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本研究针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速度和抗逆性这两个性状进行探讨,通过选取自交传代的凡纳滨对虾群体和与另一个群体的杂交子代的仔虾幼体,然后对比这几个群体的仔虾幼体的耐低盐、低氧能力以及生长速度,旨在设计和培育抗逆快长凡纳滨对虾新品种,增加凡纳滨对虾的生长速度,提高凡纳滨对虾的存活率,从而提高养殖者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凡纳滨对虾7个引进群体的生长性能进行评估,通过巢式交配和人工授精的方式,用2011年源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7个凡纳滨对虾群体建立了130个全同胞家系,包括17个杂交组合(正反交合并)和7个自交组合。各家系的仔虾、幼虾经中间暂养和标记后混合,在河北黄骅(HBHH)和青岛鳌山(QDAS)两个养殖场养殖,测定了153日龄虾体质量性状。用混合线性模型估计不同群体和家系体质量最小二乘均值,计算不同杂交组合杂种优势率,评估不同群体和杂交组合的生长性能。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各群体体质量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13%~26%;UA5、UA4和SIN三个群体为亲本的153日龄虾体质量最小二乘均值均较高,分别比群体均值高5.34%、2.51%和1.67%,是体质量性状育种的优良亲本;杂交组合均值(18.14 g)比自交组合(17.17 g)高5.65%,杂交组合UA4×UA5体质量最小二乘均值最高(19.52 g),比杂交组合均值高7.61%;组合杂种优势率在-1.77%~11.72%,均值为5.45%,大部分杂交组合(>75%)存在正向杂种优势,UA1×UA2杂交组合杂种优势率最高。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遗传选择的准确性,并为实现良种选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凡纳滨对虾种苗质量,探索群体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方法在凡纳滨对虾大规模人工育苗生产中的应用,对1个经过人工选择的凡纳滨对虾群体A的自交和杂交子代的抗逆性和生长性状进行了比较。群体A是2008年来自美国种虾的子一代,并经过2个世代的人工选择和自交传代。群体B为2010年来自广东的繁育群体。A群体自交,及其与B群体的正、反杂交,产生3组不同交配组合的子代。对3个组合后代仔虾幼体的抗低温、低盐能力及养成期的生长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以A群体为母本的杂交组AB抗逆性最强,以B群体为母本的杂交组BA抗逆性次之,而A群体自交组抗逆性最弱。在低温(13.0±0.9) ℃和低盐4.7条件下,AB组存活率分别比AA组高27.6%和64.4%。3个组合养成期的体质量生长速度为AB组(253±55) mg/d、 BA组(208±52) mg/d、AA组(219±36) mg/d,AB组比BA组快21.6%,比AA组快15.5%。研究表明,凡纳滨对虾的杂交优势与亲本的提纯、选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凡纳滨对虾7个引进群体的生长性能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对凡纳滨对虾7个引进群体的生长性能进行评估,通过巢式交配和人工授精的方式,用201 1年源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7个凡纳滨对虾群体建立了130个全同胞家系,包括17个杂交组合(正反交合并)和7个自交组合.各家系的仔虾、幼虾经中间暂养和标记后混合,在河北黄骅(HBHH)和青岛鳌山(QDAS)两个养殖场养殖,测定了153日龄虾体质量性状.用混合线性模型估计不同群体和家系体质量最小二乘均值,计算不同杂交组合杂种优势率,评估不同群体和杂交组合的生长性能.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各群体体质量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13%~26%;UA5、UA4和SIN三个群体为亲本的153日龄虾体质量最小二乘均值均较高,分别比群体均值高5.34%、2.51%和1.67%,是体质量性状育种的优良亲本;杂交组合均值(18.14 g)比自交组合(17.17 g)高5.65%,杂交组合UA4×UA5体质量最小二乘均值最高(19.52 g),比杂交组合均值高7.61%;组合杂种优势率在-1.77%~ 11.72%,均值为5.45%,大部分杂交组合(>75%)存在正向杂种优势,UA1×UA2杂交组合杂种优势率最高.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遗传选择的准确性,并为实现良种选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凡纳滨对虾群体杂交与自交 F1低溶氧与高氨氮耐受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6个遗传背景不同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群体,通过群体间自交与杂交建立了8个交配组合。对不同交配组合F1,在幼虾和成虾阶段,进行低溶氧与高氨氮48 h胁迫试验,比较不同交配组合群体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高氨氮与低溶氧耐受性。结果显示,低溶氧胁迫,YH♀×ZX♂、SS♀×SS♂、HD♀×YH♂交配组合幼虾存活率分别为76.23%、74.61%、74.38%,显著高于其他交配组合存活率(P0.05),成虾的存活率分别为83.08%、65.57%、71.12%,可作为耐低溶氧优良品系选育的候选材料;高氨氮胁迫,YH♀×KN♂、HD♀×YH♂、YH♀×ZK♂交配组合幼虾存活率分别为97.71%、86.43%、80.01%,显著高于其他交配组合(P0.05),成虾存活率分别为85.53%、74.18%、69.23%,可作为耐高氨氮优良品系选育的候选材料;HD♀×YH♂交配组合低溶氧与氨氮耐受性均较好,但不同交配组合低溶氧与氨氮耐受性间相关性检验不显著(P0.05)。研究发现,亲本中雌虾来源为YH,子代低溶氧耐受性优良,推断抗低溶氧性状为母系主导遗传;对虾低溶氧的耐受性随着生长发育的进行而降低,高氨氮耐受性随着生长发育的进行而增强;各交配组合高氨氮和低溶氧耐受性,在幼虾阶段和成虾阶段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表明凡纳滨对虾低溶氧与高氨氮耐受性适宜在幼虾阶段进行遗传评估。  相似文献   

6.
采用双列杂交设计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两个养殖群体:日本群体(J)和中国抗病选育群体(C)进行群体间杂交和群体内自繁,获得C(♀)×C(♂)、J(♀)×J(♂)、J(♀)×C(♂)和C(♀)×J(♂)4个交配组合的子一代。针对受精率、孵化率、白化率和存活率4个性状进行了组合间的比较,计算了各项性状的杂种优势率,对组间各性状进行了方差分析,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组在受精率、孵化率及存活率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杂种优势,其中C(♀)×J(♂)后代在孵化率和存活率两个性状上的杂种优势率分别为33.99%和31.37%。对4个性状的表型相关分析表明,受精率和孵化率的相关系数为0.657,受精率和存活率相关系数为0.432,分别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分析结果认为,两个不同群体间的种内杂交是牙鲆优良品种培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凡纳滨对虾选育群体子代免疫性能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凡纳滨对虾群体选择育种研究中,利用1个经过人工选择和自交传代的凡纳滨对虾群体F2A,连续两个世代对该群体自交繁育的子代及其与其它群体杂交繁育的子代,进行免疫指标的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该群体两个世代的自交组繁育的子代F3A和F4A组,多项免疫指标都高于同世代的其它交配组,其中血细胞吞噬杀伤活性F3A组比同世代其它组高14.8%和64.3%,F4A组比同世代的其他组高27.0%~44.8%;血清溶细胞活性F3A组比同世代其它组高76.3%和74.6%,F4A组比同世代其它组高36.5%~58.3%;血清蛋白含量也高于其它组;只有酚氧化酶低于其它组。显示在人工选育条件下,凡纳滨对虾群体内自交传代,可能有利于群体免疫性能的遗传。但杂交组在生长和抗逆方面表现的杂交优势,与其偏低的免疫指标不一致。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凡纳滨对虾选育群体与近交群体、引进群体的生长和存活性能差异,本实验利用家系标准化构建方法构建了选育群体、引进群体和近交群体家系,开展共同养殖环境下的生长和存活性能测试实验,分析了三个群体的体质量、存活率和近交衰退情况.结果表明,选育群体收获体质量与引进群体、全同胞近交一代群体体质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第60天收获时,选育群体比引进群体的体质量提高7.11%,比近交群体的体质量提高20.01%;选育群体和引进群体内不同家系生长速度存在较大差异,选育群体中增重最快的家系为6012家系,绝对增重率为0.29 g/d,比所有家系绝对增重率均值高31.82%,比增重最慢的家系高61.11%,引进群体中绝对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最高的家系为6008家系,分别为0.33 g/d和3.17%/d,比所有家系均值分别高65%和33.19%,比增重最慢的家系分别高230%和128.06%;存活率方面,选育群体与引进群体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近交群体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存活率提高12.74%.近交衰退结果显示,与选育群体及引进群体相比较,近交群体收获体质量生长性状的实际衰退百分比分别为16.68%和10.76%,近交系数每增加10%所引起的近交衰退系数分别为-6.60%和-4.30%,且选育群体与近交群体在收获体质量上差异显著(P<0.05);存活率性状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近交衰退,实际衰退百分比分别为11.30%和10.54%.本研究结果可为凡纳滨对虾的后期选择育种工作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凡纳滨对虾选育性状,在实验水温25.0~29.3℃、实验时间48 h条件下,本研究对A、B、C、D四个凡纳滨对虾选育群体的自交和杂交不同交配组合子代的仔虾幼体(发育期P_(11)~P_(12),体长6.09~7.54 mm)进行了耐低盐能力的比较实验,以48 h的存活率和体长为指标综合评价不同种源子代仔虾幼体的耐低盐能力。结果显示,当盐度为3时,在17个实验组中,低存活率的6个组(存活率17.69%~57.37%)和高存活率的11个组(存活率68.72%~96.10%)存在显著差异(P0.05);耐低盐能力最强的2个实验组分别是A群种虾和D群种虾的正、反杂交子代,而耐低盐能力最弱的2个实验组分别是D群种虾和C群种虾的自交子代。实验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不同种源、不同交配组合繁育的子代仔虾,其耐低盐能力存在差异,研究结果可为对虾选育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利用山东青岛养殖的太平洋牡蛎(N)与汕头本地养殖的葡萄牙牡蛎(S)两个近缘种为亲本,采用正交设计建立了杂种组NS(N♂×S♀)和SN(S♂×N♀)与纯种组NN(N♂×N♀)和SS(S♂×S♀)4个不同的遗传组合,通过比较不同阶段(幼虫期、稚贝期、养成阶段)的生长和存活数据,研究了牡蛎近缘种间的杂种优势,目的为改良牡蛎的生产性状。结果表明,这两个近缘种之间杂交能够产生显著的杂种优势,杂交后代的生长与存活两个表型性状都得到改良。杂交组比近交组生长得快,杂种优势在幼虫期为37.44%,稚贝期为42.47%。杂交组也比近交组存活率高,8日龄幼虫存活率的杂种优势为76.80%、14日龄幼虫存活率的杂种优势可达107.70%,60、90和105日龄稚贝存活率的杂种优势分别为17.30%、15.62%和9.08%。研究表明,通过太平洋牡蛎和葡萄牙牡蛎两个近缘种间的杂交有望解决牡蛎养殖产业存在的育苗难、存活率低、生长慢、个体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牙鲆抗病群体和家系的建立及其生长和抗病性能测定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通过自然选择和人工感染途径筛选出抗鳗弧菌病牙鲆鱼种,将其培育成亲鱼94尾,建立了牙鲆抗病群体;从日本引进了牙鲆日本群体;以上述2个群体以及黄海中捕捞的黄海群体为基础群体,通过不同组合的交配,建立了63个牙鲆家系,其中半同胞家系54个,全同胞家系9个.生长比较实验表明这63个家系的生长速度存在着明显差异,从中筛选出生长快速的家系4个(家系36,42,43和57),生长较快的家系9个(家系27、28、35、39、41、51、60、65和76),生长慢的家系1个(75号家系).通过对59个家系的抗病能力测定表明,不同家系在抗鳗弧菌感染的能力上存在着明显差别,从中鉴定出抗病力强的家系3个(家系50,61和68号),其在鳗弧菌感染后的成活率高达60%以上;抗病力比较强的家系17个,其成活率为39%~60%;抗病力一般的家系33个,其成活率为17%~39%之间;抗病力差的家系6个,其成活率在17%以下.这些牙鲆家系的建立为牙鲆抗病、高产新品种的培育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2.
青岛近岸金乌贼繁殖群体形态特征及遗传分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探究青岛近岸金乌贼(Sepia esculenta)繁殖群体结构及其结群历时长、产卵期内亲体规格递减的结群现象,运用形态学度量方法结合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对青岛薛家岛近岸前、中、后3个不同洄游时期金乌贼繁殖群体的形态特征和遗传分化水平进行统计分析,探究其亲缘关系并量化差异水平。主要结果如下:形态学主成分分析(PCA)结果显示,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60.067%,低于85%;判别分析(D_A)结果显示, 3个时期繁殖群体的判别准确率介于66.7%~82.1%,两者的散点图结果一致,均显示3个群体未明显占据不相重叠的区域。微卫星标记结果表明, 3个时期繁殖群体的遗传距离D_A介于0.12~0.16,群体遗传分化指数为0.0014~0.0064,利用Structure判断最佳理论组群为1,表明其亲缘关系较近。综合分析认为,虽青岛近海不同洄游时期金乌贼繁殖群体的规格差异较大,但形态学参数差异较小,遗传距离较近且遗传分化水平较低(F_(st)0.05),未呈现明显的群体分化。  相似文献   

13.
为分析牙鲆自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并筛选出能有效鉴定群体遗传特征的特异性微卫星标记,实验收集了渤海流域74尾野生个体组成实验群体。选择牙鲆24个连锁群上不同区域的72个微卫星标记进行遗传分析,其中,近着丝粒区域包含17个标记,连锁群中部包含19个标记,远着丝粒区域包含36个标记。结果显示:在连锁群不同区域上等位基因数(A)介于6.400~7.389,有效等位基因数(Ne)介于4.469~5.129,Shannon多样性指数(I)介于1.565~1.683;观测杂合度(Ho)、无偏倚杂合度期望值(He)和多态信息含量(PIC)的范围分别为0.568~0.593、0.738~0.753和0.707~0.746;Hardy-Weinberg遗传偏离指数(d)在-0.200以下;群体内个体之间的遗传距离在0.620以上。各项遗传参数表明该实验群体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个体之间具有相对较远的遗传距离,适宜作为基础群体进行选育。位于连锁群不同区域的微卫星标记获得的遗传参数并无明显差异,验证了标记所在位置与标记多样性高低不存在必然联系,但这些多态性标记可以作为分析牙鲆群体遗传结构的候选标记。  相似文献   

14.
西北太平洋鸢乌贼种群遗传结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检测西北太平洋鸢乌贼种群遗传结构,采用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Cytb)序列分析方法对鸢乌贼东海群体、南海群体与菲律宾海群体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显示,(1)所有群体总的单倍型多样度与核苷酸多样度分别为0.982±0.006、0.012±0.006;菲律宾海群体对应的遗传多样度均最高,分别为0.973±0.014、0.015±0.008;南海群体与东海群体的单倍型多样度分别为0.959±0.026、0.943±0.031,核苷酸多样度均为0.006±0.003。3个地理群体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2)分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34.6%的遗传变异来自于群体间,群体间遗传分化极显著。两两群体间Fst分析表明,西北太平洋鸢乌贼群体间均具有极显著的遗传分化。构建的单倍型邻接系统树和最小跨度树显示,西北太平洋鸢乌贼群体存在明显的系统发育谱系结构(谱系A、B、C),3个谱系单倍型类群间也存在极显著的遗传分化(Fst=0.735~0.805)。(3)中性检验和核苷酸不配对分析结果均表明,谱系B可能经历过近期群体扩张事件,发生群体扩张的时间在10.3~12.5万年前。综合分析认为,西北太平洋鸢乌贼的种群遗传结构模式及系统发育地理格局模式是由其栖息地海洋环境与更新世气候变化共同塑造的。建议在渔业管理上将3个地理群体划分为3个独立的管理单元。  相似文献   

15.
北部湾深水金线鱼种群参数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92年—1993年(1992年)、1997年—1999年(1997年)和2009年—2010年(2009年)北部湾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的生物学资料, 对深水金线鱼群体组成、生长和死亡参数等种群生物学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北部湾深水金线鱼的种群生物学有明显的年际变化, 种群趋向小型化和低龄化, 生长速度加快, 性成熟提前。平均体长从1992年138.25 mm下降到1997年的112.70 mm和2009年的118.28 mm, 相应地平均体质量分别为60.06 g、39.03 g和48.85 g。1992年、1997年和2009年间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渐近体长(L?)、生长参数(k)和理论初始年龄(t0)分别为242.2 mm、0.39、?0.39; 220.4 mm、0.45、?0.35和235.5 mm、0.48、?0.32。体质量拐点年龄(tr)分别为从1992年2.19龄提前到1997年1.97龄和2009年1.86龄。50%性成熟体长(L50)则从1992年的128.6 mm下降到1997年116.5 mm和2009年的110.5 mm。1992年、1997年和2009年间的开发率(E)分别为0.57、0.62和0.58, 表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北部湾深水金线鱼种群已处过度捕捞状态。深水金线鱼的种群参数的一系列变化表明, 在高捕捞强度的胁迫下, 深水金线鱼为延续种群, 其种群产生了适应性变化。  相似文献   

16.
斑点叉尾鮰基础群体生长和存活性状遗传参数估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估计了斑点叉尾基础群体(G0)体质量、体长和存活性状的遗传参数,为制定育种目标、综合选择指数和选择方法提供基础参数。实验利用5个斑点叉尾引进群体,通过双列杂交和巢式交配设计,产生全同胞和半同胞家系。每个家系内的稚、幼鱼经过中间暂养、个体标记等阶段后,混合放入一个池塘进行生长和存活测试。利用两性状动物模型和公母畜阈模型分别估计生长和存活性状的方差组分和遗传参数。通过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法估计所有个体生长和存活性状的育种值。斑点叉尾基础群体收获体质量和体长遗传力分别为0.41±0.074和0.32±0.064,属于高遗传力水平,并且统计检验显著(P<0.05)。尽管在两性状动物模型中设置标记体质量和标记体长作为协变量进行校正,但是由于加性遗传效应和共同环境效应混淆在一起无法剖分,遗传力估计值偏高。收获体质量和收获体长的表型和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0.93和0.97,表现为高度线性正相关。存活性状的遗传力为0.037±0.016,表现为低遗传力,但统计检验仍达到显著水平(P<0.05)。家系生长(收获体质量和收获体长)和存活性状育种值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65和0.100,表现为低度线性遗传正相关,并且统计检验不显著(P>0.05)。因此在制定育种方案时,生长和存活性状都可纳入育种目标,利用多性状选择指数方法同时选择。  相似文献   

17.
为了深入了解引进溪红点鲑种质遗传结构状况,本研究利用溪红点鲑转录组数据设计四核苷酸重复微卫星引物1 081对,选择其中200对进行引物合成,经过筛选鉴定共获得111个特异性好且扩增效率高的微卫星标记,用其中27个多态性标记比较分析了溪红点鲑引进群体和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27个微卫星位点在2个群体中共检测到171个等位基因,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426 0~0.877 4,平均为0.673 1,其中23个位点高度多态(PIC≥0.5)。引进群体和养殖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分别为5.555 6和4.444 4;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3.914 5和3.108 2;平均观测杂合度(Ho)分别为0.356 2和0.265 0;平均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700 2和0.621 0;平均PIC分别为0.640 9和0.555 5。引进群体和养殖群体的遗传参数t检验结果显示,养殖群体的5项遗传多样性参数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引进群体,表明尽管溪红点鲑养殖群体的PIC仍处于高度多态水平(PIC≥0.5),但是经过多代群体自繁,已经出现等位基因严重富集的现象。经Bonferroni校正的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显示,在引进群体和养殖群体中分别有8个和4个位点尚未偏离平衡,且多数位点表现为杂合子缺失。2个群体间具有高度遗传分化(Fst=0.164 2),遗传相似系数为0.582 2,遗传距离为0.540 9,表明引进和养殖溪红点鲑群体间存在显著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18.
浙闽沿海葡萄牙牡蛎群体遗传结构及种群历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双  李琪  于红  孔令锋 《中国水产科学》2015,22(6):1260-1269
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因(mt COI)对浙闽沿岸5个葡萄牙牡蛎(Crassostrea angulata)自然群体的遗传结构及其种群历史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葡萄牙牡蛎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处于较高水平,在183条序列中检测到44个多态性位点,共定义了39个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度和平均核苷酸多样度分别为0.8524和0.00406,平均核苷酸差异数在不同群体内差异较小。AMOVA分析显示,绝大多数的遗传变异都来自于群体内个体间(91.94%),组间和组内群体间均不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两两群体间的ΦST值较低(–0.01193~0.11486),但宁德群体与其他群体间出现了显著的低程度遗传差异。单倍型网络关系图整体上呈星状拓扑结构,不同地理来源的单倍型无明显分支。贝叶斯系统发生树上,各单倍型交错分布,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地理分化。中性检验和错配分析均表明葡萄牙牡蛎群体经历了历史扩张,扩张时间在更新世末期的25万到21万年前。  相似文献   

19.
基于年龄结构的中华鲟资源量估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长江中的中华鲟亲鱼捕捞数据的年龄结构,推算不同年龄段中华鲟亲鱼进入长江参与繁殖的占比,首次将长江和海洋中的中华鲟同时纳入估算模型进行计算,构建了一套估算中华鲟资源量的新方法。稳态计算结果显示,在葛洲坝截流前,长江中每年有效补充量为1 882尾,长江和海洋中育龄(雌:13~34龄,雄:8~27龄)总资源量为32 260尾,其中雄鱼15 310尾,雌鱼16 950尾,每年在长江中参与繁殖的中华鲟新老股群之和(1 727尾)占总资源量的比例约5%。计算得出葛洲坝截流后长江中的中华鲟产卵繁殖容量仅为截流前的6.5%,1981年葛洲坝截留造成68%~80%的1980年老股群被阻隔在上游。结合葛洲坝截流后的捕捞数据推算了1981年后长江和海洋中的中华鲟资源量变迁过程。计算结果与捕捞数据反映的趋势一致,证明模型可靠有效。研究表明,葛洲坝截流后,随着捕捞量的减少,长江中的繁殖群体数量上升,1990年左右达到峰值(约2 200尾),随后迅速下降,2010年为170尾左右。葛洲坝截流后中华鲟产卵繁殖环境容量的大幅下降是近年来中华鲟资源量急剧下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同域分布两种鲤科鱼类种群遗传结构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河南省境内黄河水系和卫河水系棒花鱼和(歺又鱼)条的鱼类遗传多样性现状,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基因,对这两种鱼类开展群体遗传学研究。结果显示,棒花鱼和(歺又鱼)条群体多态性较低;系统发育树和单倍型网络图结果显示棒花鱼和(歺又鱼)条均由3个线粒体谱系组成;棒花鱼和(歺又鱼)条种群间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种群间中等偏低的基因流解释了两种鱼类均具有较低的遗传多样性和明显的种群分化;群体历史动态分析显示,棒花鱼和(歺又鱼)条种群数量分别在距今约0.019百万年和0.026百万年开始锐减。鉴于群体多态性,种群分化和群体历史动态研究,这两种鱼类的遗传多样性均较低,需加强对其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