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别以酵母、80%酵母与20%光合细菌混合物为基本饵料,研究褶皱臂尾轮虫(Branchionus plicatilis)半连续培养过程中持续添加5 mg/(L·d)的鱼油型HUFA强化剂对轮虫生产及其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喂80%酵母与20%光合细菌混合物的轮虫组,其最高密度、平均抱卵率、种群维持高密度的时间、总产量等指标在4个处理中最低;而持续添加5mg/(L·d)的鱼油型HUFA强化剂的轮虫组,其平均抱卵率、总产量与酵母组无显著差异,但高密度情况下种群的稳定性显著增加.饵料对所培养的轮虫的营养价值也有影响.日饵中添加HUFA强化剂,增加了轮虫的总脂含量,降低了轮虫的粗蛋白及氨基酸含量.添加HUFA强化剂培养的轮虫的脂肪酸组成也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不同饵料对褶皱臂尾轮虫种群生长繁殖的影响,通过在浓缩小球藻的基础上分别添加蛋黄、鱼肝油、三文鱼油、鱿鱼油和维生素,采用6种不同饵料(或组合)培养轮虫20 d,分析比较各组在轮虫的密度、怀卵量、抱卵率以及水质指标(p H、DO、氨氮)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投喂不同的饵料,轮虫密度各组间存在差异,鱼肝油组轮虫密度最大,达到466个/m L,其次是鱿鱼油组和三文鱼油组,单独投喂浓缩小球藻的对照组轮虫密度最小;轮虫怀卵量各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鱼肝油组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最高达到908个/m L,其次为鱿鱼油组,对照组最低;鱼肝油组的抱卵率和日平均增殖率最高,其次是鱿鱼油组;对照组和维生素组的轮虫培养水体水质保持较好,蛋黄组水质最差。研究表明,投喂鱼肝油对轮虫的生长繁殖有显著促进作用,采用浓缩小球藻和鱼肝油混合投喂培养轮虫,可提高轮虫质量和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3.
王宏 《科学养鱼》2005,(10):65-66
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plicatilis)属于扁形动物门、单巢纲、单巢目、游泳亚目、臂尾轮虫科、臂尾轮虫属。广泛分布于淡水、半咸水和海水水域中。其具有营养丰富、适口性强、繁殖速度快等特点,成为鱼类与甲壳类的天然生物饵料。目前许多经济水产动物的苗种生产都需要轮虫作为  相似文献   

4.
温度对褶皱臂尾轮虫寿命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 O.F.MULLER)(以下简称轮虫)在16℃、21℃、26℃、31℃温度条件下进行个体培养实验,描述了温度对其寿命和繁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轮虫的寿命随水温的升高而缩短;繁殖能力和繁殖速度则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强和加快。同以上温度相对应的寿命分别为293.5小时、242.5小时、203.5小时、127小时;一生平均抱卵数分别为10.5个、13个、25.5个、27.0个;平均孵化时间分别为43.5小时、21.3小时、18.0小时、10.8小时。从而说明轮虫的人工繁殖应尽量控制在高温区,以便提高轮虫的繁殖能力。  相似文献   

5.
冷冻酵母培养S型褶皱臂尾轮虫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型褶皱臂尾轮虫个体较小,背甲长100-210μ,比较适合作为鱼类人工育苗的开口饵料。酵母作为轮虫饵料,来源广,供给稳定。鲜酵母在常温下易变质,而低温贮藏不易变质,可长期使用。1990年,我们在大弹涂鱼人工育苗中,采用冷冻酵母培养S型轮虫,WT21-26℃,连续大量充气条件下,经11-14天培养,轮虫密度达到高峰为213-265个/ml,而日平均水温接近或高于26℃时,效果不好。轮虫采收后经过12  相似文献   

6.
绿色巴夫藻对褶皱臂尾轮虫的饵料效果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单体培育法和群体培育法研究了绿色巴夫藻(Pavlova viridis)等4种藻类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的饵料价值并测定了它们对褶皱臂尾轮虫被甲长、被甲宽和侧棘距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巴夫藻和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的饵料效果分别明显地优于大溪地等鞭金藻(Tahitian Isochrysis aff.galbana)和小球藻(Chlorela sp.)(P<0.01),而绿色巴夫藻与亚心形扁藻之间及大溪地等鞭金藻与小球藻之间无显著差异(P>0.01)。不同藻类对褶皱臂轮虫的被甲长、被甲宽和侧棘距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  相似文献   

7.
海洋酵母培养褶皱臂尾轮虫的脂肪酸组成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两株海洋酵母(Saccharomyces sp.和Rhodotorula sp.)培养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测定其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轮虫具有一定的合成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的能力,但其体内HUFA含量不足1%,仍需用富含HUFA的饵粒强化,才能满足海水仔稚鱼对HUFA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本比较研究了使用不同饵料培养轮虫的效果。结果表明,混合使用小球藻与酵母培养轮虫,提升了营养丰度及食物丰度,从而取得了最佳的培养效果,表现在加快了轮虫的生长与繁殖速度,缩短了培养周期。  相似文献   

9.
褶皱臂尾轮虫的培养及营养强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信书  郑伟 《水利渔业》2005,25(5):35-36
褶皱臂尾轮虫是海洋水产动物幼体的重要饵料.总结了褶皱臂尾轮虫的营养价值和培养条件,介绍了褶皱臂尾轮虫几种培养方式的操作技术以及营养强化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通过实验确认了褶皱臂尾轮虫的最佳培育水温(28~30℃)和比重(1.015)的条件下,开展了轮虫培育水体的紫外线和臭氧消毒处理、不同换水方式、不同的饵料组合和培育方法等试验,以期达到利用小水体实现轮虫生产性的高密度培养,降低劳动成本和生产时间,保证经济水产动物开口活饵料的供应.结果表明:培育轮虫的水体经紫外线和臭氧消毒处理;混合投喂小球藻、面包酵母和光合细菌;经5~7d的培育后,进行全换水等方法有利于轮虫的繁育和持续生长;轮虫初始接种密度为209个/mL,经9d培育,可达到4079个/mL,的高密度.  相似文献   

11.
褶皱臂尾轮虫室内高密度培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褶皱臂尾轮虫属轮虫纲、单巢目、游泳亚目、臂尾铃虫科。它大小适口(100~300μm),营养丰富,并能保持良好的育苗木质,已成为鱼类、虾蟹走人工育苗中优良的动物性饵料,在生产中需求量很大,由于浙南地区的铃虫天然资源不足,不能满足生产需要,特别是在河蟹人工育苗时,外界气温低,空外大面积培养铃虫繁殖速度慢、培养密度低等因素,有必要进行室内水泥池高密度培养。作者现勾结合1995~1997年三年的河匠人It苗中的铃虫培养方法作如下介绍.1.材料与方法(1)轮虫种由相歧臂尾轮虫冬卵孵化而成。(2)培养耷器与培养池1000~3000Ynl…  相似文献   

12.
不同饵料对褶皱臂尾轮虫种群生长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3种饵料、4个组合培养褶皱臂尾轮虫,研究饵料对轮虫种群生长、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光合细菌和鲜酵母混合为饵组,轮虫的最高培养密度达到了1820mL-1,高于其它3组;轮虫的日平均增殖率为0.4351,比光合细菌组和鲜酵母组分别增加了6.4%和25.0%。对轮虫生长、繁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分别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plicatilis)新产的和隔年的休眠卵形态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两个时期的休眠卵外壳结构有区别,隔年卵外壳较薄,壳纹不明显;新卵外壳厚,壳纹明显。进行轮虫休眠卵分类时应以后者为准。新产休眠卵无气室,而隔年休眠卵有气室。进一步观察表明,休眠卵气室中的气体由休眠期间的代谢活动而产生。扫描电镜下,新产休眠卵有2层卵膜,隔年休眠卵有3层卵膜;透射电镜下,二者均为3层卵膜,不同时期休眠卵的每层卵膜厚度及细微结构有所差别。这两个时期的休眠卵胚胎结构上均有2层,但内含物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0.F.Muller虽被广泛用作海产鱼种苗生产的初期饵料,但培育仔鱼体较小的鱼种,在刚开始摄饵时需选择小型轮虫(以仔轮虫为主)。为此,了解培养槽中轮虫的孵化、成长过程中,不必测定其被甲长而推知小型轮虫的出现时间,即亟待开发的有效的小型轮虫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5.
在国外,特别是日本,非常重视轮虫的生产性培养及应用,日本水产界从1960年就开始从事轮虫的培养研究工作。目前在日本,真鲷和日本对虾的苗种生产都离不开轮虫的培养应用。我国从开展鱼、虾、蟹类人工育苗工作以来,一直都在探讨幼体适口饵料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以单体培养、群体累积试验2种方法,研究了盐度突降对褶皱臂尾轮虫存活及休眠卵形成的影响,旨在为褶皱臂尾轮虫及其休眠卵的规模化生产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褶皱臂尾轮虫在盐度2以下难以存活;生活在盐度20以上海水中的褶皱臂尾轮虫,盐度突降到4以上不会造成大量死亡;大幅度降低盐度可促进休眠卵的形成,最佳降盐幅度为从正常培养时的20以上降至6.  相似文献   

17.
褶皱臂尾轮虫的室内规模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伟 《河北渔业》2006,(2):59-60
轮虫作为一种重要的水生动物饵料,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培养,在多种鱼类和甲壳类幼体培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人工微粒饵料的使用越来越多,但作为生物活饵料,轮虫在控制水质、提高幼体成活率等方面仍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是海产动物幼体的优质生物饵料,具有适应性强、繁殖快、可以进行高密度培养等特点,尤其在海产鱼类苗种生产中是不可缺少的活饵料。如何稳定地大规模培养轮虫,是海产鱼类苗种工厂化生产中首要的问题。在室内水泥池高密度培养轮虫时,仅以一般的海产单胞藻投喂远不能满足轮虫的日摄食需求,在日本、韩国现多采用浓缩小球藻代替面包干酵母进行生产性高密度轮虫培养,效果良好。现国内多以面包干酵母作为室内水泥池高密度培养轮虫的主要饲料,其优点是操作简单可行,缺点是易污染水质且容易导致培养失败。目前国内已有关于小球藻浓缩方法及保存效果的相关报道,但尚未见有浓缩小球藻产品出售,也未见浓缩小球藻培养轮虫的相关报道。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在清江基地育苗室玻璃钢水槽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在不同光照周期,pH和盐度突变条件下褶皱臂尾轮虫的存活和增殖率.试验结果表明,光照对褶皱臂尾轮虫种群增殖的促进作用明显,持续光照条件下轮虫种群增殖率为持续黑暗状态的3.5倍;pH存活上限9.5,下限5.5;种群增殖最适pH为7.5~8.5;种群繁殖的最适盐度为30~35,存活的下限为15,上限为40.研究结果显示,光照对于褶皱臂尾轮虫的增殖是必要的;pH的不同对褶皱臂尾轮虫带卵量、孵化率和孵化时间均有影响.盐度突变盐差越大,褶皱臂尾轮虫的适应能力(适应所需时间和存活率)越弱.  相似文献   

20.
褶皱臂尾轮虫培养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轮虫生产性培养过程中接种密度、投饵量、水质、轮虫生长和营养强化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认为:接种密度在用单胞藻培养时应为10~30个/ml,用酵母培养时20~50个/ml;酵母投喂量0 3~0 35g/百万,投喂量不宜过大;酵母投喂的轮虫使用前2d最好用单细胞藻类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