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东海赤潮高发区春季浮游桡足类与环境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2002年4-5月东海122°00′~123°30′E、29°00′~32°00′N海洋综合调查资料,对东海赤潮高发区春季浮游桡足类种类组成、优势种、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和赤潮生物的关系作了探讨.结果表明共鉴定桡足类40种,优势种有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真刺水蚤幼体(Eucheta larvae)、精致真刺水蚤(Euchaeta concinna)等,并以中华哲水蚤占绝对优势.桡足类总丰度均值为154.97 ind·m-3(5.00~649.85 ind·m-3),最高丰度区(>500 ind·m-3)主要分布于长江口30°30′~31°15′N、123°15′E以东水域.多样性指数值在长江口以北是近海高于外海,长江口以南是外海高于近海.桡足类种类数与表层水温(℃)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性(R=O.713,P<0.01).桡足类总丰度与表层水样中硅藻丰度,桡足类总丰度与夜光藻丰度呈非线形相关关系,前者可用肥力与产力模型描述,后者可用有效积温模型表达.  相似文献   

2.
大亚湾桡足类的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3年12月~2004年9月对纬度22.617°以北的大亚湾海域进行4个航次海域生态环境监测的资料,对大亚湾浮游桡足类的种类组成、生态类群、数量的季节变化和平面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记录的54种浮游桡足类中,以红纺锤水蚤、亚强真哲水蚤、微刺哲水蚤和锥形宽水蚤的数量最丰富。桡足类种类数和丰度均以夏季最高,春季最低。通过这次调查,得出以下结论:大亚湾桡足类种类较多,是浮游动物第一大类群,但数量上次于毛颚类和枝角类;夏、秋2季是桡足类数量的高峰期,都以红纺锤水蚤占绝对优势;该次调查中大亚湾出现的浮游桡足类分属热带大洋类群、近岸低盐类群和广布类群,种类组成属印度西太平洋热带边缘区系。  相似文献   

3.
据2003年12月~2004年9月对纬度22.617以北的大亚湾海域进行4个航次海域生态环境监测的资料,对大亚湾浮游桡足类的种类组成、生态类群、数量的季节变化和平面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记录的54种浮游桡足类中,以红纺锤水蚤、亚强真哲水蚤、微刺哲水蚤和锥形宽水蚤的数量最丰富。桡足类种类数和丰度均以夏季最高,春季最低。通过这次调查,得出以下结论:大亚湾桡足类种类较多,是浮游动物第一大类群,但数量上次于毛颚类和枝角类;夏、秋2季是桡足类数量的高峰期,都以红纺锤水蚤占绝对优势;该次调查中大亚湾出现的浮游桡足类分属热带大洋类群、近岸低盐类群和广布类群,种类组成属印度 西太平洋热带边缘区系。  相似文献   

4.
海洋桡足类与渔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柏云 《海洋渔业》1983,5(3):108-109
浮游桡足类是小型低等甲壳动物,由于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它在饵料浮游生物中占着重要的位置。这类浮游甲壳动物除少数肉食者(如Euchaeta,Candacia等)外,大多以浮游硅藻为食,故属于草食者,在食物链中是属于第二营养级或称第一消费者。它本身又是很多海洋动物(特别是浮游生物食性鱼类和一切幼鱼)的主要摄食对象。  相似文献   

5.
桡足类的生存与繁殖,以至种群数量的波动,与其环境条件及本身的生物学特点密切相关。即从其功能适应(Functional adaptations)能力和生态对策(Ecological counternleasure),取得上述相关因素间的平衡。本文就若干物理学变量(温度、盐度、海流等)和生物学变量(饵料丰度及其适应方式、性比、增殖率等),对桡足类的适应性问题,提出探讨与诌议。  相似文献   

6.
长江中游江段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长江中游江段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于2019年7、10月,2020年1、5月进行4次采样调查.结果显示: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76属117种,其中硅藻门种类数最多(43.59%),其次是绿藻门(29.91%);浮游动物44属74种,以轮虫(48.65%)和原生动物(20.27%)为主.浮游生物优...  相似文献   

7.
1959–2011年莱州湾渔业资源群落食物网结构的年间变化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通过对1959-2011年莱州湾渔业资源摄食习性、营养级的分析构建了莱州湾生态系统简化食物网。结果表明莱州湾渔业资源群落食物网经历了以鱼食性种类为主的食物网—以浮游动物食性种类为主的食物网—以浮游动物食性种类和底栖动物食性种类为主但浮游动物食性种类占比大于底栖动物食性种类的食物网—以浮游动物食性种类和底栖动物食性种类为主但底栖动物食性种类占比大于浮游动物食性种类的食物网—以底栖生物食性种类为主的食物网 5个阶段的演变过程。中低营养阶层生物替代高营养阶层生物成为莱州湾生态系统食物网的顶级捕食者食物链越来越短食物网通过碎屑食物链传递的能量成为食物网能流的主体。在1959-2011莱州湾渔业资源群落平均营养级从4.4下降到3.4, 平均以每100.19的速度下降高于整个渤海生态系统的下降速度种类组成的变化、个体小型化以及摄食食物种类的变化是引起莱州湾生态系统营养级波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以雌核发育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为对象,根据Gen Bank收录的牙鲆生长激素基因序列(Gen Bank登录号:D29737)设计9对引物,采用直接测序的方法对50尾雌核发育牙鲆生长激素基因编码区和启动子进行了单核苷酸多态位点(SNPs)筛选,共获得有效序列1 838 bp,启动子区117 bp,内含子区1 050 bp,外显子区671 bp,覆盖牙鲆生长激素基因78.3%的序列。共检测到7个SNPs,平均发生频率为0.38/100个碱基,其中颠换型3个,插入型2个,缺失型2个;内含子区4个(Intron I:C477T、1 091~1 092/insert T、1 129~1 130/insert A;Intron IV:1 906A/-del),外显子区3个(Exon V:2067T/-del、A2006C、A1974G);SNPs与生长性状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477T和2 067T/-del两个位点对牙鲆的体重、体长、体高等生长性状均有显著影响(P0.05),其他5个SNPs对牙鲆生长性状均无显著影响(P0.05)。研究结果可为牙鲆生长性状的SNPs标记辅助选育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
千岛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时空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千岛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联性,为了解千岛湖水环境变动规律及水环境的保护与管理提供依据。沿水流方向在水库上中下游依次设置5个采样点,2010年对千岛湖浮游植物群落开展了周年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223种,其物种数、密度和生物量均主要由硅藻、蓝藻和绿藻组成。不同浮游植物门类物种数、密度和生物量组成比例站点间无显著差异;群落总密度和生物量站点间无显著差异,但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它们的垂直分布均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在4~8 m水层具有最大值。Shannon多样性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在空间和季节间均无显著差异,但Margalef丰富度指数存在显著的季节和空间差异。聚类分析(CA)和多维尺度分析(MDS)表明,藻类物种组成在站点间无显著差异,但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即分化为春季、冬季和夏秋季3种群落类型,春季群落主要特征种为颗粒直链藻及其狭窄变种和尖尾蓝隐藻,冬季为水华鱼腥藻、颗粒直链藻狭窄变种和脆杆藻,夏秋群落为网状空星藻、水华鱼腥藻和梅尼小环藻。相关性分析表明,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与水温、pH值、CODMn和Chl-a显著正相关,与SD和DO显著负相关;生物量与Si O2-3-Si显著正相关。典范对应分析(CCA)显示,水温、DO和NO-3-N及pH值是影响浮游植物时空分布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掌握莱州湾头足类的资源现状,根据2011—2012年进行的9个月份的底拖网调查数据,研究了莱州湾头足类的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148网次共捕获头足类6种,隶属于3目、3科、4属。头足类生物量及个体数均以10月最高、3月最低,周年平均值分别为3 111.39 g/h和723.54个/h。枪乌贼为莱州湾头足类的绝对优势种,其周年的相对重要性指数为13 097。头足类个体数的空间分布随月份变化,6—7月以莱州湾中南部密度较高,8—11月以莱州湾中北部密度较高,3—5月头足类的密度整体较低。CLUSTER和MDS分析将9个调查月份分为4个群组,ANOSIM分析显示群组两两间的群落结构均呈显著性差异,SIMPER分析表明枪乌贼对群组区分的贡献最大。头足类的个体数分布与浮游动物密度的相关性最高。生殖洄游和越冬洄游是影响莱州湾头足类空间分布季节变化的首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莱州湾头足类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华中地区4座不同类型水库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6-2008年对湖北境内4座水库的大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周年研究。4座水库共鉴定出浮游植物215种,从组成来看,均属于硅藻-绿藻型,蓝藻含量居第3位。蓝藻主要分布在1倍透明度(SD)以上的水层,硅藻主要分布在1SD~2SD之间水层,其余各门藻类基本上集中分布在2SD以上水层,绿藻门中的栅藻(Scenedesmus),裸藻门中囊裸藻(Trachelomonas)则广泛分布于深水层中。不同水层的浮游植物密度差异很大,表层与底层的差异可达2倍以上。各水库浮游植物年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金沙河123.2×104 cells.L-1,1.283 mg.L-1;道观河258.6×104 cells.L-1,3.335 mg.L-1;徐家河210.5×104 cells.L-1,2.740 mg.L-1;桃园河221.3×104 cells.L-1,3.088 mg.L-1。浮游植物生物量的水层分布除道观河为表层>SD>2SD>3SD>底层,其余3座水库均为SD>表层>2SD>3SD>底层。从水库之间来看,金沙河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与其他3座水库各指数之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而道观河、徐家河、桃园河两两之间差异不明显。TN与浮游植物呈负相关,而TP与浮游植物呈正相关,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水体的营养水平不同是4座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旨在为水库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水库环境保护与水质评价等相关研究积累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捕捞压力和气候因素对黄渤海带鱼渔获量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渔获量的变化不仅受捕捞作用的影响,还与气候变动有关。本研究采用1956 2006年黄渤海带鱼渔获量数据,分析带鱼渔获量变动对捕捞压力和气候因素的响应。带鱼渔获量可分解成变化趋势和年间变动。变化趋势主要由捕捞压力的增加而引起,Fox模型的拟合结果表明,带鱼渔获量与捕捞努力量的回归关系显著(P<0.01)。移除渔获量的年际变化趋势后,渔获量变动与黄海冬季季风、东海夏季季风、黄河流域和黄渤海沿岸降水呈显著的正偏相关(P<0.02),与黄海海表温度、黄海夏季季风、渤海夏季及冬季季风呈显著的负偏相关(P<0.05)。这种相关关系表明,气候因素影响到黄渤海带鱼渔获量的年间变动。陆地降水和径流给黄渤海海域输入了丰富的营养盐;而季风则控制着营养盐的流动及分布,从而影响海域的初级生产力;水温的变化会直接影响鱼类的生长、摄食、产卵及洄游等,影响鱼类种群的变化。黄渤海带鱼渔获量可以用捕捞努力量和气候因素加以拟合(P<0.01),说明气候因素对黄渤海带鱼渔获量有显著的影响。另外,作者认为在全球增暖的背景下,未来黄渤海带鱼渔获量可能会减少,且渔获量的年间波动幅度可能增大。  相似文献   

13.
基于框架法的东黄海日本鲭产卵群体形态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2010年1月至5月在闽南、闽东、温台和烟威渔场采集的254尾产卵期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样品,分析了4个海域日本鲭产卵群体的形态差异.每尾样品先以框架测量法(truss method)测定20个框架的数据;再利用相对生长测定法(allometric method)对框架数据进行标准化,消除个...  相似文献   

14.
试验分析了投喂卤虫无节幼体条件下黄颡鱼(Pseudogrus fulvidraco)仔稚鱼生长、存活率、摄食力和体成分的变化。随着仔稚鱼的生长和发育,摄食率和胃充塞度逐渐加大,体长大于10 mm的仔鱼,摄食率都在93.3%以上,大多数个体胃充塞度都在3~5级。投喂卤虫无节幼体的黄颡鱼仔稚鱼生长较传统育苗方式生长快,存活率高。体内粗养分、氨基酸与脂肪酸含量都发生相应变化。黄颡鱼淀粉酶、蛋白酶与脂肪酶活性均在1日龄时即可检测到,开口期即5日龄时,3种消化酶比活力均达到较高值,15日龄后消化酶比活力又都降低到较低水平。卤虫无节幼体体内营养物质含量丰富,大小适口,是黄颡鱼仔稚鱼开口摄食的优质生物饵料。  相似文献   

15.
根据2003―2011年主渔汛期间中国鱿钓船队在西南大西洋的鱿钓生产数据,结合海洋遥感获得的海表温度(SST)、海面高度(SSH)和叶绿素a浓度(CHL-a)数据,匹配组织成不同时空尺度和环境因子的样本集,使用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作为中心渔场的预报模型,比较所匹配的样本集对阿根廷滑柔鱼中心渔场预报模型的影响。研究表明,样本的时间尺度为周时,1.0o×1.0o的空间尺度和环境因子为SST所建立的BP中心渔场预报模型,具有最高的预报精度和最小的平均相对变动值(average relative variance,ARV);样本时间尺度为月时,0.25o×0.25o的空间尺度和环境因子为SST所建立的BP中心渔场预报模型,具有最高的预报精度和最小的ARV值。对这两种最优样本集建立的BP中心渔场预报模型进行灵敏度分析发现,不同样本集建立的中心渔场预报模型表达的渔场栖息地适宜程度也不尽相同。研究认为,在建立中心渔场预报模型时,需要考虑海洋环境因子的时空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