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探究适宜于高寒区青稞多元化利用最佳刈割留茬高度,以昆仑14号、昆仑18号和柴青1号为试验材料,以未刈割为对照(CK),于分蘖盛期开展不同留茬高度的刈割处理,探究留茬高度对青稞农艺性状、籽粒产量、饲草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刈割留茬高度的降低,各青稞品种青苗饲草产量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青苗中粗蛋白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而纤维类物质含量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使青苗相对饲喂价值显著降低。各青稞品种秸秆饲草产量随刈割留茬高度的降低而降低,且降幅随留茬高度的降低而增大。刈割使青稞秸秆中粗蛋白含量增多,纤维类物质含量减少,相对饲喂价值升高。留茬8 cm有助于促进青稞穗部、茎部和根系的生长发育,使籽粒产量升高;留茬5 cm会抑制青稞各器官的生长发育,使籽粒产量锐减。各品种在留茬8 cm时综合经济产值最高,其中昆仑14号综合经济产值最高,为2.86×104元·hm-2。参试材料中,昆仑14号为高寒区最适用于粮饲兼用的青稞品种,8 cm为适宜于青稞饲草与籽粒兼收的最佳刈割留茬高度。  相似文献   

2.
候康平 《作物研究》1991,5(1):32-32
试验于1986~1988年在扬州江苏农学院农场大田进行。土壤肥力中等,前茬为大麦。供试品种有早籼庆连16、盐籼504、盐籼517。于4月30日播种,塑料薄膜保温育秧,6月10~13日移栽。收割时进了不同留茬高度试验。结果是:  相似文献   

3.
刈割高度对多花黑麦草新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刈割高度对多花黑麦草新品种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2个多花黑麦草新品种为对象,采用5个刈割高度分别测定2个品种的鲜、干草产量、粗蛋白、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干物质体外可消化率(IVDMD)。结果表明:在65 cm时刈割,所获得的鲜、干草产量最高;随着刈割高度的增加,2个黑麦草品种的粗蛋白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呈抛物线趋势变化,在刈割高度为55 cm时达到最高值;中性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则随着刈割高度的增大逐渐增加;干物质体外消化率亦呈现抛物线的趋势,在刈割高度为65 cm时达到最高。2个品种的表现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4.
2016年以郑单958和先玉335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叶龄期刈割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响应。2017年以相对耐密品种郑单958为研究对象,研究增密刈割的产量效应。结果表明,不同叶龄期刈割影响玉米生长发育,随刈割时间的延后对玉米影响越大,表现为抽雄、吐丝时间推迟,郑单958抽雄时间推迟2~8 d,吐丝期推迟3~6 d;先玉335抽雄时间推迟2~8 d,吐丝期推迟4~8 d。株高和穗位高降低,穗位高系数和茎秆长粗比降低。绿叶数目减少,叶面积下降。两个品种单穗重较对照分别降低4.6%~21.7%和1.4%~24.5%,穗粒数3叶龄期刈割最高,其他处理穗粒数较对照降低。产量降低,以3叶期刈割减产幅度最小,5叶期在1叶位刈割基本全部死亡,6叶以后刈割叶位提高至4叶以上但减产幅度较大,且较对照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随着刈割密度的增加,产量性状呈下降趋势,产量较对照先降低后增加,密度达到1.08万株/hm~2时,产量与对照相当;密度达到1.2万株/hm~2时,产量较对照提高7.3%,增加密度可弥补刈割对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通过设置不同的收割日期和割茬高度,对水稻产量和品质进行研究,探究适合南粳9108的最佳收获方式。结果表明:江苏垦区南粳9108的最佳收获日期为10月24日,最佳割茬高度为距离地面40 cm。同时也表明在一定范围内,种子成熟度与发芽率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以杂交中稻川香优9838为材料,研究了头季稻不同时期割苗及不同留桩高度对再生稻生长特性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稻的总叶片数随着留桩高度的降低而增加;生育期随着头季稻割苗期的推迟而延长,产量也随之逐渐下降,在遭受特大高温干旱情况下,仍可达到头季稻产量的15.9%~75.2%。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留茬高度对川饲苎2号饲用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对不同留茬高度一年内不同批次样品的经济性状、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留茬高度的增加,川饲苎2号分株数与叶茎比显著增加;留茬对整株产量和整株粗蛋白产量无显著影响,但可以显著提高年叶产量,尤其第二次和第三次刈割时,留茬对该品种的增产效果十分明显;除了第二次刈割外,留茬可以改善饲用苎麻的营养品质。该研究为饲用苎麻高产优质和持续供给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1998~1999年对高产优质苎麻品种桐梓空杆麻的刈割试验,结果表明刈割头麻;刈割头、二麻;全年刈割对当年与次年原麻产量的影响较大,减少幅度在62~282kg/hm2,但纤维支数有所提高,增加幅度为39~119支,其产值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9.
通过1998-1999年对高产优质苎麻品种桐梓空杆麻的刈割试验,结果表明;刈割头麻;刈割头、二麻;全年刈割对当年与次年原麻产量的影响较大,减少幅度在62-282kg/hm^2,但纤维支数有所提高,增加幅度为39-119支,其产值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0.
张素萍 《杂粮作物》2006,26(2):106-106
利用8份饲草高粱材料进行一次,二次刈割处理,得到刈割一次产量、刈割一次总产量、刈割二次产量、刈割二次总产量及未刈割产量。几组数据通过相关分析,结果均无相关性。由此而知,饲草高粱的总产量不是随着刈割次数的增多而增高,决定总产量的因素主要是品种及栽培措施,刈割次数要根据饲养需要而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1.
以云蔗07-2800为材料,在收获期设置4个不同铲蔸深度(5、0、-5、-10 cm),研究不同铲蔸深度对甘蔗伸长期根系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铲蔸深度对伸长期甘蔗生物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铲入地下5 cm处理甘蔗伸长期地上部生物量干重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各处理间根冠比差异较大。在伸长期甘蔗总根长、根系总表面积和根系总体积均呈现增长趋势,且在伸长中期和后期,铲入地下5 cm处理的总根长、根系总表面积和根系总体积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同一时期各处理根系丙二醛(MDA)含量高低表现为5 cm>-5 cm>0 cm>-10 cm,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高低总体表现为伸长后期>伸长中期>伸长早期。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硝酸还原酶(NR)酶活性高低均表现为5 cm<0 cm<-5 cm<-10 cm的趋势。蔗蔸铲入地下5 cm处理的甘蔗生物量最大,产量最高,说明该处理可有效促进宿根甘蔗根系生长、发育,增加深层根系总量,提高根系抗逆性生理指标含量与活性,提高甘蔗植株对水分、养分的利用效率,增产增效。在甘蔗机械化管理收获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和宿根蔗年限不长的背景下,宿根蔗采用入土5 cm铲蔸作业,具有较好增产效果和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以热研5号柱花草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的底肥、种植密度、追肥、灌水次数和采收方式对柱花草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底肥(磷肥)水平种子产量和质量均高于未施磷水平,0.07 kg/m2处理磷肥水平产量最高,为358.50 kg/hm2,且3个处理相差不大。净度和千粒重最低的处理是0.13 kg/m2磷肥水平,分别为8.87%和2.42 g。种植密度为0.5 m×1.0 m产量最高,为448.63 kg/hm2,种植密度行距为1 m的种子净度、千粒重和出苗率均高于株行距为0.5 m的,净度为9.12%,千粒重为2.63 g,出苗率为74.33%。未追肥条件种子产量最低,为339.96 kg/hm2,种子净度、千粒重和出苗率变化较小。3个灌溉处理种子产量差异较小,未灌溉处理种子千粒重和出苗率最低,分别为2.48 g和42.44%。铺膜采收种子处理种子产量最高,为370.79 kg/hm2,成熟后刈割收种处理种子产量和千粒重最低,分别为197.42 kg/hm2和2.47 g。试验为云南柱花草生产及草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研究柱花草菠萝皮不同比例混合青贮发酵品质。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100 %柱花草单独青贮(CK)、70 %柱花草+30 %菠萝皮(SP1)、60 %柱花草+40 %菠萝皮(SP2)、50 %柱花草+50 %菠萝皮(SP3),青贮30 d后开窖取样,测定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柱花草与菠萝皮混合青贮显著提高了乳酸含量,显著降低了pH值、丁酸和氨态氮/总氮,提高了发酵品质;各混合组随菠萝皮混合比例增大,乳酸增多,pH值和丁酸降低;SP2、SP3处理组pH值、乙酸、丙酸、挥发性脂肪酸和氨态氮/总氮无显著差异。从发酵品质和菠萝皮利用角度出发,50 %菠萝皮和柱花草混合青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胶园间种柱花草的生态适宜性及间作效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幼、中、成龄胶园中进行了柱花草间种的生态适宜性试验。结果表明,仅幼龄胶园可以间种,间种后土壤肥力略有下降,对胶树生长亦有一定影响,但无显著差异,柱花草产量为全光照的46.5%。中、成龄胶园不宜间种柱花草,原因是:(1)中、成龄胶园内光照太弱,上午10:00平均仅为全光照的13%;(2)中、成龄胶园行间整地后橡胶营养根系生长迅速,密布土壤表层,柱花草无法同其竞争;(3)中、成龄胶园柱花草长势弱,易遭受从橡胶树冠落下的雨滴打击,林地湿度较大,炭疽病十分严重易导致衰败。对Wasana的PER和LER评价公式进行了修正,建立了土壤养分均衡率公式,采用了Wasana的IER经济效益评价公式,对幼龄胶园间作柱花草的效益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5.
根据抗病柱花草中的1个AFLP特异片段SG2950-1设计引物,利用RACE技术从Mineirao柱花草中克隆到一个MSRA基因:经测序比对,该序列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系基因有较高的相似性.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通过冻融法将该载体质粒转入根癌农杆菌LBA4404,为进行该基因的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章建新  王爽 《玉米科学》2008,16(2):104-106
在大田条件下分别对农大108和科多4号不同收割始节位(基部第1~8节间)的整株饲用品质和产量变化研究表明:随着收割始节位升高,两品种秸秆CP含量均呈直线增加趋势,NDF、ADF和ADL均呈直线下降趋势;随着收割高度的增加两品种之间的CP含量提高速率及ADL下降速率相近,科多4号的NDF下降速度快于农大108,农大108的ADF下降速率快于科多4号;玉米基部3个节间CP含量低,NDF、ADF和ADL含量高,饲用营养品质差;从第4节间收割明显改善玉米秸秆的饲用营养品质,其干物质产量损失10%以下。  相似文献   

17.
热研2号柱花草生长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热研2号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 (Aublet) Swartz cv. Reyan No.2]为材料,研究不同生长阶段干物质产量、养分和营养成分变化。结果表明:地上部干物质呈“单峰”曲线,初花期最高为540.81 g/株;地上部苗期吸收的N、P、K较小,但干物质养分含量高;分枝期后吸收量增加,初花期后N、P出现负积累,整个生育期地上部对磷的吸收量最小;随热研2号柱花草生育期的延续,地上部粗蛋白含量降低,粗纤维含量升高,营养价值降低,初花期粗蛋白产量最大为54.78 g/株。  相似文献   

18.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8个柱花草品系的8个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品系TPRC 2001-47、TPRC 2001-46和TPRC 2001-71的综合表现最好,其中有6个品系优于对照热研2号。等权关联度与加权关联度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分析结果与柱花草的实际表现一致。不同性状与鲜草产量的关联度不同,7个性状与鲜草产量的关联度排序为:干物率>第1分枝日平均生长速度>株高日平均生长速度>刈割时株高>越冬存活率>刈割时第1分枝长>草丛宽。  相似文献   

19.
The use of stylosanthes in mixed grass-legume pastures may minimize the decline in forage quality and quantity that occurs in monoculture grass pastures, even though the availability of commercial cultivars in Brazil is still limited. The objective of the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liveweight (LW) gain of young Nellore bulls in a mixed pasture of Brachiaria brizantha (cv. Paiaguás) with the latest release Stylosanthes guianensis cv. Bela.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in Planaltina, FD, Brazil, from September to August in two consecutive years, right after seeding. The experimental design was a randomized complete block design with two treatments (mixed or monoculture Paiaguás pastures) and three replicates. The average daily gain (ADG) was on average greater in mixed pastures (0.436 vs. 0.350 kg head−1 day−1 in mixed and grass pastures respectively), particularly in the dry period (0.344 vs. 0.183 kg head−1 day−1). The benefit of mixed over monoculture grass pastures throughout the year was 22 kg LW/head and 55 kg LW/ha. The presence of stylosanthes increased the crude protein (CP) concentration in mixed pastures (120 g/kg) when compared to monoculture grass pastures (109 g/kg), probably influencing the ADG of bulls. The increase of liveweight gain, predominantly in the dry season, makes the high-protein stylosanthes cv. Bela an alternative to buffer the seasonal deficit of forage quality in newly seeded grass past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