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组织解剖和石蜡切片的方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5龄幼虫消化道的组织结构,发现其消化道可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三部分,前肠和后肠肌肉层较中肠厚,整体结构与其它鳞翅目幼虫相似。其前肠由咽喉、食道、嗉囊、前胃和贲门瓣组成,其中前胃内膜特化出许多骨化的内膜齿突,贲门瓣为前肠和中肠的分界。中肠围食膜和内膜平滑且较薄,中肠肠壁细胞无论数量还是种类都比前肠和后肠多;中肠和后肠的交界处有1对幽门瓣,并着生有6条马氏管。后肠肌肉层次的排列与前肠相反,但结构却相似。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亚致死剂量苏云金杆菌蜡螟亚种对大蜡螟幼虫磷酸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苏云金杆菌蜡螟亚种(Bacillus thuringiensis galleriae)晶体蛋白处理后大蜡螟幼虫肠道酸性磷酸酶比活力升高,电泳分析表明肠道碱性磷酸酶活力降低,同功酶谱无明显变化。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也表明,中肠细胞碱性磷酸酶活力下降。但幼虫血淋巴碱性磷酸酶活力及同功酶谱都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亚致死剂量苏云金杆菌蜡螟亚种对大蜡螟幼虫磷酸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苏云金杆菌蜡螟亚种晶体蛋白处理后大蜡螟幼虫肠道酸性磷酸酶比活力升高,电泳分析表明肠道碱性磷酸酶活力降低,同功酶谱无明显变化。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也表明,中肠细胞碱性磷酸酶活力下降。但幼虫血淋巴碱性磷酸酶活力及同功酶谱都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
大蜡螟生活习性及其防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对大蜡螟形态及生活习性方面的观察和防治试验的结果,初步筛选出454和UV-17两种苏芸金杆菌制剂为有效药剂,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死亡率高达94.0%和87.3%;在喷脾防治中,其防治效果分别为62.6%和71.3%以上,施药方法,以巢蜡渣拌粉为佳,使用浓度,454为0.15g粉/100g蜡渣,UV-17为0.10g粉/100g蜡渣。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亚致死剂量苏云金杆菌蜡螟亚种晶体蛋白对大蜡螟幼虫肠道消化酶(蛋白酶、胰蛋白酶、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晶体蛋白处理后大蜡螟幼虫肠道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比活力均下降。电泳分析表明,演粉酶两种同功酶的活力均增强,蛋白酶各同功酶活力均下降。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亚致死剂量苏云金杆菌蜡螟亚种晶体蛋白对大蜡螟幼虫肠道消化酶(蛋白酶、胰蛋白酶、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晶体蛋白处理后大蜡螟幼虫肠道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比活力均下降。电泳分析表明,淀粉酶两种同功酶的活力均增强,蛋白酶各同功酶活力均下降。  相似文献   

8.
大蜡螟幼虫和成虫对不同蜜蜂巢脾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大蜡螟幼虫和成虫对东、西方蜜蜂巢脾的选择偏好性及其机理,分别在蜂场和实验室放置两种蜜蜂的巢脾(巢脾带花粉和蜜),观察记录巢脾受大蜡螟的侵染情况。结果表明,在东方蜜蜂蜂场和西方蜜蜂蜂场,单独放置的东方蜜蜂巢脾平均2 d即受大蜡螟侵染严重,而单独放置的西方蜜蜂巢脾却不受大蜡螟侵染,一同放置的东、西方蜜蜂巢脾,平均2 d后东方蜜蜂巢脾遭受大蜡螟成虫侵染,5 d后大蜡螟幼虫转移侵染西方蜜蜂巢脾;在实验室,大蜡螟幼虫选择东、西方蜜蜂巢脾无显著差异。说明不取食的大蜡螟成虫基于嗅觉偏向选择东方蜜蜂巢脾,而取食巢脾的大蜡螟幼虫则对东、西方蜜蜂巢脾无选择性。  相似文献   

9.
沅江县位于湖南濱湖中央,地势平坦,土质肥沃,适于双季稻栽培。今年(1956年,下同)全县65万2千亩水田,双季连作由1955年的30%发展到90%。 水稻螟虫,据当地以往的资料,系以大螟为主;今年在大面积栽培双季稻的情况下,大螟仍占主要优势。茲将我们义南乡西湖农业社,结合其他乡、社进行系统观察和定期调查的结果,整理于后。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大蜡螟防治方法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奇志  田里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495-5497
总结了国内20世纪以来防治大蜡螟的研究概况,并且从生物防治、药剂防治和物理防治3个方面归纳了国外的研究报道,最后预测了对大蜡螟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以大蜡螟末龄幼虫为材料,诱导后获得免疫血淋巴为抗菌粗提物,并分为新鲜,冷冻,加热3种不同的处理,进行了对2种常见细菌和16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检测,并进行了Sephadex G-50凝胶过滤分离.结果表明,大蜡螟抗菌物质对大肠杆菌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金黄葡萄球菌抑制作用明显,抑菌活性单位在10左右;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不同的抑菌活性,其中对苹果树皮腐烂病菌的抑制率达到65%以上;经过凝胶过滤分离,及对分离组分的抑菌活性测定,筛选出较合适的洗脱液为50 mM乙酸铵,各分离组分抑菌活性差异明显,粗提物被分成了两个差异显著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聚乙烯(polyethylene, PE)塑料结构稳定,难以自然降解,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 L.)幼虫取食聚乙烯后,排泄物出现羰基(C-O)和羟基(R-OH)官能团,能够使PE膜长链结构发生解聚。为研究其原理,基于免培养技术,对大蜡螟幼虫肠道内容物进行宏基因组和宏蛋白质组分析,挖掘得到2个潜在新PE降解酶基因POD8747和AhpC5341,并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进行了异源表达、纯化和初步性质分析。结果表明,重组POD8747和AhpC5341的最适温度均为50℃,最适pH均为8.0。经POD8747和AhpC5341处理后的PE膜亲水性增加,且其接触角从100?分别降低到(90.07±3.45)和(91.73±1.70)?。以上结果表明,POD8747和AhpC5341在PE降解中能够发挥表面氧化能力,从而促进其他酶进一步降解PE。  相似文献   

13.
1978年从大螟产卵习性、幼虫为害损失、侵入率和生存率等方面对防治指标进行了探索。 一、产卵选择性:在大纱笼盆栽南优2号,第二代于6月28日至7月10日间配对接雌蛾15只,由于气温高,产卵少(平均每头雌蛾产卵1.8块,26.8粒),孵化率低,仅3.7%,未能看出产卵有选择性。第三代于8月20日至26日间进行,对齐穗、孕穗、圆秆拨节和分蘖四个不同生育期的稻苗,配对接雌蛾28只,任其自由选择产卵,结果:  相似文献   

14.
在静风、平均气温 1 7.0 -1 8.1℃的室内条件下 ,对大蜡螟成虫悬吊飞行进行测试 ,结果表明 :1日龄未交配雌蛾单次连续飞行最远距离可达 (4 4 3 8.65± 2 85 2 .5 6) m,连续飞行最长时间可达 (93 .6± 63 .3 ) min;1日龄未交配雄蛾连续飞行最远距离可达 (3 1 0 1 .47± 1 2 1 9.84) m,连续飞行的最长时间可达 (65 .0± 3 8.95 ) min;5 -1 1日龄未交配雄蛾的连续飞行最远距离为 (4 1 3 .66± 2 0 3 .0 9) m,连续飞行最长时间为 (1 0 .47± 3 .3 9) min,比 1日龄未交配蛾的显著短  相似文献   

15.
随着耕作制度的改革,双三熟制水稻的发展,一代大螟有了繁殖为害的基地,发生量成倍增加,为害逐年上升。 近两年来,各地推广杂交水稻,为二代大螟提供了良好的食料和更加适宜的繁殖为害场所,大螟为害普遍比往年重。据调查,去年杂交稻田边三代螟害率一般为4%左右,严重的高达28.1%,已成为当前水稻生产上的一个突出问题。 为了消灭大螟为害,确保水稻高产稳产,去年我们对大螟发生为害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整理于后。  相似文献   

16.
运用生命表方法研究南京地区1981年第二代大螟自然种群动态的结果表明,该代个体死亡主要出现在低龄和老龄幼虫期。就其致死原因而言,低龄期主要是气候因素(暴雨),老龄期则主要是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该代大螟种群的世代存活率为4.99%,种群增长指数为5.43。  相似文献   

17.
大蜡螟工厂化生产流程及环境因素的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寻找大蜡螟工厂化生产过程中的适宜环境条件 ,定量控制研究了幼虫期环境因素对大蜡螟合格产品的影响。结果表明幼虫期适宜的环境条件为温度 (2 9± 1)℃、相对湿度 5 0 %~ 70 %、虫口密度 30 0头 /盒 ,光线对大蜡螟的生长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用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 spp.)和斯氏线虫(Steinernema spp.)处理大蜡螟5龄幼虫.结果显示:处理后12 h昆虫血细胞开始变形、崩解,且血细胞数量急剧下降,到昆虫接近死亡时(24~32 h左右),血细胞数比正常水平下降85%;处理后24 h血淋巴总量下降73.61%,酯酶活性不断增强,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总糖含量降低14%~70%.上述结果表明:昆虫病原线虫的侵入破坏了寄主的防御系统,改变了寄主血淋巴能源物质含量.  相似文献   

19.
用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 spp.)和斯氏线虫(Steinernema spp.)处理大蜡螟5龄幼虫。结果显示:处理后12h昆虫血细胞开始变形、崩解,且血细胞数量急剧下降,到昆虫接近死亡时(24~32h左右),血细胞数比正常水平下降85%;处理后24h血淋巴总量下降73.61%,酯酶活性不断增强,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总糖含量降低14%~70%。上述结果表明:昆虫病原线虫的侵入破坏了寄主的防御系统,改变了寄主血淋巴能源物质含量。  相似文献   

20.
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 L)是一种遍及世界且对蜜蜂巢脾极具破坏性的害虫。为比较东、西方蜜蜂对大蜡螟幼虫和成虫的清理行为差异,探讨防治大蜡螟的新途径,本研究通过在蜂箱巢门口和蜂群内分别放置5龄大蜡螟幼虫、刚交尾的大蜡螟雌蛾和死亡雌蛾各30头(只),观察记录攻击大蜡螟的东、西方蜜蜂的数量、攻击时间及清理情况。结果显示:在蜂箱巢门口和巢内,参与攻击5龄大蜡螟幼虫和刚交尾的雌蛾的西方蜜蜂数量较东方蜜蜂多,攻击时间较长;西方蜜蜂会对死亡雌蛾进行清理,但东方蜜蜂不会;攻击结束后,西方蜜蜂会将遭攻击死亡的5龄大蜡螟幼虫和雌蛾拖离蜂箱,东方蜜蜂则放弃清理。表明西方蜜蜂对大蜡螟更敏感,清理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