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禽衣原体病是由鹦鹉衣原体引起的多种禽类的一种接触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鹦鹉患本病曾称鹦鹉病,后又称鹦鹉热,而将鹦鹉以外的家禽及野禽的禽衣原体病则称之为鸟疫。鸵鸟感染禽衣原体病也已有报道。禽衣原体病临床常缺乏特征性的临床症状,患病鸵鸟以肠炎和呼吸道症状表现为主。有人则认为任何鸟类出现结膜炎都应怀疑是否感染了本病。各种鸟禽类患禽衣原体病后的病理变化基本相似,其特征为胸腔和腹腔器官浆膜和气囊膜的纤维素性炎症病变及同时伴有脾、肝、肾等实质器官肿大和局灶性坏死。  相似文献   

2.
鸟疫(Ornithsis)及畜禽场的防制措施何杰明福州市杨延苗圃鸡场鸟疫是由鹦鹉衣原体引起的以结膜炎,鼻炎及腹泻症状为特征的鸟类传染病,又叫鹦鹉热(Parrot-fever)。最先报道发病的是鹦鹉、金丝雀等野禽,后来相继发现人工饲养的鸡、鸭、鸽子等家...  相似文献   

3.
鹦鹉病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鹦鹉是人类的宠物,随着经济的发展,饲养鹦鹉的人越来越多。在饲养过程中,鹦鹉生病也在所难免。因此,鹦鹉病的诊断至关重要,通过对发病鹦鹉的全面检查,可以了解鹦鹉发病的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发现致病原因,从而作出初诊,及时采取恰当的治疗措施,并对周围健康鹦鹉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现将鹦鹉病的诊断过程介绍如下。一、问诊 了解发病鹦鹉或死亡鹦鹉发病或死亡前的饲养管理及环境因素等情况,对正确诊断疾病有很大帮助。1.发病情况:包括病鸟的种类与龄期、发病间病鸟表现(取食、饮水及排粪的情况)、饲养环境、饲料配给有无变化等…  相似文献   

4.
兰狐硒缺乏病赵方,朱少华(西峡县畜牧局河南省西峡474550)1996年某月,西峡县特种养殖公司兰狐场发生以共济失调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现报道如下: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该场自1996年7月引进兰狐35组计105只,以本地玉米、黄豆为主进行饲养,1996...  相似文献   

5.
禽衣原体病     
<正> 一、概况禽衣原体病是由鹦鹉热嗜性衣原体引起的许多家禽、鸟类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该病目前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最初人们把人类和鸟的衣原体病称为鹦鹉热,后来又曾把非鹦鹉类禽鸟引起的衣原体病或其传染的其他衣原体病称为鸟疫。实际上这两种疾病的症状和本质是相同的。二、历史1893年,法国巴黎发生一种由鹦鹉传染给人的疾病,引起像流感一样的症状。当时按鹦鹉的拉丁词psittacus取名为鹦鹉热,并且误将分离到的沙门氏杆菌作为病原。1907年,人们发现该病原是一种特征性的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1929~1930年,欧美相继发生了人鹦鹉热的大流行,分别从患者和感染禽分离到病原,并且发现这种病原来自从南美进口的亚马逊绿鹦鹉。随后的研究发现这种疾病不仅发生于鹦鹉,而且在几乎所有的禽类中都能流行,并且其他禽类的这种疾病也能传播到人。20世纪50年代,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家禽,尤其是火鸡和鸭是人鹦鹉热的重要传染源。但直到1966年才确定这种病原不是人们一直以为的一种病毒,而是一种细菌,并且由page提议建立衣原体属,并被美国微生物分类委员会接纳。尽管目前已很少发生人衣原体病的大流行,但是世界各地仍不时会发生火鸡和鸭的衣原体病,也有人的感染。  相似文献   

6.
2008年7月末,我国青岛即墨地区患病的虎皮鹦鹉幼雏出现体重下降、脱羽和羽毛变形萎缩、鸟喙变形及胸腺结构变异等症状,怀疑为鹦鹉喙羽病(PBFD)。利用PCR对濒死鹦鹉进行鹦鹉喙羽病病毒(PBFDV)的检测,并对扩增的C1基因进行了测序与分析。结果表明,有两只检测为PBFDV阳性,B last分析发现,QD-CN08株与GenBank中已发表的PBFDV分离株C1基因同源性为82%~93%,进化树分析表明与日本的毒株有比较近的亲缘关系。结合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特征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鹦鹉喙羽病,此病为中国大陆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7.
青岛市某鹦鹉场所饲养的鹦鹉于1996年8月爆发了一种以神经症状、腹泻、产蛋量下降等为特征的传染病,发病率达100%,死亡率达12.5%以上。经流行病学调查、临诊检查、病原分离和鉴定,诊断为新城疫,并发或继发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病。经采用紧急防疫措施、高免抗体治疗等,同时辅以抗生素治疗、补液盐调解鹦鹉体内电解质平衡,获得了理想的防治效果。1.发病情况某鹦鹉场饲养虎皮鹦鹉(也叫澳州长尾鹦鹉,Budgerigarflegling)4000对。该场于1996年2月从一些小繁育场购进种鹦鹉,8月中旬(12月龄)时,突然出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嗜睡…  相似文献   

8.
1999年 10月上旬至下旬 ,我镇某鹦鹉养殖户饲养的牡丹鹦鹉发生以腹泻、眼睛肿胀流泪、转圈扭颈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在 2 0d内发病 40 0余只 ,死亡 198只 ,发病率为 43 8% ,病死率为 49 5 %。经确诊为大肠杆菌病。现将综合诊治体会总结如下。1 主要症状病鸟采食量减少 ,饮水量增加 ,羽毛松乱 ,精神抑郁。排出含有气泡的灰白色糊状稀便 ,继而排出灰白色水样粪便。有的眼睑被粘性分泌物粘在一起 ,从眼睑里可挤出小米粒大灰黄色干酪样分泌物 ,严重时失明。少数病鸟还出现转圈或扭颈等神经症状。雏鸟脐孔有渗出物污染。粪便粘稠、黄白色、有…  相似文献   

9.
2008年7月末,青岛即墨地区爆发流行一种以15日龄以下幼雏鹦鹉呈腹泻、羽毛发育障碍为临床特征、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剖检可见肝脏肿大、心脏肿大、心包积液、肾脏肿大等病变。根据临床症状,结合本地流行史,怀疑为鹦鹉幼雏病(BFD)。随后,利用PCR对从两个发病户带回的4只濒死鹦鹉进行BFDV的检测,结果核酸扩增为阳性,并对扩增的VP1基因序列进行了测序与分析。结合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特征和实验室诊断,确诊此次疫情为鹦鹉幼雏病。  相似文献   

10.
驻马店市水屯镇某存栏115只的羊场发生了传染性脓疱病,其中羔羊、幼羊发病较严重,种养也有零星发生,并且症状较为典型,现将整个诊治情况介绍如下。(一)发病情况该场饲养品种为湖羊(属绵羊),于2014年3月初开始发病,至4月中旬32只羔羊、幼羊全部发病,发病率100%,其中羔羊死亡2只,同时种养也有3只出也发病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