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利用腐生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p. JJ-1合成钯纳米颗粒(Bio-Pd),并原位应用于甲基绿的催化还原。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等表征,表明合成了零价钯纳米颗粒,主要分布在细胞外表面,平均直径约为15~40 nm,晶型结构良好。Bio-Pd在1.5 h内对甲基绿还原达到99%。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ible)、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等手段对甲基绿(MG)及还原产物进行分析,产物主要为4-(N,N-二甲基氨基)-4′-(N′,N′-二甲基氨基)二苯甲酮(DDBP),4-(N-乙基-N,N-二甲基氨基)-4′-(N′,N′-二甲基氨基)二苯甲酮(ED-DBP)。 结果表明,腐生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p. JJ-1合成钯纳米颗粒并高效催化还原甲基绿。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了解菌株还原Cr (Ⅵ)的机理,从矿区周边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筛选出一株对Cr耐受的菌株Bacillus sp.T124,对该菌株去除Cr (Ⅵ)的效率和Cr (Ⅵ)的还原产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Bacillus sp.T124可以有效去除Cr (Ⅵ),在Cr (Ⅵ)初始浓度为100 mg·L-1的LB培养基中48 h还原率达到43.2%。此外,在作为菌体电子供体的6种碳源(葡萄糖、果糖、蔗糖、乳糖、乙酸钠和甘露醇)中,果糖对Cr (Ⅵ)的还原效果最好,在不同共存离子存在条件下,HCO3-的添加对Cr (Ⅵ)的生物还原抑制作用最明显。扫描电镜(SEM)的结果显示,经Cr (Ⅵ)处理后的细胞形态未发生明显变化;X射线衍射(XRD)和拉曼图谱的分析表明菌株对Cr (Ⅵ)的还原产物为Cr2O3;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的结果表明还原过程有烷基和羧基以及多糖的参与,并且通过X射线电子能谱(XPS)的分析确定了去除Cr (Ⅵ)的途径为生物还原而非生物吸附。研究表明,生物还原是Bacillus sp.T124去除Cr (Ⅵ)的主要途径,碳源和共存离子是Bacillus sp.T124对Cr (Ⅵ)还原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供制备过程环境友好、性能良好的催化剂,采用反硝化菌Thauera humireducensT.humireducens)合成钯纳米颗粒(Pd-NPs),并评价其催化去除地下水中Cr(Ⅵ)的性能。结果表明:利用T.humireducens能够在24 h内制得尺寸集中分布在2~6nm、分散良好的Pd-NPs。提高初始Pd(Ⅱ)和HCOONa浓度、增大微生物接种量及营造弱酸性环境,均能加快T.humireducens合成Pd-NPs的速率。相比于化学方法制备的Pd-NPs,T.humireducens合成的Pd-NPs能够更高效地将Cr(Ⅵ)催化还原为不溶的Cr(Ⅲ),1.5 h内Cr(Ⅵ)的还原效率达95%。循环使用3个周期后,T.humireducens合成的Pd-NPs的催化活性仅下降13%。本研究首次证明反硝化菌T.humireducens可快速合成Pd-NPs,且合成的Pd-NPs可用于地下水的铬污染治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放线菌菌株合成纳米硒(Selenium nanoparticles,SeNPs)的物理化学特性和抑菌促生活性,为菌株在富硒花魔芋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能谱分析仪(EDS),对从健康花魔芋根际土壤中筛选的放线菌菌株A1的细胞形态及其合成的纳米硒进行观察和元素组成分析;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亚硒酸钠Na2SeO3和菌株A1合成的纳米硒进行晶型结构表征;利用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仪(FTIR)对菌株A1合成的纳米硒表面官能团结构进行表征分析。以小麦和玉米种子为材料,将菌株A1的富硒发酵滤液和非富硒发酵滤液分别稀释0,5,50倍,用皿内发芽试验测定纳米硒对种子的促生作用;以花魔芋软腐病原菌菊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hrysanthemi)CZS-B6为靶标菌,用滤纸片扩散法和牛津杯法分别测定菌株A1的富硒发酵滤液和非富硒发酵滤液原液的抑菌效果;通过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鉴定确定菌株A1的分类地位。【结果】菌株A1介导200 mg/L Na2SeO3合成的红色单质硒为球形纳米颗粒,非晶态,颗粒表面存在Se、C、O、N等有机元素和C-O、N-H、C-H等官能团。经菌株A1富硒发酵滤液原液处理后,小麦和玉米幼苗的主根长及总鲜质量均显著高于无菌水对照(P<0.05);富硒发酵滤液原液对花魔芋软腐病原菌菊果胶杆菌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其拮抗圈直径分别为14.6 mm(滤纸片扩散法)和13.1 mm(牛津杯法)。菌株A1的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其为波卓链霉菌(Streptomyces bottropensis)。【结论】波卓链霉菌菌株A1介导合成的生物纳米硒具有抑菌和促生活性,在绿色富硒花魔芋种植及软腐病防治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以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农村、郊区、城区3个区域的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各区域农田土壤重金属铬(Cr)的含量及分布特征,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Pi)与综合污染指数(P)法对土壤重金属Cr污染水平进行评价,并根据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对各区域Cr暴露的人体健康风险水平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滨城区土壤重金属Cr含量范围为20.56~49.58 mg·kg-1,远低于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均低于管制值,由高到低顺序依次为城区>郊区>农村,均处于清洁状态;以滨城区农村农田实测表层Cr含量平均值为背景值,Pi分析结果显示,城区、郊区、农村Cr含量超出背景值点位率分别为60%、56%、42%,P结果显示,超出背景值的点位率分别为53%、48%、45%。各区域土壤重金属Cr对儿童和成人均不造成非致癌风险、致癌风险和总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西红花光系统PSⅡ对不同氮磷钾配比的响应和适应机制。【方法】以20~25 g/球的西红花为试验材料,施用氮(N)磷(P)钾(K)配比分别为30-10-10(T1)、20-20-15(T2)和10-30-20(T3)3种水溶肥,分别测定不同处理西红花叶片长度、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参数,分析不同氮磷钾配比对西红花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的影响。【结果】T1和T2处理可以促进西红花叶片生长和叶绿素积累,缓解叶片衰老变黄,整体效果显著优于T3处理。与T1、T2处理相比,T3处理西红花叶片光合结构受损,导致PnGs、Tr降低,Ci增加,显著抑制了PSⅡ性能指数(PIabs),降低了叶片PSⅡ活性反应中心单位面积吸收的光能(ABS/CSm)、单位面积电子传递的能量通量(ETo/CSm)和单位面积捕获的用于还原QA的能量(TRo/CSm),增加了单位面积耗散能量(DIo/CSm),引起原初光化学反应最大量子产率(φPo)、电子传递的量子效率(φEo)、PSⅠ受体侧末端电子受体还原的量子效率(φRo)降低,导致PSⅡ反应中心实际光能捕获效率降低,叶片生长势减弱且提前衰老变黄。【结论】高氮型水溶肥(N-P-K为30-10-10)有利于促进西红花高效生长,提高西红花光合作用和光能捕获效率。  相似文献   

7.
纳米氧化锌对两种蔬菜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金属型纳米颗粒对蔬菜种子发芽性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于2017年7月采用种子发芽试验,探究了不同浓度(0、50、100、200、500、700、1 000 mg·L-1)下纳米氧化锌颗粒(ZnO NPs)和硫酸锌(ZnSO4)处理对樱桃萝卜(Raphanus sativus L.)和小白菜(Brassica chinensis L.)种子发芽性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ZnO NPs或ZnSO4处理下两种蔬菜作物的发芽率与对照处理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两种蔬菜的生物量则均受到抑制。ZnO NPs及ZnSO4处理对两种蔬菜根长的抑制作用强于芽长。ZnO NPs对两种蔬菜种子根长的抑制率比ZnSO4更大,且抑制率均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在1 000 mg·L-1时最高,达到98%。而ZnSO4对两种蔬菜芽长的抑制作用强于ZnO NPs。研究表明,尽管ZnO NPs和ZnSO4对两种蔬菜发芽率无显著影响,但二者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两种蔬菜根长和芽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原花青素(proanthocyanidins,PC)对体外培养的牛卵泡颗粒细胞(granulosa cells,GCs)增殖及其类固醇合成与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集性成熟荷斯坦奶牛卵巢组织,分离卵泡GCs,使用免疫荧光对其进行鉴定。用不同质量浓度(10,30,50,70和90 μg/mL)的PC对牛卵泡GCs作用不同时间(12,24和48 h)后,测定GCs存活率。以β-actin为内参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10,50和90 μg/mL PC对牛卵泡GCs周期相关基因(CCND1和CCND2)、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caspase-9和Bim)以及类固醇激素合成相关基因(CYP19A1、CYP11A1、STAR和3β-HSD)相对表达量的影响,并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类固醇激素(雌二醇(E2)和孕酮(P4))的浓度。【结果】分离获得了纯度较高的牛卵泡GCs。当PC质量浓度为50 μg/mL且培养24 h时,牛卵泡GCs的存活率最高。当PC质量浓度为50 μg/mL时,牛卵泡GCs周期相关基因CCND1和CCND2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和caspase-9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Bim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E2和P4浓度均极显著增加(P<0.01);类固醇激素合成相关基因CYP19A1、CYP11A1、STAR和3β-HSD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当PC质量浓度为10 μg/mL时,牛卵泡GCs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P4浓度显著增加(P<0.05);CYP19A1和3β-HSD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CYP11A1STAR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当PC质量浓度为90 μg/mL时,E2浓度显著增加(P<0.05),P4浓度极显著增加(P<0.01);CYP19A1、CYP11A1、STAR和3β-HSD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结论】50 μg/mL PC通过促进牛卵泡GCs周期相关基因的表达和抑制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而促进牛卵泡GCs的增殖。10~90 μg/mL PC通过促进类固醇激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而促进了牛卵泡GCs合成和分泌类固醇激素,进而影响牛卵泡GCs类固醇激素合成与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9.
为阐明BMP/Smad信号通路下游的转录因子 Smad9对鹅卵泡发育的调控作用,研究采用RNAi技术干扰 Smad9基因在鹅卵泡颗粒细胞的表达。通过对SMAD9蛋白表达定位, Smad9基因干扰后颗粒细胞的增殖情况以及卵泡发育相关激素及其受体的表达分析,探讨 Smad9基因表达对鹅卵泡颗粒细胞增殖及其内分泌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SMAD9蛋白在鹅卵泡仅表达于颗粒细胞,Smad9-siRNA显著抑制 Smad9的表达。 Smad9干扰后颗粒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降低,细胞上清中雌二醇(E2)的水平显著下降,孕酮(P4)水平未见明显变化,细胞色素P450芳香化酶基因( CYP19A1)和促黄体素受体(LHR)基因的表达显著下降,促卵泡素受体(FSHR)基因的表达无显著变化。这些结果表明,干扰 Smad9基因表达对鹅卵泡颗粒细胞增殖和内分泌功能均产生显著影响,其机制可能是 Smad9基因表达抑制后引起颗粒细胞E2合成减少和LHR的表达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壳寡糖(COS)对黄曲霉毒素B1(AFB1)诱导大鼠肝细胞(BRL 3A细胞)毒性损伤的干预作用。采用CCK-8法分别测定AFB1对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和COS对细胞的无损害作用浓度;用试剂盒检测COS预处理细胞6 h后再加入AFB1继续培养24 h的细胞存活率、活性氧(ROS)水平、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和细胞凋亡率;通过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测定Nrf2、Keap1、Ho-1、Nqo1、Bax和Bcl-2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最后通过RNA-seq研究分析差异表达基因的层次聚类和富集途径。结果:AFB1对BRL 3A细胞的IC50为15.86 μmol/L,COS浓度小于125 μmol/L时不会对细胞造成毒性损伤;COS可以缓解AFB1引起的细胞内ROS水平和MDA含量升高,增强SOD和GST酶活性,进而提高细胞自身的抗氧化能力,降低细胞凋亡率;AFB1可引起促凋亡基因Bax的显著表达(P<0.05),并显著降低Nrf2、Keap1、Ho-1、Nqo1的转录水平(P<0.05),而COS预处理则能显著提高Nrf2、Keap1、Ho-1、Nqo1基因的表达(P<0.05),显著降低Bax的表达水平(P<0.05);在RNA-seq的富集途径结果中,COS还可能通过细胞色素P450对外源物质的代谢作用、药物代谢-细胞色素P450和p53信号通路途径来缓解AFB1诱导的细胞毒性损伤(P<0.05)。结果表明:COS预处理对AFB1诱导大鼠肝细胞的毒性损伤具有干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Nrf2信号通路、细胞色素P450对外源物质的代谢作用、药物代谢-细胞色素P450和p53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1.
希瓦氏菌合成并协同纳米钯还原氯硝基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异化金属还原细菌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合成金属钯纳米颗粒,用于还原2-氯硝基苯的还原机制、过程和动力学。结果表明,S.oneidensis MR-1可将氯钯酸钠还原成零价钯纳米颗粒(Bio Pd)。S.oneidensis MR-1和Bio Pd协同能催化2-氯硝基苯的还原,且S.oneidensis MR-1的醌脱氢酶Cym A在还原中发挥重要作用。2-氯硝基苯的还原产物包括2-氯苯胺、硝基苯和苯胺,而苯胺是还原最终产物,说明该体系可同时实现脱氯和硝基还原。动力学分析显示,Bio Pd-Shewanella协同催化体系还原2-氯硝基苯的过程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12.
聚乙烯亚胺交联法修饰磁性壳聚糖去除水中六价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一锅热溶剂法合成磁性壳聚糖纳米颗粒(MCTS),再用聚乙烯亚胺(PEI)修饰,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磁性生物吸附材料PEI-MCTS,并将其用于吸附去除Cr(VI),系统研究了溶液初始pH值、 PEI负载量、吸附剂用量、离子强度及吸附时间等对Cr(VI)吸附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性条件有利于Cr(VI)的吸附, PEI-MCTS吸附Cr(VI)符合Langmuir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最大吸附量为193.57 mg/g. PEI-MCTS纳米复合材料稳定、重复使用性好,可用于Cr(VI)的吸附去除.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碳点(CDs)在生物传感方面的应用,以季也蒙毕赤酵母菌(Meyerozyma guilliermondii PG-1)为原料,通过一步水热合成法成功制备了水溶性良好、光学性质稳定的蓝色荧光碳点,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电子衍射和荧光光谱等方法对CDs进行表征。获得的CDs近似圆形,尺寸在11 nm左右,表面含有大量亲水性官能团,432 nm处有最强的发射光谱。进一步将CDs用于水中微量盐酸四环素(TC)的检测。结果显示,基于静态猝灭和内滤效应,TC能够快速猝灭碳点荧光,荧光猝灭效率在0.02~0.18 g·L-1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表明碳点作为荧光探针检测TC的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 L.)甾体皂苷合成中下游胆固醇C-22羟化酶基因,首先通过基因组家族结合芦笋的转录组分析,筛选、预测到1个胆固醇C-22羟化酶基因 AoCYP90B27,通过qRT-PCR进行组织表达模式分析,利用plantCARE数据库进行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预测分析及该基因在脱落酸、水杨酸及茉莉酸甲酯等激素及干旱胁迫中的表达情况分析。结果表明, AoCYP90B27基因的cDNA全长为1 443 bp,编码含有481个氨基酸残基,启动子区域除含有TATA-box等保守元件,还存在与非生物胁迫和激素诱导响应的作用元件。该基因在不同组织器官中均有表达,根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地上部组织。在干旱胁迫、脱落酸、水杨酸和茉莉酸甲酯诱导处理及其不同处理时间其基因的表达量明显不同,推测该基因在皂苷合成的下游途径中能催化胆固醇C-22羟基化,形成多样的皂苷元参与多年生芦笋根系的逆境胁迫应答,为阐明皂苷合成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5.
Pb在类芦组织和亚细胞中的分布规律和毒害效应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通过研究类芦体内Pb在组织和亚细胞水平的毒害效应和分布规律,分析类芦对Pb的耐性机制,为了解类芦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耐性机制及逆境生理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营养液培养的方法,以Pb为目标污染物,胁迫后测定类芦体内(分为根和叶)Pb在各亚细胞组分的含量,并分别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透射电子显微镜(TEM-EDS)观察Pb在组织和亚细胞的分布以及对其损伤情况。结果显示:从组织水平来看,Pb胁迫下组织结构由排列整齐变为不规则,局部出现较大破损而形成一些碎片,并出现晶体堵塞导管的现象;从亚细胞水平来看,类芦根叶细胞均损伤,出现细胞壁模糊、线粒体减少、叶绿体肿胀等现象,在根部Pb主要分布于细胞壁(12.28 mg·kg~(-1))和以液泡为主的可溶组分(38.82 mg·kg~(-1)),而叶片中以可溶组分占比例最大(32.56%),且EDS元素分析也显示细胞内含有大量Pb。这些结果表明,类芦对Pb有一定的吸收富集能力,并可通过改变Pb在其组织和亚细胞水平的分布来降低毒害作用,因此类芦对重金属Pb有较强的耐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水稻土为供试土壤,通过添加不同浓度铬的模拟试验,在厌氧培养条件下测定了土壤中可浸提态的亚铁和Cr(VI)浓度的变化,探讨了不同Cr(VI)浓度对厌氧条件下水稻土中微生物铁还原的影响及Fe(III)和Cr(VI)还原的竞争关系。结果表明:以一定浓度值为界限,在此浓度之下,铬参与水稻土中铁的微生物还原过程,可显著降低土壤中Cr(VI)浓度;在此浓度之上,铬对于土壤中的铁还原微生物是有毒害作用的,而导致铁的微生物还原不能发生,使土壤中Cr(VI)不被还原。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推进可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本文以水稻秸秆为原料,利用高温热解有机前驱体法成功制备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生物炭复合材料。用X射线衍射仪(XRD)、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热重分析仪(TG)、综合物性测量系统(PPMS)、元素分析仪(EA)、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OES)及全自动快速比表面与孔隙度分析仪(BET)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上生成了形貌均一、结晶度较高、粒径范围为3~10 nm的Fe_3O_4纳米粒子;复合材料的饱和磁化强度达到26.64 emu·g~(-1);复合材料相比于原始生物炭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和更大的比表面积;复合材料的微孔数量少于原始生物炭,孔隙结构以中大孔为主;铁元素在复合材料上的含量为12.08 mg·g~(-1)。通过对两种材料物理化学性质的比较与归纳,以期为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夏惠  梁东  刘继 《西北农业学报》2018,27(10):1492-1499
利用同源PCR技术从楸子(Malus prunifolia)基因组DNA中扩增得到6-磷酸山梨醇脱氢酶(Sorbitol-6-phosphate dehydrogenase,S6PDH)基因的启动子并命名为Mp-S-P。对启动子序列的顺式作用元件进行预测分析发现,Mp-S-P序列中除了含有植物启动子的基本结构元件外,还有多个与胁迫和激素诱导相关的元件。以β-葡萄糖苷酸酶(beta-glucuronidase,GUS)作为报告基因,构建含有pMp-S-P-GUS的融合表达载体并通过根癌农杆菌瞬时转化烟草叶片,然后分析该启动子对不同外界条件的响应。结果表明:低温、水杨酸和赤霉素处理可以提高该启动子的活性,而避光、脱落酸和茉莉酸甲酯可以降低该启动子的活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将杂多酸固栽在载体上制得固载化催化剂。[方法]以溶胶-凝胶法合成的SiO2作载体,固栽磷钨酸制得固载化光催化剂,并对甲基橙溶液进行催化降解、矿化处理。[结果]在催化剂浓度为4.2g/L的条件下,光照1.5h,4mg/kg甲基橙溶液的脱色率达到98.8%,但矿化率仅有47.6%;而光照6.0h后,矿化率可达92.7%。这意味着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是先发生脱色过程,然后再进一步矿化成CO2,且所制备的光催化剂在没有进行任何处理的条件下,重复使用10次,脱色率依然保持在65%以上。[结论]成功制备了固栽化光催化剂,该固栽化磷钨酸光催化剂对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反应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且对甲基橙溶液的脱色和矿化并不同步。  相似文献   

20.
为有效保护我国淡水贝类,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检测了资源量锐减的我国特有物种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和国家重点保护的背瘤丽蚌(Lamprotula leai)中必需元素(常量元素: Na、Mg、K、Ca;微量元素: Cr、Mn、Fe、Co、Ni、Cu、Zn、Se、Mo)和非必需/有毒元素(Al、As、Sr、Cd、Ba、Tl、Pb)的含量,进而进行元素积累相关性分析及积累评价。结果显示:背角无齿蚌中必需元素Se和Mo含量显著高于背瘤丽蚌,而Na、K和Cr含量显著低于背瘤丽蚌(P<0.05);背角无齿蚌中非必需/有毒元素Al、As、Sr、Cd含量显著高于背瘤丽蚌(P<0.05)。背角无齿蚌和背瘤丽蚌中分别有37对和34对元素之间显著相关,其中,Mg-Mo、CaMn、Ca-Zn、Mn-Zn、Ca-Sr和Mo-Sr在两种蚌中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Mg-Al和Fe-Tl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背角无齿蚌和背瘤丽蚌的元素积累指数(EAI)分别为3.7和3.2;两种蚌中无机As、Cd和Pb的残留量指数(RI)为0.2~39.1,背角无齿蚌中Cd的RI显著高于背瘤丽蚌(P<0.05)。研究表明背角无齿蚌的元素积累能力总体强于背瘤丽蚌,它们的资源量受到Cd、Pb、As、Al和Tl等元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