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296份黄淮麦区小麦品种资源在江苏淮北地区的品质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黄淮麦区小麦品种资源在江苏淮北地区的品质表现并筛选适于江苏淮北地区种植的优质小麦品种,利用多功能近红外分析仪检测了296份小麦品种的品质。结果表明: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面粉沉淀值的变异系数较大,而籽粒容重、出粉率和面团吸水率的变异系数较小。籽粒蛋白质含量与湿面筋含量、沉淀值、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容重与湿面筋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将品种分为5类群,其中第Ⅰ类群集中了大部分强筋品种,第Ⅱ类群大部分为中筋品种,第Ⅳ类群为弱筋。陕西、河南、江苏和安徽选育品种在品质性状上有显著差异。通过对全部品种各项指标进行筛查,40份品种符合强筋优质标准,其中河南17份、江苏11份、陕西10份、安徽2份。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404份各种类型冬小麦主要种质资源的6个品质性状和5个其它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和综合评定。相关分析表明,抽穗期与千粒重及蛋白质、干面筋、湿面筋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株高与干、湿面筋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沉淀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干、湿面筋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角质率与出粉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籽粒蛋白质含量与出粉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沉淀值、干、湿面筋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出粉率与干、湿面筋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干面筋与湿面筋呈极显著正相关。随籽粒饱满度增加,出粉率与干面筋呈规律性增加,而蛋白质和沉淀值则无规律性变化。对各种类型种质资源综合评定表明,我国农家品种具有角质率高,籽粒色白透明,出粉率高和蛋白质、面筋含量高等优点,而沉淀值普遍俯低;国内育成品种产量水平高,综合农艺性状好,但其品质较差;国外引进品种的适应性较差,但其沉淀值明显高于国内品种,具有加工品质好的显著特点。分析了上述各类品种在品质育种中的作用。筛选出了二批品质、农艺性状兼优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旨在明确小麦新品系的品质性状,并为发掘具有优异品质性状的材料提供参考。以170份自育高代品系,以及1份栽培品种周麦18为材料,利用近红外分析仪对小麦籽粒水分、粗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硬度以及容重进行检测分析,并对6个品质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测定结果显示,水分含量平均值为12.64%;粗蛋白质含量变幅为9.62%~17.21%;湿面筋含量变幅为21.29%~36.52%;沉降值变幅为11.13~41.82 mL;硬度变幅为49.46%~75.06%;容重变幅为758.18~849.45 g/L。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容重与水分含量、硬度与沉降值、容重与粗蛋白含量、容重与湿面筋含量、容重与沉降值呈极显著负相关;沉降值与水分含量、湿面筋含量与水分含量、沉降值与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与粗蛋白含量、沉降值与湿面筋含量、粗蛋白含量与水分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类群Ⅰ包含7个品系,类群Ⅱ包含19个品系,类群Ⅲ包含41个品系,类群Ⅳ包含79个品系,聚为类群Ⅴ包含24个品系。该研究为选育优质小麦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长江流域小麦品种(系)的品质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连续两年(2004年和2005年)参加国家冬小麦区试长江流域(上游组和中下游组)的12个小麦品种(系)的8个品质性状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仅1个品种达到国标弱筋专用小麦品种品质指标;环境因素对容重、沉降值和稳定时间等品质指标的影响较大,其他品质性状主要由相应基因控制,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小;蛋白质含量与湿面筋含量、沉降值与稳定时间、沉降值与最大抗延阻力、沉降值与拉伸面积,以及最大抗延阻力与拉伸面积等性状间在2004年和2005年均呈显著正相关;供试小麦品种的产量与品质性状间基本上无显著的相关关系,有效穗数与沉降值、有效穗数与稳定时间在两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以糯小麦和普通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研究其若干品质性状间的差别。结果表明,与供试的普通小麦品种(系)相比较,糯小麦的子粒硬度、容重、吸水率、稳定时间、形成时间和出粉率等品质性状平均值均低于普通小麦,但糯小麦的子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均高于普通小麦。对3个供试的糯小麦比较分析,硬度、沉降值、稳定时间等品质性质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小麦籽粒加工品质与经济性状的关系。以及经济性状之间、加工品质性状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有效穗与株高、穗粒数呈显著负相关 ,沉降值与湿面筋呈显著正相关 ,吸水率与湿面筋呈极显著正相关 ,形成时间与湿面筋、沉降值呈极显著正相关 ,与吸水率呈显著正相关 ,稳定时间与沉降值、形成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 ,千粒重与形成时间、沉降值呈显著负相关。据此提出 ,旱地小麦优质与高产结合改良的重点是降低千粒重 ,协调好有效穗和穗粒数 ,经济性状与加工品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黄淮南片麦区育成小麦品种的品质状况,汇总和分析了该区域2011-2016年国审的47个品种的8个品质性状。结果表明,容重、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的平均值为800 g·L-1、14.46%和31.3%,达到了强筋小麦标准;沉降值、吸水率、稳定时间、最大抗延阻力和拉伸面积的平均值为33.1 mL、56.2%、5.9 min、315 E.U.和67 cm,达到了中筋小麦标准。品种间差异较小的性状为容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吸水率,品种间差异较大的性状为沉降值、稳定时间、最大抗延阻力和拉伸面积。因此, 黄淮南片在今后的品质育种中应加强对沉降值、稳定时间、最大抗延阻力和拉伸面积等性状的选择,以提高育成品种的加工品质。  相似文献   

8.
四川小麦新品种(系)农艺和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49份四川小麦新品种(系)的主要农艺和品质性状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农艺性状普遍表现优良。蛋白质含量中等偏低,平均为12.97%。沉降值属中、低水平,平均为22.23 mL。面筋含量较高,湿面筋含量平均为33.68%。粉质指标普遍较差,其中形成时间平均为2.01 min,稳定时间平均为3.22 min,粉质质量指数平均为35.66。大多数材料筋力为中到弱筋。从主要品质指标来看,W7达到了优质强筋小麦标准,另有4份材料达到专用中筋小麦标准,2份材料达到专用弱筋小麦标准。相关分析表明,蛋白质含量与沉降值、面筋含量、吸水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沉降值与其它品质性状多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可作为品质育种早代选择指标;面筋指数与粉质参数多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千粒重与面筋指数、稳定时间、粉质质量指数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相反,其它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相关大多不显著,这表明高产与优质的矛盾并不是绝对的。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小麦新品种(系)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2009-2010年度河南省水地区试70个参试小麦新品种(系)的品质性状。结果表明:河南省70个小麦新品种(系)平均籽粒容重803.3g/L,蛋白质含量14.94%,湿面筋含量32.2%,沉淀值60.0mL,吸水率59.1%,形成时间4.1min,稳定时间5.3min,弱化度119FU,出粉率69.3%。不同组小麦新品种(系)各品质指标变化趋势存在差异,其中容重、吸水率、形成时间、弱化度呈现冬水组>春水组,而沉淀值、稳定时间、出粉率呈现冬水组<春水组,其中蛋白质、湿面筋含量较接近。综合品质性状达到强、中、弱筋小麦品质标准的分别有7个、63个和0个品种。提高小麦品种的吸水率、筛选合适的形成时间、提高稳定时间、降低弱化度、提高出粉率是今后河南小麦品种品质育种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以 2 0 0 0~ 2 0 0 1年度国家黄淮旱地小麦区试为材料 ,分析了小麦籽粒品质与若干农艺性状的关系 ,以及农艺性状之间、品质性状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有效穗与株高、穗粒数呈显著负相关 ,蛋白质与吸水率呈显著正相关 ,湿面筋与吸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 ,蛋白质、湿面筋与沉降值呈显著正相关 ,蛋白质与湿面筋呈极显著正相关 ,千粒重与沉降值呈显著负相关 ,株高与蛋白质呈弱正相关 ,生育期与容重呈显著负相关 ,千粒重与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据此提出旱地小麦优质与高产结合改良的重点是稳定提高穗粒数、有效穗 ,降低千粒重 ,培育早熟品种  相似文献   

11.
小麦品种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 5 0 8份各种类型小麦的 6个品质性状和 5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抽穗期与千粒重及蛋白质、干面筋、湿面筋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株高与干、湿面筋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沉淀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干、湿面筋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角质率与出粉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子粒蛋白质含量与出粉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沉淀值、干湿面筋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出粉率与干、湿面筋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干面筋与湿面筋呈极显著正相关。随子粒饱满度增加,出粉率与干面筋呈规律性增加,而蛋白质与沉淀值则无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2.
小麦品种品质与挤压膨化产品理化特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不同品种小麦品质与挤压膨化产品理化特性之间的关系,探讨适合生产挤压膨化食品的小麦品质特性。【方法】16个小麦品种经实验型双螺杆挤压机在相同参数条件下挤压得到膨化型小麦粉产品,分析小麦品种品质、挤压膨化产品理化特性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不同品种小麦的品质特性和相应挤压膨化产品的理化特性之间均有较大差异;挤压膨化产品的色差与千粒重、面粉白度、弱化度,吸水性指数与籽粒蛋白质含量、沉淀值、湿面筋含量、形成时间,水溶性指数与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面筋指数、拉伸长度,糊化度与籽粒蛋白质含量、沉淀值、湿面筋含量之间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色差与籽粒硬度、降落数值,吸水性指数与容重,水溶性指数与面筋指数、5cm拉伸阻力,产品硬度与籽粒硬度、面粉白度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所选的16个小麦品种中,泰农18、济麦22、青丰1号、青农2号、烟农23和鲁麦21更适合制作挤压膨化食品。【结论】小麦品质指标中千粒重、容重、籽粒硬度、面粉白度、籽粒蛋白质含量、沉淀值、湿面筋含量、面筋指数、降落数值、形成时间、弱化度、拉伸长度和5 cm拉伸阻力对挤压膨化产品的理化特性均有显著影响,具有高千粒重、容重、面筋指数、弱化度、5 cm拉伸阻力和低籽粒硬度、面粉白度、籽粒蛋白质含量、沉淀值、湿面筋含量、降落数值、形成时间和拉伸长度的小麦品种或原料较适合生产挤压膨化食品。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冬小麦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超高产中筋品种鲁麦22和高产优质强筋品种烟农15为试材,研究了追氮时期对不同类型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拔节雌雄蕊原基形成期和挑旗(四分体)期追施氮肥能显著增加穗粒数、收获指数和籽粒产量,极显著地提高粒重;追氮时期过早(起身期)或过迟(开花期)均对冬小麦籽粒产量的提高产生不利影响。超高产中筋品种鲁麦22拔节期追氮效果显著优于挑旗期,而高产优质强筋品种烟农15拔节期与挑旗期调控效果差异不显著。挑旗期和拔节期追施氮肥,均能提高籽粒容重、出粉率和面粉的湿面筋含量、沉淀值,显著延长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断裂时间,降低公差指数,提高评价值,但高产优质强筋品种烟农15较超高产中筋品种鲁麦22对追肥时期更敏感,挑旗期追施氮肥效果最佳,拔节期次之,而鲁麦22拔节期和挑旗期追施氮肥效果基本一致。[结论]拔节期或挑旗期是小麦高产优质兼顾的追氮时期。  相似文献   

14.
以2005~2006年度新疆冬麦区域试验15个参试小麦品种(系)为材料,采用AACC及国标分析方法对磨粉品质、面粉品质及面团流变学特性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1)新疆小麦新品系的品质性状有了明显提高,表现为面粉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稳定时间、延展度高的特点,但存在面粉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与面团流变学特性不协调的问题,面团流变学特性需进一步提高.(2)新疆小麦新品系的的灰分含量、沉淀值以及形成时间、稳定时间、软化度、评价值、拉伸面积、最大拉伸阻力等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变异系数均较高,具有较大的遗传改良潜力,是今后小麦品质改良的重点性状.(3)经综合比较和评价,仅有品种(系)CA0203、200502达到国家强筋小麦品质标准.  相似文献   

15.
播期对春小麦籽粒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了播期对河西灌区种植的6个春小麦品种(系)籽粒产量和面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早播可以提高春小麦的产量和千粒质量,但适期(3月30日)播种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面团弹性、延伸性、变形功都显著高于早播或晚播.春小麦灌浆期气象因子对产量和品质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积温、≥30℃天数、总日照时数与产量、千粒质量、变形功呈显著正相关,日均温、相对湿度与产量、千粒质量及品质性状(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变形功、延伸值)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为给小麦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选用不同品质类型的3对Glu-D1位点变异的近等基因系为材料,研究Glu-D1位点麦谷蛋白亚基变异对小麦谷蛋白大聚合体(Glutenin macro polymer,GMP)含量的影响及品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Glu-D1位点近等基因系间5+10亚基类型GMP含量明显高于2+12或3+12亚基类型GMP含量,3对近等基因系平均增加24.23%。GMP含量在与面粉加工品质的关系上,同一品种不同亚基类型间随着GMP含量的增加,干湿面筋含量、Zeleny沉降值、稳定时间、抗延阻力及拉伸面积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与Zeleny沉降值、抗延阻力及拉伸面积等关系最为密切。同时讨论了GMP含量作为小麦品质评价指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以国家小麦区域试验东北早熟旱地组参试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品质、产量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籽粒产量与蛋白质、湿面筋含量等营养品质性状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沉淀值、评价值、软化度相关不显著,与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相关很小。蛋白质含量与湿面筋含量、评价值呈极显著正相关。沉淀值与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评价值呈极显著正相关。面团形成时间与稳定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该地区优质与高产结合改良的重点是协调籽粒产量与加工品质性状,同时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充分利用蛋白质优质亚基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