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36个试验点的资料分析表明,龙溪6号小麦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均与产量成线性正相关.经回归及相关分析:有效穗对产量的作用最大,关系最密切,但它与穗粒数、千粒重是极显著负相关;在兼顾穗粒数、千粒重的情况下,适当扩大群体,主攻穗数,是该品种取得更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对21个矮秆的(株高在90cm以下)杂种一代的产量与主要性状之间的表现型及基因型关联性作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在11个调查性状中,有6个性状与产量有显著的表现型正相关关系,这些性状是:株高,穗长,着粒密度,每穗小穗数,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其中以每穗实粒数与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上述关系在较大程度上是由遗传因素所决定。每穗空粒数与产量之间呈显著的表现型负相关,这种关系主要地取决于环境因素。每株茎数和每株穗数与产量间存在着较密切的基因型负相关。百粒重与产量之间相关系数极小。在3个产量构成性状对产量的直接作用中,以每穗实粒数的作用最大,每株穗数的作用明显地低于每穗实粒数,百粒重的作用又较每株穗数小,因此,在设计和选配高产的杂交水稻组合时,应该特别注意提高每穗实粒数。  相似文献   

3.
水稻穗部性状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33个辽宁省主栽品种及区域试验品种(品系)穗部性状与产量关系的结果表明,与水稻产量关系密切的穗部性状依次是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二次枝梗个数、穗长、着粒密度,其中每穗粒数、穗数促进产量的提高,而着粒密度对产量的影响是负面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揭示主要经济性状对杂交稻Ⅰ特优3381产量的影响规律.[方法]采用通径、相关、回归分析方法,对Ⅰ特优3381产量及主要经济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效穗、实粒数、千粒重等3个因素与产量关系密切;产量构成4个因素与产量均呈正相关,有效穗与产量呈极显著相关水平,有效穗与每穗总粒数呈负相关,但不显著;4个产量构成因素的直接通径系数的大小依次为:实粒数(P5=0.8097)>有效穗(P3 =0.643 1)>千粒重(P7=0.581 3)>总粒数(P4 =0.118 5).[结论]在Ⅰ特优3381栽培过程中应主攻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协调好穗粒关系,以达到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杂交稻新组合“谷优527”的产量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谷优527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谷优527的4个产量构成因素中,每穗粒数是决定产量的主要因子,其次是有效穗,穗粒数与有效穗之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利用2001~2004年河北省和国家区域试验结果,分析和研究了衡7228小麦的产量及与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衡7228产量水平﹥6750kg/hm2,单位面积穗数和千粒重对产量的贡献较大.为达到高产、稳产,群体结构一般以穗数630万~675万穗/hm2、穗粒数32~34个、千粒重39~42g为宜.  相似文献   

7.
水稻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分析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通过对辽宁省14个水稻栽培品种的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与产量均呈正相关,而穴穗数与产量成负相关。除穴穗数以外,其它任何性状的提高都将不同程度地促进产量增加;4个因素与产量的偏相关系数均为正值。通径分析表明:四个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均为正值,其中穗粒数对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2.2387),其次是穴穗数(1.4853)。但穴穗数通过穗粒数对产量的间接负向效应较大。所以通径分析能够较客观的反映各因素对产量影响的大小。因此在今后的高产水稻新品种的选育中,应注重穗粒数的选择,同时保证一定的结实率和千粒重,穴穗数可以适当放宽。  相似文献   

8.
杂交晚稻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福州市2007年、2008年晚稻新品种(组合)联合区试20个杂交稻组合进行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穴穗数、穗粒数、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均与产量呈正相关,但经偏相关分析,穗实粒数与产量的偏相关系数为负值,且不显著,其余的4个性状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穗实粒数与产量真实关系不密切,其余的4个性状与产量关系密切;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穴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效应均为正值,其中穗总粒数的直接贡献最大,其次是穴穗数、结实率、千粒重,但穗粒数通过穴穗数对产量的间接负效应值较大。因此,在福州地区杂交晚稻的选育中,首先应注重穗粒数的选择,兼顾穴穗数,同时保证一定的结实率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9.
小麦F2单株产量与有关性状的相关分析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麦杂交育种的杂种后代选择中,如何处理单株产量与其构成因素的关系,一直有不同的看法。本文对单株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等性状的关系进行了相关、通径和回归分析,其结果表明:单株穗数、每穗粒数和百粒重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且对单株产量的贡献较大,在一定范围内,可以用这三个性状预测单株产量。株高与单株产量呈正相关在 F_2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但通径分析表明,株高对单株产量的直接贡献因组合而异,说明了株高与单株产量的关系是复杂的。抽穗期与单株产量呈负相关,但抽穗期对单株产量的直接、间接贡献都因组合不同而异。单株穗数与每穗粒数呈负相关,与百粒重的关系不密切。每穗粒数与百粒重呈正相关。在杂种后代选择中,不宜把单株穗数作为一个独立的选择指标对单株产量进行单一性状的相关选择。每穗粒数、百粒重在产量构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用这两个性状对单株产量进行相关选择是有意义的。以每穗粒数为选择目标时,对单株产量和百粒重都有所提高,但可能引起单株穗数下降。株高与单株产量的关系表明了矮化育种的可能性和复杂性。在一定条件下,选择抽穗早、成熟早的品种不一定会引起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10.
江苏中部机插稻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地调查测定江苏中部机插淮稻7号、武育粳3号、镇稻9424和扬粳9538不同产量水平的典型田块的产量及其构成,对各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作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并计算各品种不同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总决定程度.结果表明:前3个机插稻常用的半矮秆粳稻品种的穗数与产量的关系最密切,穗数对产量的总决定程度最高,可见穗数是影响机...  相似文献   

11.
应用相关性和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了18个燕麦品种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皮燕麦品种中,鲜草产量与苗数、分蘖、茎数、株高、穗长、穗粒数正相关,各农艺性状与鲜草产量的关联度依次为:生育期苗数穗长小穗数株高成穗率单株穗数分蘖茎数穗粒重千粒重穗数穗粒数,籽粒产量与分蘖、穗数、成穗率、单株穗数、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正相关,各农艺性状与籽粒产量的关联度依次为:成穗率千粒重单株穗数分蘖穗长生育期株高小穗数穗粒重穗数苗数茎数穗粒数。在裸燕麦品种中,鲜草产量与苗数、分蘖、生育期、茎数、穗数、单株穗数、株高、穗长、小穗数正相关,各农艺性状与鲜草产量的关联度依次为:穗长小穗数单株穗数生育期穗数株高穗粒重千粒重茎数分蘖苗数成穗率穗粒数,籽粒产量与茎数、小穗数显著正相关,与苗数、分蘖、生育期、穗数、株高、穗长正相关,各农艺性状与籽粒产量的关联度依次为:小穗数穗长茎数单株穗数苗数成穗率穗粒数株高生育期千粒重穗粒重分蘖穗数。从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关联度和相关性来看,皮燕麦和裸燕麦品种表现不尽相同,在品种选育时,应根据不同育种目标,确定相应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2.
水稻对稻曲病抗性的分级及相应级别的产量损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4个水稻品种(系)与稻曲病抗性有关的3个主要组分(病穗率、平均每穗病粒数、每千粒含病粒数)进行主成分分析;用线性回归法分析衡阳具代表性的14个水稻品种产量损失率与平均每穗病粒数的关系;以中选组分用欧氏距离和最长聚类法对101个品种进行聚类.结果表明:平均每穗病粒数为主要抗性组分;14个品种的产量损失率与平均每穗病粒...  相似文献   

13.
对杂交中晚熟水稻新组合辽优20的主要农艺性状及其在辽宁省9个试验点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辽优20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变异系数较大,均与产量达显著正相关,其中有效穗数对产量的直接正向作用最大,有效穗数与结实率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北方弯穗型杂交稻品种选育应该注重选择有效穗数多的品种较易达到超高产育种目标.在栽培技术上,应主攻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并协调有效穗数与结实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对1997-1998年度参加全国旱地区试的16个冬小麦品种产量三因素与产量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三因素都与产量具有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大小顺序为:穗粒数>千粒重>公顷穗数;直接通径系数大小顺序为:穗粒数>公顷穗数>千粒重。因此在选育旱地小麦品种时应注重协调好产量三因素之间的关系,在取得一定的群体穗数的基础上,以千粒重和穗粒数为重点性状。  相似文献   

15.
对两优培九等28个两系组合的10个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有效穗、成穗率、穗粒数、穗实粒数4个性状与产量的相关达极显著水平,生育期、穗长、结实率3个性状与产量达显著水平。千粒重对产量和其他性状影响较小。穗粒数和穗实粒数是最重要的两个性状。提出了两系杂交稻组合的选择标准。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个高产水稻品种(系),研究了与产量有关的12个经济性状的基本遗传参数,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穗数/m2、产量、株高、千粒重的遗传力较高,结实率、干物重、颖花量相对较低;剑叶面积、穗下节长、穗数/m2、颖花量、实粒数/穗、单株产量、单株干重和千粒重均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入选品种主要特征性状为产量、实粒数/穗、单株穗数、株高、穗数/m2.以上结果说明,在淮北地区气候条件下,超高产育种应采取在单位面积足穗基础上,提高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的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揭示主要经济性状对杂交稻I特优3381产量的影响规律。[方法]采用通径、相关、回归分析方法,对I特优3381产量及主要经济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效穗、实粒数、千粒重等3个因素与产量关系密切;产量构成4个因素与产量均呈正相关,有效穗与产量呈极显著相关水平,有效穗与每穗总粒数呈负相关,但不显著;4个产量构成因素的直接通径系数的大小依次为:实粒数(P5=0.809 7)有效穗(P3=0.643 1)千粒重(P7=0.581 3)总粒数(P4=0.118 5)。[结论]在I特优3381栽培过程中应主攻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协调好穗粒关系,以达到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通径分析在春小麦产量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黑龙江垦区优质春小麦10个新品种的6个产量性状及产量进行了相关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麦粒容重、小穗数、千粒重和穗长是影响小麦产量主要性状,小麦各产量性状对产量的直接作用依次为:穗长、千粒重、粒容量、小穗数、穗粒数和株高。小麦各产量性状对产量的综合作用依次为:粒容量、千粒重、穗长、株高、穗粒数和小穗数。  相似文献   

19.
超级早晚稻的产量与产量构成特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超级早、晚稻品种的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差异.研究表明,超级早、晚稻品种的产量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对照品种(早稻为金优402、晚稻为汕优10).早稻产量与每穗粒数和结实率的关系密切,而晚稻产量与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关系密切.成穗率与早晚稻产量呈显著相关(r=0.878 8*)和呈极显著相关r:0.959 8**).早稻成穗率与分蘖平均增长速率和分蘖平均下降速率均呈极显著负相关(r=-0.940 4**和r:-0.952 5**);晚稻成穗率与分蘖平均下降速率呈极显著负相关(r=-0.944 9**).超级早、晚稻的发育颖花数较对照多是由于其分化的颖花数多,而不是由于其退化率低所致.  相似文献   

20.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类型品种在10.5~11.25 t.hm-2的目标产量下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为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在四川应用较多的超级稻品种和非超级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类型品种连续3年高产栽培条件下的产量表现,进而分析其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研究表明:超级稻的产量与穗数、千粒重关系密切,同时,与穗粒数成显著负相关,与结实率成负相关,但未达显著水平。非超级稻品种的产量与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呈负相关,且与穗粒数、结实率呈显著负相关。明确不同类型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可以制订合理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充分发挥超级稻的产量潜力,实现水稻大面积稳产高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