳发育异常。两个杂交组合的受精和杂种胚胎胚乳发育虽然均存在双受精、单受精和未受精类型,但就受精率而言,L202 2x作母本的平均总受精率为59.45%,略高于L202 4x(54.87%); L202 4x的单受精率(24.60%)则高于L202 2x的单受精率(15.30%)。两个杂交组合的杂种胚胎胚乳发育均严重异常,虽然在授粉后1 d形成小的球形胚;到授粉后3 d,胚胎发育停滞并开始解体;至授粉后5 d,只有二倍体杂交组合的极少数胚胎可发育到梨形胚时期,四倍体组合的胚胎则基本全部解体。双受精胚囊内胚乳发育更为异常,在授粉后1 d,游离胚乳核就开始解体退化,到授粉后3 d不能形成细胞化胚乳或细胞化过程异常。与L202 2x作母本的杂交相比,以L202 4x作母本所得杂种胚胎发育更为滞后,且退化严重,形成的游离胚乳核少,解体早,不能进行细胞化。因此,利用同源四倍体栽培稻与药用野生稻杂交获得种间杂种的难度更大。  相似文献   

15.
《Crop Protection》1986,5(4):268-276
This review briefly examines some of the earlier research that lists the natural soil enemies of plant-parasitic nematodes. The major emphasis is on research developments of the past decade that consider biological control of nematodes. The importance of biocontrol has arisen as a consequence of the loss of the two effective but hazardous nematicidal soil fumigants, namely dibromo-chloropropane and ethylene dibromide, and because of the urgent need for new control strategies that their passing has created. Reports of successful biocontrol of plant nematodes by the fungal agents Nematophthora gynophila, Dactylella oviparasitica and Paecilomyes lilacinus and by the bacterial agent Pasteuria penetrans are examined. These recent developments are analysed and their implications on future research of nematode biocontrol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Worldwide agriculture depends 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o increase yield and maintain high quality of food and fiber products. In the last decade advances in basic insect science and genetic engineering have presented opportunities to develop innovative approaches to control insect pests that could provide significant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In this article I review some recent developments that demonstrate the application of transgenic methods to improve the efficacy of the Sterile Insect Technique (SIT). These developments provide a technical basis to address some of the operational and economic limitations of the existing SIT program used to control the codling moth Cydia pomonella Linnaeus, and suggest the possibility of an expanded future role for this approach for codling moth control.  相似文献   

17.
王健  水庆艳  宋希强 《热带作物学报》2009,30(12):1764-1769
对木棉的名称进行科学考证,阐述木棉的分布与栽培应用史,综述其在种质资源、纤维应用、药用、观赏及其他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介绍长期施肥对农田土壤磷素状况的影响,阐述土壤磷库、磷素形态、土层磷素分布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转座子标签法克隆水稻基因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座子标签法克隆基因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分子生物技术。介绍了转座子标签技术克隆基因的基本原理及研究进展,并对转座子标签技术在水稻基因克隆上的应用进行了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