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不同施肥组合对盐碱地凡纳滨对虾池塘中浮游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在山东省东营市黄河口毛蟹繁育中心的养殖池塘的12个陆基围隔(5.5m×5.5m)中进行.在N施加量相等、N/P质量比为10∶1的情况下,实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全部施加无机肥(NN)、1/3有机肥和2/3无机肥(NO)、2/3有机肥和1/3无机肥(ON)以及全部施加有机肥(OO).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的放养密度均为33ind/m2.实验结果表明,全部施加无机肥的水体中浮游植物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组合,其浮游动物生物量高峰维持时间最短;2/3有机肥与1/3无机肥混施的水体中浮游植物生物量最稳定,而且浮游动物高峰维持时间最长,与其他组合相比能显著提高对虾的净产量;全部施加有机肥的水体中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其他组合.  相似文献   

2.
2016年和2017年分别调查了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滨海新区的12口凡纳滨对虾围垦滩涂养殖池塘内的理化环境和浮游植物。结果显示:池塘内盐度变化范围为0~2,溶氧为6.2~13.9 mg/L,pH为7.5~9.8,总氨氮(TAN)为0.00~0.72 mg/L,亚硝酸盐氮(NO_2~--N)为0.00~1.70 mg/L,硝酸盐氮(NO_3~--N)为0.18~4.77 mg/L,总氮为1.74~6.08 mg/L,总磷为0.20~2.72 mg/L,总有机碳为1.88~42.57 mg/L,C/N为10~39。池塘内浮游植物种类隶属6门、24科、42属,其中蓝藻和绿藻为优势种。浮游植物生物量为(0.15~2.30)×107cell/L,叶绿素a(Chl.a)为2.62~37.24μg/L。Chl.a与蓝藻生物量显著正相关。NO_2~--N和NO3--N均与pH显著负相关。初步分析认为高pH可能是导致2016年池塘养殖凡纳滨对虾死亡率较高的重要原因,因此采取措施控制蓝藻生物量和水体的p H应有助于提高对虾养殖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3.
摄食代谢及能量收支是反映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速生经济性状的重要选育指标。本文研究了温度(20、25、30和35℃)对凡纳滨对虾3个家系(N310004、N310010和N310011)的生长和能量收支的影响。实验周期为40 d,每隔10 d测定一次摄食率、耗氧率、排氨率和排粪率等生理指标,并分析了不同时期[S1 (0~10 d)、S2 (11~20 d)、S3(21~30 d)和S4 (31~40 d)]凡纳滨对虾家系的个体能量收支情况。结果显示,30℃时,家系N310004生长最快,总特定生长率为(9.79±0.22)%/d,S1和S4时期的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其他2个家系(P<0.05)。温度和规格对家系的摄食和代谢有显著的影响。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各家系的摄食率和代谢率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同一温度下,除S1时期外,家系N310004的摄食率均显著高于其他2个家系。在S1和S2时期,N310011家系的耗氧率较大,在S3和S4时期,N310010家系的耗氧率显著高于N310011和N310004家系。在S1、S2和...  相似文献   

4.
盐碱地池塘浮游生物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1998年,调查了盐碱地池塘24只,镜检浮洲植物录属于8阂,共78属106种,平均数量7960.2万个/L,生物量58.12mg/L;浮游动物平均数量1299个/L,生物量9.68mg/L,盐碱地池塘浮植物种群数量以绿藻、蓝藻占优势,生物量以硅藻、藻占优势。养殖池塘生物量较高,有价值的铒料生物能形成优势种群,可发展滤食性鱼类养殖。  相似文献   

5.
李吉强  高伟 《齐鲁渔业》2007,24(3):35-39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原产地为东太平洋沿岸地区,由墨西哥经中美洲至秘鲁北部均有分布。我国曾称之为万氏对虾,与斑节对虾、中国明对虾并列为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3大优良虾种之一。1970年,厄瓜多尔试养获得成功后,在中南美洲推广发展甚快。从1990年开始,我国及东南亚养殖的中国明对虾和斑节对  相似文献   

6.
于2005~2006年在天津市天祥水产有限责任公司养殖基地,采用循环节水和池塘覆膜生态养殖技术,在覆膜试验区和土池对照区中进行了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技术研究和水质监测。结果表明:2005年、2006年覆膜试验区的放养密度均为97.5万尾/hm~2,产量分别为13700kg/hm~2、16500kg/hm~2;土池对照区的放养密度分别为60万尾/hm~3、30万尾/hm~2,产量分别为7800kg/hm~2、5250kg/hm~2。覆膜试验区在虾类密度较大的情况下,水质一直良好,溶氧的平均值、最低值均高于土池对照区,平均水温比土池对照区高1℃~2℃,水质理化指标覆膜试验区与土池对照区没有显著差异,浮游植物年均生物量分别为110.03mg/L、97.36mg/L,浮游动物年均生物量分别为61.45mg/L、53.80mg/L;土池对照区浮游植物年均生物量分别为48.20mg/L、43.16mg/L,浮游动物年均生物量分别为36.48mg/L、57.34mg/L。池水流经循环系统处理后得到改善,整个养殖期间不需外部补水。  相似文献   

7.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nei)自然产于拉丁美洲太平洋沿岸,是西半球的主要养殖虾类。它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适盐范围广(5~50)、出肉率高等特点。凡纳滨对虾于1988年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引进中国,并在1994年工厂化人工育苗取得成功,1995年江苏省大丰县贝类苗种  相似文献   

8.
王旭娜  江敏  钟锐  缪一恒  吴涵长  余苗苗  吴丹 《水产学报》2018,42(11):1787-1803
为研究凡纳滨对虾养殖过程中水质变化特征及其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之间的相关性,本实验于2016年4月至9月在上海市奉贤区某养殖场开展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中水质及浮游植物的监测,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与水质因子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中共鉴定出113种浮游植物(包含20个未定种),分别属于7个门、59个属别,从种的数量上来看,绿藻门硅藻门蓝藻门裸藻门黄藻门金藻门甲藻门,18种(含3个未定种)优势种,第一批次共鉴定出10种(含1个未定种)优势种,第二批次共鉴定出14种(含2未定种)优势种,养殖初期优势种为硅藻门,之后是绿藻门,最终以蓝藻门为优势种。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水质因子进行典范对应分析可知,绿藻门主要受pH、无机氮的影响(包括总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蓝藻门主要受磷含量的影响(总磷和活性磷),硅藻门主要受温度的影响,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格外关注温度、pH以及氮磷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不同种群凡纳滨对虾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比较取自美国塞班岛凡纳滨对虾养殖基地V101、OS、G24、NS 4个凡纳滨对虾种群的头胸甲长、第1~6腹节长、尾节长、体长、全长、头胸甲宽、第1~6腹节宽、头胸甲高、第1~6腹节高等24项形态性状和体质量(m)及其所有性状的比例参数,分析各群体形态差异以及主要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并建立回归方程。试验结果表明,4个群体大部分形态差异显著(P0.05),V101和G2群体属于瘦长型,OS和NS属于高胖型。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决定程度分析结果表明,V101群体头胸甲长和头胸甲高与体质量正相关,第2腹节高与体质量负相关;OS群体体长、第2腹节长、头胸甲宽与体质量正相关,第6腹节长与体质量负相关;NS群体头胸甲长、第6腹节高与体质量正相关,头胸甲宽与体质量负相关;G2群体头胸甲长、全长与体质量正相关,体长与体质量负相关。4个群体的多元回归方程经方差显著性检验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且复相关指数均0.85,表明头胸甲部位在凡纳滨对虾良种选育中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东北碳酸盐类盐碱水域凡纳滨对虾生长的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温24~25℃条件下,凡纳滨对虾幼虾在碱度为10.10~38.78 mmol/L、盐度为0.100%~0.350%、pH 8.5~9.5的碳酸盐类盐碱水环境中,饲养15 d,存活率为70%~50%,平均体长增长量1.72~0.52 mm/d,并随着盐碱化程度的提高都呈下降趋势。水环境因子对幼虾生长的影响存在着多因子间的相互作用。K 质量浓度、pH、碱度、离子系数以及Ca2 /Mg2 值、Na /K 值对幼虾体长增长量的影响都不显著(P>0.05)。Ca2 、Mg2 质量浓度、Ca2 Mg2 总浓度和盐度可能是东北地区碳酸盐类盐碱水域影响对虾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高盐碱环境驯化可提高幼虾存活率及其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1.
陈薇  武欣  高斐斐 《水产科技情报》2017,44(1):43-45, 49
为探索分级淡化技术在新疆吐鲁番地区凡纳滨对虾养殖中的适用情况,采用实验室试验与实际生产相结合的方式,围绕新疆吐鲁番地区凡纳滨对虾虾苗淡化涉及的人工海水调配和淡化速率两个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在淡化起始盐度(5.0)及培育方法相同的条件下,采用吐鲁番当地盐湖的卤水直接调配海水,虾苗的淡化存活率仅为5%;采用市售海水晶调配海水和课题组自行调配的人工海水,虾苗淡化存活率分别为53.7%和65.3%。试验结束时盐度0.5,虾苗初始体长1.0 cm,出池虾苗体长2.0~2.5 cm,试验周期12 d。分别在5、8、10 d内将水体盐度由5.0淡化至1.0,淡化5 d组、8 d组、10 d组虾苗的平均存活率分别为52.5%、68.0%、84.7%,虾苗的存活率与淡化速率显著相关(P0.05)。结果表明,分级淡化技术适用于新疆地区凡纳滨对虾淡水养殖生产。  相似文献   

12.
在稳定的循环水养殖系统(RAS)条件下,开展了凡纳滨对虾三段式高密度养殖模式研究.本研究将凡纳滨对虾的整个养殖周期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标粗养殖,放置120万尾凡纳滨对虾P5虾苗,养殖水体96.8 m3,养殖密度为1.24万尾/m3水体,经过31 d的养殖,平均体质量为0.28 g/尾,单产为3.4 kg/m3;第二...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热带地区凡纳滨对虾集约化养殖过程中排泄养殖废水的水质状况及其与养殖水体水质间的关系,对海南陵水和万宁地区对虾养殖水体和养殖废水中的氨氮、亚硝酸氮、磷酸盐、总氮、总磷、BOD5和COD含量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养殖水体中氨氮、亚硝酸氮、磷酸盐、总氮、总磷、BOD5和COD含量分别为(1.88±0.87)、(0.70±0.42)、(0.15±0.04)、(7.00±1.70)、(0.42±0.14)、(4.11±0.69)和(4.32±0.08)mg/L。养殖废水中氨氮、亚硝酸氮、磷酸盐、总氮、总磷、BOD5和COD含量分别为(2.22±1.03)、(1.05±0.35)、(0.20±0.15)、(10.15±0.49)、(0.50±0.09)、(2.24±0.34)和(4.52±0.01)mg/L。氮磷营养盐含量养殖排泄废水高于养殖水体,差异不显著(P>0.05)。万宁地区亚硝酸盐含量养殖排泄废水显著高于养殖水体(P<0.05)。陵水地区磷酸盐和总氮含量养殖排泄废水显著高于养殖水体(P<0.05)。  相似文献   

14.
诺氟沙星在凡纳滨对虾不同组织中处置和消除规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水产学报》2004,28(B12):19-24
  相似文献   

15.
不同抑制剂对凡纳滨对虾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凡纳滨对虾不同部位多酚氧化酶(PPO)活力的差异,并研究了抗坏血酸、曲酸、4-己基间苯二酚、葡萄糖酸-δ-内酯、植酸等抑制剂对对虾多酚氧化酶活力的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对虾头胸部的PPO活力最高。其中,0.12 g/L曲酸、2 g/L 4-己基间苯二酚5、g/L植酸对对虾PPO活力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对虾处理30 min,抑制率分别为38%、36%、51%。  相似文献   

16.
分别在卤虫孵化池和育苗池中进行了80 d和81 d的凡纳滨对虾养殖试验,旨在研究该虾在不同生长阶段消化酶和免疫酶的活性变化以及在单位水体养殖密度相同的条件下不同养殖水位对凡纳滨对虾酶活性的影响,从而了解对虾在不同时期的生长状况,为合理搭配饲料营养,探索新的对虾养殖模式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胃蛋白酶和类胰蛋白酶的活性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而脂肪酶活性则逐渐降低;在养殖开始后的前40 d,淀粉酶活性逐渐升高,之后至80 d,酶活性呈下降趋势;在养殖开始后的前20 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A/T值升高至最大值(142.81 U/mg×prot,76.8),之后两者均逐渐降低,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变化则与之相反,且在60~80 d时,呈极显著下降(P<0.01)。试验还表明,低水位组(40 cm)对虾的生长状况要好于高水位组(80、110 cm)。  相似文献   

17.
丁锋  冯奇飞  姜强 《水产科技情报》2022,49(6):359-362, 368
为探索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健康生态养殖模式,在上海市金山区开展了凡纳滨对虾淡水土池三级养殖模式试验。试验将虾苗至成虾的养殖周期分为虾苗暂养(一级养殖)、幼虾培育(二级养殖)、成虾养殖(三级养殖)3个阶段,每年进行2茬养殖。3个阶段养殖池塘数量的比例为1∶3∶3,面积比为1∶80∶300,养殖密度分别为1.1万尾/hm2、98万尾/hm2、44万尾/hm2,养殖时长分别为20~25 d、30~42 d、35~60 d,两茬养殖间隔为30~35 d。试验结果显示,在无尾水净化设施设备的情况下,所有试验塘水质均符合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幼虾驯养(一级养殖)成活率为73.2%,幼虾培育(二级养殖)成活率为(88.4±4.5)%,成虾养殖(三级养殖)成活率为(57.7±5.1)%;单茬养殖单位产量为(3 427±230)kg/hm2,两茬合计单位产量为(6 855±452)kg/hm2,高于当地传统养殖模式的平均水平。结果表明,三级养殖模式具有产量高、发病率低、环境友好等优点,可作为凡纳滨对虾的一种健康生态养殖模式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8.
从广西地区引进5月龄和7月龄的凡纳滨对虾10000对,从中选出健康无病的成虾作为后备亲虾8000对,放入工厂化车间培育4个月,探索亲虾在北方地区越冬培育技术和性腺发育过程,分析理化因子对亲虾性腺发育的影响.此外,总结提出凡纳滨对虾幼体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9.
对4个凡纳滨对虾海水滩涂养殖池塘的浮游微藻进行定期跟踪调查,并对其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共检出浮游微藻6门91种,其中蓝藻30种,绿藻15种,硅藻37种,甲藻5种,裸藻两种,金藻两种。优势种有顿顶节旋藻Arthrospira platensis、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显微蹄形藻Kirchneriella microscopica、微小多甲藻Peridinium pusillum、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加德纳鞘丝藻Lyngbya gardneri、绿色颤藻Oscillatoria chlorina、盐泽颤藻Oscillatoria salina、微小念珠藻Nostoc microscopicum、易略颤藻Oscillatoria neglecta、威利颤藻Oscillatoria willei等。在养殖前期浮游微藻的个体数量介于5.12×104~95.41×104ind/L之间,生物量为1.95~118μg/L,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84~2.16,绿藻类和硅藻类较为常见;到养殖中后期浮游微藻的个体数量介于66.11×104~1.28×109...  相似文献   

20.
为了弄清抗氧化酶、脂质过氧化产物在凡纳滨对虾体内分布特点,以及离子氨氮胁迫后这些指标在该对虾体内的变化情况,选择了南方有代表性的凡纳滨对虾(6.322±0.221g),分别测定了氨氮胁迫前后体内抗氧化酶SOD、CAT、GSH—Px和GSH、MDA的分布特点,丰富和发展了对虾的自由基和抗氧化防御理论,为外源抗氧化剂在对虾饵料中应用打下了基础。试验结果表明,肝胰腺和血清是凡纳滨对虾对氨氮造成胁迫的敏感组织,各项抗氧化酶、总抗氧化能力、组织GSH含量以及MDA含量可作为衡量凡纳滨对虾氧化应激状态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